新農村建設五種典型模式
時間:2022-01-26 09:10:00
導語:新農村建設五種典型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元臺鎮潘屯村是村企共建型的典型。這個村距離*市只有5公里。利用這個優勢,村里大做承接*工業輻射的文章,堅持走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之路。村委會聘請市規劃設計院進行規劃和設計,規劃出工業區、高效農業區、果品發展區、養殖區、商貿區、旅游區。工業區內先后引進企業38家,主要以壓縮機制造、軸承制造和柴油機配件為主。目前工業區總資產達到4.8億元,上繳利稅超過700萬元,解決農民就業1200余人。
*區石河街道石河村是旅游休閑型的典型。該村所轄東溝景區自然風光秀美,文化底蘊豐厚,特別適合發展農業生態旅游業。結合這一實際,該村邀請大連理工大學的專家進行規劃,在保證資源可持續發展利用的前提下,啟動了東溝旅游開發建設,發展農家特色旅游。石河村成立了“大連九蓮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對農家樂經營戶等統一管理、統一定價。許多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村辦起了農家樂,日接待能力達2000多人,2007年接待游客突破20萬人次。
*市駝山鄉大魏村是一村一品型的典型。以紅富士蘋果為主的水果生產是該村的主導產業,全村現有果樹45萬株,其中進入結果期的30萬株,年產量1000萬公斤左右,產值3000萬元左右。依托駝山鄉綠色果品生產協會及大連天盛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大連綠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兩家果品生產龍頭企業,該村逐步實現了“協會+支部+基地+農戶”的蘋果生產經營模式。目前,全村共有798戶果農自愿加入協會,由公司統一組織農藥、化肥、花粉、果袋等,村里統一配送,極大提高了果農的組織化程度,增強了果農承擔風險的能力。
*市徐嶺鎮前洼村是工業強村型的典型。前洼村荒山荒坡較多,自然條件較差。經過努力探索,前洼村找到一條適合本村發展的好路子——建設年產編織袋4000噸的專業生產企業,并獲得極大成功。工業經濟的發展使前洼村積累了豐厚的資金,并開始反哺農業,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近年來,前洼村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發展高效農業。先后發展溫室大棚200畝,生產反季節桃、李、杏等水果,并建設600畝精品果園,引進20多個新品種,發展新品種果樹2400余株,年產優質水果75萬公斤。
*市東馬屯村是專業合作組織帶動型的典型。該村具有歷史悠久的果樹栽植傳統和管理經驗,由經紀人牽頭、栽植大戶和技術骨干參與,帶領全村果農發展水果生產經營的大連東馬屯蘋果專業協會應運而生。幾年來,大連東馬屯蘋果專業協會通過“協會+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實力不斷增強,果農收入增多。協會建設了2000噸恒溫儲藏庫4座,建立了年產5億只的果袋廠和年產5000噸的有機肥廠;改良水果品種3個,培育新品種1個,面積5000畝;推廣新技術4項,面積1萬畝,農民人均收入過萬元。
產業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目前大連市新農村建設模式主要以產業的發展來劃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連市還出現了大項目牽動型、社會化資本運作型、政府投資補貼型等多種新農村建設模式。
- 上一篇:善意取得制度分析論文
- 下一篇:住宅商用法律制度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