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農機推廣小結匯報

時間:2022-07-15 05:40:00

導語:落實農機推廣小結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落實農機推廣小結匯報

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全市農機化工作部署,突出抓好玉米機收和保護性耕作機械化技術的示范推廣,推動“大培訓、大推廣、大普及”活動的持續深入發展,為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大力抓好玉米機收和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

今年以來,全市各級農機部門按照省、市農機化工作部署和各級黨委政府的要求,繼續將玉米機收和保護性耕作作為農機化發展的重中之重,實行重點工作重點抓,使玉米機收和保護性耕作機械化技術實現了較快發展。據統計,年全市共推廣玉米聯合收獲機3526臺,實現玉米機收233.6萬畝,機收率達到70.2%,小麥免耕播種機達到1300臺,完成保護性耕作面積57.06萬畝,占小麥播種面積的16%。具體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1、組織了保護性耕作小麥測產。為真正摸清保護性耕作小麥生長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今年“三夏”期間,在全市范圍內組織了保護性耕作小麥測產對比工作。月日,市推廣站和城區農機局會同農業部門的技術人員到尚集鄉呂家村保護性耕作示范區進行了小麥測產。各縣也在麥收前與農業部門的技術人員對保護性耕作小麥與傳統播種對比地塊進行了測產。通過實地查看,全市18.2萬畝保護性耕作小麥,在遭受了去冬今春特大干旱之后,春季返青早,無枯苗死苗現象發生,小麥起身后植株發育健壯,個體群體分布合理,有效分蘗、有效成穗率高。特別是在遭遇了今年的大風暴雨襲擊后,無一出現倒伏現象,表現出了明顯的抗旱、抗風、抗倒伏等抵御自然災害的優勢。經過各縣、區農機、農業部門的實地測產,保護性耕作小麥普遍比對照田增產,其中增產幅度最大的縣平均增產53.6公斤/畝,增產幅度達到14.7%。全市18.2萬畝保護性耕作小麥平均畝增產21.47公斤,增產幅度5%,累計增產小麥390.75萬公斤。

2、組織召開了全市保護性耕作暨農機作業演示觀摩現場會。為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三夏”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進一步加快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應用步伐,月日,市政府在縣組織召開了全市保護性耕作暨農機作業演示觀摩現場會,現場觀摩了小麥聯合收獲、小麥秸稈粉碎還田、玉米免耕播種施肥一條龍作業和保護性耕作與傳統播種小麥的生長對比及估產情況,聽取了縣成才合作社和種植大戶馮永利推廣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具體做法和體會介紹。市農業局、農機局、畜牧局、財政局、公安局、經貿委、石化公司主要負責人,各縣(區)分管副縣長、農業局長、畜牧局長、農機局長,部分機手及周邊群眾100多人參加了現場會。市政府副市長出席現場會并作了重要講話。

月1日,市人民政府在縣召開了以玉米機收、保護性耕作機械化技術為主要內容的三秋生產暨玉米收獲保護性耕作機械化作業現場會,各縣(區)分管縣(區)長、市直和各縣(區)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市農機局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和推廣站長、市、縣保護性耕作示范基地的分管鄉鎮長、農機站長、村委負責人及當地機手群眾共200多人參加了現場會。與會人員觀摩了縣鄉玉米機收和保護性耕作機械化作業現場,聽取了技術人員關于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專題介紹。省農機辦助理巡視員楊同志對做好三秋農機化工作特別是玉米機收和保護性耕作提出了指導意見;副市長就就進一步發揮農業機械的主力軍作用,加快推進玉米機收和保護性耕作機械化,提升農機整體服務水平,保證三秋生產高效有序進行等作了重要講話。

各縣、區普遍召開了玉米機收保護性耕作機械化作業現場演示會,舉辦了各種形式的培訓班,通過廣播、電視、印發宣傳單、科技下鄉等形式,廣泛宣傳玉米機收和保護性耕作技術。縣在各個鎮、辦分別召開了演示會,縣邀請省農機辦專家到保護性耕作示范村舉辦培訓班,使培訓工作更加貼近基層、貼近群眾。據統計,全市共召開各種形式的現場演示會44次,舉辦各種培訓班95期,媒體宣傳123次,印發宣傳材料10萬余份。

3、舉辦了保護性耕作培訓班。為進一步促進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一是月3日,市農機局在縣舉辦了保護性耕作培訓班,縣各鄉鎮分管農業的鄉鎮長、農機站長以及縣局的工作人員共40余人參加了培訓班。參觀了信陽鄉鮑家村保護性耕作示范基地,觀摩了保護性耕作小麥長勢情況,然后在縣農機校集中進行了培訓。市農機推廣站的技術人員就“保護性耕作機理與應用”作了詳細的講解,并組織觀看了《保護性耕作在山東》錄像片。通過現場觀摩和培訓講解,參加培訓的人員看到了保護性耕作改善土壤、培肥地力以及抗旱、抗倒伏和增產的效果,真正了解了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好處、增產機理、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更好的做好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工作,對于今后更好更快的推廣應用這項技術必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縣政府副縣長、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令萍、縣政協副主席杜寶地參加了現場觀摩并出席了培訓班開班典禮,副縣長作了重要講話,對全縣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二是月22日在縣湖鎮崔魯村利用農民晚上的空閑為群眾舉辦保護性耕作培訓班。邀請省農機推廣站保護性耕作專家馬根眾研究員為群眾詳細講解了保護性耕作的技術內容、增產機理、技術要求和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該鎮分管農業工作的副鎮長、管區書記、委班子全體成員、農機手、村民和周邊村的部分村干部、農機手、農戶共200多人參加了培訓班。

4、組織了保護性耕作督導檢查和考評。今年三秋期間,市政府下達了《關于做好玉米機收保護性耕作的通知》(政辦信函[]157號),對全市玉米機收和保護性耕作的奮斗目標、措施進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縣(區)一是要充分認識玉米機收保護性耕作的重大意義;二是要明確任務目標,做好充分的機具準備,將目標任務層層分解,逐級落實。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免耕播種機效能的同時,采取機具改造升級、引進外地機械、開展跨區作業等措施,保證足夠的機具上陣數量;三是要強化督查和考核。月日,市政府督查室帶領市農機局分管領導和有關業務科室對各縣區開展宣傳發動、機具準備、示范基地建設、現場演示和觀摩活動以及實施進度等情況進行了督導檢查,并在月日至月日對各縣、區進行了檢查考核,達到了激勵先進,鞭策后進,推動全市保護性耕作又好又快發展的目的。

二、積極為購機補貼搞好服務

購機補貼是一項重要的支農惠農政策。為購機補貼做好技術服務是農機技術推廣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年我市共爭取市級以上農機購置補貼資金5190萬元,市級資金200萬元,保護性耕作專項資金40萬元。共補貼各類農機具2695臺套,其中拖拉機431臺,玉米聯合收獲機1031臺,免耕播種機406臺,秸稈還田機31臺,田園管理機309臺,電動卷簾機7套。購機補貼期間,分別組織召開了不同規模的補貼機具演示展示會,通過展示會、明白紙、公告欄等多種方式,讓農民詳細了解機具的性能、質量和價格,正確引導農民選購農業機械。特別是在技術層面,各縣區農機推廣部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協助農機生產企業及時搞好補貼機具的安裝、調試、技術培訓等,做到機具運轉不靈不放過,隨機配件和工具不全不放過,機手操作不熟練不放過,對于進一步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提高全市農機化水平,促進玉米機收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繼續抓好其他節本增效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

在重點抓好玉米機收保護性耕作的同時,繼續抓好玉米秸稈還田、秸稈青貯、秸稈綜合利用、棉花拔柴機、設施農業機械及其他節本增效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月日,市農機局在縣在鄉村冬棗生產示范基地召開了冬棗田園管理機械示范推廣現場會,現場演示、展示了多功能田園管理機、果園植保機械、挖坑機械、免耕播種機、棉柴粉碎還田機械等。會議要求,各縣、區要根據各自的種植結構特點,特別在棉花、果園、蔬菜等經濟作物種植方面,建立不同類型的示范基地,積極進行機具選型和試驗示范,探索經濟作物機械化的發展模式和技術路線。縣結合秸稈禁燒工作和全縣萬畝豐產田開發,大力推廣玉米秸稈還田等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并與農業技術部門密切配合,積極推廣機械深松和小麥免耕播種技術,針對本縣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廣棉花收獲機械和林果、農副產品加工機械,等圍繞蔬菜種植,推廣設施農業機械化技術,都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促進全市農機化水平整體提高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四、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是各縣區發展不平衡,如玉米機收發展很快,而北部幾個縣區相對較慢,影響了玉米收獲機械化的整體推進。二是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工作與省市農機化重點工作要求差距還較大,個別地方存在著有項目有補貼就干、沒項目沒補貼就不干的現象,缺乏穩定的長效推進機制,今后的推廣任務還十分艱巨。三是農機推廣服務的主體比較薄弱,縣鄉農機推廣服務體系不健全,基礎條件差,服務能力弱,制約了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這些問題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