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上年工作總結暨下年工作計劃

時間:2022-10-11 08:58:56

導語:環保局上年工作總結暨下年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保局上年工作總結暨下年工作計劃

一、服務大局,在蘇區振興中有為有位

充分發揮環保部門的職能優勢,把環保工作融入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努力在中心工作、服務大局、促進發展中有所為、有所位。

(一)爭資爭項成績突出。蘇區振興發展工作開展以來,我局積極加強與國家環保部、省環保廳、市環保局的溝通與聯系,爭取對我縣政策、項目、資金的更大扶持。一是積極爭取了中央和省級項目資金。今年上半年爭取到五河源頭獎勵資金1084萬元,比去年增長126%。二是抓緊項目編制,正在實施村、鎮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2013年度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正在組織編寫可研報告;2014年度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庫正在籌備上報中;完成縣城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分方案編制工作,并已報請省政府批復;完成鉭鈮礦歷史遺留污染治理工程項目、廢棄礦山污染治理工程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工作,現已通過省、市專家組評審;完成飲用水源地評估報告編制工作并通過市局審核。

(二)服務項目主動高效。一是主動靠前服務重大項目。對萬年青水泥廠、鉭鈮礦等重大項目,積極跑市進廳,做好環評協調及項目驗收等服務工作。二是優化行政審批。通過簡化程序、縮短時間暢通“綠色通道”,任命窗口首席代表坐鎮行政服務中心,避免業主兩頭跑的現象。三是有效開展項目評審。半年共審批項目17個,批準試運行項目3個,項目竣工驗收1個,為爭資爭項提前出具環報意見13份,出具上級審批的初審意見1份。

(三)招商引資富有成效。今年我局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共接洽客商10余批次,洽談項目有服裝織造、旅游開發、電器加工、電梯生產、機械設備制造、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等近10個項目。與兄弟單位共同引進并落戶的有寧波恒發機電、鑫永益實業2個項目,累計投資8000萬元人民幣、500萬美元,實際進資880萬元,其中現匯進資240萬人民幣。

(四)“三送”工作深入扎實。一是深入宣傳調研,包扶對象全覆蓋。“三送”工作隊逐戶走訪村民400余戶次,根據上級工作安排重新裝訂聯系牌。多次集中召開干部群眾連心會、黨員會、村小組長及村民座談會;二是全力做好危舊土坯房改造工作。今年里屋、外屋小組土坯房改造點是鎮里確定的集中改造點,將按照高標準,統一規劃建設。該處的建設從政策宣傳、理事會的選舉、村民座談會的召開到規劃、到測量我們“三送”工作隊都全程參與,同時加大對其他分散建房戶的干部幫扶,上門服務,幫助改造戶拍攝照片檔案,復印相關資料等工作;三是幫扶興辦實事好事。完成逕里東西大塅兩條1000余米和松山背沙公邊600余米水渠的建設,極大的改善了該處1000余畝良田的灌溉能力。對10戶特別困難群眾進行了慰問,贈送上了慰問品,受到了當地群眾的普遍稱贊。四是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組深入村組農戶,調解各種矛盾糾紛,重點加強兩會期間的社會穩定,排除不穩定因素13起。

二、強化監管,環境保護成效顯著

一直以來,我局圍繞自身職能職責,從實際出發,加強監管,嚴格執法,不遺余力為推進建設美麗生態而做貢獻。

(一)嚴格環境監察執法。開展了整治違法排污企業專項行動、沿琴江河垃圾整治專項行動,擬訂上報了《關于進一步明確城市管理職責分工及工作機制》等文稿,開展了城區噪聲專項整治,堅持每天(含周末)1名領導2名干部開展夜間輪值巡查,對KTV發放張貼了環保提示小標簽;“兩會”期間開展了重點企業安全風險調查;加強了對華星礦業等重點企業監督檢查;中、高考期間進行了全天護考。上半年共下達環境違法限期改正通知書114份,關停拆除了煉油廠、非法煉銅廠、非法煉銅廠3家非法排污企業,受理、調處信訪投訴137件,辦理縣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3件。向縣公安、城管和廣昌縣環保局、寧化縣環保局發送處理違法企業函4份。

(二)務實開展污染減排。堅持以環境容量為基礎,以總量控制指標為依據,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完成上半年主要污染物減排臺賬的建立,開展全國生產化學品環境情況調查工作,啟動了河流源頭和縣城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污染物零排放專項行動,清理了琴江河沿線陸域1.5公里范圍內企業,集中整治了縣城的“三河”;對吉源螢石礦、醫院等企業實施限期治理;加強了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管一期工程,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65%。

(三)有效推進生態創建。《縣生態縣建設規劃(2011-2020)》通過了縣政府常務會和縣人大常委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已成功申報鄉、鄉、大由鄉3個省級生態鄉,申報并獲命名市級生態村24個。源自然保護區于2013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四)著力加強環境監測。爭取到省站在我縣鎮轄區內(蛇嶺下、祠堂)縣域內設置贛(貢)江源水質監測斷面2處。定期對源出境斷面、琴江河出境斷面水質送市檢測,實施了縣城污水處理廠、螢石礦精選廠等重點污染企業的常態監測,開展了城區娛樂場所、建筑施工、工業生產噪聲等監測。完成中高考期間環境噪聲監管。組織編寫了環境監測站《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管理記錄表格》。共噪聲監測43次,出具監測報告9份。

(五)積極開展環境宣傳。編輯、制作宣傳長廊6版,在源報、“三送”簡報、民情網等用稿共21篇次。6月1日,我們舉行了“六一個”活動:播放一期公益廣告,招幕一批環保志愿者,組織一次環保咨詢活動,發放一本環保知識手冊,特別是開展一次“凈空、凈水、凈土”專項整治行動,共發放宣傳資料3000余份,接受并處理現場投訴4起,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六)環境質量保持優良。通過開展扎實有效的環境監管、污染治理、生態創建等工作,我縣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狀況。縣城空氣環境質量達Ⅱ級標準,縣城集中式飲用水取水口水質100%達標,源水質基本達到Ⅱ類標準,琴江河出境斷面水水質達Ⅲ類標準。

三、爭取支持,環保能力得以提升

一直以來,我局積極加強與省市環保部門及縣委、縣政府的請示匯報,爭取上級的支持,環保投入不斷加大,環保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為推進環保工作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發展條件明顯改善。僅用一年時間,總投資850萬元總面積3500平方米的環境監測執法業務用房于2011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并逐步完善了相關配套建設,化解基建債務。此外,投入130余萬元,按照三級站標準配備了環境監測儀器設備,新增了三輛執法用車,為環保執法創造了優越條件。

(二)機構編制得以壯大。我局通過不懈努力,最終促成了縣委、縣政府重新研究制定《環保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機關內設股站室由原來4個增至6個,人員編制由原來18個增至24個,縣里選招人員3名,為配齊配強人員力量,特別是專業技術人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內部管理倍增活力。我局先后制訂完善了目標管理考評、財務管理、車輛管理、會議活動、人文關懷等管理制度,建立了創先爭優責任分工及獎優罰劣的激勵機制,實行了“周例會調度、月小結通報、年述職測評”的工作落實機制,打破“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狀況,機關管理越來越規范,班子共事越來越團結,在干部職工中形成了“人人有舞臺,人人有尊嚴,人人有動力”的良好干事氛圍。

過去的半年,我們團結實干,艱辛付出,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一是減排工作壓力大。污水管網建設不到位,污水廠進水量和進水濃度有待提高,工業減排無項目支撐。二是生態建設投入不足。受資金制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投入不足,生活污水、垃圾處理不規范,機制不健全。三是人員力量薄弱。環保局班子年齡老化,人員數量不夠,專業人員缺乏,監測、環評業務正常開展困難,環境監察執法壓力大。

下半年,我們將在以下幾方面繼續努力,進一步做好各項工作。

1、多管齊下,增加環境保護投入。一是繼續通過向上爭取蘇區振興政策的傾斜;二是繼續加大爭資爭項力度;三是地方財政想方投法加大環保投入。

2、齊頭并進,增強環保力量。一是增加編制數量,通過選招、選考緩解年齡老化、人員數量不夠、專業人員缺乏等問題。二是配齊各鄉鎮環保協管員織牢監督管理網絡;三是動員社會力量特別環保志愿者加大對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與支持。

3、社會協同,提升環保意識。一是繼續強化綠色GDP的理念;二是繼續加大環保考核問責的力度;三是加大環境保護宣傳,使之深入民心。

4、綜合治理,防污減排達標。一是加快推進污水管網建設。組成工作小組建立長效排查制度,加快城區污水管網建設進度,盡快完成污水管網建設,增加污水收集量;二是繼續開展城市噪音、油煙污染整治。對城市噪音監管出臺專門規定,將處罰權限歸口,并賦予相應的違法物品暫扣權,以保證噪聲治理取得實效。對飲食攤店實行環境影響申報登記或審批前置,從源頭上規范管理。

5、服務中心,加強“三送”、招商引資、綜治、計劃生育等中心工作。確保各項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做到任務有落實,措施有創新,爭先有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