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要點
時間:2022-05-30 09:48:57
導語: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3年我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工作任務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和各個方面。以系列文明創建為依托,著眼于“讓群眾參與、讓群眾得益、讓群眾滿意”的文明創建宗旨,進一步促進人際關系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城鄉創建協調發展,進一步推動廣大人民群眾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
一、深入推進文明系列創建工作
1、著重開展省文明鄉創建工作。堅持“讓群眾參與、讓群眾得益、讓群眾滿意”的工作宗旨,緊緊圍繞鄉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不斷改善城鎮環境面貌,進一步繁榮農村文化事業,確保社會穩定,全面推進“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努力提高全鄉人民的文化素質和文明程度,切實提高城鎮品位,力爭跨入文明城鎮行列。
2、深入開展文明系列創建活動。繼續深入開展精神文明系列創建活動。在做好推薦評選的同時,做好對創建村、單位的培訓和指導,多方位、多渠道開展經驗交流,促進創建水平的整體提升。今年我鄉文明系列創建工作的目標是:積極做好省文明鎮創建工作,申報創建省級文明村1個,1個以上贛州市級文明村、1個市級二星級文明村、3個文明單位。
二、豐富創新文明創建活動載體
1、廣泛開展“迎講樹”活動。廣泛發動廣大農村群眾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積極做好才藝家庭、書香家庭、慈孝家庭、榮耀人家等特色家庭挖掘宣傳工作,展示各個領域的人物風采。依托村落文化社區、村民學校、科普宣傳窗、宣傳欄等各類陣地,采用網架廣告、宣傳畫報、知識競賽等各種形式,宣傳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倡導文明言行。
2、深入開展鄉風文明活動。以革除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為目標,以簡辦婚喪事、反對封建迷信、反對聚眾賭博等移風易俗為重點,把鄉風評議活動與文明村、文明家庭創建結合起來。推進環保家庭、綠色家庭、書香家庭等創建,促進農村文明鄉風的形成。深化農民“種文化”活動,以挖掘農村文藝能人為主體,以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為載體,逐步提高培育農民“種文化”的自主能力。
3、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為重點,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引導人們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春節和元宵節期間,開展送溫暖獻愛心、聯歡慰問、迎春燈會等活動;清明節期間,開展祭奠先烈、掃墓踏青等活動;端午節期間,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愛國衛生運動;中秋節期間,開展千家宴、中秋賞月、社區聯歡、鄰居節等活動;重陽節期間,開展孝老敬老、扶殘助殘、登高野游等活動。
三、全面推進文明素質提升
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把弘揚民族精神,增進愛國情感,提高道德素養作為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點,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繼續以“春泥計劃”為抓手,加強農村未成年人工作,推動全社會共同關注農村未成年人和外出務工人員子女,進一步推進農村素質教育,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四、著力營造文明創建宣傳氛圍
1、加大宣傳力度。及時報道創建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優秀典型和先進事跡,學習推廣各行各業的成功經驗。發放一批宣傳資料、宣傳小物品。充分利用戶外廣告、公交站點、公益閱報欄、橫幅、板報等各類載體及時各類公益廣告,開展圍墻潔化、美化工作。
2、加強雙向互動。著眼于架設與廣大群眾溝通交流的橋梁,激發廣大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文明老古話”征集、“走進城市管理”市民體驗、“文明短信你我參與”等互動活動,鼓勵群眾參與文明活動,參與文明創建,在互動中樹立“創建為人人、人人為創建”的主人翁意識。
- 上一篇:農技推廣站履職工作總結
- 下一篇:鄉履行教育職責情況匯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