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經信工作要點

時間:2022-09-16 09:50:49

導語:區經信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經信工作要點

2013年全區經信工作的指導思想:全面貫徹十八大精神,認真落實市、區兩級黨代會決策部署,緊扣現代化國際性城市新中心定位,圍繞“亞青舉辦、青奧籌辦年”工作主題,抓住用好“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機遇,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高端、高質、高效、低碳為核心,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確保全年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為實現全區經濟發展新的跨越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2013年全區經信工作主要預期目標:工業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4%,利稅總額、利潤總額增長12%,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0.5%;新增規模企業10家,新增億元企業2家,創建市級名牌產品7個,市級質量獎企業2家,清潔生產企業1家;全區實現軟件業務收入22.5億元,雙軟認定企業新增17家,引進領軍型軟件類科技創業人才6人,引進和培育軟件類“千人計劃”3人。繼續做好12家工業布局調整工作,新啟動2家企業搬遷。

一、提升企業質量效益

1、加強運行監測和預警分析。進一步完善我區企業預警監測系統,建立健全與優勢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渠道,切實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的分析預測,全力做好軟件產業統計、經濟形勢分析工作,提高軟件產業經濟發展預測和行業指導能力。4月份和8月份集中對全區重點軟件企業和中小企業進行走訪,及時掌握、解決企業發展的動態、特點、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從而提高服務水平。(責任單位:發改局、功能園區)

2、加快標準化建設。鼓勵企業成為技術標準制定的牽頭單位,引導、扶持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定。2013年主導制修訂國家、行業標準1個以上;加強企業的技術改造,推動企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責任單位:發改局、質監分局、功能園區)

3、深化品牌戰略。提高名牌產品的數量和比重,開發自主知識產權新產品,培育競爭力強、知名度高的名牌產品。制定包括省、市名牌產品、培育規劃;按照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要求,加強有條件的行業和產業集聚區培育區域性、行業性品牌;2013年力爭創建省級名牌2個,市級名牌7個。(責任單位:發改局、質監分局、功能園區)

4、強化資金協調保障。強化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融資輔導,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的融資信息和融資渠道,促使企業更好地與金融機構展開對接,緩解融資難問題。(責任單位:發改局、金融辦、功能園區)

二、完善創新體系建設

5、培育產業技術開發共性平臺。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較為突出的優勢領域集中人才、技術和實驗條件等資源,建立創新能力強、運行機制靈活、能為產業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的產業技術開發共性平臺,為行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2013年建設和培育產業技術開發共性平臺1個。(責任單位:發改局、各功能園區)

6、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鼓勵和支持企業創建企業技術中心,推出五年爭創國家級、省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培育計劃,每年新增3家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加速建設與企業發展規模相適應的企業技術中心發展模式。推進有條件的企業創建工程實驗室及工程研究中心。突破行業關鍵技術,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領軍者。今年全區要力爭創建1家國家工程實驗室,1家省級企業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市級工程研究中心,2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實施市級以上重點技術創新項目5項。(責任單位:發改局、功能園區)

7、推進企業新產品新技術開發。針對符合全市產業導向的關鍵性、戰略性產品,以及支撐廣大中小企業發展的重點技術與產品,2月底前編制完成《2013年度區企業技術開發項目計劃》。貫徹省國稅、省地稅、省經信委等部門出臺的《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操作規程(試行)》,協調落實好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的優惠政策,保證企業持續、充足的研究開發費用投入。鼓勵企業開發或引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扶持重大專利新產品產業化項目。(責任單位:發改局、科技局、功能園區)

三、加快高端產業構建

8、建立新興產業發展機制。2月底前,成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導小組。調研四大功能園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現狀及下一步發展目標,起草出臺《區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施意見》,確定我區2013-2015年我區發展新興產業的重點領域、工作任務和目標。3月初,召開經信工作會議,與各有關單位簽訂經信工作責任狀,進一步統一思想,正確認識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意義,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我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責任單位:發改局、功能園區)

9、全面推進新興產業提速發展。搶抓建設“中國軟件與新興產業名城”的契機,確定高端軟件和新興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移動物聯網、文化創意、云計算、生物醫藥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我區重點發展方向;全面實施各功能園區目標責任分解方案和差別化考核方法,確保全區高端軟件與新興服務業業務收入完成22.5億元以上,下一代信息網絡完成5億以上。(責任單位:發改局、功能園區)

10、推進重點產品應用。力爭將我區天溯、烽火、天澤等企業重點產品列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推廣目錄。在學校、賓館等公共機構中對新能源監測和管理系統進行推廣,在建設項目中對環保型塑木材料進行推廣。(責任單位:發改局、商務局、教育局、功能園區)

11、高標準籌辦好第九屆軟博會區專場活動。圍繞第九屆軟博會“軟件與智慧生活”為主題,9月份召開我區專場活動,通過專賣、展示、論壇、項目洽談等系列活動,為我區優秀軟件企業搭建國際國內交流和合作平臺,集中展示我區省級軟件園建設的顯著成效,力求增強對我區軟件產業發展的吸引力。(責任單位:發改局、新城科技園)

12、切實加快推進雙軟認定工作。今年我區的雙軟認定目標任務為17家,區發改局將全面梳理現有涉軟企業資源,會同各功能園區,5月份和10月份舉辦兩場雙軟認定、稅收優惠及相關業務培訓和輔導。(責任單位:發改局、功能園區)

四、深化“千企升級”計劃

13、滾動推進“千企升級”計劃。2013年是深化實施“千企升級”計劃的關鍵一年,將按照市有關要求,進一步制定深化“千企升級”行動計劃,及時梳理和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問題,組織高校及行業方面專家對“千企升級”企業的技術、產品、質量、管理等方面進行診斷,促進升級。爭取我區“千企升級”企業達到60家。(責任單位:發改局、科技局、質監分局、功能園區)

14、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對全區大中型企業,分層次、有針對性地加大綜合協調和服務,支持做大做強,排出一批骨干企業、成長型企業、新興產業。2013年新培育2家營業收入億元以上企業,5家營業收入5000萬元以上企業,10家營業收入2000萬元以上企業。(責任單位:發改局、科技局、功能園區)

15、加快引進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圍繞我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創新平臺建設和重大項目實施,重點依托各類孵化器、加速器和中試基地,加速集聚接軌國際的領軍型新興產業科技創業創新人才和高端人才團隊。圍繞我區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積極構造校企人才培養合作新機制,加快建立學校教育與實踐鍛煉相結合、國內培養與國際交流相銜接的開放式培養模式,促進創新型、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2013年引進引進領軍型軟件類科技創業人才6名,引進和培育軟件類“千人計劃”3名。

五、推動兩化深度融合

16、完善兩化深度融合的體制和機制。強化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企業實用人才培訓,推進兩化融合企業實用人才培訓基地認定工作;引導企業建立CIO體制,促進企業技術融合,產生新的技術,推動技術創新;促進產品融合,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促進業務融合,增強業務創新和管理創新的能力。(責任單位:發改局、功能園區)

17、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著力提高廣大中小企業應用信息化的積極性,加快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工程,以“數字企業”創建為抓手,依托和整合我區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資源,擴大和完善以ERP管理系統為主要內容的中小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按照“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標準,不斷研發和完善以中小型企業為服務對象的ERP管控系統。(責任單位:發改局、功能園區)

18、抓好區域兩化深度融合工作。結合省、市兩化融合示范(試驗)區的要求,針對我區功能園區的不同特點,推動區域兩化深度融合工作。指導各功能園區建立獨立的或依靠龍頭企業建立區域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重點建立云服務、電子商務、協同設計、節能減排服務平臺等,提升服務能力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各功能園區遴選重點企業開展創建兩化融合示范試點企業工作,帶動區域內企業兩化融合整體水平。鼓勵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示范試點創建工作。2013年力爭實施兩化融合重點項目3個,培育和創建“兩化融合”省、市兩級示范企業各1家。(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各功能園區)

19、實施企業信息化重點項目建設。圍繞產品數字化、設計智能化、過程自動化、管理信息化、商務電子化、系統集成化等企業信息化六大工程,推進企業實施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計算機輔助工藝(CAPP)、產品數據管理(PDM)、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系管理(CRM)、企業資源計劃管理(ERP)、電子商務等信息化項目建設。2013年力爭培育和創建企業信息化平臺1個,實施信息化項目3個。(責任單位:發改局、功能園區)

六、強化工業企業搬遷

20、加強調查研究。按照市里的統一部署,3月份對全區搬遷企業進行一次全面調研,制定《區2013年全區工業企業搬遷工作方案》和各個企業具體的搬遷方案。進一步推進列入2012年搬遷任務的企業搬遷工作,啟動列入2013年的許氏洋參等2家企業搬遷工作。(責任單位:發改局、投促局、拆遷辦、有關功能園區、有關街道)

21、強化溝通聯系。對于部分有搬遷意向且目前沒有明確選址的企業,幫助企業確定新址,加強與市級相關部門聯系,及時了解搬遷工作的最新要求和配套政策;保證資金及時到位,盡快完成企業搬(拆)遷協議的簽訂。(責任單位:發改局、投促局、拆遷辦、有關功能園區、有關街道)

22、加大督察力度。各責任部門應嚴格按照區領導小組制定的搬遷工作方案的各項工作目標,各負其責。每月定期上報搬遷企業進展情況和存在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時對進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通報,提高行政效率。(責任單位:監察局、發改局、投促局、拆遷辦、有關功能園區、有關街道)

七、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23、開展重點節能工程。重點抓好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節能工作,以政府大樓為試點,對我區一些重點樓宇、重點企業、商場、賓館、學校做好能源利用狀況適時監控工作;11月份,聯合市節能主管部門開展國際低碳產業技術與裝備展覽會;推動林洋科技、天溯自動化等節能服務公司開展合同能源項目。(責任單位:發改局、機關管理中心、商務局、教育局、各功能園區)

24、推進節能減排技術開發應用。鼓勵企業加強對水、煤、電、油等高資源消耗產業節能減排技術開發應用年實施一批重點節能減排技術開發項目,推進節能降耗。以重點耗能企業為重點,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產品能耗定額,創建1個節能經濟示范工程。(責任單位:發改局、環保局、各功能園區)

25、開展企業清潔生產審核。鼓勵企業建立健全從項目建設到產品開發設計、生產經營、銷售服務的全過程綠色管理體系,通過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制定源頭管理和末段治理相結合措施,實現資源綜合利用。2013年推進卷煙廠開展清潔生產審核。(責任單位:發改局、環保局)

26、積極推進綠色發展。緊緊圍繞萬元GDP能耗達到0.125噸/標煤的目標,按照《市創建環境友好型企業計劃》等要求,創建1家市級環境友好型企業和1家區級環境友好型企業;在賓館、商廈、醫院、學校等公共設施以及居民住宅大力推廣高效照明產品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2013年底爭取全部淘汰白熾燈,并逐步提高LED照明產品使用比例。(責任單位:發改局、商務局、科技局、環保局、功能園區)

27、加強重點用能企業管理。加強對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卷煙廠和雨潤食品的節能監管,1月底前完成對這兩家企業的能源利用狀況報告,推進重點用能企業能效對標活動。同時強化3000噸標準煤以上用能企業的基礎管理工作,全力支持全區經濟轉型升級,對1000噸標準煤以上的企業加大節能降耗支持力度。(責任單位:發改局、統計局、環保局)

八、優化企業發展環境

28、加強重點優勢企業的培育扶持。繼續實施大企業集團發展戰略,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優質資源向重點企業和優勢企業集聚。深入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加強宏觀政策走向研究,敏銳捕捉和把握政策機遇,幫助符合規定的企業爭取政策支持。認真組織企業爭創“市成長型科技企業”,對已列入市50強和市成長科技型的企業加強調度,及時了解企業發展情況,積極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責任單位:發改局、功能園區)

29、加強對擬上市企業服務工作。7月份和11月份分別組織2場擬上市企業及高成長企業vc/pe專場活動,對企業進行積極推介。針對擬上市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和特點,進行政策培訓和輔導解讀,并通過上門走訪等多種形式,深入了解企業的涉稅需求和服務的訴求,開展點對點、一對一的貼近式個性化服務。聯合市vc/pe紫金俱樂部和知名中介機構舉辦企業融資及上市實務培訓,引導企業通過上市謀求更大發展。(責任單位:發改局、金融辦、功能園區)

30、支持高成長型科技企業做強做大。按照“規模成長快、經濟效益優、科技含量高、體制機制新、發展后勁足”的基本要求,11月底前組織認定10家高成長型科技企業,作為重點扶持對象,引導其適應個性化、多樣化市場需求,成為行業細分市場的“小巨人”企業,進而發展成為主業突出、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具有規模效益、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責任單位:發改局、科技局、功能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