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委重點工作要點
時間:2022-03-25 09:48:59
導語:縣農委重點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4年我縣農業農村工作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全省、全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和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改貌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強化效能建設,推進農業科技服務創新。突出抓好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農業園區建設、農業產業化、特色農業規模發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民負擔監管。努力實現農業農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
主要目標: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60家,家庭農場70個;計劃草莓種植面積突破20萬畝,新增5-8個集中連片規模種植基地;新增蔬菜面積1.6萬畝;穩定糧食生產面積,力爭總產增長2.4%,優質率提高3-5個百分點;新擴建一批農業高產高效示范園區和規?;a基地,力爭創建2個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農產品加工產值達到14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1%以上。圍繞目標任務,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構建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強對家庭農場的示范引導扶持,建立健全家庭農場管理服務制度,鼓勵發展“六有”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鼓勵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村合作經濟,加強生產、供銷和信用“三位一體”合作體系建設;試點探索建立集生產、加工、銷售、信貸、保險、科技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民合作社,引導農民合作社規范運行。鼓勵發展混合所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設,推進龍頭企業集群發展,密切與農戶、農民合作社的利益聯接關系。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規模化經營。
(二)提升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層次?,F代農業示范區進入提升檔次、做強產業、展示形象的發展階段。積極整合各類涉農資金,以培育特色主導產業為核心,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集中力量做好省級龍門寺現代農業示范區、市級綠色草莓現代農業示范區、杜集現代農業示范區等現代農業示范區,進一步規范提升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層次,引領農業現代化進程。一是抓園區路網渠道基礎建設。及早編制完成龍門寺6000畝核心區控制性規劃并啟動建設。重點抓好市縣財政專項資金項目申報、細化、量化工作。二是抓重大項目招引和龍頭帶動。立足園區主導產業,突出重大項目支撐和重點龍頭帶動,大力開展招商引資,著力招引大型農業龍頭企業入園興辦項目,引導向產前、產后集聚,不斷延伸園區主導產業的產業鏈條。三是抓園區宣傳推介和品牌創建。加大園區宣傳推介和產品品牌創建力度,推進園區和產業基地“三品一標”認證,積極申報國家和省、市名牌農產品。四是抓公共服務開展和運行管理。依托園區引進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科技創新聯盟,實現科研展示、信息服務、農民培訓、質量監測等公共服務常態化,輻射帶動地方產業發展,確保園區持續健康運行。在鞏固發展現有的農業園區基礎上,全縣新增農業示范園區7—9個。
(三)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建設特色農業規?;兀钊雽嵤┎葺a業提升行動。按照提升老區、發展新區、做大規模、突出特色的要求,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大力發展草莓、蔬菜、南冬瓜、經果林、苗木花卉等旱作高效農業。深入實施特色農業“雙20萬畝”工程,嚴格執行草莓標準化生產,突出抓好質量安全監控。加快蔬菜生產基地建設,重點抓好食用菌、甘藍、反季節萵筍等一批具有“一村一品”特色專業生產基地建設,力爭新增一村一品專業村8—10個,新增高效特色農業面積5萬畝,其中新增蔬菜面積1.6萬畝,新增設施農業面積1.5萬畝,其中新增設施大棚面積1.2萬畝,新增標準良田面積2.5萬畝。大力發展南瓜產業,實施南瓜種植“東延西擴”,即以現有、為核心,向西擴展,建設5萬畝環新橋機場產業基地;向東延伸,建設5萬畝江淮分水嶺脊背產業帶。2014年,、陶樓等江淮分水嶺脊背地區要示范種植集中連片50--200畝以上的南瓜基地。全面提升草莓科技水平、標準化水平、質量效益水平和市場營銷水平。重點規劃建設規模集中千畝精品草莓綜合展示園和高速連接線草莓觀光長廊,草莓集中區的水湖、羅塘、左店等鄉鎮各建設一處面積300畝以上的精品園,形成集聚展示效應。鼓勵引導草莓休閑觀光基地園區建設,大力發展草莓休閑觀光產業。注重“草莓”品牌的保護和開發,廣泛利用互聯網、報刊、電視、廣播等多種新聞媒體和農業展會等活動,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策劃、包裝、宣傳推介。按照部級園藝標準園創建標準,強化政策扶持,加大監管力度,擴大標準化安全生產覆蓋面,不斷提高草莓質量安全水平。
(四)深入開展糧食高產創建示范片建設。圍繞“單產、品質、效益”同步提升,深入開展小麥高產攻關和水稻產業提升行動。堅持縣抓萬畝區、鄉鎮抓千畝片、村抓百畝方,按照區域布局、整村推進、集中連片的要求,重點在我縣中北部小麥優勢產區等鄉鎮建設20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在朱巷、義井、楊廟等鄉鎮建設25萬畝水稻高產創建核心示范區。著力抓好部級小麥、水稻2個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建設。示范區(片)實行“五統一”,即統一優良品種、統一精少量機條播、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專業化統防統治、統一標牌宣傳展示,提升糧食生產水平,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增長。
(五)全力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落實龍頭企業扶持政策,創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深入推進農產品加工集群發展,著力提升我縣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堅持引外龍、扶強龍、培小龍、育新龍四措并舉,多層次、多形式、多領域地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總部經濟。充分發揮現有的農產品加工型龍頭企業,推進農產品深度加工開發和綜合利用,大幅提高農產品加工率,逐步實現農產品由鮮銷向加工、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提高農業附加值。繼續打造雙鳳食品工業園區,對雙鳳食品工業園區加強指導,強化服務,整合優勢資源,加大投入力度,做好監督檢查工作,推動園區不斷發展壯大。要圍繞骨干龍頭企業發展產業集群,推進優勢企業向園區集聚,形成聚集效應,促進產業集群鏈式發展,力爭全年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140億元,雙鳳食品工業園區農產品加工產值超70億元。
(六)進一步規范土地流轉,落實減負惠農政策。繼續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新增土地流轉面積3.5萬畝;啟動土地流轉項目評審工作,做好200畝以上流轉土地的評審工作,抓好千畝以上土地流轉的備案和動態監測;積極創造條件啟動縣級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庭建設,健全鄉村兩級土地承包糾紛調解組織;繼續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抵押貸款試點,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綜合產權交易管理服務體系。督促指導各鄉鎮(區)完善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功能,為交易雙方提供法律咨詢、供求登記、信息、合同協商簽訂、鑒證指導、跟蹤服務和糾紛調處等一系列規范的管理服務,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規范流轉提供高效載體。落實減負惠農增收政策。建立農民負擔監管長效機制,深入開展農民負擔綜合治理和專項整治,延伸農民負擔監管領域,開展減負惠農政策落實情況檢查。加強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規范管理,加強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獎補機制,完善獎補辦法,加大獎補力度促進村級公益事業健康發展。
(七)扎實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一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動形成農業科研、教育、推廣緊密銜接的新型農業科技體系,加快引進一批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的新品種(系);鼓勵涉農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推動骨干企業與優勢農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實質性的產學研協同創新聯合體,不斷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全年計劃引進推廣新品種20個。二是推廣應用科研成果和關鍵技術。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和建設,結合春耕備耕及農時關鍵時期,組織百名農技干部進村入戶,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著力抓好重大科研成果和關鍵技術推廣應用,重點推廣小麥“一噴三防”、水稻大棚育秧、機插秧、水肥一體化、機械深松整地、秸稈還田、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等關鍵技術,在草莓、蔬菜、瓜果優勢區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大力推廣超級稻,計劃引進推廣新技術10項,新增草莓、糧食主導產業示范基地3個,農作物統防統治面積50萬畝,測土配方面積160萬畝次,全面完成14個鄉鎮農技站建設任務。三是加大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力度。以農民素質培訓為抓手,整合新型農民培訓、農業項目培訓、勞動、扶貧培訓等資源,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和專業崗位技能訂單培訓、特色培訓,努力提高農民的職業技能,引導農民有序外出就業和發展特色產業;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財務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努力造就一支善經營、會管理、懂技術、有奉獻精神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隊伍。加強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利用冬閑、春耕備耕等農業生產關鍵時期有針對性地圍繞“一村一品”主導產業,突出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指導農民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科學種田水平,全年實用技術培訓達到20萬人次。四是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以生產智能化、營銷網絡化、管理高效透明、服務便捷靈活為目標,推廣政府統籌、規劃引領、典型示范和資源共享,加大涉農信息資源整合力度,將農業信息化建設貫穿于下達農業發展的全過程,繼續加強農業物聯網建設,努力提高農業信息覆蓋率,2014年農業信息覆蓋率達到93%以上。
(八)強化農資市場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強農業綜合執法工作,完善縣、鄉鎮農產品質量監管機構,要求有場地、有設備、有人員,保證工作正常開展。對全縣各鄉鎮村農藥、種子、化肥等農資銷售網點執法管理實行全覆蓋。制定和完善農業標準化生產規程,加強對農戶、基地、農民合作社標準化生產指導、監管和服務,嚴格按照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規程組織生產,建立生產和農產品投入品記錄,建立完整質量追溯檔案。對上市蔬菜等農作物藥物殘留抽檢每月不少于10次,抽檢品種達到90%以上;對上市草莓堅持每天都要進行抽檢,確保農業生產投入品安全,農產品消費安全。全年計劃新增農業標準化基地5個,新增“三品”總數5個,創建農產品安全監管示范鄉鎮1個,產地準出試點基地建設3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試點建設3個,農殘檢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
(九)做好農業資源利用和生態保護工作。一是推進農村沼氣能源開發利用。探索完善農村沼氣建設、管理、運營、服務體制機制,逐步建立農村沼氣產業化發展、市場化運營、科學化管理和社會化服務新格局,著力提高沼氣項目建設質量,對已建成的沼氣要加強管理和服務,提高沼氣使用率,2014年計劃建設戶用沼氣200戶。二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引導農民采用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農業生產方式,推進人畜糞便、生活垃圾、污水等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強綠色農業生產,加大農業清潔生產示范,推廣一批節肥、節藥、節水、節能實用技術,突出抓好畜禽養殖污染減排,防治農業面源污染。三是抓好2014年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積極推廣秸稈粉碎還田、覆蓋還田、快速腐熟還田、堆漚還田,動物過腹還田,加快建設秸稈收集儲運體系,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繼續加大秸稈禁燒監管力度,強化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措施,嚴格落實責任,嚴看死守,力爭實現重點鄉鎮和重點地區不燃一把火,不冒一處煙,其他鄉鎮和地區不發生大面積焚燒秸稈。
(十)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規范高效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著力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布局,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和園藝作物等生產機械化,不斷提升水稻機械化插秧水平。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鼓勵支持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增強作業服務能力,促進農機農藝融合,擴大精量播種、節水灌溉、高效植保等農機化新技術應用面積,強化農機質量監管和農機安全生產工作。2014年實現農機總動力年增長4%,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比上年增長2.5%,水稻機械化栽插面積增長32%以上。
(十一)認真實施江淮分水嶺治理項目。繼續抓好2013年度項目實施工作,加大督查、指導、服務力度,確保在五月底前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組織好自查驗收,完善資料,迎接省、市檢查驗收。認真開展2014年度項目實施申報前的調研工作,組織鄉鎮編報項目,為提高項目編報質量,3月份組織縣級專家對2014年度儲備項目進行評審,5月份逐級申報,爭取省級財政對農業的支持。做好2015年度項目儲備工作,認真篩選一批發展前景好,示范帶動性強,具有競爭力的項目進項目庫,儲備項目不低于60個。進一步做好聯絡幫扶工作,爭取省直單位對聯系幫扶鄉鎮更大支持,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作出新貢獻。
(十二)加強農業系統自身建設,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進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系統建設,努力在全系統形成勤于學習、善于思考、樂于實踐的良好風氣,不斷提升農業系統干部工作水平和能力,牢固樹立服務為先的理念,堅持辦實事制度,讓農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進一步改進文風、會風和機關工作作風,簡化辦事程序,減少“三公”經費支出,提高廉政風險防范防控管理水平,保持農業部門艱苦奮斗、敬業拼搏崇尚實干的優良傳統。創新管理推動工作落實,堅持穩中求進抓落實,將抓落實的要求貫穿于全年,貫穿于各項工作中,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建立和完善工作目標分解和任務督查考核機制,將年度各項工作任務分解到具體單位,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堅持定期檢查、跟蹤督辦,實行考核評定、獎優懲劣,將工作實績納入單位工作目標責任考核,繼續做好機關黨建、計劃生育、文明創建和工、青、婦等工作,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推進,取得實效。
- 上一篇:農業科技園設施規劃措施
- 下一篇:農委內審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