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工作要點
時間:2022-06-29 10:17:24
導語:中醫藥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4年中醫藥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全面貫徹市委六屆七次全會和全市衛生工作會議精神,把握市委“穩中奮進、改革創新,全力推進蘇南現代化示范區建設”的號召,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主線,積極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全面加強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大力發展健康服務產業,努力為群眾提供更高水平的、具有傳統醫藥特色的健康服務。
一、全面貫徹落實省衛生廳、中醫藥局等五部門聯合制發的《關于推進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實施意見》,實現“提升工程”工作責任書中所列2014年度各項任務目標。
1.在健全全民醫保體系中發揮中醫藥優勢和作用。新農合和醫保報銷目錄中,針灸和治療性推拿等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和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納入報銷范圍。新農合中醫藥報銷比例高于西醫藥報銷比例5%-10%。
2.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科室標準化建設。按照《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基本標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標準》,設置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中藥房、煎藥房,配備必需的中醫診療設備。9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達到建設標準,9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配備適宜的中醫診療設備。
3.提高縣級中醫醫院服務能力。將轄市中醫醫院納入當地120急救網絡。切實改善中醫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和就醫環境。
4.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市第三人民醫院中醫科、丹陽市人民醫院中醫科建成省級綜合醫院示范中醫科。揚中市啟動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工作。
5.充實基層中醫藥人員隊伍。按照《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基本標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標準》、《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標準》配齊配強中醫藥人員。力爭95%以上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類別醫師占醫師總數的比例達到20%;90%的村衛生室配備1名以中醫藥服務為主的鄉村醫生或能中會西的鄉村醫生;9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配備1名中醫類別醫師或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臨床類別醫師。
6.加強基層中醫藥人員培訓。加強中醫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建設,扎實開展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培訓和培養工作,逐步使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的比例達到50%以上;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占基層全科醫生的比例達到20%以上。
7.開展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建設。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中醫臨床科室集中設置,形成中醫藥文化氛圍濃郁并相對獨立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8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中心衛生院建成標準化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
8.加強基層中醫藥專科專病建設。繼續開展省鄉鎮衛生院示范中醫科和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丹陽市界牌鎮衛生院、揚中經濟開發區興隆衛生院、丹徒區高資中心衛生院建成省鄉鎮衛生院示范中醫科;京口區諫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潤州區工業園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省城市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9.開展縣、鄉、村整體化管理工作。丹陽市、句容市選擇不少于2個鄉鎮;揚中市、丹徒區選擇不少于1個鄉鎮開展中醫類別醫師縣、鄉、村縱向流動機制的試點工作。
10.健全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網絡。丹陽市、揚中市、句容市都建有1個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對基層衛生技術人員推廣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和省衛生廳下發的適宜技術目錄為重點的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推廣和培訓。力爭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至少能夠開展10項中醫藥適宜技術,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至少能夠開展4項中醫藥適宜技術。
二、全面推進中醫藥預防保健及康復服務能力建設項目,實現建設項目中2014年度各項任務目標。
1.完善中醫藥預防保健及康復服務的平臺建設。市中醫院建成符合《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建設與管理指南》、《中醫醫院康復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要求的“治未病”科及康復科,成為全市中醫預防保健及康復服務的技術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導中心。配備中醫體質辨識、中醫康復等診療設備,制定和實施高危人群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技術指南及康復科臨床路徑和診療方案,開展服務效果總結、分析及評價工作。
2.積極開展中醫藥預防保健及康復服務。市中醫院每月4次組織5名以上相關人員深入基層開展中醫藥知識咨詢、舉辦中醫預防保健知識講座、發放中醫預防保健知識手冊等各種類型的中醫健康教育。
3.市中醫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加強康復病區建設,應用中西醫技術,積極開展康復項目,逐步形成特色。鼓勵以多種形式探索中醫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新模式,開展“醫養結合”試點,推進中醫藥參與老年病和慢性病的防治工作。
4.強化中醫藥預防保健及康復服務人員隊伍建設。以市中醫院為基地,與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工作相結合,對全市基層醫療機構醫護人員進行中醫預防保健基礎知識,以及針灸、推拿、拔罐、敷貼、熏蒸、耳針、刮痧、理療、穴位注射、艾灸等中醫藥適宜技術的培訓和推廣應用。
5.實施全市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項目。各轄市區衛生局、新區社發局要按照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規范和技術規范,開展老年人中醫體質辨識、0-36個月兒童中醫健康指導調養服務。確保到2014年底,全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和0-36個月兒童的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覆蓋率分別達到35%。
6.加強中醫傳統文化宣傳和信息建設。開展針對不同的傳播對象、傳播內容,采取多種傳播方式,宣傳和普及中醫預防保健知識,提高廣大群眾增進和維護健康的自主行為能力,擴大廣大群眾對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需求。
三、努力提升中醫醫療機構綜合服務能力,豐富“中醫藥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治未病”工作內涵。
1.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深化醫改中的積極作用。堅持把保障人民健康作為深化中醫藥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推進公立中醫醫院改革,進一步研究、分析公立中醫醫院在管理和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薄弱環節,加大對公立中醫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的深入探索。
2.加強中醫醫療機構內涵建設。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全面啟動三級中西醫結合醫院創建工作。丹徒區中醫院達到二級乙等中醫專科醫院標準。句容市中醫院、揚中市中醫院要認真做好等級中醫醫院評審后的持續改進工作。深入推進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服務,規范中醫綜合治療區(室)建設,打造中醫綜合診療平臺,強化中醫綜合服務。
3.開展新申報市級中醫重點專科和原有專科周期復核評估工作。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要進行資源整合,積極開展申報省、市級中醫臨床重點專科工作,丹陽市中醫院培育2個以上省級中醫重點專科或特色專科,揚中市中醫院、句容市中醫院培育2個以上市級中醫重點專科或特色專科。
4.扎實推進“市名中醫巡診巡講團”進社區、進鄉村各項工作。集中全市中醫藥優質人力資源,改革中醫藥服務模式,建立和完善全市二級以上中醫藥人員走進鄉村和社區開展送醫送藥工作的長效機制,提高鄉村、社區中醫藥服務可及性和可得性,使基層醫療機構的中醫設施、人才培養、中醫適宜技術的應用有新的提升。市衛生局全年赴所有的各轄市、區,每地安排活動不少于1場,各中醫醫院在轄區內每2月安排1-2場巡診巡講活動。繼續實行城市醫院中醫人員到基層醫療機構全日制坐診制度。每個縣級中醫院與2-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業務協作關系。
5.實施中醫藥文化惠民工程。繼續開展第四屆“中醫藥就在你身邊”大型文化科普巡講活動。結合“三好一滿意”活動,全面發送中醫醫療服務,推進醫德醫風建設。加強指導和督查,促進各級中醫醫療機構在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環境形象等方面體現中醫藥文化內涵和特色,通過中醫藥的文化惠民和社會宣傳,努力擴大中醫藥社會影響力。
- 上一篇:全市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要點
- 下一篇:衛生應急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