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安全工作要點3篇
時間:2022-07-13 08:06:16
導語:交通運輸安全工作要點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牢固樹立“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理念和安全生產紅線意識,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扎實推進“四大三基”(大宣傳、大培訓、大檢查、大整治、基本建設、基礎工作、基層創建)三年行動,狠抓責任落實、制度執行,加大安全投入,規范安全生產和安全監管行為,夯實基層基礎,強化事前責任追究,全面提升行業安全監管能力和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二、總體目標
實現全系統不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確保各項安全生產指標在省市下達的控制指標之內,爭取水上交通和道路運輸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雙下降”、交通建設工程施工不發生較大以上事故的工作目標,確保全市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三、主要工作任務
(一)完善和落實責任體系
1.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督促企業依法依規加強安全生產,嚴格遵守和執行安全生產相關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及時制定和修訂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企業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應切實承擔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責任,逐級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完善層級責任制。強化對車船、設施設備和一線操作員工的安全管理,督促客運、危險品運輸駕駛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等關鍵崗位簽訂安全責任承諾書,確保責任落實。
2.嚴格落實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各級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要嚴格落實行政首長負總責的“一崗雙責”制度,及時部署安全生產各項工作,全面掌握安全生產情況,組織解決安全生產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層層簽訂安全管理目標責任狀,嚴格推行安全生產目標管理,加大安全生產監管和督促檢查工作力度,加強現場和動態執法,秉公執法、文明執法,確保監管到位。
3.完善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機制。各級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和交通運輸企業要按照有關規定,強化安全責任體系和規章制度建設,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強化交通運輸綜合安全監管部門和業務管理部門的協調配合,進一步完善交通運輸安全管理信息報告、督促檢查、應急救援等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發揮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在安全生產中的作用。
(二)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和行業監管制度化建設
4.全面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按交通運輸部要求,全面推進全市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確保2014年年底前全面完成道路運輸(含城市客運)、水路運輸和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任務。
5.全面推進行業安全監管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建設。督促指導全市各級交通運輸部門根據實際,抓好安全監管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工作,嚴格執行省行業管理部門制定的一線安全監管人員工作規范,用制度規范行業安全監管行為。
6.狠抓安全工作規范制度的宣貫落實。全力抓好《省交通運輸系統安全生產“一崗雙責”暫行規定》、《省交通運輸系統安全生產工作規范》、《交通運輸安全生產重點監管名單管理規定》等制度的宣貫實施,健全和強化安全監管鏈中各級、各部門、各崗位和各個環節的責任落實,規范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監管工作行為,確保安全責任得到全面落實。
(三)強化安全生產監管
7.繼續深入開展“打非治違”和安全生產大檢查。以長途客運、旅游包車和渡口渡船、水上客運、運砂船舶以及危險化學品運輸為重點,繼續深入開展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治理糾正違規違章行為專項行動,堅決打擊交通運輸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存在的非法違規頑癥痼疾,把“打非治違”列入常態化工作;以“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為基本工作要求,構建安全生產大檢查長效機制,建立安全生產檢查工作責任制,繼續強化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實行誰檢查、誰簽字、誰負責,對重大安全隱患實行掛牌督辦。
8.開展“平安交通”創建活動。按照交通運輸部的統一部署,有計劃、分步驟、有重點地推進“平安公路”、“平安車船”、“平安港站”、“平安渡口”、“平安工地”等創建活動,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9.開展水上客渡船、運砂船簽單發航制度落實專項整治。以落實兩個簽單發航制度為抓手,全面開展各類船舶身份、技術狀況核查登記工作,完善各類船舶、渡口臺賬,進一步明確水上安全管理工作職責,確保客渡船“六不發航”和運砂船“五不發航”制度嚴格落實,鞏固水上交通安全專項整治成果。
10.開展道路運輸客運站場“三不進站、六不出站”責任落實專項整治。規范企業安全生產行為,督促加大客運站場安全管理投入,規范道路運管機構駐站管理,確保客運站場安全監督履職到位,提升全市客運站場本質安全水平。
11.開展交通建設施工領域安全關鍵控制點責任落實專項整治。突出對架橋機、高墩、滿堂支架、掛籃懸臂澆筑、隧道施工、臨時用電、施工電梯和瀝青拌和站等施工作業安全關鍵控制點的監管,督促從業單位逐一對應檢查,按照施工單位全面自檢、監理單位專項驗收、建設單位嚴格把關、相關責任人簽字確認的程序,確保建設施工安全管理責任落實。
12.強化特殊時段、重點領域和重點對象的安全監控管理。切實做好春運、“兩會”、“十一”等重點時段以及防汛、惡劣天氣條件下的安全生產工作,針對重點單位、重點車船、重點區域、重點環節和重點人員安全監管,周密制定安全生產保障工作方案和防控措施。加強與相關政府部門的溝通協作,做好預防預警工作,落實領導帶班制度,加強應急值守,強化應急救援準備。
(四)加強安全宣傳教育
13.加強安全監督管理人員培訓。積極參加全省交通運輸系統安全監督管理制度培訓,確保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從事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工作人員(包括駐站管理人員)集中培訓覆蓋率達到100%,全面提升行業安全監管能力。
14.加強企業從業人員培訓。督促各級交通運輸部門抓好船員、簽單員、駕駛員、押運員、站場管理及服務人員等企業從業人員的定期在崗培訓和繼續教育,以及從事高危行業人員、新錄用人員、轉崗人員的崗前培訓和安全教育。加強安全應急知識培訓和應急演練,提升從業人員安全操作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
15.開展各種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動。開展安全知識“進單位、進鄉鎮、進班組、進車船、進家庭”的“五進”活動,繼續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積極引導交通運輸企業建立自己的安全文化,讓安全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努力提高全民安全意識。
(五)夯實安全生產基層基礎
16.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和裝備建設。加快推進渡船標準化、緊急避險錨地和碼頭及渡改橋“三大規劃”的實施;全面完成全年危橋改造、渡口碼頭和客運站場提質改造任務;加大公路安保工程資金投入,完成全年公路安保工程建設任務;加強安全監管裝備設施建設。
17.全面推行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產責任險制度。在交通運輸企業穩步推動安全生產責任險,利用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保險費率的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參保企業自覺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18.進一步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嚴格執行省廳出臺的有關安全管理制度和辦法,進一步規范安全監管行為。
(六)加強安全生產考核和監督
19.推進安全生產績效考核。認真總結安全生產工作經驗,樹立典型、表彰先進,將安全責任的落實作為單位和人員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年底各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書面向市局述職制度,進一步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對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將按有關規定予以表彰和獎勵。
20.加大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力度。強化對隱患排查整改和事故處理的督查督辦,嚴格處理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加大暗訪力度,強化安全監管分片聯系指導督查責任,嚴格按照文件要求加大事前責任追究力度,切實提高制度執行力。
第二篇
2014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全市交通運輸發展的主要目標是:(1)確保完成省、市確定的各項任務指標;(2)確保我市交通運輸發展目標管理考核主要指標在全省排名位置前移;(3)確保全市交通運輸系統不出負面曝光事件和違法違紀查處案件。圍繞上述“三大目標”,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推進項目建設,完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
1.以推進城鎮快速干線建設為重點,掀起干線公路建設新高潮。按照“快速干線、產業長廊、綠色通道、城鎮集群”的定位。
2.以安慈高速開工為重點,全面推進高速公路建設。進一步加強督促協調,確保安慈高速年內開工建設,常安高速完成主體工程,東常高速建成通車;爭取省交通運輸廳支持,推進宜張高速石門段工程項目前期工作。
3.以石龜山大橋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公路橋梁建設。開工建設石龜山大橋、沅水四橋,確保澧水艷洲大橋建成通車,力爭官垱大橋、陸家渡大橋完成主體工程。實施病危橋改造116座(其中干線公路危橋6座、農村公路危橋110座)、渡改橋9座。同時,完成石門楊嶺崗大橋、津市澧水二橋項目前期工作。
4.以促成沅澧兩水千噸級航道開工建設為重點,抓好貨運物流、客貨站場、農村公路、港口碼頭等項目建設。抓好沅水浦市至、澧水澧縣至茅草街1000噸航道整治工程協調工作,開工建設德山和澧縣戴家灣碼頭,力爭啟動津市窯坡渡、安鄉長嶺洲、鼎城蒿子港等碼頭建設。抓好西湖汽車站、石門永固汽車站等項目的剎尾,加快橋南貨運物流中心建設,開工建設澧縣華安物流中心、澧縣汽車總站、漢壽花木蘭汽車站,建成農村客運站3個、農村客運招呼站289個。建成農村公路524公里,按照市委、市政府扶貧開發工作要求,加強300個重點貧困村的村級公路建設規劃、設計和項目爭取工作,建制村通暢率達到97.24%。
二、加強管理養護,鞏固交通設施建設成果
1.加強公路管理養護。完成歷年來建成的國省干線公路項目的(交)竣工驗收和接養工作,進一步落實管理養護主體責任,促進干線公路建設與管理養護的規范化。全力抓好公路預防性養護和標準化養護,不斷創新公路管理養護模式,因地制宜推行養護工程招投標制和承包制。完成干線公路大中修標準里程110.91公里,既有普通國省道年末路況優良率達到90%;建成農村公路文明示范路390公里,農村公路年末路況優良率達到85%。
2.繼續抓好公路綠化。把公路綠化作為促進公路管養上水平的重要手段。打好已綠化國、省、縣道“補蔸全苗”殲滅戰,抓好2013年新改建通車國省干線、農村公路宜林路段綠化,完成2013年農村公路綠化普查中鄉道公路綠化任務的30%,確保各區縣市(含“五小區”及賀家山農場)成片連線創建2條以上5—10公里公路綠化樣板路。此外,同步抓好路面保潔、路肩培護、安保設施、標示標牌等配套工程建設,真正打造“暢、潔、綠、美、安”的公路交通環境。
3.加強超限超載治理。嚴格落實“政府負責、部門協作、區域聯動、責任倒查”工作機制,全力抓好公路治超工作,全面整治超限超載運輸,確保交通設施建得起、管到位、受益久。
三、強化行業管理,提升交通運輸發展水平
1.加強交通安全監管。一是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分片包干負責”的規定,依法履行行業監管職責,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強化縣鄉政府安全生產屬地管理責任。二是夯實安全基層基礎。深入推進“平安交通”建設,大力開展“打非治違”專項整治行動,加強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長效管理機制。全面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三是強化安全常態管理。強化駐站管理人員“三關一監督”職責,督促企業落實“三不進站、六不出站”管理規定;鞏固水上安全隱患整治成果,強化鄉鎮客渡船“縣管鄉包村落實”責任制,加大對重點水域、重要客(渡)運碼頭巡查力度,完成渡口改造、客渡船改造、AIS安裝等工作任務,確保水上交通安全;加大交通項目建設特別是橋隧施工的安全監控,堅決杜絕施工安全事故發生。
2.推進綜合運輸發展。一是落實公交優先戰略。開展“公交優先發展實施年”活動,優化調整市城區公交線網和營運組織,保障城市公交綜合用地,完成市城區快速公交一期拓展工程建設;抓好市城區新增500臺出租車運力投放,為市民出行提供優質的行業服務。二是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造。完成市城區160平方公里規劃區內和灌溪、蘆山、白鶴山鎮公交一體化改造規劃方案,力爭年內完成灌溪工業園、桃花源機場公交化改造。大力實施“村村通”工程,以縣為主編制鄉鎮農村客運發展規劃,建制村通班車率達到96%;推介津市市城鄉客運一體化做法,支持西洞庭管理區啟動城鄉客運一體化工作。三是提高運輸服務水平。加強客運市場管理,按照市城區交通秩序整治活動部署,持之以恒抓好客運市場非法營運整治,堅決防止反彈。加強運輸企業質量信譽考核和駕駛員考核工作,提高行業服務質量和水平。在“數字”的總框架下定位,啟動交通運輸信息資源規劃,做好交通運輸信息化和交通運輸信息服務中心建設前期工作。
3.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嚴格執行《交通建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進一步強化項目法人、施工、設計、監理等從業單位從業人員資格準入,提高項目管理、建設隊伍素質。加強合同履約、工程設計變更和資金撥付管理,全面推廣項目建設“10+5”管理舉措,確保工程質量監督覆蓋率100%,交工驗收合格率100%,無重大交通建設質量責任事故。著力推進交通工程建設領域誠信體系建設,加強從業企業動態管理和信用等級評價,不斷完善交通工程建設市場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加強對項目建設招投標的監督檢查,營造開放、競爭、公開有序的交通建設市場環境。
四、突出改革創新,增強交通運輸發展活力
1.深化公路管理體制改革。按照市政府《關于印發<市交通運輸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常政辦發〔2010〕24號)和《關于印發<市公路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常政辦發〔2014〕5號)文件要求,落實市及區縣市公路局分級歸通運輸局管理工作,嚴格區縣市對轄區內國省干線公路的建、管、養責任,建立有利于調動區縣市積極性的有效機制,促進國省干線公路可持續發展。同時,督促各區縣市落實好鄉鎮公路管理養護專職或兼職隊伍,建立健全市縣鄉三級公路養護巡查機制和養護經費投入機制,提高農村公路管養水平。
2.深化交通投融資體制改革。做大做強市級交通投融資平臺,確保2014年完成融資10億元以上。同時,積極指導各區縣市建立交通投融資平臺,有效整合各類交通資源,拓展交通建設投融資渠道,促進交通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3.深化交通公共服務改革。爭取上級支持,撤除臨崗公路臨澧收費站,并協助澧縣解決好新裕公路問題。穩妥推進公交行業“公車公營”改革,積極引導道路運輸行業轉型發展、科學發展。
五、抓好自身建設,塑造交通行業良好形象
1.抓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按照中央、省市統一部署,積極組織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確保抓好落實、抓出特色、抓出成效;并以反對“四風”為突破口,進一步加強黨風政風行風建設,推進機關作風建設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同時,不斷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積極引進交通專業人才,優化干部隊伍結構。
2.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決貫徹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等有關要求,從嚴從緊控制“三公”經費,認真開展各類專項整治活動。深化崗位廉政風險預防機制建設,抓好工程建設招投標、客運線路審批等重點領域、重要環節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整治公路水上“三亂”行為,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提升交通行業形象。
3.加強交通法治建設。抓好交通運輸行政執法“四統一”工作,2014年6月底全面完成交通運輸行政執法形象統一。不斷規范服務流程,提高行政審批效能,打造人民滿意服務“窗口”。深入開展依法行政、執法為民、文明執法宣傳教育活動,嚴格公正執法,堅持把依法辦事貫穿于交通運輸工作的各個環節。
4.加強行業文化建設。開展傳唱《奉獻交通最自豪》、爭做奉獻交通人活動。深入推進宣傳思想文化建設,大力開展先進典型選樹和宣傳活動,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傳遞行業正能量,增強行業凝聚力。充分利用報紙、網絡、電視等媒體,全方位、多層次、寬視野抓好交通新聞宣傳和信息報道工作,努力營造交通運輸發展良好氛圍。
第三篇
一、把推進項目建設作為確保發展目標的主要措施
1.促進規劃項目全面開工。完成安慈高速工可報告行業意見核準、特許經營權協議簽訂等工作,確保年內開工建設。抓好S304澧縣鹽井至如東、臨澧林伯渠故居至石門夾山、石門太平至柳家埡、漢壽巖汪湖至軍山鋪、漢壽縣城至巖汪湖、澧縣縣城至卷橋、澧縣黃橋至大堰垱、蘆山互通連接線、安鄉荊江南堤至八百弓公路和石龜山大橋重建等項目前期工作,確保年內開工建設。積極銜接省海事局,盡快啟動沅水、澧水航道整治工程;抓緊完成港區碼頭項目前期及招商引資工作,力爭取得實質性效果。
2.確保建成通車項目按期完成。確保常岳、東常高速,曹市至何崗公路、漢壽至太子廟公路、安鄉大楊樹大橋等項目年內建成通車;完成常安高速、澧縣城頭山遺址至張公廟公路、澧水艷洲大橋主體工程,力爭年內建成通車。
3.加快在建項目建設投入。加快推進G319桃花源景區改線工程、周家店至西湖公路、石門冉家坪至閆家溶公路、安鄉官垱大橋等項目建設,確保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4.精心實施民生工程。一是加快實施危橋改造。實施農村公路危橋改造116座,其中完工61座;完成7座2012年干線公路危橋改造結轉任務。二是抓好農村公路建設。建設農村公路354公里,年末通暢率達到94%。同時,及時完善路肩培護、安全防護、標識牌等配套設施。三是積極推進連片特困地區交通扶貧工作。完成連片特困地區國省干線公路項目前期工作30公里,建設農村公路123公里,完成重要縣鄉道改造投資1300萬元,建成農村鄉鎮客運站3個、農村客運招呼站190個。
5.加大發展保障力度。會同市財政局,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對我市交通的投入,加強交通建設計劃和資金的申報與管理。提請市政府出臺干線公路建設管理等相關辦法,并借鑒本省兄弟市州好的做法,加大國省干線建設管理的資金保障,逐步完善交通運輸發展保障機制。爭取政府更好地發揮交通主管部門在國省干線公路改造、建設、管理養護以及病危橋改造中的職能作用。同時,爭取各縣市區政府及財政部門加大交通的投入,確保交通發展資金。
二、把加強行業管理擺在交通運輸發展的突出位置
6.突出客運市場管理。一是規范企業公司化經營。制定規范客運企業公司化經營實施方案并盡快報請市政府批準,按照“加強引導、企業實施、疏堵結合、穩步推進”的原則積極組織實施,確保今年取得初步成效。同時,以市城區出租車新增運力和新一輪經營權出讓為契機,強力推進出租車行業“公車公營”。力爭通過幾年努力,著力解決客運市場掛靠經營等突出問題。二是推動綜合運輸發展。加快城鄉客運一體化進程,以發展農村客運為重點,統籌城鄉客運發展,力爭全市95.5%的建制村通行客班車。深入落實“公交優先”戰略,推進市城區規劃范圍內公交化改造,加強快速公交系統一期工程的運營組織管理,按照市政府要求,抓好快速公交系統二期工程建設。三是整治運輸市場秩序。繼續組織開展“打非治違”專項整治行動,加大對非法營運公司和非法營運商務車、“黑的摩的”、“三無船舶”的打擊力度,不斷規范運輸市場經營秩序。同時,抓好駕駛員培訓市場、機動車維修市場的管理,著力解決群眾反映的一些突出問題。
7.強化建設市場監管。嚴格落實交通運輸部《公路建設市場管理辦法》,以G319桃花源景區改線工程為示范工程,以周家店至西湖公路、安鄉官垱大橋為試點項目,推進交通工程建設領域誠信體系建設,強化全市交通建設工程履約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公開化管理。繼續加強對招投標活動的監管,全面落實“合理定價評審抽取法”。充分發揮政府質量監督作用,嚴把材料進場關、工程監理關、現場管理關。組織開展工程項目重大質量安全隱患專項治理,實行掛牌督辦和預警約談制度,加大對交通建設質量事故的經濟處罰和行政問責力度;嚴格實施項目法人、施工、監理、咨詢等從業單位及從業人員管理“黑名單”制度;特別是對干線公路建設及危橋改造項目實行全程監督,確保工程質量監督覆蓋率100%,交工驗收合格率100%,無重大交通建設質量責任事故。
8.加強公路管理養護。一是加大科學養護和日常養護力度。在全面推行預防性養護和標準化養護的基礎上,根據所管養公路使用年限、病害發展規律以及不同季節對公路的危害特點,制定科學的養護工作計劃和有針對性的養護技術方案,集中有限的財力確保日常養護工作到位。根據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新要求,按國省補助資金規模,精心編制農村公路養護計劃,并不折不扣地實施到位。同時,抓好公路部門負責管養縣道的日常養護這個薄弱環節。積極開展文明樣板路、文明示范路和示范鄉鎮創建,全面帶動和提升我市公路養護管理水平。提請市政府出臺《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二是加強干線公路大中修管理。加強對干線公路大中修總體規模和工程的監督管理;加強對當年有公路局管養縣道大中修計劃的區縣市項目配套的考核,確保在現有政策標準條件下圓滿完成工作計劃。三是繼續抓好公路綠化。繼續擴大和鞏固前兩年的公路綠化成果。首先,把近幾年新栽的和已經成林的公路兩旁的樹木管理好。其次,對已完成綠化的路段進行查漏補缺,確保栽植一線就成林一路。第三,繼續以縣鄉道路為重點,有計劃地開展宜林公路的綠化工作,確保年內完成轄區內所有縣鄉道路綠化工作。四是抓好公路治超。進一步創新措施,加大力度,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9.抓好安全生產監管。一是全力抓好水上交通安全。按照“兩全五無”的要求,即“水上情況全排查、安全監管全覆蓋,水域安全責任覆蓋無縫隙、船舶登記無遺漏、船員培訓無空白、制度銜接無空缺、現場監管無盲點”,全面強化水上安全管理的基礎工作;繼續深入開展水上安全專項整治活動,按要求全面完成渡口改造、客渡船改造、AIS安裝等工作任務,嚴格落實視頻監控、“六不發航”等制度,加強現場監管,確保水上交通安全。二是全力抓好道路運輸安全。切實履行“三關一監督”工作職責,進一步強化運輸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督促客運站場嚴格落實“三不進站、六不出站”管理規定,加強源頭控制;大力實施道路重點運輸過程監管示范系統工程,完成700臺營運車輛北斗/GPS雙模終端安裝;會同公安交警等部門,加強對“兩客一危”等重點車輛的安全監管,全面排查安全隱患,全力打擊超載超速等違法行為,確保不出現因履責不到位而引發的重大交通責任事故。三是全力抓好建設施工安全。強化工程質量安全監督行政執法和隱患排查,重點加強對架橋機、高空作業等施工作業安全關鍵控制點的管控,堅決杜絕施工安全事故發生。
10.加強系統內部單位管理。督促市直交通各單位把政府規定的職能切實履行到位,積極適應新形勢,研究新情況,開創新局面。進一步強化系統內部單位的協同意識,既做到分工明確,又做到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進一步理順對市直交通運輸各單位的管理關系。
三、把加強自身建設作為提升行業形象的重要手段
11.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為契機,進一步強化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業務知識培訓,不斷提高干部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嚴格遵守黨中央“八項規定”、省委“九項規定”和市委“十項規定”,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大力弘揚務實創新、敢于擔當、爭創一流的工作精神,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努力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12.強化黨風廉政建設。繼續深化“廉潔交通”主題活動,著力健全黨風廉政建設組織領導體系、廉政教育體系、預防制度體系、社會監督體系和內部監督懲處體系,構建具有交通運輸行業特色的反腐倡廉工作新格局。繼續深化黨務公開、政務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抓好交通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鞏固公路水運“三亂”整治成果,著力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不斷提升交通行業形象。
13.推進交通文化建設。加快推進交通行政執法形象建設,力爭年底前全系統交通運輸執法部門“四統一”比例達到80%以上。組織開展《奉獻交通最自豪》戲歌傳唱活動,進一步增強交通系統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展示交通人良好的精神風貌。
- 上一篇:環境監管信息公開工作方案
- 下一篇:交通運輸形象建設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