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素質行動工作要點
時間:2022-08-12 09:14:40
導語:科學素質行動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第二個五年計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2014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工作要點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縣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1-205年)》的基本要求,緊緊圍繞《科學素質綱要》工作主題和實施我縣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3.00%(自治區為2.56%)的目標,突出科學素質工作的大眾性、基層性、基礎性,圍繞目標,明確責任,重心下移,服務基層,貼近公眾,惠及民生,完善機制,督導落實,推動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再上新臺階,為提高我縣科技創新能力和公民科學素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扎實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
(一)把握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
1.緊緊圍繞和服務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確保我縣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目標的實現。全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大力加強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動員多方力量自覺參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確保我縣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目標的實現,自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服務。(各成員單位)
2.緊緊圍繞和服務于建設“美麗.清潔城鄉”的長遠大計,切實增強全民生態文明意識。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境意識、生態意識,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努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產、生活方式,營造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和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各成員單位)
3.緊緊圍繞和服務于建設創新型國家和文化強國的戰略任務,大力營造創新文化氛圍。著力加強創新文化建設,大力推廣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努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促進創新人才的大量涌現,推動經濟發展實現創新驅動、內生增長。注重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努力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次的內容。進一步把握科技創新、文化建設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內在規律和聯系,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和文化強國建設服務。(各成員單位)
(二)面向基層,惠及民生,努力實現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成果由人民共享
4.加大農村婦女科學素質建設力度,針對新農村發展過程中農村婦女在生產、生活中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和新期待,引導農村婦女樹立科學發展理念,不斷提高農村婦女應用科學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能力。加大對農業進城人員、農民工、家庭服務從業人員等科學素質的培訓力度,努力實現城鎮常住人口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全覆蓋。(縣婦聯、縣人社局、縣農業局、縣科協)
5.加大對農村、邊遠、貧困、少數民族地區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扶持支持力度,加大城鄉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統籌力度,促進城鄉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共同繁榮發展。(縣財政局、縣人社局、縣民族局、縣科協等)
6.加大向農村、邊遠、貧困、少數民族地區科學素質質教育資源的傾斜,加強中小學科學教材建設,豐富校外科技教育內容和形式,努力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豐富內涵。(縣教育局、縣民族局、縣科協)
7.繼續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投入,推動學校科技教育配置重點向農村薄弱學校傾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縣教育局、縣財政局)
(三)服務主題主線,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良好氛圍
8.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行動起來,在努力開展科研攻關的同時,把普及科學技術、促進廣大人民群眾深入了解科技知識作為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把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作為科技工作的重要方面,努力成為科學知識的傳播者、科學方法的實踐者、科學思想的倡導者、科學精神的弘揚者。(縣科技局、縣科協等)
9.深入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按照“全覆蓋、制度化、重實效”的原則,堅持“兩個拓展、兩個結合”,扎扎實實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講教育活動,努力形成弘揚科學精神、維護科學道德、遵守學術規范、恪守科研倫理的良好氛圍。(縣科協、縣教育局)
二、廣泛深入開展主題科普宣傳教育活動,為加快建設“三大名城”奠定社會基礎
(一)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深入開展主題科普活動
10.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圍繞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廣泛開展以保護自然、保護環境、保護生態為主要內容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各成員單位)
11.繼續開展好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十月科普大行動等重點品牌科普活動。針對食品安全、應急避險、衛生健康、氣候變化、節能減排、環境保護、低碳生活和反對愚昧迷信等重點熱點問題,組織開展全國食品安全周、安全科技活動周、林業科技活動周、安全生產萬里行、防災減災日、科學講壇等便于公眾參與的科普展覽、宣傳和教育活動,向公眾解疑釋惑,引導公眾用科學精神、科學方法來認識問題、指導生產生活。(縣科技局、縣科協、縣教育局、縣委宣傳部、縣發改委、縣環保局、縣衛生局、縣廣電局、縣林業局、縣農業局、縣地震局、縣氣象局、縣婦聯、團縣委等)
(二)創新主題科普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進一步增強針對性和感染力
12.大力促進科普與文化、藝術的深度融合,在注重知識性和科學性的同時,探索在活動中導入文學、影視、動漫、舞臺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手段,把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的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活潑、令人愉快。(縣科協、縣文化局、縣廣電局、縣教育局、縣氣象局等)
13.進一步抓好安全社區建設,繼續組織“科普活動進社區”活動,開展以平安社區為主題的環保科普宣傳,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縣林業局、縣環保局、縣婦聯、縣安監局、縣科協)
三、加強科普公共服務能力建設,不斷拓寬公眾提升自身科學素質的途徑和渠道
(一)統籌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提升基層科普公共服務能力
14.加大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工作力度,豐富展覽類型,增加展覽數量,擴大受益群眾覆蓋面,把科技館服務送到最基層和偏遠地區的公眾身邊,讓尚未建設科技館的地區同樣享受到科普公共服務。推動科普站、欄、員建設與發展。(縣科協)
15.引導中小學科普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積極發揮科普教育作用,促進課外科技活動與學校科學教育的有效銜接,推動構筑覆蓋城鄉的科普陣地。(縣科協、縣教育局)
(二)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拓展科技傳播的廣度和深度
16.充分整合有效資源,加大科技傳播力度。在現有傳統傳播渠道的基礎上,注重運用微博、社效網絡和移動多媒體等新技術、新手段,大力宣傳科普活動,使新興網絡媒體成為傳播科學知識的新陣地、提供公共科普服務的新平臺、人民健康精神和文化生活的新空間,提高活動的參與度和影響力。(縣廣電局、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局、縣科技局、縣科協)
17.發揮各類科普設施的作用,通過展覽、活動等便于公眾參與的形式廣泛開展主題宣傳,提高科學普及的實用性、直觀性、經濟性和實效性。(縣科協、縣委宣傳部、縣科技局、縣文化局、縣廣電局、縣氣象局、縣環保局)
18.結合百姓需求,通過新聞、專題、科普專欄等形式,多種渠道傳播科技、科普類節目,扎實推進有關科技、科普知識的宣傳報道工作,提供公眾對科技知識普及和科技信息傳播的關注度。(縣廣電局、縣委宣傳部、且科技局、縣科協等)
(三)加大教育培養培育力度,造就規模適中素質優良的科普人才隊伍
19.進一步加大對科學教育教師的培訓力度,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的開展,為提升中小學生科學素質提供師資保障。(縣教育局、縣科協)
20.動員組織更多的科技專家、學者等加入科普志愿者隊伍。建設好專職和兼職兩支科普工作隊伍,提高面向公民傳播科普知識的效率和質量。(縣科技局、縣教育局、縣科協)
四、深入實施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供支撐
(一)深入實施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
21.加強幼兒科學啟蒙教育,提高教師隊伍科學素質和實踐科學教育水平。(縣教育局)
22.推進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的中小學科學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對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以及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工作的指導,切實提高學生的探究精神與動手實踐能力。(縣教育局)
23.廣泛開展課外科技活動,配合重大節日、重大活動,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題突出的青少年科普宣傳活動。繼續開展家庭教育工作,提高家庭科學教育的理念,引導家長切實承擔家庭教育的責任,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縣教育局、縣婦聯、縣氣象局、縣科協、團縣委)
24.繼續組織好第2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第13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和第13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等青少年科技活動的參賽工作。(縣科協、縣教育局、縣科技局、縣發改委、縣環保局、縣婦聯、團縣委)
(二)深入實施農民科學素質行動
25.繼續做好中央1號文件的宣傳解讀工作,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把黨的強農惠農政策傳遞到廣闊農村和廣大農民。擴大農民工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不斷提高農民科學生產、科學生活的綜合素質。著力培養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組織開展新農村千萬鄉土科普人才培訓工程。(各成員單位)
26.加大對農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扶持力度,圍繞農業增產增效、農產品質量安全、防災減災、環境保護、衛生保健、安全生產等熱點問題,整合相關科普資源,大力開展科學技術普及活動,提升農民科學素質,促進現代化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縣農業局、縣科技局、縣婦聯、縣科協等)
27.繼續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加大對農村科普工作的先進集體和帶頭人的跟蹤服務力度,探索完善長效服務機制,加強農村基層科普組織服務能力建設。(縣科協、縣財政局)
28.積極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不斷提升廣大農民的科學素質。(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科技局、縣農業局、縣婦聯、縣科協等)
(三)深入實踐城鎮勞動者科學素質行動
29.開展各類勞動者再就業培訓、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培訓和各類從業人員的在崗培訓。(縣人社局、縣農業局、縣總工會、縣婦聯)
30.加強對進城落戶和城鎮穩定就業的勞動者開展基礎素質教育培訓,提升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所必需的綜合素質,推進農民工穩定有序融入城鎮,促進社會融合與和諧穩定。(縣農業局、縣總工會、縣人社局)
(四)深入實施社區居民科學素質行動
31.實施“社區科普益民計劃”,加強城市社區科普組織和工作隊伍建設,改善社區科普陣地和條件,推動開展廣泛性和針對性的科普活動。(縣科協、縣財政局、縣民政局)
(五)深入實施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32.貫徹落實《2011-2015年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實施工作方案》,加強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培訓。積極創建學習型機關,在組織公務員培訓中,強化科學素質內容的學習。依托黨校等公務員培訓機構,將弘揚科學精神、提倡科學態度、講究科學方法等內容納入教學計劃。(縣委組織部、縣人社局)
33.加強教育培訓,在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工作中,指導各級黨委(黨組)在理論中心組學習、脫產培訓和干部在職自學時,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加強科學精神、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的教育培訓作為重要內容,統籌安排,統一部署。(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
34.面向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普及現代化科技知識。圍繞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和“解放思想、趕超跨越”大討論活動,積極組織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參加科普講座、科普報告會等。加大宣傳力度,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提高科學素質營造良好氛圍。(縣委組織部、縣人社局)
35.建立健全干部學習培訓激勵機制,將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提高科學素質情況作為考核干部學習培訓情況的重要內容,繼續落實好《關于建立促進科學發展的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的意見》,在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公務員錄用考試大綱和題庫中,繼續強化與科學素質有關的內容,進一步形成促進科學發展的用人導向。(縣委組織部、縣人社局)
五、完善機制,加強督導,確保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順利實施
(一)進一步建立完善政策法規
36.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要求,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增加科普專項經費,繼續支持重點科普活動。發揮財政對教育的支撐作用,落實好現有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出臺支持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縣財政局、縣教育局、縣科協)
37.加強政府領導、部門協同、公眾參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各成員單位)
(二)加強示范引導和督導評估,確保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38.配合開展第九次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及時了解掌握全國及各地公民科學素質的狀況,為做好下一階段科學素質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縣全民科學素質辦公室)
39.開展《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十二五”中期評估,對各成員單位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全面了解工作進展,總結經驗,查找問題,制訂改進措施,確保各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縣全民科學素質辦公室)
40.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示范引導。做好全國科普示范縣的中期評估,探索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國家級示范縣的創建工作。(縣科協)
41.認真開展全縣科普統計調查工作,及時掌握全縣科普資源概況,更好地監測全縣科普工作質量,為政府制定科普政策提供依據。(縣科技局、縣科協)
- 上一篇:全縣科普大行動工作方案2篇
- 下一篇:科協履職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