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地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工作要點

時間:2022-07-15 11:53:55

導語:脫貧地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脫貧地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工作要點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做好脫貧地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暨產業扶貧成果意義重大。根據省、市有關文件及全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現制定我市2021年脫貧地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工作要點如下:

一、指導思想

2021年全市脫貧地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工作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決策部署,按照“四個不摘”要求,深入實施脫貧地區“四帶一自”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提升園區(基地)建設水平、增強主體帶動能力、完善幫扶機制、提高項目實施效益,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作目標

到2021年底,全市脫貧地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到戶項目覆蓋率穩定在80%以上(基數為具備特色產業發展條件、需要鞏固產業脫貧成果的脫貧戶);帶動村集體經濟年增收達到5萬元以上的園區(基地)占比達到20%以上;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關系的帶動主體數量明顯增加,帶動脫貧戶12000戶以上;16個脫貧村發展“一村一品”,主導產業產值達到村農業總產值30%以上;“三品一標”數量增加1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深入學習貫徹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堅持把學習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有關講話精神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采取召開黨組會、中心組理論學習會等形式進行專題學習,真正領會精神實質、把握核心要義,堅決將其作為指導推進脫貧地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工作,鞏固拓展產業扶貧成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根本遵循、精神動力和行動指南。

(二)切實抓好涉及產業扶貧方面的問題整改。扎實有效整改中央專項巡視回頭看和2020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產業扶貧存在問題,實化整改措施、細化分解任務,以問題整改促進農業特色產業扶貧高質量發展。

(三)持續穩定發展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現有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各項政策保持穩定并予以加強,大力實施“四帶一自”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完善“四帶一自”產業幫扶機制,加大脫貧地區產業發展項目實施力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資金重點用于特色產業發展,著力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推進脫貧地區特色產業提檔升級。

(四)精準實施產業扶貧項目。一是明確項目支持的重點為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業特色產業,支持對象為鎮、村(含脫貧村和一般村)、脫貧戶(含邊緣易致貧戶)和帶貧農業經營主體。二是建立和完善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項目庫。三是認真組織實施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項目。四是加強項目監管,避免項目出現小、散、弱”現象。

(五)大力實施脫貧地區“四帶一自”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一是產業扶貧園區(基地)現有的要提升增收能力,新建的要提升運管水平。二是提升主體帶動效果,對帶動主體在項目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加強履約監督,防范“斷鏈”風險。三是提升自種自養收益。通過實施“四帶一自”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民生工程,實現自種自養戶持續穩定脫貧致富。四是提升產業發展質量。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擴大特色產業規模,加強基礎設施等方面建設,實施脫貧村“一村一品”推進行動。

(六)做好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技術指導與服務。以縣為單位分產業組建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專家組。繼續落實農技人員包村聯戶制度。開展分類培訓,提高培訓針對性實用性實效性。市局繼續組織機關科室與所屬事業單位結合日常工作,與完成脫貧任務的71個村開展調研指導與服務,適時開展暗訪調研等。積極開展農產品宣傳推介、展示展銷活動,大力倡導消費幫扶,繼續組織采購脫貧地區農產品活動。

(七)做好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風險防范。一是強化風險監測,不斷完善產業發展政策措施,加強對帶動主體履約監督。二是嚴格項目監管,重點加強項目實施中和實施后監測監管,確保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項目規范實施。三是加強資產管理,開展資產清查處置,完成資產登記,加強資產監管維護,確保扶貧資產運營規范。四是推進特色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鼓勵支持脫貧地區特色農業保險“提標、增品、擴面”。

(八)加強組織領導。要把做好脫貧地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同時要強化與財政、扶貧(鄉村振興)、金融保險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全力推進特色產業提檔升級。改進工作作風,弘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干之風,堅決防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總結推廣經驗做法,宣傳報道典型事跡,發揮典型示范引導作用,營造發展農業特色產業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