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員干部五比五爭實施意見
時間:2022-08-21 08:37:01
導語:團員干部五比五爭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全面提升團員干部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充分發揮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的作用,全面提高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加大培養力度,強化服務功能,進一步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經研究,決定在全市團員干部中深入開展“五比五爭”創先爭優活動,現就活動開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團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團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團市委第十五屆五次全會和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普遍性工作求深入,開創性工作求突破”的總要求,以“五比五爭”為統攬,引導全市團員干部立足本職,服務青年,創先爭優,為決戰決勝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全面加快基本現代化建設征程提供新動力、增添新活力,在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員青年中營造“創有目標、學有榜樣、趕有方向”的濃厚氛圍。
二、目標要求
1.推動科學發展。各級團組織和團員干部要切實履行職責,堅決貫徹落實黨委、政府關于推動科學發展的各項重大決策部署,以模范行動影響和帶領廣大青年努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在推動科學發展中發揮青年的作用。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堅持把最廣大青年的根本利益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感情上與青年相融,思想上與青年共鳴,行動上與青年合拍。
2.提升工作成效。各級團組織要堅持黨建帶團建,全面提升基層團組織活力;緊緊抓住黨的十八大召開、紀念建團90周年等重大契機,深入開展各類青少年主題教育活動;組建具有特色的專業化志愿者服務隊伍,拓展志愿服務內涵,打造志愿服務品牌;把促進青年就業創業工作作為服務黨政工作大局、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切入點和載體,加大青年就業創業培訓引導力度,拓寬青年創業融資渠道。
3.加強組織建設。各級團組織要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創新活動方式,積極推進學習型、民主型、服務型、效能型、廉潔型團組織建設,建立健全團組織工作機制,提高團建工作科學化水平,通過團組織建設帶動其他各類社會青年志愿組織建設;以“五比五爭”創先爭優活動帶動青聯、青商會、志愿者服務隊等組織開展創建先進集體、爭當先進個人活動。
三、活動內容
1、比學習,爭做引導青年的急先鋒。以黨的十八大召開、建團9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活動為契機,大力弘揚“三創三先”的新時期精神,煥發干事創業的激情,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學習活動,努力打造學習型團組織,不斷提升各級團干部的綜合素質,注重載體建設,豐富工作內容,真正實現從內容供給到產品供給的轉變。同時團員干部要爭當學習的急先鋒,立足工作實際,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學習青年工作理論、團的業務知識及與青年工作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為做好共青團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努力提高推進工作、引導青年的實踐能力;做好先進文化的傳播,積極向廣大團員青年傳播新思想、新知識、新技能。更加注重運用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開展引導青年工作,突出重視微博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力,努力把微博打造成共青團聯系、服務、引導青少年的新途徑、新載體。
2、比創業,爭做激勵青年的帶頭人。積極引導團員青年轉變就業觀念,強化招商引資意識,主動服務團員青年就業創業,運用新的理念和新的機制,發揮自身優勢,帶頭創業,同時幫助有志青年在創業大潮中站穩腳跟,創辦實體;積極發揮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引領更多的青年融入到創業的洪流中來,吸收幫助更多的青年務工就業。繼續抓好“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建設,創新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工作,切實解決青年就業創業貸款擔保難、成本高的問題,不斷擴大小額貸款的工作覆蓋面和青年受益面。主動與職能部門合作,大力開展創業意識教育、青年職業農民培訓和以“挑戰杯創業大賽”活動為統攬的青年技能培訓工作;務實推進產學研合作和招才引智工作,認真研究青年創業成才的途徑,更多地依靠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引導青年樹立新理念,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激勵青年尋找一批適宜青年創業的項目,有力助推青年就業創業工作。
3、比貢獻,爭做服務青年的生力軍。緊扣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點,堅持“黨政所望、青年所需、團委所能”的原則,服務青年更加注重生存型服務與發展型服務并重,廣泛開展“一卡片”行動,推行“服務卡片”制度,把印有團干部姓名、單位職務、聯系電話的服務卡片發放到青年手中,以便及時聯系服務,保證青年一人一卡,針對青年朋友反映的實際問題及時解決,確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使廣大青年真正享受到“貴賓”服務。按照“主體多樣化、宣傳有形化、活動經常化”的基本要求,以保護母親河系列活動為契機,建立各級環保志愿者服務隊,劃定團員青年責任區,認真開展環保衛生宣傳、鄉村環境清掃、植樹造綠我先行、文明衛生監督等活動,為青年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搭建橋梁。全面做好團員青年的調研員、組織建設的指導員、政策法規的宣傳員、充分利用“十大杰出青年”評選等活動激勵青年奉獻的熱情,用典型的力量帶動和影響廣大青年積極投身到奉獻社會、服務青年的偉大實踐中去。
4、比創新,爭做組織青年的促進人。進一步創新黨建帶團建工作機制,高標準抓好團組織規范化建設,不斷拓寬團組織的覆蓋面,激發組織活力,全面活躍基層團工作。大力推進“兩新”組織團建,在完成規模以上非公企業100%建立團組織,非公企業中的團員100%納入團組織管理的基礎上,將團建工作觸角向規模以下非公企業延伸,努力實現團組織和團的活動全覆蓋。積極探索網絡團建新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機短訊平臺等現代科技手段,在新的知識領域里設計團工作的新構架,著力提升網絡團建平臺對青年的思想引導、創就業信息等功能。強化基層團組織建設,大膽探索統籌城鄉的團建模式,探索各種有效的聯建模式。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基層團建中的積極作用,深入開展團干部基層大走訪活動,走進青年、聯系青年,專職團干部每個月記1000字的民情日記,一年形成1萬字的走訪報告。將撰寫《民情日記》作為團員干部升華群眾感情的重要過程,錘煉黨性和作風的實踐載體,通過隨身攜帶“民情日記”本,隨時把青年的意見和呼聲記下來,把發現的問題記下來。現場能解決的及時解決,現場不能解決的不能推諉、不過夜。嚴格落實首問負責制,由記錄人負責解決或協調解決有關問題,遇到重大問題及時開會研究解決,對在本級團組織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及時向負責分管此項工作的團領導匯報,團領導盡快給予答復。
5、比創優,爭做維護青年的貼心人。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更加注重普遍性維權與重點群眾維權并重,通過開展“面對面”、文化溫暖青少年群體和關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等主題活動,切實達到維護青年合法權益的成效,做好維護青年的貼心人。強化落實“百強千優”活動要求,堅持典型引路、深入推進創優活動,充分運用網絡、新聞媒體、微博等,擴大創優活動的參與面、影響力。聯系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熱衷青年事業的專家學者,集中力量,聚焦新生代農民工、低收入大學生、閑散不良青少年等重點群體集聚地,開展青少年合法權益、心理健康講座、畢業生心理健康輔導等系列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優先反映他們的突出問題,回應他們的核心訴求,增強自主調節能力,促其養成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為建設美麗新培養合格的后備人才。同時要維護好青聯委員、青商會會員和青年俱樂部成員的合法權益,促使他們積極策應經濟轉型升級,在招商引資、項目推進服務、自主創新中爭取新作為,為全市“兩個加快”多作貢獻。
四、評比表彰
年終,團市委將對“五比五爭”活動先進集體及個人進行評比表彰,各級團組織要圍繞“五比五爭”創先爭優活動的目標要求,準確把握活動的重點內容,把全市團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和激情充分凝聚到創先爭優活動中來。團市委組織部要定期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檢查指導,結合團員干部各項工作考核,加大考核力度,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年終各項表彰的重要依據。對表現優秀、群眾公認的團員干部,向組織部門重點推薦;對表現一般的團員干部,要適時開展談心談話,幫助查找不足,指明努力方向。評選工作按“自查申報、鎮區推薦、實地考核、審定公示”的辦法和程序進行評定。
五、組織領導
在全市團員干部中深入開展“五比五爭”創先爭優活動,是推進共青團工作的重要抓手,各鎮(區、園)、市級機關團組織要高度重視,廣泛動員,精心組織,切實把活動抓實抓好。
1.強化領導,落實責任。團市委要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統籌協調“五比五爭”創先爭優活動的開展,及時總結經驗、培育典型、完善機制。各級團組織是開展“五比五爭”創先爭優活動的責任主體,團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要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活動的目的、意義和成效,營造濃厚的氛圍,推動活動的順利開展。團市委各部門要主動服務、靠前服務、創新服務,為團員干部創先爭優營造寬松環境,扎實構建齊抓共管、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
2.精心組織,務求實效。各級團組織要創新工作推進機制,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推進措施,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載體,利用這些載體切實在團員干部中形成“五比五爭”的良好格局;要注重協調,統籌實施,強化對重點工作的動態管理,及時掌握活動的進展情況和最新動態,分階段、分層次組織推進,總結活動中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推動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3.強化考核,培育典型。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制度,對照考核任務表,制定“落實路線圖”,采取雙月一次進展匯報,每季度一次排名通報,半年中期評估、年終評估考核、定期組織抽查等方法,切實加強對活動落實推進情況的督查考核。對工作有力、措施得當、完成任務較好的單位,予以通報表揚和典型推廣;對落實不力、影響活動整體進程的,予以通報給各級黨委主要負責人,作為年終評先評優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對連續兩年排名末尾的團組織負責人進行戒勉談話,同時在全市范圍內通報批評。團市委宣傳部將及時匯總報道活動開展過程中的各類創新做法和先進典型,努力在全市團員干部中形成競相趕超的濃烈氛圍。
- 上一篇:各級團組織與社會管理工作意見
- 下一篇:婦聯開展法律六進主題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