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生產活動意見
時間:2022-11-28 10:44:27
導語:煤礦安全生產活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促進煤礦安全生產工作,推動全市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發展,根據上級要求,結合全市煤礦實際,制訂2013年全市煤礦安全生產工作意見,望認真貫徹執行。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基層基礎深化年”活動,深化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大力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強化風險預控和安全應急管理;堅持依法依規生產經營,加強安全監管與執法檢查,強化安全生產管理綜合評估、安全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鞏固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的大好局面,為實現全市煤炭工業又快又好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二、奮斗目標
1.安全生產控制目標:原煤生產百萬噸死亡率控制在省、市下達指標以內,有效控制零星事故,杜絕兩人以上事故,力爭實現安全年。
2.原煤生產控制目標:全市煤礦嚴格按核定生產能力組織生產,原煤產量控制在397萬噸以內。
3.“三項”建設目標:官橋、井亭煤礦達到二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和市級“雙基”建設礦井,其他礦井達到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和省級“雙基”建設先進礦井,煤礦保持國家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綜合評估達到A級,其他礦井安全評估達到B級;煤礦繼續保持現代化礦井成果,、煤礦實現機械化采煤,其他礦井實現掘進機械化運輸。
4.職業化隊伍建設目標:煤礦建成職業化隊伍示范礦井。
三、工作思路
總體圍繞“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即:實現一個目標:實現全年安全生產。落實兩個責任:局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和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搞好三項建設:“雙基”、安全質量標準化、現代化礦井建設。突出四項重點:技術管理、現場管理、安監隊伍建設、職業化水平提升。抓好五個關鍵:領導干部配置及任職資格、礦領導下井帶班值班、區隊班組建設、安全生產管理綜合評估、礦井可持續發展。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安全監督管理,落實礦井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1.嚴格依法組織生產。加強對生產現場監督檢查,保證安全責任落實進頭面,從嚴查處“三超”、“三違”及超層越界盜采等非法違法生產行為。加強煤炭生產許可證動態管理,嚴禁無證開采、生產許可證過期失效等非法行為。
2.嚴格執行領導干部下井帶班制度。進一步健全完善企業主要負責人(包括實際控制人)和領導班子成員下井帶班制度,加大監督考核力度,對每月下井帶班的次數、在井下工作時間、下井帶班的任務和職責權限、以及考核獎懲辦法等認真督查。
3.定期召開安全生產形勢分析會議。深入分析研究安全生產形勢,著力解決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找準工作重點,強化預防安全事故各項保障措施落實,嚴防各類事故發生。
4.實行安全生產管理綜合評估。修訂完善綜合評估標準,堅持嚴格、嚴肅、公平、公正考核,將考核結果在全系統通報,并上報上級領導和部門,根據考核結果掛牌管理,并作為年終評先樹優的依據。
5.強化安全目標管理。完善安全生產績效考核評價體系,逐級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繼續完善安全獎勵基金和安全責任保證金制度,全面落實安全目標考核辦法和安全風險抵押金制度,形成“月度考核量化,季度評比總結”的安全考核機制,實行考核結果與年薪掛鉤,對成績突出的表彰獎勵,凡完不成安全控制指標的,堅持“一票否決”,取消一切“評先樹優”資格。
6.加強煤礦安全監管執法和技術指導。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安全執法檢查的頻度、廣度和力度,嚴厲查處所屬煤礦的非法違法生產行為。特別是在春節、“五一”、“十一”等重大節日和重要活動期間,加大對重點區域、重點礦井拉網式檢查力度,及時消除事故隱患。加大技術指導力度,對煤礦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類技術難題,引入專家支持機制,組織專家力量進行技術論證和現場會診,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技術服務到位。
7.嚴格責任追究。嚴肅事故報告制度,嚴禁隱瞞、謊報、延報、拒報。對于思想不重視、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到位,疏于防范、疏于管理、疏于監督等失職瀆職行為,安全生產狀況持續被動、重大隱患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理的煤礦主要負責人和駐礦安全稽查站長實施約談和問責,并給予罰款、暫扣資格證書等行政處罰;對于出現安全生產重大隱患導致煤礦安全事故的,將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從嚴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8.加強社會監督。充分發揮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的作用,依法維護和落實煤礦職工對安全生產的參與權與監督權,鼓勵職工監督舉報各類安全隱患,對舉報者予以獎勵。要進一步暢通安全生產的社會監督渠道,設立舉報箱,公布舉報電話,接受人民群眾的公開監督。
(二)加強技術基礎管理,落實礦井安全生產技術責任
9.健全以總工程師為核心的技術管理體系??偣こ處煂Α耙煌ㄈ馈薄⒎乐嗡蜎_擊地壓防治等技術工作全面負責。集團公司、各煤礦要嚴格按照上級有關文件要求配齊各級技術管理人員,各類煤礦工程技術人員占企業生產定員總數均不少于5%。集團公司對技術管理部門負責人、各礦總工程師的任命,要征得集團公司總工程師的同意;煤礦企業對總工程師等副職的任命,要征求上一級煤炭管理部門的意見。
10.嚴格落實總工程師的技術決策和指揮權。礦井的開拓方案,采掘部局,生產系統調整,技術規范、標準、措施的制定,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和新材料的推廣應用等主要技術問題由總工程師負責決策,總工程師做出的決策,其他副職不得否定。對重大技術問題要按規定經主要負責人審定或上級管理部門批準后組織實施,凡涉及“三下”開采等特殊開采,要嚴格按有關規定履行報批手續,組織技術“會診”,經批準同意后方可組織生產。要堅持優化礦井開拓布局,合理集中生產,減少工作面數量,提高工作面單產單進水平。
11.加強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服務管理。礦井不能獨立完成或必須委托的技術管理工作,如:安全生產評價、宣傳教育、安全培訓、檢測檢驗等,必須委托具有依法取得相關資質的機構完成。
(三)加強安全基礎管理,不斷提升安全質量標準化水平
12.加強區隊班組建設。以提高班組長素質,建立科學高效班組管理制度推進班組建設工作,提高班組長待遇,賦予班組長必要權利,最大限度的調動班組長管理的積極性,積極做好金牌班組及班組長、優秀班組及班組長的評選表彰等工作,切實提升區隊班組管理水平。、要總結全國金牌班組和全省優秀班組的經驗,在全系統進行推廣,通過典型引路的方式推動區隊班組建設再上一個新臺階。
13.嚴格落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立足于“查大系統、治大隱患、防大事故”,突出“一通三防”、防治水和沖擊地壓三個重點,以及易由自然災害引發事故災難的隱患點等,充分發揮專家技術人才作用,從嚴從深從細排查安全隱患,做到不留死角。堅持完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實行掛牌督辦(A、B級市局掛牌督辦,要專人負責定期報市局備案,C級礦長掛牌督辦),嚴格執行安全隱患治理措施、責任、資金、期限、應急預案和監控“六落實”。
14.建立以安全生產專業人員為主導的隱患整改效果評價制度。每月進行一次安全生產隱患整改效果評價并上報備案。積極調研實施安全隱患信息管理軟件,建立隱患管理數據庫,確保隱患排查治理閉環管理到位。
15.深入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達標活動。要嚴格執行《省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及考核評級辦法》和《省煤礦安全生產調度質量標準化標準及考核評級辦法》,以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為載體,深入開展達標創建活動,全面提升煤礦井上下安全質量管理和調度質量管理水平。此項工作作為全年的工作重點,局將進行季度考核驗收。凡考核不達標的煤礦,當年煤炭生產許可證年檢不合格;考核為三級的礦井,當年煤炭生產許可證年檢定為基本合格;經整頓逾期仍未達標的,依法予以關閉。
(四)加大安全科技投入,提升礦井技術裝備水平
16.加強煤礦開采裝備建設。重點推進采煤、掘進、運輸裝備的技術改造與技術提升,堅持“能上綜采上綜采、不能上綜采上普采、嚴格控制炮采”的原則,努力提高煤炭生產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實現減人提效保安。中型礦井要在大力提高裝備現代化水平基礎上,重點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主要生產系統的可視、可控和無人值守,提高系統自動化、監控化水平。小煤礦要在提高正規辦礦水平基礎上,以提高采掘機械化水平為重點,加大系統裝備升級改造力度,提高煤炭生產集中度和技術裝備水平。嚴格控制炮采,凡是有條件采用機械化開采的,要堅決采用機械化開采。小型煤礦杜絕掘進人力推車,積極推廣掘進裝載運輸機械化(扒皮機)。要大力加強采掘機械裝備的綜合管理水平,使裝備與管理同步提升。
17.強化煤礦“六大系統”管理。制定煤礦已裝備的“五大系統”年度完善升級計劃,完善相關制度,加強日常管理,確?!拔宕笙到y”正常穩定工作。積極調研并裝備緊急避險系統。開采3層煤、存在自燃發火危險、受水害威脅的礦井(八一、井亭),2012年6月底前必須完成緊急避險系統建設;國家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2012年底前必須完成緊急避險系統建設;其他礦井到2013年6月底前完成緊急避險系統建設。
18.堅持加大安全投入。按照上級文件規定,據實足額提取安全費用和維簡費。制定安全費用、維簡費提取和使用計劃,??钣糜诎踩夹g措施和隱患治理。各單位要加強對煤炭安全費用、維簡費提取和使用情況的檢查,建立完善煤炭安全費用、維簡費和科研費用提取使用情況年度報告制度。
19.堅決淘汰禁用和落后技術裝備。按照國家規定,強制淘汰國家明令禁用設備和超過使用年限的老舊雜設備。把好設備進入關和維修關,保證按標準要求使用和維修設備,堅決杜絕偽劣機電產品、無煤安標志產品、非防爆產品。
20.嚴格執行煤礦設備安全管理制度。要健全完善礦井設備采購供應管理、入井檢驗、安裝交接驗收、巡回檢查、定期檢測檢驗、維護保養、檢修以及報廢淘汰等制度,明確崗位職責。尤其加強對架空乘人裝置的管理。完善設備管理臺賬和技術資料檔案,加強設備維修檢查和運行狀況動態管理,各類設備完好率要達到95%及以上。凡發現設備安全管理不到位,檢查、維護、更新不及時的,要立即責令整改。
(五)完善應急管理機制,提高礦井安全生產應急處置能力
21.建立完善安全生產監測監控及預警預報體系。積極學習借鑒岱莊煤礦風險預控管理法,制定出一套適合礦井自身需要的危險源辨識方案,每月進行一次安全生產風險分析,發現重大安全隱患或事故征兆要立即預警信息,落實防范和應急處置措施。
22.健全完善預報預警預防機制。加強與氣象、防汛等部門聯系,簽訂預報、預警協議,健全防范自然災害預報預警預防處置機制。突出抓好“調度員10項應急處置權”和“三分鐘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員”落實,嚴格執行大雨暴雨和易威脅礦井安全生產(如暴風、強雷電等)等災害性天氣停產撤人規定,以及停產撤人情況的逐級上報制度。凡該停產撤人而沒有停產撤人或因撤離不及時導致人身傷亡事故的,從嚴從重追究企業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23.強化應急處置聯動機制。不斷修訂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并按規定做好評審備案,局將在5月底之前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各礦每年至少要組織一次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其中一次須在5月底前完成。重點加強東西部相鄰礦井區域聯防,定期交換作業圖紙,及時互通生產情況,建立完善預警信息快速傳遞和共享機制。不斷充實八一、兩個應急物資儲備中心的物資儲備,充分發揮其應急救援作用。
24.加強監測監控系統聯網管理。生產礦井要不斷對監測監控系統進行升級和改造,各煤炭企業要在現有基礎上,加強監測監控系統運行管理,各煤礦要把調度規范化和信息化管理作為重點工作來抓,確保系統正常運行,提高礦井保障能力。
25.建立完善全市煤礦礦情及應急管理基礎信息庫。組織編制《全市煤礦礦情及應急管理基礎信息庫》,建立全市煤礦基本礦情、應急管理、礦井圖紙等檔案庫,分級管理,定期更新,為緊急情況下應急決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著力加強對災害威脅嚴重礦井的重點監控,切實提高煤礦生產安全應急管理水平。
(六)嚴格職業資格準入,推進礦井職業化隊伍建設
26.嚴格從業人員資格準入管理。各煤礦要嚴格執行上級各部門關于從業人員準入制度的有關規定。對于已上崗達不到資質要求的,要制定計劃,采取措施,抓緊整改,凡新任命的礦長、總工程師、從事安全生產的副礦長、副總工程師、科區長、工程技術人員必須達到任職資格。要采取自學、脫產學習、集中培訓等方式,不斷提高上述人員的資質水平,確保任職資格符合有關規定。
27.充分發揮煤礦專業人才作用。加快煤礦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和生產一線急需技能型人才培養。完善激勵考核辦法,建立“首席技師”制度,設立“科技創新專項獎勵基金”,開展評選“革新創意能手”活動等,培養一批能夠解決關鍵技術和難題的創新團隊。進一步提高采礦、地質、通防、機電、礦建、特殊工種、技術工種等關鍵人員待遇,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性機制。要通過“派出去、請進來”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方式,培養煤炭系統高級經營管理人員、業務骨干和國際化復合型人才,逐步形成煤炭企業人才培養和管理用人的長效機制。
28.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認真總結礦井安全管理和企業管理經驗,精心提煉具有企業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企業管理理念、企業美好愿景和未來發展藍圖,通過企業電視、報紙、網站、板報等安全專欄,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弘揚培育企業文化,使之成為引領企業發展的職業精神。組織開展好安全生產月和安全警示教育活動,及時宣傳推廣企業先進經驗和有效做法,深入開展安全誠信企業建設活動,把安全發展理念真正落實到每個企業、職工和崗位中,推動安全工作縱深發展。
29.加強隊伍的職業保障。要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從制度上維護職工的權力、地位,確保隊伍的穩定性。要依法規范勞動用工管理,優先錄用受過相應職業教育的人員,按照勞動合同法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改革創新用人和分配機制,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使職工享受到企業發展的成果。強化工會群監協管作用,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建立和完善職業安全健康體系,如實申報作業場所職業危害情況,研究采取防治井下粉塵、有害氣體、高溫、噪聲等危害的有效措施,不斷改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積極開展職業病防治。
(七)強化安全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
30.加強管理,夯實三級培訓體系。按照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抓培訓的工作要求,繼續完善局(培訓中心)、煤礦、區隊班組三級培訓體系。各煤礦要建全培訓機構,完善培訓網絡,保證培訓投入,認真實施年度培訓計劃,保證參培率和持證上崗率。區隊班組要按照有關要求,抓好日常培訓,利用班前會每日學一題、每周分析一案例、每月一考等多種形式,組織職工堅持日常學習培訓,提高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
31.突出實訓,強化職工技能培訓。按照各級關于培訓工作的要求,今年重點在強化職工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上下功夫,學員經安培機構培訓合格回礦后在煤礦實訓基地進一步實踐、鞏固和提高,各煤礦要建立至少能滿足2個工種實踐操作的教學實訓基地,可以利用機修廠和井下廢棄巷道建立。
32.跟蹤問效,加大抽考工作力度。繼續堅持“半年抽考”、“年度總考”考試制度。鼓勵煤礦三項崗位人員和一般從業人員加強日常培訓,實現“要我學習”向“我要學習”的轉變,營造濃厚的自覺學習氛圍。
33.強化執法,確保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加大對煤礦企業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制度及計劃的制定落實情況,教育和培訓活動的記錄、檔案,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和持證上崗情況執法檢查力度,凡未經培訓即下井作業、特種作業人員無證上崗、管理干部漏培的,將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罰,對于不按要求整改的礦井,堅決停產整頓。
34.抓好短訓,培養煤礦急需人才。充分發揮煤炭大講堂的作用,根據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實際,適時舉辦煤礦急需課程培訓班。2013年計劃舉辦調度監測監控培訓班、采區設計培訓班、圖紙繪制培訓班、驗收員培訓班、應急預案編制培訓班等,加速培養專業技術人員,為煤礦企業安全生產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八)以煤為主多元發展,積極探索礦井可持續發展之路
35.轉方式、調結構,拉長產業鏈條。大力發展煤化工、煤建材、煤機制造、港口、鐵路物流業、生態旅游等產業。改變粗放式管理,引導礦井向生產、經營并重觀念轉變,改善煤質,提高煤炭附加值。充分利用京杭運河航運優勢,以港為平臺,兼并整合已有航運資源,打造沿運河經濟帶。實現洗選、倉儲、配煤、運輸物流、服務一條龍產業鏈,激發煤炭市場活力。
36.發展循環經濟。按照“產業循環組合、產品循環生產、資源循環利用”的原則,制定達標標準和考核辦法,綜合開發利用煤矸石、礦井水、煤泥、粉煤灰等與煤共伴生資源和煤礦廢棄物,實現煤礦固體、氣體、液體廢棄物零排放。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力爭做到生產加工量與廢棄資源利用量基本平衡。
37.發展生態經濟。堅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責權統一的原則,積極做好、采煤沉陷地的復墾治理和開發利用,將治理塌陷地與小城鎮、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努力恢復塌陷地生態功能。資源枯竭礦井、村下壓煤礦井必須推進充填開采等綠色開采技術,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回收率。努力完成節能減排目標規劃。
38.走出去發展。不斷加大境外資源的爭取力度,提高企業的資源儲備和接續能力。辰龍集團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拉蓋河煤礦要盡快達產達效,力爭實現產能500萬噸;要盡快規劃開發黃河北齊河煤田。曹煤公司要對已經取得勘探權的江蘇省豐縣勘探區抓緊勘探,增加后續資源。劉村、官橋煤礦要加大赴貴州等地合作開發煤田的工作力度,搶占煤炭資源。
- 上一篇:煤礦生產能力考核匯報
- 下一篇:煤礦信息宣傳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