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貧攻堅及精準扶貧工作意見
時間:2022-08-19 10:40:57
導語:減貧攻堅及精準扶貧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我鎮大力實施扶貧攻堅,不斷夯實農村基礎,持續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貧困人口逐漸減少,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穩步提升。但由于我鎮貧困程度較深,受路、水等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弱、脫貧致富成本高等多種因素制約,貧困面貌未得到根本改變。目前,尚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54戶、2865人,5個村貧困村,減貧攻堅和精準扶貧壓力十分巨大。按照中、省、市、縣關于扶貧工作總體部署,結合我鎮實際,現就做好減貧攻堅及精準扶貧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
堅持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等中央領導同志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按照省、市、縣扶貧工作總體要求,圍繞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創新扶貧工作機制,細化扶貧幫扶措施,全面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著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切實增強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
二、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全面實施2865人貧困人口精準扶貧工作,到2018年底,重點完成麻石埡、石埡口、字庫橋、紅豆灣、一佛山5個貧困村減貧建設任務,帶動其余14個村減貧致富,逐步實現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骨干產業基本形成,人居環境更加優化,社會事業同步發展,群眾增收幅度不斷擴大,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到2020年底,按照人均純收入2736元/年(2013年底不變價)的扶貧標準,實現2865人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醫療和住房)目標,確保全鎮全面同步小康。
(二)階段目標。按照“四年集中攻堅、一年鞏固提升”的總體安排,在2014年已減貧445人的基礎上,2015年重點完成麻石埡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任務,實現全鎮668人的減貧目標,2016—2018年分年度完成其余4個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任務及全鎮1752人的減貧目標,2019年鞏固已經取得的脫貧減貧成果,2020年全鎮全面同步實現小康。
三、工作內容
按照“民生為本、增收為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針對制約貧困村發展的瓶頸問題,以5個貧困村為主戰場,進一步整合力量,明確目標,落實責任,突出重點,分步規劃,分步建設,全面推動各項扶貧開發工作有序推進。
(一)大力實施以優勢產業培育為重點的產業扶貧工程。圍繞全鎮農業產業戰略性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立足貧困村資源稟賦、自然條件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積極引導土地規模流轉,大力推廣“企業+合作社+農戶”、“支部+合作社+農戶”、股份合作等多種經營模式,大力發展優質糧油、果蔬、生豬、草食牲畜等特色產業;著力培育扶貧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農場和新型職業農民,最大程度帶動貧困農戶發展現代農業,實現快速增收致富。
(二)大力實施以道路水利建設為重點的基礎建設工程。針對農業農村生產生活實際,有序推進貧困村通村水泥路建設,逐步提高農村公交通達率,合理規劃農機作業便道、入戶便民路,有效解決貧困村出行難問題。大力實施人畜安全飲水、高標準糧田建設、小微水利工程等項目,抓好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和視訊通村工程,極大方便群眾生產生活。
(三)大力實施以人居環境改善為重點的新村建設工程。按照統一規劃,整合地質災害避險搬遷、農村危房改造、異地扶貧搬遷等項目,注重產村相融,突出鄉村特色,引導村民在規劃區集中新(改)建住房,有序推進新村建設。以“三建五改”為重點,配套村莊環衛設施,發展農村庭院經濟,扎實推進鄉村環境治理。完善村級活動室、農家書屋、便民超市、衛生站(室)等設施,開展村級扶貧互助社、村級電商服務試點,增強貧困村基本公共服務能力。
(四)大力實施以勞動技能培訓為重點的能力扶貧工程。按照“減少農民、富裕農民”要求,堅持轉移培訓、創業培訓、實用技術培訓相結合,采取定點、定向、訂單培訓等方式,積極開展貧困人口技能培訓,促進培訓和就業一體化,努力拓寬農村貧困人口就業渠道,對有脫貧愿望和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現“每戶貧困戶有1個致富項目、1個以上掌握實用技能的勞動力和1個以上勞動力實現非農就業”目標。
(五)大力實施以基本生活保障為重點的民生改善工程。完善貧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家庭收入、家庭財產和消費支出為認定條件,實行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切實加大醫療救助和臨時困難救助力度,對農村低保、五保、重點優撫對象、殘疾人等參加合作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給予資助。探索扶貧小額保險,為貧困人口因意外傷害導致的死亡、殘疾以及醫藥費用提供保險保障。有序推進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加快廣播電視社社通、文化公共服務體系等建設,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感。
四、工作重點
(一)突出精準識別重點。精準扶貧,關鍵是把對象摸清,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部分村存在偏見、優親厚友、民主評議不全面,低保和貧困戶搞平衡等因素,致使一部分收入低于貧困線標準的農戶沒有確定為建檔立卡戶,而一部分高于貧困線標準的又被納入,導致最終對象識別不準。為此,鎮黨委、政府決定,由聯片領導牽頭,村社干部為主體,駐村工作隊配合,立即開展對貧困村和非貧困村貧困農戶信息再次核實,精準識別。
1、全面進村入戶。一是由鎮工作組帶隊,組織村社干部、會同駐村工作隊,采取戶戶見面的方式,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情況進行調查摸底,重點調查家庭人口、致貧原因和經濟來源情況。其中家庭人口重點調查年齡、有無勞動能力、健康狀況、有無供養學生等情況;家庭經濟來源重點調查住房、務工收入、家庭生產經營性收入、各類補貼(含低保、養老保險、醫療救助、新農合報銷)等情況。二是根據村社干部掌握和群眾反映的情況,對因災致貧的貧困戶情況進行核實,因災致貧戶包括因病、因災致貧情況,也包括原已享受低保、或人際關系不好等原因而未建卡貧困戶,對此類貧困戶參照建檔立卡貧困戶調查內容進行核實。
2、準確把握標準。一是把握定性標準。重點根據“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得到有效保障)標準,看農戶是否有飯吃,多長時間吃一頓肉、是否有安全飲水;是否有衣穿,特別是有無過冬衣、鞋;是否有房住,是否危房、茅草房或長期寄住他人房屋;是否有因缺錢而輟學(包括高中、大學)的子女;是否有因無錢繳新農合而無法報銷醫療費用的長期重病人員。二是合理核實算賬。重點計算家庭勞動力務工、各類補貼等可量化的經濟收入,對土地產出、小家禽等按家庭生產經營收入估算。三是實行綜合評定。綜合上述兩類指標,依據看得見、摸得著的如家具、飲食、穿著、小孩上學等情況,將真正貧困戶甄別出來,最大限度實現精準識別。
3、分類填寫信息。一是由鎮上組織村社干部、會同駐村工作隊,在入戶調查的基礎上,一式三份全面準確填寫貧困戶脫貧幫扶卡;屬2014年脫貧戶由農戶簽字,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及常駐人員、鄉鎮黨委書記審核認可,其余脫貧幫扶卡待農戶脫貧后再確認簽字。二是由鄉鎮和村“兩委”為主體,駐村工作隊監督,對貧困戶中條件相對較好的統計到一般貧困戶表冊(表一);對建卡貧困戶中,“兩不愁、三保障”不達標、人均收入低的,統計到重點貧困戶表冊(表二);對經核對屬實因災返貧的未建檔立卡貧困戶,統計到因災返貧困難戶表冊(表三);對2014年已脫貧的貧困戶,統計到脫貧確認表(表四)。三是由鄉鎮黨委書記、村支部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對上述四份統計表分別審核簽字,匯總后上報縣扶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
(二)突出精準規劃重點。精準扶貧,一定要突出精準規劃,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因類型施策,針對不通原因、不同類型的貧困,制定不同的幫扶規劃,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集中力量扶真貧,真扶貧,確保扶貧幫扶到最需要幫扶的群眾、幫扶到群眾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幫助解決最迫切解決的問題。
1、關于到村規劃,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一是由鄉鎮組織村“兩委”具體實施、駐村工作隊配合,對照“四有”目標(有硬化路、有衛生室、有文化室、有寬帶網),突出道路、水利、人居、產業等重點,堅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進一步細化貧困村規劃。二是全部5個貧困村規劃均按“規劃一步到位、分年度組織實施”的要求編制,規劃資金總額原則不超過已報縣扶貧局備案的資金額。三是規劃內容務必詳細,本次表五中要明確填寫建設內容和規模,待項目下達時再編制詳細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建設標準、分年度計劃形象進度、資金來源、責任人等內容。四是貧困村項目規劃完成后,認真填寫村脫貧建設內容統計表(表五),由駐村工作隊長、村支部書記、鄉鎮黨委書記分別審查簽字,再報縣扶貧攻堅指揮部審核,審核同意后由駐村工作隊按照統一模板完善文本和圖表資料,一式三份裝訂成冊,分別報村、鄉鎮、指揮部備案存檔。
2、關于到戶規劃,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一是由鄉鎮組織村“兩委”,駐村工作隊配合,根據精準識別的結果,分不同類型分別制定到戶幫扶規劃。其中:一般貧困戶重點結合全村產業發展,適度規劃種養殖業。重點貧困戶要對照到戶“三有”目標(有安全飲水、有生活用電、有廣播電視),根據貧困戶勞動力、住房等具體實際,實施“五個一批”行動計劃,對有勞動能力、可以通過生產和務工實現脫貧的,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對生存環境惡劣、生態環境脆弱、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的,以及居住過于分散、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難的,實施移民搬遷安置一批;對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實現脫貧的,實行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對家庭有殘疾、長期患病人員的,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因人際關系差未被評為建卡貧困戶的、因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等致貧的困難戶,實施災后重建幫扶一批。二是對因各種原因分戶導致老年人生活困難,由村“兩委”、駐村工作隊采取利用村規民約教育的辦法實行親情扶貧。三是對長期不在家的貧困戶,統計在一般貧困戶表中,暫時不規劃幫扶措施。四是到戶產業規劃必須以村為單位,按戶均不超過3000元標準,將種養產業詳細規劃到具體品種、數量。規劃表按一式兩份填寫,村、縣扶貧攻堅指揮部各存1份。
(三)突出精準幫扶重點。
1、加大宣傳發動。一是縣扶貧攻堅指揮部將建立“競爭入圍”機制,重點根據貧困村籌資打款先后順序,分批次安排扶持項目,其他不需籌資的項目也完全根據籌資項目安排順序精心安排。今年已明確實施的貧困村,凡籌資打款未到位的,也暫不安排今年項目,但考核按擬實施類別進行;二是貧困村“兩委”、駐村工作隊要根據審定的幫扶規劃,大張旗鼓宣傳扶貧開發項目政策、項目建設機制、群眾責任和義務,講清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道理,變“要我干”為“我要干”,積極發動群眾籌資籌老,全方位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強化項目實施。一是嚴格執行項目基本建設程序,需公開招投標或比選的項目,按照規定程序進行;對招標(比選)限額以下、20萬元(含)以上的項目,按照《縣不招標(比選)工程項目發包管理暫行辦法》執行對按規定由群眾投工投勞自建的項目,由村“兩委”牽頭組織實施。二是村“兩委”、駐村工作隊要繼續堅持村民自治“五權”模式,廣泛發動群眾參與項目建設,廣泛參與監督管理,讓群眾在項目建設中真正擁有參與權、監督權、收益權,確保工程項目質量和進度。三是堅持項目公示制度,各貧困村要在村務公示欄內,及時向社會公開幫扶規劃及到位項目資金安排使用情況,在項目實施地將項目名稱、項目資金投入情況、建設內容、補助標準、補助對象、物資采購等內容公示公告,自覺接受廣大群眾和社會輿論的監督。四是項目主管部門要嚴格項目實施監督檢查,落實專門人員深入貧困村,指導、監督項目業主和承建單位按照項目要求和工程質量標準、規范、圖紙等認真施工,并督促業主及時申請驗收和報審。五是項目鄉鎮要按月分村統計實施項目形象、進度并及時報告縣扶貧攻堅指揮部;對到戶項目由村“兩委”負責組織實施,在不超過限額標準的情況下,按照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縣級報賬的原則進行;鄉鎮和駐村工作隊負責驗收,并在報賬申請表上審核簽字。
3、強化信息管理。一是強化信息系統管理,由鄉鎮定期核實貧困戶、貧困村信息真實性、準確性,適時更新信息,確保與紙質檔案資料信息一致。同時,做好保密工作,不得隨意修改、調整信息,嚴禁將信息作為他用。二是按月做好貧困村、貧困戶項目實施跟蹤調查,及時統計形象進度,認真核算貧困戶收入情況,核實低收入農戶家庭純收入增長情況,及時將項目實施、種養業發展等幫扶成效錄入系統。三是根據年初預脫貧計劃,以及到村、到戶項目實施進展情況,準確填寫建卡貧困戶脫貧確認表,分月上報脫貧人口信息,對穩定脫貧的村與戶及時退出銷號。
五、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一是調整充實保平鎮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加強全鎮扶貧開發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附件1);各村也應成立相應領導機構,村黨支部書記負總責,落實1名專人負責此項工作。二是建立定點聯系機制。建立“鎮級領導聯片、鎮下派干部駐村、黨員干部聯系貧困戶”的“三聯一駐”定點幫扶機制。三是組建駐村幫扶工作隊。每個貧困村組建1支駐村幫扶工作隊,鎮明確1名副職領導、1-2名工作人員(其中1名為聯系村常駐人員)具體負責駐村幫扶工作(附件2)。
(二)明晰職能職責。按照“先貧困村、后一般村”的原則,每名鎮級領導負責聯系1個貧困村、2戶貧困戶,主要負責督促聯系村、駐村干部、幫扶人員完成目標任務,指導聯系群眾培植增收項目,實現脫貧致富。每名科級干部聯系2戶貧困戶,每名單位職工聯系1戶貧困戶,每名村社干部和黨員、致富帶頭人聯系1戶貧困戶,負責深入貧困群眾,分析致貧原因,摸清幫扶需求,制定幫扶措施并組織實施,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其余村由鎮統籌安排聯系,原則上由鄉鎮駐村干部和村社干部深入貧困戶走訪了解,制定切實可行的到戶幫扶規劃并組織實施,鎮自行組織檢查驗收。
(三)強化保障投入。堅持“用途不變、優勢互補、各司其職、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鎖定投入范圍,固定投入比例,原則上面上精準扶貧的到戶資金以村為單位戶均補助不高于5000元,貧困村項目資金投入200萬元左右。規范互助資金的管理,支持貧困戶發展產業。嚴格執行扶貧貸款貼息政策,增加財政貼息資金,重點扶持對貧困戶帶動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創新社會參與扶貧機制,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
(四)逗硬督查考核。嚴格落實扶貧工作“一崗雙責”制度,各村黨支部書記為本村扶貧開發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村主任為第二責任人,具體考核辦法附后。嚴格執行幫扶對象生產生活無明顯改善不脫鉤、未培育增收致富支柱產業不脫鉤、未建立長效發展機制不脫鉤的“三個不脫鉤”制度,堅持將減貧攻堅及精準扶貧工作納入各村鎮屬部門的年度目標專項考核內容。嚴格按照職責分工和工作進度安排,由鎮扶貧領導小組牽頭,會同鎮紀委、鎮財政所、鎮屬部門及鎮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堅持每季一檢查,半年一小結,年終一考核。在日常工作推進過程中,經組織認定屬主觀原因,進度滯后1次的,對責任單位予以全鎮通報批評;進度滯后2次的,單位主要領導向鎮黨委、政府作出書面檢討,對具體責任人實行組織誡勉;進度滯后3次的,對單位主要領導實行組織誡勉,對具體責任人予以調整崗位或停職待崗;分類排位最后1名且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對責任單位領導班子集體實行組織誡勉,同時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嚴肅追責。
- 上一篇:場鎮管理會議紀要
- 下一篇: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