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發展早稻生產實施意見
時間:2022-05-25 04:34:55
導語:穩定發展早稻生產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縣是傳統的雙季稻生產縣。早稻生育期較短,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受自然災害影響較小。根據《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大力推進早稻生產穩定發展的通知》(皖農農函〔2021〕112號)、《關于做好2021年糧食生產工作的通知》(農〔2021〕11號)精神,大力發展早稻生產,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產爭取主動,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促進糧食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現結我縣實際,提出2021年穩定發展早稻生產實施意見如下:
一、目標任務
按照“穩面積、增產量”的總體要求,確保全縣早稻播種面積不低于53.5萬畝,其中含再生稻3萬畝,早稻總產不低于22萬噸。各鎮(園區)穩定發展早稻生產任務分解見附表。
二、重點工作
(一)抓緊落實早稻播種面積。三月中下旬,我縣早稻播種育秧工作即將全面展開。各鎮(園區)要科學謀劃,采取切實可行措施,發揮社會化服務主體牽頭帶動作用,大力開展集中育秧栽插、病蟲草害統防統治等,提高早稻生產組織化水平。發揮公益性農技推廣部門技術優勢,開展技術指導與服務,加強行政推動,全面落實早稻生產面積。各鎮(園區)要把穩定發展早稻生產,作為穩定糧食增產的重要手段,努力發揮優勢,加大扶持力度,按照“村保鎮、鎮保縣”的要求,及時將任務分解落實到村,引導和鼓勵農民穩定發展早稻種植,確保全縣今年早稻面積穩定。
(二)多措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穩定農民收益預期,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一是落實國家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2021年國家繼續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兜底保障早稻種植農戶銷售難題。二是繼續穩定政策補貼。優化稻谷補貼方式,傾斜支持早稻生產。對發展雙季稻的,較單季稻稻谷生產者補貼每畝提高20%;對50畝以上雙季稻種植戶(含再生稻),在稻谷生產者補貼的基礎上早稻每畝再增加100元。三是繼續整有關項目資源,建設早稻綠色高質高效生產基地。根據各鎮早稻任務面積,理謀劃8個左右早稻示范基地建設,推動優質早稻綠色高質高效核心示范8000畝以上。四是鼓勵支持早稻機插秧、早稻再生稻生產,按照相關政策給予補貼。積極引導布局再生稻輕簡化生產,推廣強再生優質高產水稻良種,集成配套再生稻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模式。
(三)創新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加強早稻生產重點技術幫扶指導,創新技術指導服務方式,切實提高早稻生產各項技術到位率。一是要加強農業專業技術服務創新,線上線下相結,鼓勵利用新媒體開展在線技術指導與培訓,結基層農技推廣補助包村聯戶工作開展,切實做好早稻生產主體技術指導服務;二是要及時技術指導方案,各鎮(園區)組織技術人員針對早稻品種遴選、肥料運籌和病蟲草害防治等方面制定生產技術方案,編印技術明白紙,科學指導農戶開展早稻生產;三是要理調劑調配農機具,制定農機跨區作業預案,保障農機作業暢通,保證早稻生產順利推進。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鎮(園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的部署要求,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按照穩定發展早稻生產的要求與安排,細分任務,明確責任,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早稻播種面積只增不減,工作落到實處。
(二)強化指導服務。發揮水稻產業技術體系綜試驗站和安農大縣品牌糧食產業聯盟等技術優勢,全面加強對發展早稻生產主體的技術培訓與指導。各鎮(園區)要按照“行政人員分片保面積,技術人員分區包技術”的原則,加強對早稻生產農戶特別是規模生產主體的服務,解決生產中的難題,確保指導服務到位。
(三)強化示范引導。提高對早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片的建設水平,加大推廣應用淀粉含量高等優質專用早稻品種,開展早稻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示范帶動。引導規模種植戶發展早稻再生稻生產,力爭實現肥藥雙減和“一種兩收”。對早稻面積恢復較大、田間管理技術落實好的鎮(園區),要通過組織小型觀摩會、擴大新聞宣傳等方式,總結推廣經驗。
(四)嚴格考核獎懲。嚴格落實屬地責任,將穩定發展早稻生產作為糧食安全目標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各鎮(園區)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對任務完成不到位以及早稻面積較上年繼續下降的,將約談問責。
- 上一篇:財政局財政監督檢查計劃
- 下一篇: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工作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