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
時間:2022-03-09 11:20:00
導語:**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總結
2004年,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關部門的的直接指導和支持下,縣委、縣政府組織帶領全縣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省委4號文件和各級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產品質量提高”的目標,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狠抓落實,較好的完成了各項任務目標,有力促進了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下面根據市考評辦法的要求,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主要經濟指標和目標完成情況
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72元,增長13.7%。
2、糧食總產達到46.5萬噸,肉類總產5.6萬噸,蛋類總產完成5.8萬噸。
3、扶貧開發:全年共幫助0.48萬人脫貧,其中解決溫飽2700人,鞏固溫飽2100人,占目標0.48萬人的100%。
4、稅費改革和農民負擔工作:嚴格執行中央、省、市農村稅費改革政策,按時完成了農村稅費改革任務。改革后農民直接減負1776.1萬元,減負率達70%;農民負擔監管工作進一步加強,全縣沒有違反規定出臺加重農民負擔的文件和項目,沒有發生因加重農民負擔而引發的群體性上訪案件。
二、農業結構調整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
一是糧食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夏糧產量再創新高。2004年糧食總產達到46.5萬噸。小麥平均畝產達到432公斤,總產量達到28.55萬噸,再創歷史最高水平。我縣承擔的20萬畝國家級優質小麥示范基地建設,實現了統一供種,統一田間管理,統一病蟲防治,統一訂單回收,得到了國家農業部的認可。二是以三色產業為主的特色農業快速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大見成效。紅色產業—尖椒,三年三大步,由2002年的4萬畝擴展到今年的30萬畝,在縣東基本形成了千畝成方、萬畝聯片的規模種植優勢,并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今年6月份,全市農業結構調整現場會在**召開。9月份,央視七套《農民致富經》欄目對我縣的尖椒生產進行了專題報道。白色產業—食用菌取得長足發展,全縣新增食用菌種植戶10000戶,達到15000戶,食用菌基地和園區總面積達到1500畝,總產量達到3萬噸,創產值1.5億元,今年12月28—29日**縣承辦了全國食用菌產業展覽交易及學術交流大會,把**的食用菌推向了全國。綠色產業—林業,今年全縣新建農田林網30萬畝,建成林業精品工程6處,15000畝,共計植樹1160萬株,基本把縣西部沙區建成了10萬畝綠洲。三是無公害農業、生態農業、品牌農業全面起步。仙莊、六塔、紙房、馬莊橋、大流、王什、雙廟、瓦屋頭等8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先后獲得省級認證,總面積達9.53萬畝。六塔鄉后楊樓,大流鄉前大流、劉圈,高堡鄉吳家,馬莊橋店上,固城鄉張屯等生態農業示范村,累計建設沼氣池5000座,發展“三位一體”生態農業近3萬畝。陶河、后大流、霍子寨的秸稈氣化工程先后投入使用,西候的秸稈成型技術試點獲得成功。一批農村能源項目均順利通過部、省級驗收。在品牌農業上,全縣涌現出了宏海面粉、清陽茶巾、天福醬菜、源豐蒜粉、澶都尖椒等一批農產品品牌,及時搶占了市場制高點,拓寬了農產品銷售空間;四是龍頭企業建設全面啟動,一體化經營步入正軌。全縣新增投資1.3億元新建、擴建各類龍頭企業22家,其中新建13家,擴建9家全縣龍頭企業總數達到53個,韓國公司投資4500萬元的辣椒冷藏加工企業“濮陽市先鋒實業有限公司”落戶**,并已破土動工,為今后**縣尖椒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申氏菇業公司、清陽針紡制品公司、宏海面粉公司等八家企業被命名為市級重點龍頭企業。通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安置勞動力近萬人,帶動生產基地17萬畝、農戶4萬戶;五是“科技興農”全面展開,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全縣共組織舉辦農技、植保、沼氣、種植各類技術培訓班100余期,受訓60000余人,發放技術資料6萬份,舉辦電視講座40期,致富信息400條,引進新品種23個,推廣新技術15項,健全了信息網絡,組織推廣“配方施肥、種子包衣、立體種植、間作套種、化學調控、精量播種、保護地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等農業先進生產技術479萬畝次。
三、畜牧工作
2004年,我縣的畜牧業呈現出穩步健康發展的態勢。據統計,牛飼養量達4.4萬頭;生豬飼養量達77.4萬頭;山綿羊飼養量達63.9萬頭;家禽飼養量達1481萬只;肉類總產5.6萬噸;蛋類總產達5.8萬噸;奶類總產達3500噸。初步建成養雞、養豬小區20個,規模養殖場戶5800余戶。新建青貯池60余個,累計達500余個。青貯玉米秸稈近5萬噸,人工種草近500畝。改良牛0.3萬頭,羊1.6萬只,豬0.8萬頭,引進夏洛來肉用羊10多只,瘦肉型良種豬0.4萬余頭,父母代高產蛋難2000套。生豬、蛋雞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96%、95%以上。
四、林業工作
以實施平原綠化、防沙治沙、通道綠化、林業育苗及林業精品工程和紙漿林基地建設等工作為重點,全縣新建農田林網30萬畝,完善林網45萬畝,綠化路、溝、渠720公里,植樹總株數1160萬株。完成荒沙地造林5.67萬畝,植樹648萬株,完成紙漿林基地建設3萬畝,超目標7000畝。
五、水利工作
一年來,全縣完成各類水利工程30余項,新修與整修溝渠32條,長93公里,新修硬化渠道和節水管道40公里,維修涵閘等各類建筑物30多座,完成土石方210萬立方米。新打配機井480眼;新增改善有效灌溉面積1.5萬畝,占目標0.5萬畝的300%;新增改善旱澇保收田0.75萬畝,占目標0.75萬畝的100%;新增改善節水灌溉面積3.5萬畝,占目標2.4萬畝的145.8%。
六、農機工作
2004年,全縣農業機械總值達到4億元,較上年增長2%,農機總動力達到66.08萬千瓦,比上年增長7%。農田作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縣機耕面積達81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94%,其中深耕55萬畝,占機耕面積的71%;機播面積76萬畝;機收面積64.3萬畝;其中聯合收割機收割42萬畝;全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35萬畝。
七、農民負擔工作
認真落實減負措施,積極推進稅費改革。2004年,我們認真貫徹執行了農業稅稅率降低三個百分點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的政策,全縣農業稅在去年4057.7萬元的基礎上,減稅金額1776.1萬元,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1093.7萬元,2004年農民實際負擔1197.9萬元,比2003年減70%。
八、扶貧工作
2004年,全縣共解決溫飽2700人,鞏固溫飽2100人,貧困人口的純收入由原來的720元增加到750元。一是整村推進工作。2004年,全縣共安排上級財政扶貧資金142萬元,其中用于整村推進村的資金有100.9萬元,占總資金數的71%。具體實施了“五通、兩建”(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建學校、建衛生室)。二是農村貧困勞動力培訓、轉移工作。2004年,向北京富平學校等單位輸送人員274名,培訓310名,輸出率達80%,并與北京富平學校、多威電子公司和TDK公司建立了牢固的勞務合作關系。三是2003年度財政扶貧項目完成情況。2003年度省分配我縣財政扶貧資金163萬元,批復我縣項目35個;市分配我縣資金18萬元,扶貧開發項目9個。省市項目共計44個,資金181萬元。經過一年的工作,44個項目已全面完成。新修維修道路15條,新打機井92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積4600余畝;新建維修學校8所,修建衛生院1所,新建大棗科技示范基地200畝,秸稈氣化站1座。四是2004年財政扶貧項目申報批復及完成情況。今年共申請上級財政扶貧資金175萬元,安排財政扶貧開發項目三大類26個。其中:教育項目15個,道路交通項目3個,農田水利項目9個。2004年,上級實際批復我縣財政扶貧開發項目26個,科技推廣與培訓項目1個,鄉村道路項目3個,農田水利項目7個,教育事業項目15個,其中10所學校修建資金已到位。止目前,共完成項目15個,其中鄉村道路項目完成2個,農田水利項目完成4個,教育事業完成7個。五是貧困鄉村中小學危房改造項目的申報批復完成情況。D級危改三年共安排我縣中央、省財政資金294萬元,市財政資金75萬元,總計369萬元。其中2004年安排學校12所,資金123萬元;2005年安排學校11所,資金123萬元;2006年安排學校11所,安排資金123萬元。2004年上級實際批復我縣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改造資金123萬元,項目14個。止目前,已有7個D級危房改造項目基本竣工。六是小額扶貧貸款完成情況。2004年共發放貸款170萬元,通過小額貸款的發放,全縣新增種養業專業村5個,專業戶3000余戶。
九、非公有制經濟工作
2004年,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總產值完成72.2元,較上年增長34.8%.銷售收入完成70.3億元,增長36.2%,利潤總額完成5.7億元,增長38.4%;完成增加值20.2億元,增長41.8%,實交稅金0.8億元,增長18.7%,出口產品交貨值完成1.2億元,增長31.8%。全年共新上(技改、擴建、續建)投資額在100萬元以上的項目82個,新上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0個。
十、其它工作
1、領導重視及資金投入
一年來,縣委、縣政府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始終給予高度重視:一是成立專門組織。年初,縣委、縣政府調整充實了“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兩個領導小組的辦公室都設在了縣農業局,并分別從有關部門抽調精干人員組成綜合組、督導組和技術信息服務組,常年服務此項工作;二是在全縣三級干部大會上將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作為重點進行安排部署,之后又召開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專題會議,下發了**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意見及考核辦法,對工作目標進行了分解,并明確各鄉鎮黨委書記、縣直有關部門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主管副職具體負責落實。5月底又召開了全縣“三夏”及農業結構調整會議,對農業結構和農業產業化經營進行了具體安排,5月初、10月初和12月底三次召開辣椒種植專題會,對辣椒種植進行專門安排;三是縣主要領導經常研究農村工作。全年3次縣委常委會、3次縣長辦公會專門研究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四是狠抓督導落實。一方面責成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督導組抓好日常督導。另一方面縣四大班子分別與6月份、9月份和12月份三次對農業重點工作進行了督導檢查,并將督查結果通報全縣。五是全縣列支了421萬元財政資金,用于農業重點工作投入。
2、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情況
2004年,全縣各單位共引進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6476.7萬元。其中:招商資金29018.9萬元(縣直2210.9萬元);專項資金17467.8萬元。引進國外資金2525.1萬元。共爭取項目201個,其中500萬元以下的項目123個;500萬元以上的項目78個,有力地促進了我縣經濟的快速發展。
3、現場會情況共四次,其中國家級一次,省級一次,市級二次
2004年6月16日,全市種植結構調整現場會在**召開。
2004年12月28—29日,全國食用菌產業展覽交易及學術交流大會由**縣人民政府承辦,并參觀了城關、韓村、柳格三個點。
2004年7月9日,河南省首期科普及農業實用技術現場會在**召開。
2004年11月23日,全市林業工作現場會在**縣陽邵鄉召開。
4、獲獎情況(13項)
2004年全縣共獲得市級以上獎勵12項,其中省部級1項。
5、優質農產品情況
今年我縣的仙莊、雙廟、大流、王什、瓦屋頭五個鄉鎮獲得了省級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認定,認定面積為8.25萬畝,加上去年認定的六塔、紙房、馬莊橋三個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全縣已經省級認定的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已達到8個,總面積達到9.53萬畝。
6、農情聯系情況
2004年我們對農情信息工作十分重視,明確專人負責,于每周二、周五及時向市局上報農情信息,從未出現遲報、漏報和不報的情況,一年來通過傳真、電子郵件、書面材料等多種方式共向市局報送種植、養殖等農情信息200余篇(次),并且每篇都確保了數字真實、準確,分析透徹、周全,問題深刻,建議切實可行。同時我們還積極向**信息和縣政府工作信息等刊物報送農情信息,為領導及時了解掌握農情動態提供依據,2004年我縣農業局在全縣信息工作中排名第一,在全市農情信息聯系中名列前茅。
7、農業信息體系建設
今年,農業局購置了必要的設備和儀器,聘請濮陽華技科技網絡公司開發制作了《**農業信息網》,建立了**農業信息中心,在首頁設置一級欄目8個,二級欄目20個,全年共采發有關的農業技術信息200余條,供求信息15余條,農業新聞120條,專題新聞30余條,發表具有現實指導性的農業技術措施23條,名優特新農產品17種,接受群眾電話咨詢農業技術和農業信息300余人次,通過信息體系建設,廣泛宣傳了**農業,對促進我縣的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銷售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8、優勢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情況
一是優質麥基地。面積達到45萬畝,比去年增加10萬畝,增長29%;二是尖椒生產基地。面積達到30萬畝,比去年增加20萬畝,增長200%;三是弓棚西瓜生產基地。以縣西部沙區為主的地膜西瓜和以瓦屋頭、馬村為主的弓棚西瓜面積達到4萬畝,比去年增加2萬畝,增長100%;四是食用菌基地。種植戶達到15000戶,產量超過3萬噸,產值超過1億元,比去年增加種植戶10000戶,增長200%,增加產值0.86億元。五是林果基地。以韓村、王什、大屯為主的林果基地面積達到1.8萬畝,比去年增加10000畝,增長125%;六是肉雞基地。年規模飼養量達到560萬只,比去年增加160萬只,增長40%;七是瘦肉豬基地,年規模飼養量達到26.7萬頭,較去年增加8萬頭,增長43%;八是良種繁育基地。面積達到2.4萬畝(主要為小麥種子),比去年新增1.3萬畝,增長118%;九是新增紙漿林基地,面積達到3萬畝。
9、龍頭企業
國家級龍頭企業:(二家)2004年4月**縣養殖協會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國家級重點養殖協會。2004年,11月12日,新大地牧業公司被國家農技協命名為全國兔業重點龍頭企業。
市級龍頭企業:新增5家,達到八家,分別是申氏菇業有限公司、宏海面粉有限責任公司、**縣針紡制品有限公司、**縣種子公司、百斯特葡萄酒有限公司、源豐實業有限公司、清南養殖有限公司、濮陽市天口釀造有限公司。
10、外出務工人員情況
全縣外出務工人數達到13萬人,占勞動力總數的37%,其中完成陽光工程示范轉移培訓任務701人,占任務700的100%。
附:1、**縣農業農村經濟目標完成情況統計表
2、農口各單位獲獎情況
二OO五年元月
2004年度農口各單位獲獎情況
1、2004年3月份**縣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農業綜合評比先進縣。
2、2004年8月份,陽邵鄉被農業廳、省體育局、省體協聯合會授予“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
3、2004年1月,農機局被河南省農業機械管理局評為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4、2004年2月,農機局被市農機局評為全市農機技術推廣工作先進單位。
5、2004年元月,畜牧局被河南省畜牧局評為河南省動物防疫及監督工作先進單位。
6、2004年3月畜牧局被濮陽市人事局、畜牧局評為濮陽市畜牧系統先進集體。
7、2004年4月,畜牧局被濮陽市抽調機關干部駐村工作辦公室評為駐村工作科技服務先進集體。
8、2004年11月,**縣被市政府評為發展節水灌溉先進縣。
9、2004年11月,水利局被市政府評為二OO三年“紅旗渠精神杯”競賽活動先進單位。
10、2004年3月,農技中心能源站被市農業局評為先進單位。
11、2004年元月,農技中心種子公司被市委、市政府評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12、2004年12月,**縣種子管理站被市種子管理站評為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