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總結

時間:2022-02-18 12:13:00

導語:政府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府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縣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圍繞“辦好九件實事、抓好九項工作”的年度工作任務,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艱苦奮斗、干事創業,有力地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快速發展。

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一年來,全縣上下解放思想,克難攻堅,奮力拼搏,開拓創新,使縣域經濟保持了穩定的發展勢頭。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14285萬元,同比增長9.16%。其中一產增加值完成38333萬元,同比增長4.58%;二產增加值完成30107萬元,同比增長22.7%;三產增加值完成45845萬元,同比增長5.36%。財政總收入8188萬元,同比增長15.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099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293元,比上年增長8.6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04元,比上年增長8.84%。

二、主要抓的工作

(一)抓結構調整,促進縣域經濟持續發展

一是狠抓以五大基地建設為重點的農業結構調整。

在促進糧食生產上,今年突出抓了三項工作。首先抓基地。入春以來,面對糧價下跌、糧食難銷帶來的負面影響,我縣從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等方面切入,不斷加強了基地建設工作。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方面,認真宣傳、貫徹、落實了中央1號文件精神,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同時,發放糧食直補資金172萬元,減免農業稅770萬元;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方面,積極推廣了節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蟲防治等農業實用技術,大力實施了優種工程和農業機械耕作項目;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方面,重點實施并完成了義井片5700畝、大臨河片15000畝中低產田改造工程,下社鎮西三村高效節水園區建設工程,薛家營水庫灌區、大小石峪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其次抓流通。一年來,我們通過積極推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大力培植糧食經紀人隊伍,進一步拓寬了糧食銷售渠道,有效地緩解了農民賣糧難問題。第三抓轉化。經過多方籌資,積極運作,完成了玉雄公司15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建設任務,目前已進入試產階段,此項目的建成將對我縣糧食產業發展起到巨大的帶動作用。以上工作的開展,有力地促進了全縣糧食生產。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達到了57.6萬畝,比去年增加2萬畝,其中玉米種植面積達到42萬畝;總產量達2.0078億公斤,創歷史最高水平。

在蔬菜產業發展上,著重抓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擴張蔬菜基地。今年,通過強化水利設施建設,在義井、大黃巍、臧宅三個鄉鎮新發展蔬菜基地5萬畝,為蔬菜種植面積的擴大提供了保障。二是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今年,我們大力推廣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規范蔬菜種植活動,全縣新增無公害蔬菜面積5萬畝,累計達到了10萬畝。同時,還完成了青椒、胡蘿卜、架豆、馬鈴薯四種蔬菜國家產地質量認證工作。三是加強蔬菜產地市場建設。為保護菜農利益,促進蔬菜產業健康發展,今年蔬菜上市期間,我們組織公安、工商、農牧等部門依法整頓和規范了全縣蔬菜市場秩序,使各蔬菜市場實現了規范運作,并收取管理服務費300多萬元。11月份,我們利用收取的管理費啟動了下社、赤堡、下馬峪、義井、龍泉5個蔬菜專業批發市場建設工程。上述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推動了全縣蔬菜生產發展。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25萬畝,總產達到了6億公斤,蔬菜種植收入達到35786萬元。

在畜牧產業發展上,今年重點抓了奶牛養殖。年初,面對乳業衰退、奶牛市場持續低迷的形勢,我們及時確立了“淘汰一批、新購一批,改善牛群結構;改良一批、更新一代,提高奶牛檔次”的思路,通過運作,淘汰了2000余頭低產和病殘奶牛,購進了2600余頭高產奶牛、改良了6460頭奶牛,與此同時,組織發動奶農、鮮奶經紀人新建起59個奶站(累計達到72個),大大提高了奶源基地的競爭力。此外,組織畜牧部門在全省范圍內率先落實了“一免四補”政策,使奶牛養殖戶得到350多萬元的實惠。通過不斷努力,全縣奶牛養殖再度走熱。目前,全縣奶牛存欄數達到22797頭,同比增長27.9%。由于我縣奶牛養殖成績突出,今年被國家農業部列入全國15個奶牛良種補貼項目示范縣范圍。

在林果產業發展上,突出了抓生態建設。一年來,我們成功地完成了25公里通道綠化工程(栽樹60多萬株);4萬畝農田林網工程(栽樹10萬多株);4.2萬畝退耕還林工程;11.2萬畝荒山造林工程(飛播造林4萬畝,流域造林3.2萬畝,水保造林4萬畝)。由于我縣生態建設成績卓著,今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生態建設先進縣”。

農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水平得到了相*提高。今年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22.1628億元,同比增長5.5%。

二是狠抓以七大行業發展為重點的工業結構調整。

傳統優勢企業,通過整合資源,開發產品,拓展市場,進一步做強做大。白酒企業年上繳稅金1604萬元,比去年增長22.7%;爐具企業年上繳稅金208.7萬元;陶瓷企業上繳稅金300.1萬元。

傳統劣勢企業改制取得了新進展。一年來,我們先后對*縣糖廠、*縣化肥廠、利達玻璃廠、*縣麻紡廠、恒達陶瓷廠、大眾陶瓷廠、棉織廠等10家老企業進行了清產核資、資產評估和審計,并按照該退則退、該破則破、該轉則轉、該租則租、該賣則賣的原則,采取了相*的改制措施。目前,棉織廠破產已完成,玻璃廠破產已進入法律程序,糖廠和化肥廠實行了租賃經營。通過推進老企業改制,使回生無望的老企業徹底消失,茍延殘喘的老企業煥發了生機。

新項目建設步伐加快。今年以來,我們通過招商引資和多方籌資建成了一批調產項目。2002年8月開工建設的玉雄淀粉糖品有限公司15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已于今年10月建成,目前正處于試產階段;2003年10月開工建設的下原平鋼鐵有限公司電爐煉鋼項目,已于今年8月建成,經試產,發現工藝上有誤差,目前進入了改進工藝和投產準備階段;同朔水泥有限公司20萬噸水泥生產技改擴建項目,已于今年7月建成投產;引資建設的晉華、金茂、騰達、文通、鑫光、金海洋等煤炭加工運銷企業已陸續投入運營。煤炭企業在今年煤源緊張、原煤漲價的形勢下,為我縣財政做出了1533.2萬元的貢獻,成為財政增收的一大亮點。

據統計,一年來,全縣(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完成48000萬元,比去年增長2.7%;工業增加值完成13795萬元,比去年增長2.3%;實現利稅總額5896萬元,比去年增長5.3%。

三是狠抓以旅游資源開發為重點的三產結構調整。

今年以來,圍繞建設晉北旅游大縣的目標,我們突出抓了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了旅游產品的宣傳促銷力度。為了提高*縣木塔的知名度,年內我們投資近70萬元,開展了以木塔為主的旅游產品宣傳促銷活動。先后組織參加了四次全國性的旅游產品宣傳促銷會,散發宣傳*縣木塔的光盤3000多張、資料5萬多份;在北京、大同、太原等城市和一些交通要道上架設了大型廣告牌,在英特網上制作了宣傳網頁;和神塔旅行社建立了業務關系。通過宣傳促銷,木塔景點游客數量由去年的6萬余人次增加到今年的7萬余人次,門票收入由去年的240萬元躍升到今年的425萬元。二是加大了旅游資源開發力度。今年以來,我們組織編制上報了*縣木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凈土寺申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凈土寺恢復建設等方案,完成了*縣木塔周邊環境整治、遼代博物館建設、*縣木塔消防、技防等項目的立項研究和項目申報工作,并與臺灣籍佛教界著名人士(慧禮法師)達成了開發建設*縣龍山文化園的協議,拉開了引資開發建設旅游景點的帷幕.

一年來,在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我們還在財政增收上下了功夫,特別是新財源培植、稅收秩序整頓、轉移支付資金爭取等工作的開展,扭轉了財政收入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今年全縣財政總收入比去年增收1119萬元,增長15.8%。剔除去年財政收入中的770萬元農業稅,實際比去年增收1889萬元。此外,今年我們又爭取到2881萬元轉移支付資金。由于財政形勢有所好轉,年中為全縣干部職工增發了25元和84元津貼。

(二)抓城鄉基礎建設,促進人居環境改善

今年以來,我們圍繞改善人居環境的目標,從城市建設、公共設施建設兩個方面切入,加大了城鄉基礎建設力度。

在城市建設上,啟動并實施了舊城改造一期工程、縣城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和五座辦公大樓建設工程。

在實施舊城改造一期工程中,我們堅持了先規劃、后建設的指導方針。首先,委托省城鄉規劃設計院編制了《*縣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縣城總體規劃》、《舊城修建性詳細規劃》。規劃編制過程中,組織專家、縣領導、部門和鄉鎮領導、老干部代表、社會各界代表進行了40多次討論和論證,使規劃具有了較強的指導性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其次,動員全社會力量實施了舊城改造一期工程。具體實施中,按照政府組織、市場運作、整體規劃、分步實施、以人為本、依法公開的改造思路,堅持決策、規劃、補償、招商、程序五項公開,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別是針對舊城居民弱勢群體較多的實際,推出了拆一平米舊房補一平米新房的“拆一補一”補償安置辦法,最大限度地讓利于民,在全省范圍內開創了舊城改造先河。在拆遷動員中,我們開展了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贏得了社會各界群眾的廣泛支持。由于工作力度大,措施得力,僅用一個月時間就順利完成了一期工程一、二、三標段612戶居民和38家單位的房屋拆遷工作,拆遷總面積7.19萬平方米。目前,一期工程一、二、三標段基礎建設工程基本完成,四、五標段拆遷動員工作也已圓滿完成。與舊城改造相配套的縣城集中供熱一期工程,總投資1500萬元,于6月22日開工,11月25日開始供暖。為舊城改造解決拆遷戶居住問題的西苑居民住宅小區建設,總投資4500萬元,建筑面積4.1萬平方米,4月1日開工后,經過緊張施工,10月底前已完成了樓體建設全部工程和小區內的綠化硬化工程。縣城污水處理廠總投資4196萬元,目前廠區建設已完成,管網建設正在緊張施工中,預計解凍后正式投入使用。五座辦公大樓的建設有不同程度的進展,工商辦公大樓、勞動和社會保障大樓已開工建設;交通大樓已完成主體工程;計生大樓目前已經國家發改委批復,正在積極爭取落實資金;公安刑偵大樓立項工作正在進行。

在公共設施建設上,我們啟動并實施了公路建設工程、電子政務工程、村通電話工程、城鄉飲水解困工程等。

公路建設方面,重點抓了三項工程:一是投資1000萬元的桑干河大橋建設工程。長381.6米、寬8.5米的橋體工程已在今年國慶節前完工,引線工程路基建設也已完成,預計明年7月可竣工通車;二是投資2500萬元的洗朔線過城段改線工程。長7.815公里、寬18米的路基工程已完成,路面工程將于明年春天完成;三是村通水泥路工程。全年共完成村通水泥路402公里,總投資6000余萬元。投資700多萬元的電子政務工程,4月7日與山西省移動公司朔州分公司舉行工程建設簽約儀式,經過3個多月的施工和調試,局域網、互聯網全部開通,12月28日舉行了竣工剪彩儀式。投資1200萬元的村村通電話工程,新建起4個基站,架設了140公里光攬,覆蓋31個山區偏遠建制村,目前已投入使用。投資430萬元的25村飲水解困工程已全部完成。全省農村飲水解困工程朔州現場會專門觀摩了我縣飲水解困工程,對我縣的做法和經驗給予了充分肯定,并作出在全省推廣的決定。

此外,經過積極爭取,我們使北同蒲鐵路延建項目落入了縣境。這標志著我縣將結束沒有鐵路的歷史。

據統計,今年全縣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282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79倍。

(三)抓社會事業發展,促進和諧社會構建

推進社會進步,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年來,我們把發展社會事業和發展經濟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同步推進,協調發展。特別是在科教文衛、計劃生育、社會保障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突破。

教育事業在去年完成中層干部公開競爭上崗的基礎上,今年又公開聘任了146名農村中小學校長和縣直中小學副職,從*往屆大中專畢業生中招考了200名教師,教師全員招聘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在改善教學條件上,今年完成了40所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改造,總投資3023萬元,建筑面積47110平方米,進一步夯實了教育教學基礎;還針對性地解決了群眾反映強烈的縣城中小學班容量過大問題;對農村貧困中小學生實行了“兩免一補”,共免書本費、雜費138萬元,受益學生近7000人。衛生事業在加強傳染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同時,重點進行了縣級醫院管理和鄉鎮農村醫療組織建設,整頓了私開診所亂行醫問題。規范了行醫行為,為群眾創造了較好的就醫環境。科技工作重點是有計劃、有組織地對農民進行了實用技術培訓,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文化事業在大力培育和弘揚民俗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的同時,整頓了文化市場,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在加強基層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重點在農村獨生子女和雙女絕育戶的獎勵扶助上、計劃生育政策宣傳上、計劃生育服務上下功夫,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縣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78‰以內,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7‰以內,符合政策生育率達到80.5%,圓滿完成了市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社會保障事業在加強養老、失業、醫療保險的同時,全面啟動了就業和再就業工程,1100多名下崗職工和待業青年實現了就業和再就業。此外,還完成了社區組建工作,組建了9個社區服務中心;安置了95年以來的197名軍轉人員;開展了城市管理整頓、交通秩序整頓、客運秩序整頓和專項嚴打斗爭,全面加強了社會秩序整治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了社會穩定,為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總之,一年來,全縣上下團結一致,艱苦拼搏,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偨Y一年的工作,我們深深地感到,經濟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干部隊伍思想解放不夠的問題,仍然是我們面臨的突出問題,這有待我們在今后工作中認真研究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