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抗震救災的工作總結
時間:2022-06-23 05:45:00
導語:黨委抗震救災的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突如其來的汶川地震災害,把交通運輸行業推到了抗震救災最前沿。在部黨組的堅強領導和正確決策下,直屬機關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了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為取得階段性勝利做出重要貢獻。
一、各級黨組織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部黨組指示,全面履行職責,主動發揮政治保障作用
地震發生后,黨委緊跟黨組,快速反應,主動在黨組織系統全面開展工作;各級黨組織密切配合行政,帶領廣大黨員全力投入抗震救災工作。
(一)堅決貫徹上級要求形成合力,廣泛進行思想發動
在中央和部黨組下達抗震救災命令的時刻,黨委迅速啟動預案,統一思想,明確分工。根據12日晚部緊急會議的要求,于13日下午召開各單位黨、工、團組織負責人大會,傳達貫徹中央和部黨組抗震救災工作指示,隨即印發《關于組織廣大黨員在抗震保通工作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通知》,強調切實將抗震救災工作作為當前首要任務,要"關注一線、支持一線、保障一線、宣傳一線",發揚抗災精神,全力打贏這場硬仗。各單位黨組織都在第一時間傳達貫徹上級指示精神。公路司、辦公廳、體法司、規劃司等重點司局立即全員動員,按照預案要求進入應急狀態,號召全體共產黨員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迎難而上,為國分憂。水運、人勞、財務、國際等司局黨組織強調雖然所在司局不是一線,但陣地在機關,堅守崗位做好本職即支援一線。救撈局黨委立即指派黨務干部隨南海救助直升機趕赴災區,隨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二)因勢利導調動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全力支援抗震救災
13日,在工委沒有統一布置的情況下,黨委主動號召直屬機關廣泛開展"獻愛心捐助"活動,立即得到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的熱烈響應。在部機關集中捐助的短短半小時里,就收到捐款16萬余元。此次參加捐款的人數和捐助數額均史無前例,共收到捐款274萬余元。黨員干部還踴躍報名參加獻血志愿者預備隊和赴一線救災預備隊,達770人次。18日,接中組部交納"特殊黨費"通知當天,黨委即傳達部署,人勞司號召組織人事部門的黨員結合開展"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樹組工干部新形象"學習實踐活動帶頭交納,掀起了自14日捐助活動以后的又一輪高潮。3354名黨員繳納"特殊黨費"236萬余元。19日,是全國哀悼日。部機關原計劃由各部門自行組織,但黨委領導敏感地意識到,集體默哀對黨員干部將是很好的教育形式,順應各單位的意愿,黨委主動請示并做好充分準備,及時組織了大樓內700余人參加的莊重、肅穆的集體默哀儀式,進一步增進了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凝聚力。為了滿足大家對一線抗震搶通保通形勢的關注之情,黨委主動搭建了交流的平臺,分別由黨團組織召開了情況交流會和青年座談會,邀請赴一線的黨員干部和青年介紹見聞和感受,大家對震災給交通造成的毀滅性破壞有了真切的了解,交通人舍生忘死打通"生命線"的壯舉使大家深受鼓舞和教育。
各級黨組織也及時利用各種方式,引導和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評價中心黨支部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假如我們在汶川"主題民主生活會和大討論,喚起了大家弘揚關懷、團結、拼搏、戰斗、愛國、友愛、奉獻、責任等八大精神的自覺性。交通報社黨委舉辦特殊黨課,邀請赴一線記者結合災區所見所聞歌頌了黨對抗震救災的有力領導和災區民眾的不屈精神,使黨員受到生動的教育。
(三)積極開展走訪慰問活動,把黨組織的關懷送到黨員心上
地震發生后,廣大黨員干部不分晝夜辛勤工作。13日,黨委和工會領導立即走訪慰問在部機關值班、加班的黨員干部,送去方便食品、水果、驅蚊藥品等慰問品,并為重點司局解決實際困難。工會投入慰問金40余萬元,積極為赴一線工作的同志準備必要的食品,安全、衛生用品,使他們感受到強有力的支持。為解除后顧之憂,還及時慰問赴一線黨員干部和技術人員的家屬、家在災區的干部職工及家中受災的同志80余人。黨委領導帶隊走訪慰問為部提供支持保障的有關在京單位,使他們深受鼓舞。各單位黨組織也充分發揮工青婦群眾組織優勢,關心在抗震救災一線工作的干部職工生活,關注家在地震災區的干部職工家庭受災情況,幫助解決困難,激發了大家為抗震救災做貢獻的熱情。
(四)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工作力度,營造萬眾一心抗震救災的良好氛圍
一是按照預案,于13日即啟動信息專刊、宣傳專欄,到6月初印發黨務信息交流抗震救災專刊18期,編發信息近200條,向工委和部辦公廳報送信息40余條。開設內網"抗震救災"專欄,分立7個欄目,加大視頻報道力度,及時拍攝、編輯、制作宣傳片15條,編發信息1000余條。自制編輯的《永遠記住這個日子》、《神鷹行動》、《張德江副總理視察慰問交通運輸部》、《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等視頻上網的當天,點擊率200多次,《永遠記住這個日子》視頻片點擊率現已近1000次。二是建立部內各單位信息員每日碰頭會制度,及時掌握各單位的工作進展、好人好事、思想動態和意見建議等。這些信息除被帶到部會商會上,供部領導決策參考外,還被及時編入專刊、內網專欄供廣大黨員干部了解各部門的動態。三是為了深入宣傳抗震救災中的先進事跡和精神,于5月中旬印發了《關于切實做好部直屬機關抗震保通先進典型和事跡的宣傳工作的通知》,組織各單位深入挖掘、采訪先進事跡材料近30篇,展現了共產黨員的高尚品格,除內部宣傳外,工委《信息交流》專題刊發我部黨組、公路司黨支部抗震救災工作情況2篇,綜合報道3篇,《紫光閣》雜志報道文章2篇。四是從大局出發調整工作方法,派專人到公路司全天候蹲點收集信息,幫助黨支部及時總結,做好重點宣傳;對從一線回來的部機關黨員干部,組織媒體的力量及時撲上去,深入訪談,掌握第一手材料,撰寫了"生命的架橋人"、"年輕的脊梁"、"打通汶川"等有文學色彩、有深度的稿件,在內外媒體廣泛宣傳,增強了宣傳效果。
(五)注重發揮黨的組織的作用,彰顯黨的先進性
結合直屬機關抗震救災任務重、赴一線黨員人數多、次數頻繁、工作時間較長等新特點,6月初,黨委主動指導公路司黨支部在派往四川執行任務的黨員中,組建臨時黨支部和黨小組。十幾天執行任務的實踐中,臨時黨組織在急難險重一線發揮了突出作用,激勵黨員戰勝困難,圓滿完成了任務。為在突發緊急事件中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積累了經驗。黨委將在充分總結的基礎上,向各級黨組織推廣。
"七一"前夕,黨委以"我是共產黨員"為主題召開表彰大會,對抗震救災中涌現出的11個先進黨組織和61名優秀黨員進行熱烈隆重的表彰。其中,有2個集體和2名個人并受到工委表彰;另有7個集體,12名個人被推薦到部體法司,爭取行業表彰。公路司黨支部還被工委推薦參加中組部的評選表彰。黨委積極搭臺,組織各單位發動黨員踴躍登臺,以詩朗誦和歌詠的形式抒發對黨對祖國的熱愛,和做一名共產黨員的自豪感,與會的黨員紛紛感到又上了一堂生動的黨性教育課。
二、廣大黨員干部在完成搶通保通保運任務中發揮突出作用,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抗擊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破壞中,部黨組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指示,行動迅速,決策果斷。黨組書記、部長李盛霖第一時間要求各級交通部門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搶通"生命線",為人員救援和物資運輸提供交通保障。部黨組立即成立抗震救災應急搶險領導指揮小組,各位黨組成員,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翁孟勇同志于地震當天下午即隨總理奔赴災區,指導四川交通部門開展搶通保通工作。徐祖遠同志坐鎮機關,聯絡上下溝通左右,廢寢忘食。高宏峰、馮正霖同志先后多次赴災區指導工作。部黨組成員、駐部紀檢組組長楊利民同志帶工作組深入行業,檢查抗震救災款物的管理使用情況。在部黨組的堅強領導下,部機關和全行業的力量迅速凝聚整合起來,一系列正確決策有效地指揮了抗震保通。
(一)部機關的黨員充分發揮協調組織作用,迎難而上,當好部黨組的參謀助手
公路司作為承擔部抗震搶險救災領導指揮小組公路搶通組和運輸保障組雙重任務的職能司局,司長、黨支部書記戴東昌一開始就對全體黨員干部明確提出,我們的職責是當好部黨組的參謀助手,我們的任務是按照部黨組的決策,發揮交通部門抗震救災協調組織作用,我們的使命是搶通保通災區道路和保障救災運輸。在震區形勢不明的情況下,公路司動用一切力量,千方百計收集前方信息,編輯《搶通快報》,及時提供給中央和部黨組決策參考。在災區余震不斷、滾石、滑坡頻發的危險形勢下,接連派出黨員干部趕赴前線指揮部發揮協調指導作用。他們積極諫言獻策,對部黨組果斷、正確地做出"多頭推進、中間開花"、打通西線、"兩個并重"、捐贈機械、各省對口支援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起到關鍵作用,為災區道路的搶通保通保運爭取了主動。
規劃司黨員干部主動履行職責。戰備辦老黨員朱永焯迅速聯系四川周邊省市交通部門,緊急調運30座戰備鋼架橋送到災區塌方最嚴重的路段。地震發生后僅一個多月,立即著手組織調研,迅速拿出災后交通重建規劃方案。水運司黨支部發動黨員干部為部黨組分憂解難,應郵政局請求,積極協調中遠、中海集團調集60個集裝箱,運往災區作為郵政臨時營業用房。隨著抗震救災物資運輸量不斷增大,于5月27日4條救災物資水陸聯運線路,通過長江、岷江的4個港口將大宗救災物資轉陸路運往災區,以減輕道路運輸壓力。
(二)在京直屬單位的黨員急部機關之所急,想部機關之所想,充分發揮支持保障作用
公路院黨委書記黃衛津同志第一時間趕到部里,向公路司、規劃司等重點司局表示,要人給人、要設備給設備,主動請戰。通信中心黨政領導緊急研究,立即向四川災區無償調撥550部衛星電話用于抗震救災通信聯絡,先后提供2000余部,并派出技術骨干赴一線提供技術服務和保障,為前線指揮和前后方聯系"雪中送炭"。交科院黨委協助行政,充分發揮交通科技人才和技術優勢,主動提出利用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對地震災區的道路損毀情況進行精確測繪分析,他們大膽實踐,敢為人先,向部提供多份《汶川交通損毀遙感監測快報》,為部打通"生命線"的決策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積極貢獻。交通報社不講代價、不計成本,加出抗震專刊,先后派出16名記者跟隨部工作組深入災區,冒著生命危險往前靠,及時采訪報道了交通人抗震救災的頑強精神。中國公路學會黨支部書記劉文杰同志親自帶隊深入重災區采訪報道,并主動派出包括副總編在內的4位《中國公路》雜志社業務骨干,協助黨委開展抗震救災宣傳工作。
(三)奔赴一線的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用生命搶通"生命線"
部總工周海濤、公路司副司長李華、徐亞華和副處長楊國峰、辦公廳蔣琢等同志于地震發生第二天輾轉十幾個小時到達都江堰,與先期到達的翁孟勇副部長共同組成前線工作組,冒著余震不斷、滾石和滑坡隨時發生的危險,勝利完成前期公路搶通任務。當時,徐亞華的女兒正在填報高考志愿,可他根本顧不上。楊國峰也撇下懷孕四個月的妻子趕赴災區。30日,公路司司長戴東昌也赴一線指導搶通保通保運工作。在不到20天時間里,公路司12名黨員干部先后趕赴災區一線。16日,接到部緊急通知,公路院副院長張勁泉帶領4名道橋技術骨干奔赴災區,在時間緊迫,缺乏設備和手段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迅速準確勘查評估災區橋梁,為保通保運及災后重建提供了可靠的資料。22日,規劃司司長、黨支部書記董學博率交通重建調研小組赴四川受災嚴重縣鄉,途中突遇強烈余震,滾石砸碎了越野車的車窗,但險情沒有嚇阻他們,他們毅然前行,對災區公路破壞情況進行技術評估,抓緊編制災后重建規劃。
(四)堅守崗位的黨員充分發揮后方支援作用,為前線竭盡綿薄之力
辦公廳抽調精干力量,加強應急值班和信息編報,保證了部抗震救災工作有條不紊。王華春副處長承擔了向中辦、國辦、國務院應急辦上報信息的組織編寫工作,天天忙到最后一條信息報送后才回家。體法司高強華處長曾因工作勞累誘發心臟疾病安有心臟支架,但他顧不上自己的身體,與負責宣傳的同志一起加班加點,在他們的努力下,抗震救災宣傳做到了"廣播有聲音,電視有畫面,報紙有文章,網絡有信息",準確地宣傳了部黨組的重大決策部署,推出了交通抗震救災的重大典型。財務司迅速溝通內外,及時向受災省份撥付補助資金。水運司解曼瑩處長每天率領大家收集整理"地震對內河水運基礎設施的影響報告",為部領導決策參考。質監總站派出三個督查組,深入施工一線進行"安全生產百日督查"和質量督查,為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創造穩定的環境。科教司姚俊峰13日當晚22時就組織人員更新了部政府網站,建立了"抗震救災、眾志成城"專欄,增加了交通受損情況和搶通保通措施等內容,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宣傳效果。紀檢組和審計辦的黨員按照中央要求,對下撥和捐助的抗震救災款物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嚴格監督審計,確保依法合規。服務中心黃百泉書記12日晚積極安排食堂為參加部緊急會議的領導送去熱氣騰騰的水餃等宵夜,一直忙活到凌晨。第二天又親自帶隊到重點司局征求對后勤服務的要求,送飯送水果上門。
許多離退休老同志從早到晚守在電視機前收看抗震救災實況報道,他們紛紛慷慨解囊,踴躍捐款,繳納"特殊黨費",支援災區。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深深感染著黨外群眾,有的派人士也執意繳納"特殊黨費",有的黨外群眾積極要求加入黨組織。
三、反思與體會
汶川大地震在給我們造成巨大傷害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深刻的思考。
(一)面對突發事件,黨組織必須堅決貫徹中央和部黨組的指示精神,迅速準確定位,立即調整工作重點,主動圍繞中心發揮黨的政治和組織優勢。
(二)黨組織必須采用多種方式,針對不同階段的形勢任務和思想動態,包括派專人深入一線,靠近一線,掌握鮮活素材,大力開展思想宣傳工作,努力營造濃厚氛圍,促使黨員牢記宗旨,銘記身份,關鍵時刻站得出來、豁得出去。
(三)黨組織必須有一套完備的突發事件處置預案,才能快捷反映、正確應對,成為部黨組派得出、用得上、得心應手的戰斗部隊。通過反思實踐,我們將進一步完善《部直屬機關黨組織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處置預案》。
(四)黨組織必須組織廣大黨員不斷反思總結,提煉并弘揚交通特色抗災精神。在抗擊冰雪災害中,我們提煉出"負責任、講奉獻、一盤棋、打硬仗"的抗災精神,得到部黨組的高度肯定和廣大黨員干部的強烈認同。此次,我們進一步將交通特色抗災精神提升概括為:"主動負責、攻堅克難、眾志成城、無私奉獻"。
(五)黨組織必須堅持不懈地加強自身建設,打牢基礎,特別要在黨員的能力建設上下功夫,在關鍵時刻更加充分地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
四、對下一步工作的考慮
(一)結合紀念建黨87周年,組織部機關和在京直屬單位各級黨組織開展好主題黨日活動,認真總結、反思抗震救災工作,學習英模事跡,進一步深入提煉和宣傳交通特色抗災精神,進行黨性教育。
(二)組織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6·13"在省區市和中央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會議上的講話、"6·30"在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以及張德江在部黨組關于抗震救災工作報告上的批示精神,將抗災精神轉化成強大的工作動力,為一手抓災后交通重建,一手抓奧運交通運輸安全保障,為實現交通運輸又好又快發展打牢思想基礎。
- 上一篇:集團抗震救災的工作總結
- 下一篇:愛國衛生健康城市工作計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