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加快防汛防旱管理總結

時間:2022-12-22 03:29:00

導語:民政局加快防汛防旱管理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局加快防汛防旱管理總結

2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之年,是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一年,也是縣委縣政府打造“一城三地”建設的啟動之年,做好今年防汛防旱工作,意義重大。*年我縣防汛防旱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防汛防旱部門的幫助指導下,牢固樹立防大汛、抗大災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緊緊圍繞“不死人、少傷人”的工作目標,做到防御與搶險并重,工程與非工程措施并舉,深入細致、扎實有效地開展了各項工作。經全縣各鎮(區)各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最大限度減少臺澇災害造成的損失,取得了今年防汛防旱工作的全面勝利。現將今年防汛防旱有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汛情、臺情和災情

20*年我縣汛期總體平穩,雨水比較均衡,除汛期末出現13號、16號臺災外,無旱災和其它洪澇災害發生,也無因災直接人員傷亡和水工程安全事故發生。

1、汛情。今年汛期全縣降雨量合計970.7毫米(歷年8*.8毫米),降雨天數69天(歷年81天),其中5月份降雨量最少,為54.1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9、10月份,受13號、16號臺風影響帶來的強降雨,這兩個月降雨總量達445.8毫米,占汛期總雨量的45.9%,今年汛期最高水位4.01米(長山閘)。梅汛期18天,雨日為7天,總降雨量為99.6毫米,水位基本在2.80~3.10米之間。

2、臺情。今年影響我縣的臺風共有5個,其中影響較大的分別為13號臺風“韋帕”,16號臺風“羅莎”。分析今年臺風對我縣的影響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臺風登陸時間晚。16號臺風“羅莎”于10月2日*時在菲律賓以東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7日在我省蒼南霞關鎮附近的浙閩交界處登陸,是1949年以來登陸我省時間最晚的臺風。受其與北方冷空氣的共同影響,我縣普降大到暴雨,平均降雨量為144.5毫米,最大降雨量為195.6毫米(西塘橋鎮)。二是臺風滯留時間長。16號臺風“羅莎”從登陸后到重新入東海的時間長達26小時,其中在我省境內約20小時。三是臺風強度大,范圍廣。13號臺風“韋帕”登陸強度與04年“云娜”和05年“麥莎”相當,臺風風圈半徑大,我縣也遭受其外圍影響。

3、災情。汛中前期比較平穩,后期受13號、16號臺風襲擊,臺澇災害給我縣造成一定損失,特別是德清大閘與太湖泄洪水位高,影響大。受其影響,我縣城區街道積水,農村低洼區域浸泡淹沒,一批農作物受毀,個別危舊民房倒塌,部分水利設施工程出現損壞。全年具體災情信息統計如下:全縣八鎮兩區全部受災,受災人口12.93萬人,倒塌房屋3間,沒有因臺、澇災害而發生人員傷亡事故,全縣直接經濟損失6199萬元。其中,工業交通運輸業直接經濟損失2425萬元:停產企業774家,交通線路中斷1次;農林牧漁業直接經濟損失3254萬元:農作物受災面積15.82千公頃,減收糧食0.623萬噸,水產養殖損失1.0*8萬噸;水利設施直接經濟損失520萬元:損壞堤防5處、護岸8處、機電泵站20座等。

二、防汛防旱工作情況

今年,我縣防汛防旱工作能夠取得全面勝利,與上級領導高度重視,正確指揮,各有關防汛防旱部門責任落實、提前準備、科學調度、措施到位、及時總結密不可分。具體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領導重視、責任落實

縣委、縣政府領導和上級防汛防旱指揮部門十分重視我縣的防汛防旱工作。汛前,省、市防汛部門及縣防指總指揮、副縣長黃江鶯多次對我縣重點地區和重要水利基礎設施的防汛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在汛期,縣委縣政府和縣防指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防汛工作;在防臺最關鍵時期,縣委書記梁群、縣長沈曉紅相繼到縣防汛指揮部指導臺風防御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深入一線視察防汛工作,縣四套班子領導奔赴聯系鎮(區)指導工作;在13號臺風“韋帕”影響我縣之際,嘉興市代市長李衛寧與市防辦等有關部門領導親臨我縣防臺重點單位、工程一線督查防臺工作。縣防指統一指揮、科學調度,確保全縣防汛防臺工作緊張有序開展。

堅決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防旱安全責任制度。由于人事組織變動,對縣防指成員進行了及時調整,落實各成員安全責任,明確工作任務分工。4月30日,縣政府召開全縣防汛防旱工作會議,會上縣政府與各鎮(區)簽訂了20*年度防汛防旱工作責任狀,會后各鎮(區)按照會議精神對各自安全責任進行分解,層層落實,責任到人。

(二)提前準備,防范未然

2月底,縣防指就下發了《關于認真做好20*年防汛檢查和汛前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鎮(區)、有關單位提前介入汛前準備工作,落實防汛防旱工作責任制,查清各類行洪排澇的障礙,確保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在各鎮(區)、有關單位自查基礎上,縣防指于3月上旬組織力量分組對全縣各鎮(區)、一線地方標準海塘以及城防工程進行了全方位的檢查,對部分防汛設施進行了試運行。在匯總各小組檢查情況后認真分析研究,提出整改意見,及時向縣政府進行了書面匯報,并根據縣委縣政府領導的要求,針對檢查中存在的問題,要求責任單位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整改。結合省、市防指督查整改要求抓各項安全度汛措施的落實工作,充分做好防汛物資儲備,嚴查影響防汛安全的情況,做好水利、防汛設施的防盜安全,大力加強圩區整治力度,落實好防臺薄弱環節的安全工作,抓緊在建水利工程的施工進度。

在抓好工程措施的同時,加強對防汛指揮系統的建設、超強臺風的研究和《預案》的修編工作。按照上級防汛現代化建設的實施要求,我縣防汛指揮系統建設自今年5月開工建設,至7月份竣工完成,在防御臺風“韋帕”、“羅莎”的實際工作中發揮了積極效益。根據歷年以往其它地區在超強臺風中的受災情況,結合當地防臺實際,我縣加強了超強臺風及強降雨研究,綜合分析了超強臺風的破壞性以及目前在防御超強臺風方面存在的漏洞,及早做好相關工作,以便更好地應對超強臺風,并以建議的形式向縣政府作了匯報。在修訂完善縣級《預案》的同時,今年著重做好在建重點水利工程嘉興東段圍墾、黃沙塢治江圍墾工程的預案編制和度汛措施的落實。

(三)以人為本,科學調度

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明確把“不死人、少傷人”作為防臺救災工作目標,在每次防御臺風工作中都把人員安全轉移作為中心工作。7月初,向各鎮(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全縣防御洪澇臺災害人員轉移預案完善工作的通知》,要求責任單位加強完善各自的人員轉移預案,確定人員轉移對象和數量,制定人員轉移措施,明確轉移安置要求。在臺汛期間,按照上級防汛部門發出的人員轉移命令及時組織人員有序、安全轉移,今年歷次防臺共轉移人員1.2152萬人。在轉移過程中,按照《預案》要求,各鎮(區)層層落實責任,實行專人負責和網格化管理,各安置點全面做好安置被轉移群眾的各項保障工作,真正做到船只回港不漏一艘,人員轉移不留一人,堅決排除各類安全隱患,確保了今年防汛防臺零傷亡的工作目標。

在防臺過程中,氣象、水文等部門及時報送各類風、水、雨、潮情,并適時更新,為科學防臺提供第一手信息,縣防指及時組織各成員單位進行會商,為防汛防臺做出科學決策。重點部位嚴密防范,薄弱環節加強巡查,堅持對一線海塘實行不間斷巡查。臺風來臨前,及時通知和指揮出海船只就近或回港避風,確保回港人員人身安全;檢查道路、通信、電力、市政設施的防臺準備工作,各類建設工地、高空設施、工棚、臨時設施等構筑物的防臺加固情況;在強降雨來臨前,綜合分析城區排水能力、河網水位、降雨等因素,科學有序地實施預排預泄,減輕防澇壓力,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水利基礎設施在防汛防臺中的重要作用。

(四)快速反應,措施得力

今年我縣受13號、16號臺風影響,洪澇受災較為嚴重,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指揮和上級防汛部門的指導幫助下,各防汛單位和廣大干部群眾快速反應,措施得力,從容開展各項搶險救災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臺風所造成的損失。

針對這兩次臺風的特點及出現的險情,我縣采取各項有力措施:一、迅速啟動城防工程進行開閘排澇,管理人員時刻巡查機泵運行情況,關注水雨情變化,保持內河水位穩定,切實做好排澇除災工作。二、有關單位根據職責要求,組織人員,投入足夠設備,迅速排除城區內澇積水,保證出行暢通,對浸水嚴重的房屋及其它問題,及時了解并作好防范工作。三、各鎮(區)指導基層組織人員全力排澇,保證圩區安全運行,及時開展田間管理工作。

(五)恢復秩序,總結經驗

臺風過后,我縣抓緊做好災后恢復生產工作。各鎮(區)及有關單位迅速采取各項措施,保障受災群眾生活穩定;水利部門對全縣海塘、城防工程進行全面排查,修復水毀設施,消除安全隱患,建設部門檢查和修復受損工程、市政設施,清理倒毀行道樹,疏通下水道,做好街道清潔和美化。全縣各行業均在最短時間恢復正常運轉,從而有力地保障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

汛情過后在恢復生活、生產建設的同時,縣防指、各鎮(區)和有關單位及時進行各項數據調查、統計、匯總、上報和歸檔,總結經驗,以便更好地為下次防汛防臺工作服務。

(六)宣傳到位,意識增強

通過多年工作實踐表明,在全社會范圍內普及開展防汛防臺知識宣傳,增強人民群眾防汛防臺意識,可以有效地減少臺澇災害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

在水法宣傳和科普宣傳周的活動中,積極向廣大市民宣傳有關防汛防臺知識,提高群眾自身的防御能力。在臺汛期間,縣防指密切配合新聞媒體,設計載體,以人為本,通過有線廣播、電視新聞、報紙報道、網絡宣傳、手機短信等各類媒介上臺風警報、防御措施、防臺常識等信息,使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及時掌握臺風動態,提前做好防臺避險工作,從而形成全民防臺的良好氛圍。

三、今年防汛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1、標準海塘安全隱患增加,保障能力削弱。我縣標準海塘歷經多次臺風考驗,實踐證明多年建設的標準海塘結構堅固,質量可靠,工程防災減災效益顯著。但在常年運行后也出現一些安全隱患。各標準海塘局部出現塘身不同程度的沉降,從而削弱了其有效防洪標準;另外有的海塘出現滲漏、沉陷,塘面毀壞破損等現象,在高潮位遭遇臺風侵襲時極易出險。

2、其它行業在基礎設施建設時對防洪設施的損壞。在建其它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著擅自損壞堤防、侵占填堵河道的現象,使得堤壩防洪和河道泄洪、蓄洪能力下降,給區域防汛防臺帶來一定影響。

3、防汛預案編制質量有待提高。由于各種原因,每年汛期各鎮(區)、防汛重點單位上報的預案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內容粗糙,轉移人員清單不細,轉移要求、路線措施不清晰等。

4、應對強降雨能力偏弱。由于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異常天氣過程增多,如今年16號臺風帶來的持續性強降雨。我縣在這方面的應急保障能力還比較薄弱,容易造成災害、次災害損失。

5、防汛設施老化被盜現象突出。部分圩區、低洼地區的排澇設施老化失修,排澇能力不足,部分配電設施被盜,喪失其使用功能,導致在臺汛關鍵時刻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二)對策和措施

1、加大資金投入,確保基礎設施安全運行。及時修復毀損海塘設施,加強對海塘的沉降觀測,必要時進行加固以有效保障海塘自身及其保護對象的防汛防臺安全。采取積極措施,加強排澇設施管理,做好防盜、防破壞的長效防范工作。

2、修編完善防汛預案,作進一步細化。著力提高鎮(區)和防汛重點單位防汛預案編制質量,增強預案可操作性;完善人員轉移安全管理措施,探索建立人員轉移動態化管理體系,實現人員轉移管理的人性化、科學化。

3、加強防汛預警系統建設,提高防汛決策能力。加強防汛預警系統建設是做好防臺工作的首要條件。氣象、水利等部門及時、準確的汛情預報、測報,能為抗臺搶險科學決策、正確指揮提供重要依據,可以提前采取應急措施,下達各種命令,為人員安全轉移、水利工程安全調度贏得時間。

四、明年工作思路和建議

認真貫徹中央及地方各級防汛防旱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治水新理念,正確認識防汛形勢,切實加強防災綜合能力建設,確保全縣的防汛防旱安全,為我縣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和諧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1.進一步加強對防汛工作的領導。要進一步加強對防汛防旱救災工作的領導,把思想統一到上級關于防汛防旱救災工作的部署上來,全面落實行政首長防汛防旱責任制,確保責任落實到人,措施落實到位。各鎮(區)、有關單位要顧全大局,服從統一指揮,切實履行職責,分工協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援、形成合力,切實抓好防汛防旱工作,努力減輕災害損失,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提供良好條件。

2.切實做好汛前準備工作。各鎮(區)、有關單位要在*年主汛期前,根據各自管轄范圍內人口、經濟、工程、重要基礎設施的變化,按要求修訂和完善各項防汛預案,增強可操作性,把握主動權;認真開展防汛檢查,抓緊備足搶險物資,落實搶險隊伍,為明年的防汛搶險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3.加大水利投入力度,抓好水毀工程修復和防汛應急工程建設。各鎮(區)要加強領導,加大投入,抓住冬春季節水位低的有利時機,廣泛發動群眾,開展以水毀工程修復和水利工程除險加固為主要內容的水利建設,確定目標,落實責任,按期完成水毀工程修復、病險工程除險加固和度汛應急工程建設任務,確保安全度汛。

4.切實加強抗旱工作。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抗旱預案和城鎮應急供水方案,切實加強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調度,堅持開源節流并重,積極開展城鄉抗旱節水,大力推行節水技術,強化節水措施,加大節水力度,建設節水型社會。

5.加強防汛能力建設和防汛宣傳工作。要加強對防汛工作人員專業基礎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培訓工作,加快防汛信息現代化建設,努力提高防汛工作人員素質和防汛抗旱工作現代化水平,以適應防汛抗旱工作的需要。要繼續開展防汛宣傳工作,為全民防臺營造良好氛圍,盡可能采取各種豐富多彩的形式普及防汛知識,針對不同對象、人群制訂相應的知識宣傳方案,以強化群眾特別是外來民工的防汛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