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示范新村建設總結

時間:2022-12-24 10:58:00

導語:小康示范新村建設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康示范新村建設總結

一、基本情況

*鄉*鄉和平村地處城鄉結合部,是廣元濕地公園的延伸帶和南山森林公園的有機組成部份,全村幅員面積13.8平方公里,轄7個組,260戶,1108人,有耕地701.19畝,2006年人均純收入2580元,全村有黨員35名,黨小組7個。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建設新農村,規劃是先導。我們結合和平村實際,科學編制了和平村生態小康示范新村建設規劃,制定了用3-5年把和平村建成集農業觀光、生態旅游、農耕文化體驗和中小學生農業知識普及園區和廣元濕地公園的拓展地、承接地于一體的建設目標。圍繞這一目標制定了“機制要新、產業要實、環境要亮、黨建要強、農民要富”的新村建設思路,擬定了以“四新一建”(發展新產業,營造新家園,打造新環境,培育新農民,建設好班子)為主的建設重點。

(二)加強領導,高度重視。一是成立了和平生態小康新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新村建設工作的領導。二是建立了示范新村建設定期分析會議制度,堅持每10天召開一次有上級指導部門、鄉黨委成員、工作組成員、村組干部和農戶代表參加的示范新村建設專題會議,及時解決建設中的各種問題。三是強化督查,嚴格目標考核。鄉黨委、政府將示范新村建設列入目標管理,示范新村建設工作一項占和平村全年工作目標分值的80%,并制定了具體的考核辦法。四是宣傳發動,營造氛圍。在利用會議、標語、廣播等宣傳方式廣泛宣傳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的同時,積極組織村組干部、群眾200余人次到蒼溪、朝天等地參觀學習,提高了干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完善機制,加強管理。一是完善工作機制。成立了和平示范新村建設工作推進組,由一名鄉黨委委員任組長、和平村支部書記任副組長,工作組在村上設立了辦公室,工作組成員堅持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白天指導建設,晚上發動群眾。二是實行了鄉主要領導蹲點的辦法,從新村建設工作開展以來,鄉黨政一把手堅持每天有一人蹲守在建設現場,確保了示范新村建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三是制定了倒排工期、限時辦結的工作推進機制,根據建設規劃,嚴格規定每項工作的完成時限,進行倒排工期,完成一件銷號一件,使新村建設工作實現穩步推進。

(四)整合資源,加大投入。一是用好每一分新村建設項目資金,制定了和平新村建設資金管理辦法,成立了新村建設資金理財小組,規定大項開支須通過理財小組討論通過,對農戶的各項補助項目及標準須通過村民代表會討論通過,并即時張榜公布。把有限的項目資金用在刀刃上,起到了四兩拔千斤的作用,充分調動了群眾投入的積極性,全村新村建設投入達500余萬元,其中項目資金以獎代補投入占18%,農戶自主投入達82%。二是創新財政投入機制,加大對示范新村建設傾斜扶持力度,在政策許可的范圍內,把農田水利、公路交通、文化教育等涉農項目資金捆綁使用,支持新農村建設。同時嘗試建立信貸擔保機構,協調金融部門加大對新農村建設資金信貸力度。三是全面推行“一事一議”的籌資投勞辦法,充分發揮農民投資主渠道作用,鼓勵社會投資興辦公益事業。如在6.5公里梨花大道硬化中,全村群眾籌資40萬元,人均籌資達500余元,在水利設施建設中,部分組人均籌資達1200余元,使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三、突出三個特點,抓好三個結合

一是體現生態特點與原有生態相結合。和平村顯著的優勢就是生態。農戶房前有果,屋后有樹,綠樹環抱,果樹擁抱,果園之間有人家,田園中間有村莊,生態環境優美,產業特色鮮明,置身其中,眼前是一副美麗的田園畫的感覺,輕松、自然、休閑。基于這些自然環境,我們制定了用3-5年把和平村建設集農業觀光、生態旅游、農耕文化體驗和中小學生農業知識普及園區于一體的廣元濕地公園的后花園的發展目標。在建設過程中,我們充分結合生態產業這一特色來做特色文章,保持原來的自然風貌不變,在細節上作調整,充分體現自然生態特色。不隨意毀一棵樹,不填一口塘,不挖一車土,村前屋后綠化,門前庭院補植果樹,讓創建工作還歸于自然。

二是體現實用特點與群眾日常生活相結合。我們堅持“不鋪張浪費、不重復建設、不脫離實際”的原則,始終把解決群眾最需要、最難問題作為新村建設工作的重點。無論是對農戶房屋進行穿衣戴帽、拆除部分土壞房、硬化村道、打通組道,還是建圈舍、建沼氣、打水井…,每一項都使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達到使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有進一步的改善的目標。

三是體現鄉土特點與發展新產業相結合。在規劃和建設中,我們把保持本地的鄉土風情,突出山村風格,建設田園風光的新農村作為和平村后期發展的生命力所在。堅絕不搞大規模的新建,重點在于改造、完善和補充,堅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過改水、改廁、建圈等活動開展,使和平村村外“公路成網、水渠襯砌、文化長廊、人畜分離、魚躍池塘”,村內戶戶有“自來水、沼氣池、電視、電話、衛生廚房、衛生廁所”,基本達到了“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目標。同時,結合農戶間、果園菜地間的空隙地帶,我們興建了二十四節氣與農事、農家諺語、感恩墻、傳統農具展示小廣場等文化景點,即指導了農戶的農業生產,又增添了農耕文化氛圍,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生活,為鄉村旅游發展打下了基礎。

四、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效

1、完成新村建設規劃編制,新村規劃編制合理,即符合農村生產生活習慣,又不失社會主義新發展的新要求。

2、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全村硬化村道6500米,新建組道2500米,接通斷頭路23條,硬化入戶路4500米,整治山坪塘20口,新建1口,建蓄水池10口,維修抽水站5處。

3、新村容貌初步顯現。全村完成改廚、改廁、改水248戶,建沼氣240口,新建圈舍2030平方米,粉檐座脊192戶,粉刷外墻14100平方米,硬化院壩2423平方米,建圍墻1540米,拆除低矮破舊房屋50間750平方米,完成了垃圾的清理以及村內外的亂堆亂放清除,規范了各種線路架設,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4、完成了村文化中心建設,建起了文化大院、計劃生育文化大院、平安院落、村衛生室,使村公益公共設施逐步完善,同時建農耕文化景點5處。標志性南山梨園景觀大門、梨花景觀大道、梨樹人家(綠冠春秋、黃金歲月、水晶年華、周家老屋)等景點相繼建成。

5、支柱產業進一步壯大,群眾收入穩步增加。今年新栽梨樹5000株,完成果樹技改12000株,種植反季節蔬菜400畝,全村水果產量達到800余噸,蔬菜產量達到1000余噸,僅此兩項年產值達270余萬元。二是引導農戶發展林下產業,全村今年已出欄“跑山雞”5萬余只。三是利用和平村距城近、緊鄰濕地公園的區位優勢,引導農戶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目前已發展農家樂8戶。在主導產業的支撐下,2007年和平村人均純收入達到3120元,其中主導產業收入達到2700元,占到人均總收入的86.5%。

6、村級組織和民主建設有新的突破。一是加強以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結合示范新村建設,完善了村辦公室、黨員活動室等活動陣地和民主集中制、村兩委議事規則、村民議事制度、黨員日常行為規范、“”制度等制度建設。全村建立黨員示范園7個,黨員幫帶示范戶25戶,全村35個黨員有33個都成了蔬菜、水果種植的土專家。二是健全了村黨支部組織領導下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加強村委會、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一事議、財務公開等制度建設,維護農民的民主權利。三是積極構建農村和諧社會。深入開展“公民道德進農家”和“好兒媳”“好公婆”及“十星級”文明戶評比活動,通過平安和平創建,加強了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妥善化解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轉等方面的社會矛盾,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社會大局的穩定。

通過生態小康示范新村建設,和平村全村260戶,有240輛摩托車,260戶用上了潔凈的飲用水,全村實現了電話、電視通,有240戶用上了潔凈的沼氣能源,家家戶戶都感受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所帶來的顯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