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全年工作總結

時間:2022-06-08 10:40:00

導語:農業全年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全年工作總結

年,鎮農辦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農業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緊緊圍繞年初黨委、政府制定的工作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創新思路、狠抓落實,積極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全力構建農業服務平臺,有效促進產業提升和農民增收,繼續保持了現代農業發展的良好態勢。

年全鎮共完成早稻種植面積13500畝,晚稻種植面積16700畝,其中單季晚稻2500畝,連作晚稻14200畝,種植小麥2703畝,油菜4465畝,榨菜9500畝,棉花5310畝,水果種植6000畝,水產養殖8000畝。具體主要抓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多措并舉,不斷提升糧食生產綜合能力

糧食生產是當前農村農業工作的基礎性工作,也是關系到農村社會穩定,保障農民生活的最基本要素。為此,我們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工作,重點圍繞“基礎設施標準高、農田復種指數高、社會化服務水平高、科學技術到位率高、土地產出率高”的要求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一是完善基礎設施,提高了農田綜合生產能力。我鎮于2009年起,分三年實施12900畝的糧食功能區建設,2009年已建設面積4300畝,今年又完成了3920畝的建設任務。為做好我鎮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我鎮積極進行調查和宣傳工作,使全鎮從上到下形成合力,為功能區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同時組織專業人員對各村進行了現場踏勘對建設區塊進行調查摸底,幫助各村確定工程建設內容和組織實施。功能區的建設為實行全程機械化一條龍的生產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是狠抓冬種生產,解決農田季節性拋荒。根據當地種植習慣和生產水平,采用了稻-麥、稻-油菜等種植模式,出臺多種優惠扶持政策,鼓勵農民發展大棚設施越冬蔬菜等經濟作物,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促進農田收益,實現了綠色過冬。

三是實施糧食訂單收購,提高農戶的種糧積極性。為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今年全鎮10個行政村共實施糧食訂單573.4萬公斤,其中早稻訂單403.4萬公斤、晚稻170萬公斤,另落實小麥訂單120萬公斤,比上年增加33萬公斤,使國家惠農政策落到實處。

四是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提高糧食生產水平。年鎮推廣水稻輕型栽培面積80%以上。糧食生產的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全年引進嘉育253、嘉育143等水稻良種8萬公斤,小麥良種8000公斤。同時重點提高水稻機插秧水平,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我們充分利用明誠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積極進行水稻機插秧訂單式作業,進行水稻代耕作、代育秧、代機插、代收割和植保等一條龍服務。今年完成水稻機插面積14000畝,機械化作業覆蓋率達到100%。

五是實施高產示范,提升種糧經濟效益。積極開展糧食優質高產創建活動,建立水稻高產示范方,其中,建立雙季稻超高產創新種植示范戶1個,面積23畝,比大田增產5.5%;水稻高產優質高效中心示范方150畝,水麥高產優質高效中心示范方280畝,單產和經濟效益比大田高出12%以上。

二、加大投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

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要從最有利于農民、最需要解決、最有條件解決的問題著手,我們主要加強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積極爭取上級立項、鎮村兩級自籌等方式,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建設步伐。

一是開展農業綜合開發工程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工程自去年開始以來,于今年八月完成了十六戶村、橫塘村和村總共15000畝范圍內的溝、渠、路、機埠泵站新建和維修工作。工程總造價136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建造排水溝14960米,機耕橋15座,機埠灌溉泵房2座,包括邵家江等在內的河道疏浚9500米,新建機耕路13270米,河道干砌石14780米,添置農業機械2臺,以及田間林網綠化1.2萬米。同時做好了年度涉及韓夏、、高橋、上塘和五車堰五村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設計和招投標工作。

二是實施糧食功能區建設。今年我們完成了年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建設任務,總建設面積3920畝,包括杏山、韓夏、高橋、回龍4個村。共新建或修繕機耕路500多米、水渠9342米、過橋102處、機埠4座。同時對年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項目進行規劃設計和招投標工作。

三是推進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工程建設。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工程,主要分布在橫塘村、十六戶村、回龍村、上塘村等四個村。建設面積4000畝,工程造價455萬元,主要包括微噴灌設施安裝4000畝、排水溝清淤部分1300米、新建排水溝1930米、河道整治890米及2只泵站建設。本工程于年初通過設計和招投標工作,在今年月份開始施工,于月底全部完工。

四是實施廢棄山塘整治工程。為科學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挖掘潛力,保護耕地,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積極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在對全鎮山塘、窖頭、低丘緩坡作全面排摸的基礎上,今年實施了回龍、杏山和高橋三個村的廢棄山塘復墾工程,通過工程的組織實施共整理出土地60多畝。

三、依托科技,優化結構,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年鎮農業在采用新技術、引進新品種上加大力度,同時優化結構,不斷提升榨菜、蜜梨、水產、畜牧等四大主導產業,目前,我鎮擁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為8家,其中榨菜生產加工企業4家、畜牧生產企業3家、水產養殖企業1家。寧波市明鳳漁業有限公司、余姚市備得福菜業有限公司和余姚市康宏畜牧有限公司為寧波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各企業擁有綠色食品認證2家,無公害產地認證6家、無公害產品認證8家、有機產品認證1家。并且擁有明鳳、阿祥哥、備得福、康福等“中國馳名商標”四件,明鳳和備得福分別為中國和浙江名牌農產品。“舜北”、“天仁”等寧波市知名商標二件。農產品基地建設和農產品品質品牌建設得到極大的提高。

一是繼續抓好以榨菜為主的蔬菜生產。今年全鎮榨菜面積9500余畝,單產平均在3375公斤,與去年相比有小幅度的減產,而價格由去年的平均0.45元/公斤上升到今年的0.693元/公斤,農戶畝值不減反增。為穩定榨菜收購次序,保證農戶利益,我們積極與榨菜收購企業協調,鼓勵他們提高收購價位,增強農戶種植信心,整個榨菜收割、收購秩序平穩。此外打造蔬菜種植萬元畝值,探索青瓜-芥菜-榨菜的種植模式,示范方面積100畝,平均畝產值達到11150元。

二是繼續抓好以蜜梨為主的水果生產。年全鎮種植蜜梨3000畝,葡萄2500畝,通過蜜梨高位嫁接、疏花疏果、人工受粉、套袋和噴滴灌等技術的配套應用,提升果品質量產量。同時葡萄大棚建設勢頭高漲,今年新建葡萄鋼管大棚、避雨棚30多畝,并有150畝集休閑觀光于一體的大棚葡萄即將新建啟動。同時引進初夏綠、518蜜梨、泗洪大棗、獼猴桃等果樹新品種。進一步提升我鎮水果生產的高度。此外加強銷售網絡建設,優化產品包裝和品牌建設,進一步推動我鎮水果產業的健康發展。

三是提升水產養殖檔次,提高水產養殖效益。全鎮廣大養殖戶已完全從養殖常規魚類轉向高產、高效的南美白對蝦、甲魚及其他精養水產品種的養殖,今年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達到1300余畝,平均畝產量達到600斤,較去年的400斤有較大的增長,外塘露天養殖畝產量最高記錄達到1000斤,同時甲魚套養面積2800多畝,水產養殖畝均超萬元。此外加強水產養殖新技術新模式的應用,其中大棚養殖南美白對蝦效益明顯,新建大棚30畝,創產值72萬元,畝均凈利潤達到7200元,遠高于露天養殖。稻田養甲魚,池塘種植空心菜,南美白對蝦起捕后池塘種草養鵝等新水產生態養殖模式的推廣,也進一步提高了水產養殖的生態和經濟效益。

四是加強服務引導,促進畜牧規模化發展。今年上半年,總投資超過1200萬元的寧波市逸然畜牧有限公司生豬養殖基地和總投資超過800萬元的余姚市奧農畜牧養殖有限公司的野鴨養殖基地都已順利完成建設工程。建設過程中,兩家畜禽養殖基地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積極開展循環農業建設,促進農業生產的集約化、現代化和生態化。同時,我們進一步加強疫病防治工作,加強疫情報告制度,及時發現及時撲滅疫情。完善鎮畜牧獸醫站的建設,落實辦公用房,專門聘用了4名防疫員、檢疫員,與他們簽訂防、檢疫責任書,制訂考核辦法,分片包干、責任到人。

四、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一)加強全鎮水環境整治建設確保防汛抗旱工作。我鎮作為沿海鄉鎮,一直以來重視防汛抗臺工作。一是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設投入力度,在保質保量完成引水工程建設任務的基礎上,今年完成了對邵直江、崔馮江等的疏浚整治,同時推進村級水環境整治,今年完成了回龍村寧波市水環境整治工程項目,項目由上級補助50%,工程包括土建及綠化兩大塊內容,總投資在260萬元。村的寧波級水環境整治工程也已進入掃尾階段。二是加強河道長效保潔管理。實現農村河道的暢通整潔,去年,通過招投標由余姚市華輝保潔有限公司以42.858萬元的價格中標進行全鎮河道保潔管理后,保結成效明顯,全鎮河道面貌有了明顯的改善。三是進一步加強了鎮防汛體系的建設工作。全面落實防汛責任制,扎實開展防訊工程安全檢查,加強預案修編管理,完善監測設施,明確預警程序和職責,建立防汛搶險隊伍、確立避災場所,儲備防汛搶險物資,該項工作還圓滿通過了市政府的防汛體系建設驗收。

(二)加大綠化造林建設,防范山林火災發生。一是開展以沿海基干林帶建設為主要內容的綠化工程,今年完成沿海基干林帶建設72畝,種植喬、灌木8522株。同時做好各類農業工程的綠化配套工作,積極開展春季綠化造林和義務植樹活動,極大的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二是加大綠化養護管護力度,督促做好140畝沿海基干林的養護工作,同時落實農田林網及部分村道的綠化養護管理,通過專業承包的方法,將綠化養護工作落到實處。三是開展各類綠化示范創建活動,今年完成了橫塘、十六戶兩村的寧波市綠化示范村創建工作,寧波市逸然畜牧有限公司和余姚市奧農畜牧養殖有限公司新建養殖基地加大綠化投入,積極創建余姚市十佳綠化養殖場,不斷提升我鎮農業農村的綠化水平。四是進一步加強森林消防安全,確保綠化成果。加大宣傳的力度,通過宣傳橫幅,森林消防車巡邏宣傳等多種形式,做好山林防火防范工作。并且增加設施投入,購置防火器具,開辟防火隔離帶35000多米。同時加強對專職護林巡查員的督查力度,確保清明等重大節日及平常的山林防火安全。

(三)積極開展外來生物的防治工作。自落實一枝黃花專業清理隊伍以來,我鎮的一枝黃花清理工作成效顯著。上半年,針對一枝黃花春季發芽階段,又對鎮域內各一枝黃花高發地段和死角等進行清除,并督促幫助做好相關屬地管理單位進行控滅防除。目前全鎮一枝黃花的控制率達到95%以上。積極開展松材線蟲病清理工作。通過三年來保質保量完成春防和冬季治理工作,我鎮順利地完成了寧波市松材線蟲病拔點工程,防止病害向周邊擴散;發病面積、病死樹數量得到“雙下降”,遏制住了疫情擴散勢頭,病株率控制達到了國家林業局要求的0.03%以下。

五、樹立服務意識,構建農業公共服務體系

一是注重農業合作社功能發揮。我鎮目前已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8家,基本已主要涵蓋我鎮農業產業的各個方面。今年,各農民合作組織紛紛開展蜜梨、葡萄種植技術,水產養殖技術,榨菜種植技術、水稻培育及機插秧技術等培訓班,極大地方便了社員了解種養新品種、推廣應用種養新技術。合作社的內部管理也日益規范,各合作社積極開展星級評定和示范性合作社創建工作。

二是加強農經服務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一是加強土地承包日常管理,積極推進土地流轉,抓好土地延包后續完善工作,進一步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同時做好土地流轉工作,到目前止,全鎮共流轉土地面積7030畝,10畝以上規模經營面積5073畝,有經營大戶174戶。通過土地流轉有力地推進了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競爭力。二是抓好村務財務公開工作,推進規范化建設進程。在公開日,鎮組織力量,對各村進行檢查,提升村財務公開的質量。年我鎮已有4個村被評為寧波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村,6個村被評為余姚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達標村。三是抓好村級“三資”管理及“三資”清理工作。結合本鎮的實際情況制訂了鎮村級“三資”管理工作考核辦法及考核實施細則,同時還對“三資”管理和“三資”清理以及村級工程管理工作進行了業務培訓。在此基礎上,在全鎮范圍內開展了一次“三資”清理工作。

三是加強信息為農服務水平。利用余姚市農業信息網、農民信箱、萬村聯網工程等農業信息平臺,舉行村農業信息員、大學生村官等培訓。為廣大農戶提供種養信息、買賣信息和技術支持,全鎮10個村全部加入省“萬村聯網”工程,建立了自己的村級網站,及時各類村鎮信息和農戶買賣信息。積極開展農技110服務工作,解決農戶電話咨詢和來人來訪有關農技方面的難題,一年來,接待農技110來電來訪131人次。做好氣象信息服務工作,上報涉農工作人員和有關種(植)養殖戶信息名單187個,提供時實氣象信息服務,并在有關農資供應點張貼氣象旬報等。

四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深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建立監管長效機制,在推進農產品標準化基地、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提升生產指導服務能力、品牌創建示范能力上下功夫,不斷鞏固提高整治成果。年全鎮共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訓5期,發放宣傳資料160份,檢查單位58家次,檢測各類樣品數16個,合格率達100%。

五是建立“三位一體”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在實施責任農技推廣制度的基礎上,加強鎮級農業公共服務綜合機構建設,完成全鎮10個行政村的村級農業綜合服務點建設,構建政府主導、科技支撐、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機構健全、隊伍穩定、責任明確、服務到位的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完善農技推廣體系,強化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為我鎮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疫病防控、質量監管和農產品安全保障。

六、存在問題和不足

1、土地二輪承包四至未明確造成的土地矛盾日益突出,農民對明確四至的要求越來越強,四至明確完善工作壓力很大。

2、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仍有需多工作要做。

3、我鎮的休閑觀光農業尚屬剛剛起步,需要加大扶持和營造氛圍。

4、村級收入來源有限仍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的主要障礙。

年工作思路

年度農辦工作將著重圍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出效益提升、農業服務體系健全、農業生產安全保障和村級經濟健康發展”五個方面來開展。

一、繼續加大投入,不斷改善農業基礎設施,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有效保障。11年度計劃投入3225萬元,主要實施以下農田水利工程:1、做好10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續建工作,10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已于今年11月開工建設,計劃在明年3月底前完工,項目總投資1150萬元,涉及5個村,受益面積13600畝;2、開工建設11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11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涉及國道線以東5個行政村,項目受益面積14500畝,項目總投資1470萬元;3、做好第三批糧食功能區建設,涉及面積4500畝,總投資90萬元;4、開展鎮、村河道疏浚15000米,預計投資200萬元;5、鎮級河道整治1000米,計劃投資100萬元;6、實施村級水環境整治項目1個(橫塘村),工程投資200萬元;7、建設邊界水閘1座,投資15萬元。

二、加大農業園區建設力度,引進推廣新模式、新技術、新品種,不斷提高農業產出效益。一是大力開展“一區一廊、兩園兩示范工程”建設:“一區”為列入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水產養殖示范園區;“一廊”為自鎮虞黃公路開始,沿搶險公路至杭州灣海塘,打造集產出高效、種養生態、農牧循環、新品示范和休閑觀光于一體的“十里農業長廊”;“兩園”為甲魚和生豬兩個省級農業精品園,“兩示范”即為南美白對蝦和野鴨兩個市級農業“315”示范工程。二是繼續推廣旱地“萬元畝值”輪作種植模式,大力引進適宜我鎮的高效果蔬品種,積極推廣鋼棚葡萄、蜜梨棚架和高位嫁接等新技術,提高水果種植效益。三是稻區積極引導鼓勵農民進行土地流轉開展規模經營,發展冬季農業和實行全程機械化作業,提高土地復種利用率和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大力推廣水稻優質種子的應用和開展水稻高產示范方建設,同時積極探索稻區種養結合模式創新,開展稻田甲魚套養、冬閑農牧結合、谷物果蔬結合等模式試驗推廣。四是以“甲魚文化節”為載體,盡早謀劃,大力宣傳我鎮特色農業,推介農業項目,開展招商引資和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同時以節為媒,大力宣傳我鎮鎮蘊文化,促進全鎮休閑農業和文化旅游的發展。

三、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提升為農服務能力。繼續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幫扶指導力度,規范合作社的自我管理行為,提升合作社的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合作社的影響力和作用力。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龍頭帶動和示范作用,積極開展訂單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保障農民收益。積極發揮民營農業研究所的作用,開展農產品的引進試驗和開發,同時加大與科研院校的聯系,加大新型品種的引進推廣,依托科技改良農業品種和提升農業效益。發揮供銷社作用,規范農資超市經營行為,確保種子種苗、化肥農藥供應安全有序。積極引導農村合作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農業信貸力度,為農民專業戶和農業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加大培訓力度,培育現代農民和農業經濟人,引導、鼓勵青年農民和大學生村官投身于農業創業。充分發揮村級干部橋梁紐帶作用,傳遞村民真實需求和現代農業信息,使農業推廣有的放矢。加強農辦自身教育和人員素質提升,提高為農服務技能,增強為農服務意識,做到廉潔為農,勤政為民。

四、提高警惕,常抓不懈,高度重視農業生產安全工作。嚴格農產品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和流通環節的監管,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畜牧標準站管理水平,加強動物防疫工作,確保全鎮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進一步完善考核監督機制,鞏固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成效,做好河道保潔和畜牧養殖場環境衛生工作;堅定不移地抓好以松材線蟲病、一枝黃花等為主的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完善山林護林員、救火隊伍和設備設施建設,健全森林消防工作長效機制;深化“定人聯船”制度,防范各類漁業安全事故發生;完善鎮、村兩級防汛體系建設,積極應對各種災害性氣候;加強宣傳教育培訓,規范農機牌證管理,力保農機作業安全。

五、以村級經濟合作社換屆為契機,完善村級社管會組織,規范“三資”管理,促進村級經濟健康發展。高度重視和做好村級社管會換屆工作,確保村級經濟組織健全。鞏固村級“三資”清理成果,加強會計服務站建設,完善村級財務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村級可用資源、資產,促進村級集體可用資金不斷增加,嚴格規范村級工程實施,同時合理控制村級負責,做到村級工程建設量力而行。進一步加強對農業承包合同的管理,加強對村級土地流轉的引導、指導和管理,加大宣傳和服務力度,及時調解土地糾紛矛盾,指導各村開展土地二輪承包完善工作。繼續抓實抓好農民減負和惠農政策落實工作,保護農民合法權益,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促進村級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