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管理情況小結

時間:2022-08-01 08:48:00

導語:農業機械化管理情況小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機械化管理情況小結

對農民購買的各種新型機具及時進行操作使用、維護頤養等技術培訓,5不時提升農機培訓水平和規模。2011年爭取縣政府同意盡快完成縣農機校的辦公、培訓場所建設問題。加強農機培訓工作。并努力爭取把農機培訓列入陽光培訓和返鄉農民工培訓工程,減輕農機手的負擔,調動農機手的參培積極性,全年爭取完成各類農機手培訓目標為800多人次以上。

區、市農機局的支持指導下,今年以來。縣農業機械化管理局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四個建設重點突破”工作目標要求,以實施“千鄉萬村現代農機裝備工程”為總抓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強農惠農政策,加大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農機化發展進程,強化農機平安生產管理,確保人民生命財富平安,促進農機化事業和農村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農機化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效果。局2010年被評為全國農機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現將全年各項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主要工作效果

1做好政策引導。農機投入創新高

做到工作思路明確,局在落實強基惠農政策上。工作措施到位,認真組織人員深入全縣各個村屯,采取多種形式宣傳購機補貼優惠政策,做到國家購機補貼政策家喻戶曉,購機補貼工作扎實推進。2010年我縣共落實中央、區、市、縣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035.86萬元,共扶持2907戶農戶購置2983臺套先進適用補貼機具,其中水稻收割機113臺,水稻插秧機159臺,大中型拖拉機20臺,甘蔗割鋪機216臺,甘蔗剝葉機203臺,甘蔗裝載機29臺,甘蔗中耕培土機34臺,手扶拖拉機、耕整機1560臺。這一大批新機具的推廣使用,使農機投入再創新高。

其中:水稻插秧機54臺、甘蔗割鋪機217臺、甘蔗剝葉機203臺,另外完成廣西農機下鄉補貼機具臺數477臺。農機下鄉補貼資金完成33.155萬元。占全區農機下鄉補貼資金1100萬元的3%

2服務“三農”抗旱保春耕工作效果顯著

縣出現了近年來罕見的嚴重旱情,依照縣委縣政府指示精神,局積極行動起來,及時將抗旱救災作為春耕生產工作重點,成立了抗旱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它領導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從農民急需抗旱設備入手,主動向縣政府及上級部門匯報工作情況,以國家對抽水設備有購機補貼優惠政策為契機,中央補貼30%基礎上,爭取市、縣級布置15.5萬元抗旱救災經費對農戶購機進行200400元/臺的累加補貼;積極做好協調抗旱機具的調運和發放工作,共調運592臺套補貼供應發放給農戶;組織全縣6000多臺抗旱機具投入抗旱工作,全縣累計抗旱澆地面積達20萬畝以上。同時,局積極組織全縣102臺大中型拖拉機投入甘蔗地深耕深松作業,完成機耕面積4.7萬畝。組織8000多臺手扶、耕整機進行機耕作業,完成玉米、花生等旱地作業1.9萬畝,今年入春以來。完成水稻機耕面積19萬多畝。組織245臺水稻插秧機投入機插作業,完成機插面積1.95萬畝,機插水平達到10.3%

3搞好農機技術培訓工作。

主管局的大力支持下,縣農機校。創新思路,更新觀念,堅持服務效益兩手抓,走“開門辦學”路子,鞏固效果的基礎上又取得了新成績,以國家實施“陽光培訓工程”為工作契機,抓好農民工培訓工作。全年共完成人的拖拉機駕駛員技術培訓。水稻機插育秧技術培訓250多人次。召開分段式甘蔗機收技術培訓演示現場培訓會7場,參與人員達800多人。甘蔗中耕培土技術培訓演示現場會3場,參與培訓人員200人次。

4加強農機平安生產檢查工作。

局采取以下強有力工作措施:一是廣泛開展農機平安生產宣傳教育,為了有效防范和遏制農機重特大事故發生。營造良好的平安氛圍。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形式廣泛開展農機平安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印發宣傳資料,噴寫宣傳警示標語,懸掛宣傳橫幅,給機手上平安培訓課,發放記分卡,年檢時對機手面對面進行教育,簽訂農機平安生產責任狀等形本_資_料_來_源_于_貴_州_學_習_網gzu521.com式開展農機宣傳教育活動,充分營造良好的平安氛圍。二是認真組織開展事故隱患排查、整治活動,嚴厲查處違法違章行為。三是組織農機監理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抓好農機平安生產的教育,并加大路檢路查力度,力保農機零事故。今年以來,局已開展農機平安生產檢查102天,出動執法車輛221輛/次,出動執法人員1068人/次,檢查各類拖拉機1280輛,糾正各類違法違章行為152起,教育機手群眾3600人次,從源頭上杜絕了農機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5克難攻堅。

全縣現有甘蔗面積近13萬畝。甘蔗生產是縣主要的經濟支柱產業。臨時以來,縣地處山區。縣的甘蔗收獲一直都是保守的人力手工砍伐,勞動力強度大,消耗也大,耗工耗時多,為了解決我縣甘蔗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加快推進我縣甘蔗生產機械化進程。局著力把解決甘蔗收獲難題當作重點突破口,主動與南華糖業公司做好溝通布置,邀請柳州飛燕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將他所生產的飛燕牌甘蔗剝葉機調來我縣演示推廣,通過進行現場演示推廣,柳州飛燕公司制造的甘蔗剝葉機具有重量輕,移動方便,工效高、剝葉干凈、不傷甘蔗等諸多優點,得到廣大蔗農的認可和支持,今年全縣蔗農購買甘蔗剝葉機達203臺,推廣效果為全區、全市第一。這些新機具的投入使用,將解決臨時以來我縣甘蔗收獲環節的瓶頸難題,為發展壯大我縣甘蔗支柱產業做出積極貢獻。2010/2011年榨季甘蔗機收水平有望達到50%目標。

6積極引導。

局切實加強農機合作組織體系建設,依照“因地制宜、多元興辦、政策扶持、市場運作”思路。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進程。局對各個合作社在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技術指導、作業信息等方面給予傾斜,努力爭取上級資金扶持,2010年共扶持15個合作社添置了60多臺水稻插秧機和10多臺甘蔗剝葉機,使合作社的功能得到進一步完善,農機裝備有了明顯的改善,為農機合作社實施推行農機作業“一條龍”服務提供了保證,為農民群眾通過農機化實現規模經營和增加收入搭建平臺,創新縣農機管理服務模式,提高農機管理服務水平。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勝利組建取得了以下效果:一是改變了激進耕作觀念。激進耕作方式以一家一戶為單位,規模小,有利于機械作業。建立了農機服務合作社后,農忙季節,農機合作社與農戶達成農機作業協議,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進行作業,由此,緩解了農村勞動力的緊缺,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實現了農民和農機經營者“雙贏”使用機械化作業降低了農業生產本錢,實現了農民增收,同時外出務工者也不再因農忙返鄉而節約了路費和多掙了工錢。農機經營者擴大了作業區域,延長了作業時間,從而提高了機械利用率,增加了作業收入。三是推動了農機化的發展。合作社的成立,不只提高了農機具的利用率,使農機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廣泛運用。這15個合作社在今年的雙搶、秋收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共完成機收面積9.25萬畝,完成機插面積1.82萬畝,創收近1000萬元。

7抓好黨組織建設工作。

局黨支部成立了活動領導小組,依照縣委開展的黨組織建設年”活動的工作部署。制定了實施方案,召開了動員大會,迅速在全局營造了濃厚活動氛圍。局積極組織開展“五好機關黨組織”建設,認真貫徹落實機關黨建目標管理責任制,以“五好”為標準,把黨支部建成“五好黨支部”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教育、引導全體黨員積極爭當“學習好、工作好、作風好、團結好、形象好”五好”黨員,形成學習先進爭做先進的五好”黨員良好氛圍,并積極培養發展入黨積極分子3名。開展結對共建活動中,縣黨支部與大豐鎮皇主村黨支部結成對子,結對共建活動中,辦了三件實事:一是充分發揮部門優勢,皇主村召開分段式甘蔗機收和甘蔗中耕培土演示現場會5場,進行新機具新技術的示范培訓200多人次,積極引導皇主村的農機戶通過購買使用農機達到致富的目的二是針對皇主村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的現狀,結合本部門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的實施,對皇主村購機農戶進行政策上的扶持,目前共扶持皇主村的農戶購置甘蔗剝葉機2臺、甘蔗割鋪機2臺、甘蔗中耕培土機2臺、抽水機2臺、手扶拖拉機機15臺等一批新型機具,優先布置4戶種蔗專業戶購買國家補貼機具,鼓勵引導該村農戶購買使用農機機械的積極性,逐步提高該村農業機械化水平。三是積極開展愛心育苗行動,新學期開學之際,及時將捐助款900元送到3名家庭困難適齡女童手中,協助她順利入園學習。

二、主要工作措施

使農機化各項政策家喻戶曉。1加大宣傳力度。

直接關系到實施國家政策的成敗。局主要采取以下工作措施加大宣傳力度:一是以電視臺為平臺,宣傳是否到位。多次連續播放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啟事;二是以開展農機科技下鄉活動為契機,各鄉鎮主要村屯路口張貼宣傳通告及發放宣傳資料,深入各鄉鎮進行惠民政策宣傳等活動;三是興辦農機簡報(平均每月一期)每期印制100多份,送發給縣領導、縣直單位和各鄉鎮政府、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等單位,通過簡報媒體感應作用,及時將惠農信息傳達給農民兄弟,效果顯著。四是各種刊物刊登縣農機發展動態的新聞文章達60篇以上。

不折不扣落實惠農政策。2規范服務。

2010年農機具單機中央補貼金額為2000元以上的由農戶到農機產品經銷處選機并與經銷商談好價格后,根據區農機局、區財政廳有關規定。由經銷商填寫購機申請表,農戶再執申請表與個人身份證到縣政務中心縣農機局窗口料理購機手續。單機補貼額2000元以下的由各經銷商料理補貼手續,縣農機局把關審核。為了不出差錯地落實好購機補貼政策,局成立了購機補貼工作督查小組,加強對購機補貼工作及二級經銷商的管理和監督,進一步規范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順序,操作陽光透明。局在實施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過程中嚴格執行國家、自治區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專項資金管理方法和年度實施方案,堅持實行補貼資金集中支付、購機戶受益公示制、管理監督制、績效考核制等“四項制度”并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檢查,做到措施到位,監督到位。確保各級政府補貼資金真正用到點子上,服務于農業,服務于農民,讓農業機械化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2010年5月,縣農機購置補貼手續正式在縣政務服務中心操持,這是局貫徹上級指示精神,規范順序,嚴格管理,陽光操作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落實工作,從根本上做到公正、公開、公平、廉潔、高效、便民而實行的一項新舉措,標志著縣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的便民服務進一步得到體現,監管工作進一步強化,操作順序進一步規范化,信息進一步公開化。縣是南寧市第一個進入政務中心料理購機補貼手續的縣份。根據上級有關精神和自治區農機局《關于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大整頓工作的通知》桂農機辦[2010]57號)文件精神,今年7月中旬在全縣范圍開展2010年上半年農機購置補貼大檢查大回訪活動,這次大檢查大回訪涉及用戶2075戶機具2271臺套,涉及機具18個品種,其中補貼額2000元以上的392臺套,2000元以下的1879臺套。經過20多天的檢查和回訪,補貼機具真正到位,補貼農戶與機具相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得到真正落實,農民得到真正實惠。購機者對農機部門的工作方法、工作態度、工作質量比較滿意,沒有什么異議。沒有發現工作人員存在吃、拿、卡、要等現象。補貼機具給農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較好的經濟效益,特別是大型機具如聯合收割機,給農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甘蔗剝葉機給種植大戶解決了請工難的問題。

三、存在問題

縣財政對農機化發展雖然有一定的投入,1近年來。但總量較少,對新機具的推廣帶來了直接的影響,一些大中型農業機械推廣難度較大,一些農機新技術全面推廣受到影響,農機推廣示范工作仍跟不上新農村發展的需要。

依照縣委縣政府指示,2局二層單位農機校的培訓設備十分新鮮和短缺。2008年7月份為了讓我縣招商引資項目順利進駐農機校。農機校配合縣政府全部搬遷出原校址,至今已有兩年時間,但是新校址的建設工作一直未能正式啟動,農機校的辦公場所和培訓場地一直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至今,縣農機校的辦公場所一直擠占了縣農機監理站的放置扣押違規車輛的車庫(對監理站工作開展帶來了較大的影響)機手培訓場所則是游擊戰術,毫無定所,直接影響了縣農機校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

制約農機化發展。相當數量連片平坦、面積較寬的田塊沒有配套建設機耕道路,3機耕道路、機棚(庫)等基礎設施落后。不適應機械化作業。

近年來,4農機平安生產形勢不容樂觀。隨著國家購機補貼政策實施。縣各種農機具增長速度發展很快,這些農機具的投入使用對提高我縣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但也給我縣農機平安監管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目前,縣一些小型拖拉機、微拖掛牌率年檢率低,無牌無證、拖拉機違法搭人等違法現象仍時有出現。

四、2011年工作計劃

局2011年在購機補貼工作上將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購機補貼工作不放松。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力爭2011年完成各級財政補貼資金突破1500萬元大關,全年資金安排上,突出主要農作物和主要機型,重點補貼水稻機械和甘蔗機械,把發展水稻機械化和甘蔗機械化的兩大“瓶頸”作為縣農機化發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力爭全年新增水稻收割機100臺,加大農機新機具新技術推廣力度。通過抓好抓實農機購置補貼實施工作。水稻插秧機200臺,大中拖30臺,甘蔗中耕培土機200臺,甘蔗剝葉機200臺,甘蔗裝載機40臺,同時繼續努力新增其它先進適用的一大批新型農業機械,做好重點突出,全面發展,搶抓機遇,努力把我縣農業機械裝備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大幅度增長的水平。

確保農機平安生產良好態勢。2011年重點抓好車輛檢測、第三者責任平安落實和進一步深化“平安農機”創建工作,抓好農機平安生產。開展文明執法,規范執法,加強與公安、安監部門配合,進一步加大農機平安生產檢查力度,強化路檢路查,全面排查監控,消除事故隱患,從源頭抓起,杜絕重大農機事故的發生,確保農機平安生產。

局將創新工作機制,加大力度促進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2011年。加快農機合作社發展,重點扶持2-3個示范合作社建設;加強農機合作社主要負責人和管理、財務人員業務培訓,提高合作社內部管理水平和運行質量,增強合作社競爭能力,發揮農機具的整體效益,不時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