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系統全年總結
時間:2022-03-11 05:29:00
導語:衛生系統全年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縣衛生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市衛生局的具體指導下,圍繞“建設全省山區經濟第一縣,在宜昌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的總體部署,立足于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總體目標,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加快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努力適應人民群眾的醫療健康需求,圓滿完成了年度各項工作任務,實現了全縣衛生事業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現將一年來的工作報告如下:
一、年工作完成情況
(一)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深入推進。繼年被國家衛生部確定為全國基本職業衛生服務試點縣和全省37個首批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試點縣后,今年10月31日在全縣132家村衛生室全面實施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六統一、兩獨立”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配備使用的基本藥物實現省內統一采購、配送和結算。實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按轄區人口人平10元、合作醫療基金按一般診療費每人次4元和縣級財政每名村醫9750元/年的補助標準對村醫進行補償,保障了村醫待遇,穩定了村醫隊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全縣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已經形成。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年共有156073位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自愿參合率為99.93%,高于全省95%、全市97%的平均水平。新農合籌資水平不斷提高,合作醫療基金由150元提高到230元,共籌措基金3589萬元。對各級定點醫療機構進行資格審核,動態管理,規范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行為,強化資金監管力度,人均補償費用1442.63元,政策范圍內補償比例達70%,與去年相比增漲10%。累計住院封頂線設定為每人每年5萬元,達到全國農村居民年人均收入的6倍以上。與去年同期相比住院病人增加1830人次,住院基金支出增加565.8638萬元。共有6人獲得5萬元的封頂補償,五保、低保和優撫人員601人次享受減免起付線的住院補償,共有122人獲得重大疾病救助。投入160萬元完成了村級信息化建設,構建了省、市、縣、鄉、村五級信息網絡平臺,實現了電子轉診、即時結報、“一卡通”服務。
(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在縣醫院推進電子病歷及辦公自動化工作。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強化績效考核,全面實施績效工資制度。實施以全科醫生培養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工程,組織開展了縣級醫院院長和縣級醫院骨干醫師培訓。共計開展醫德醫風教育、醫院感染管理、消防、專業理論、技術操作等各類培訓72次,累計培訓9000余人次。其中外出參加國家、省、市級業務及管理培訓232人次。繼續開展“百鎮千村”示范衛生機構創建活動,努力創建“農村居民健康工程先進縣”。今年,全縣申報示范村衛生室7家,均通過評審達到合格標準。加大縣直醫療衛生機構支援鄉鎮衛生院的工作力度,建立了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
(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全面實施了健康教育、健康檔案、免疫規劃、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監督協管等11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一是城鄉居民健康檔案重點推進。逐步實施健康檔案電子信息化管理,全縣共計建檔居民180588人,占全縣常住人口(181844)的99.31%。其中:城鎮居民建檔24845人,建檔率100%;農村居民建檔155743人,建檔率99.2%。并建立電子健康檔案139473人,建檔率76.7%。65歲及以上老年人管理17980人,高血壓、糖尿病慢性病管理人數19359人。二是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得到加強。以創建疾病預防控制“強基工程”先進縣活動為抓手,以疾控體系規范化建設和崗位練兵活動為重點,完成了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級甲等”中心實驗室標準化建設。艾滋病、結核病、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以及慢性病、地方病等疾病防治工作穩步開展。共報告法定傳染病8種622例,發病率為302.32/10萬,無重大傳染病疫情暴發流行。血吸蟲病防治成果進一步鞏固。常規免疫“冷鏈”運轉規范,完成免疫規劃疫苗接種19322人次,接種率達到99.87%。落實《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工作規范》,排查登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888人次,完成了公安部門的信息交換及上報工作。三是婦幼保健工作切實加強。認真落實“降消”、“母嬰安全”等婦幼衛生項目,加強孕產婦系統管理,確保母嬰安全。落實育齡期婦女免費增補葉酸和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為全縣1024名農村孕產婦落實住院分娩補助資金31.59萬元,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率100%。全縣連續11年保持了孕產婦零死亡,無新生兒破傷風的發生。孕產婦住院分娩率100%,高危孕婦管理率10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均在控制范圍之內。
(五)衛生監督綜合執法能力顯著提高。以職業衛生監督和創建省級食品餐飲消費安全先進縣為重點,全面履行餐飲消費環節食品安全監管職責,重點加大對學校等集體供餐行業的監管力度,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15次,完成縣第十三次黨代會等重大活動期間的食品安全保障7次,確保了重大活動和節假日期間無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全面履行餐飲消費環節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對全縣616家餐飲業經營單位實行量化分級管理,共檢測餐飲服務單位157家,檢測餐具898件,合格率83.63%,食品抽檢合格率100%。積極探索公共場所、飲用水衛生監管新模式,對9家集中式供水單位進行水質采樣,共采集水樣150個,合格率94.4%,管網末梢水合格率100%。加強與公安部門的聯系,進一步健全打擊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聯合監管機制,立案查處無證行醫案1起。認真落實國家基本職業衛生服務試點、哨點工作和職業危害因素健康調查項目工作,對74家有職業危害企業7607名作業工人進行了職業健康檢查,職業衛生監督覆蓋率達100%。縣衛生監督局被省衛生監督局授予“職業病防治衛生監督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六)衛生應急能力顯著增強。大力開展衛生應急工作,規范編制全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組建40人醫療應急救護分隊,嚴格落實應急防范措施,適時組織應急演練。加強衛生防疫應急隊伍建設,及時有效處置各類公共衛生事件,全年無重大食品、飲水安全和傳染病暴發疫情責任事故發生。
(七)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全面提升。深入開展“醫療質量荊楚行”和“三好一滿意”活動,積極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一是加強醫療質量日常監管,建立了以縣人民醫院為核心,各鄉鎮衛生院、縣中醫院為補充的院前急救體系。二是加強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繼縣中醫院骨傷科、眼科確認為市級重點專科之后,縣人民醫院兒科在今年也被確認為市級重點專科。今年7月縣人民醫院向市衛生局申報了康復科、麻醉科兩個市級乙類重點專科,年底將接受市衛生局的市級重點專科驗收。三是建立三峽大學仁和醫院對口支援縣人民醫院的長期合作幫扶機制。今年三峽大學仁和醫院共下派內科、外科、兒科、麻醉科及重癥醫學等5個學科領域的6名專家到縣人民醫院開展幫扶工作,開展新業務、新技術6項,教學查房50余次,舉行專題講座10次,培訓醫務人員150余人次,進一步提高了醫院的診療水平。四是深入開展“平安醫院”創建活動,貫徹實施《宜昌市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組建了縣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建立健全第三方調處機制。全年接待和處理上訪醫療糾紛15起,均妥善處理到位。五是大力推進中醫藥事業,按照“以病人為中心,以發揮中醫藥特色為主題的中醫院管理年”要求,組織開展中醫醫院分級管理評審,加大中醫康復技術及管理培訓力度,新增中醫藥適宜技術40多種。同時加強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工作,積極創建湖北省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改善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和中藥房的基礎條件,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基層醫療保健中的作用。
(八)愛國衛生創建活動深入開展。今年開展了以“整潔城鄉、清潔家園、促進健康”為主題的第23個愛國衛生月活動,在全縣范圍內廣泛開展環境衛生突擊整治及除四害活動。深入開展衛生村鎮創建活動,創建了1個省級衛生村,2個市級衛生村,洋坪鎮順利通過了市級衛生鎮復查考核。縣作為湖北省第六批“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能力建設項目”試點縣,共開展各種宣傳活動11次,舉辦健康教育宣傳欄12期,發放宣傳資料29000余份。普及全民控煙知識,縣愛衛辦組織專班對縣醫院等無煙單位創建工作進行了驗收。今年6月順利完成了省“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能力建設綜合試點項目”。
(九)紅十字會工作健康發展。完善經常性募捐機制,積極做好重大災害的“救助、救援、救護”工作。開展“紅會送溫暖”活動,共計發放各種救助物資70840元,積極組織“慈善一日捐”活動,籌集善款35780元。認真做好全縣無償獻血的宣傳、組織、協調等各項工作,全年組織開展無償獻血1643人次,獻血量達58.5萬毫升,確保了我縣獻血與臨床用血基本平衡。
(十)基層組織建設和衛生行業作風建設全面加強。一是深入開展“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按照“抓節點、抓重點、抓效果、建機制”的總體要求,認真開展黨的基層組織“五個基本,七個體系”建設,圍繞創先爭優活動在全系統開展了“兩優一先”評選表彰活動,表彰先進基層黨組織6個,優秀黨務工作者7名,優秀共產黨員26名。分別榮獲省衛生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1名;宜昌市衛生系統優秀共產黨員2名,優秀黨務工作者1名;縣委表彰的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各1名。組織100名黨員參加紀念建黨90周年知識競賽。開展入黨積極分子培訓12人次,發展新黨員7名,預備黨員轉正6名。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黨建工作能力進一步提升。二是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十個全覆蓋”工作,把公開工作貫穿風險排查預警防控工作的全過程,編制職權目錄流程圖、排查腐敗風險點、建立腐敗風險防控制度以及執行制度情況,通過衛生局網站、政務公開欄等方式公開,增強工作公信度。抓行業作風建設,認真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化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工作,加強對重點崗位和人員、重點項目和大額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全年系統內沒有發生違法違紀案件。三是深入開展“講擔當、比貢獻、看效果”機關效能建設和以“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為主要內容的“三好一滿意”活動,扎實開展“治庸問責”,把創建文明系統、文明單位作為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樹立衛生形象的重要舉措和抓手,在系統內廣泛宣傳、大造聲勢,狠抓工作落實,文明創建工作成果彰顯,今年全縣衛生系統共有2個單位獲市級文明單位稱號,4個單位獲縣級文明單位稱號。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年,我縣各項衛生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上級部門的關心支持和各有關部門的通力配合下,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部分村衛生室房屋陳舊老化、常用醫療設備落后,90%以上的村衛生室達不到“四室一房”的基本標準。全縣還有70個村衛生室的房屋屬于村醫私有房屋。村醫隊伍老化、人員配備不足,村醫服務能力不強,還需各級財政加大村衛生室的建設投入力度。
(二)鄉鎮衛生院負擔過重。一是社會保障費負擔過重。基層醫療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后,全年財政綜合補償為611萬元,但是社會保障費需繳納330萬元,占財政綜合補償的54%;二是遺屬補助費用過高,全年高達27.8萬元(全部由單位自籌解決),占財政綜合補償的4.6%;三是負債過大,7個鄉鎮衛生院(含鳴鳳鎮衛生院)年底負債達1024萬元,雖然國家已將長期負債的286萬余元納入了化債范圍,但仍有738萬元的流動債務無力償還。還需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不斷提高綜合補償標準。
(三)公立醫院財政補助不足且不平衡。兩家公立醫院現有人員543人,財政撥款485萬元(縣醫院376萬元,中醫院109萬元),人均財政撥款8930元(縣醫院10330元,中醫院6089元)。人均財政撥款與全額單位相比過低。財政撥款僅占業務支出的7%(縣醫院7.9%,中醫院5%),占工資性支出24.5%(縣醫院28.7%,中醫院16.3%)。經費運轉困難從而導致公立醫院發展后勁不足。
(四)新農合費用控制難度大,村級信息化建設進度慢。我縣自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以來,費用偏高的縣級醫療機構住院病人大幅度上升增加了新農合基金的支出,降低了全縣住院病人綜合住院補償率,病人、費用流向不合理,增加了新農合基金超支風險。網絡覆蓋面不全、傳輸速度不夠給信息化建設帶來一定的制約。
(五)衛生人才隊伍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不相適應。近年來,全縣衛生人才引進工作力度不斷加大,衛生人才素質不斷提高,中高層次衛生人才不斷增加,但衛生人才隊伍狀況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健康需求還不相適應。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發展,醫療衛生單位服務職能增加,與之相適應的崗位設置需求增多,衛生人才總量不足,大部分醫療衛生單位現有人員編制已不能滿足現行工作的需要。
三、2012年的工作目標及措施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縣十三次黨代會、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精神,緊扣市縣目標,突出工作重點,創新工作舉措,奮力克難攻堅,全面創先爭優,實現衛生事業新的更好發展,為建設“全省山區經濟第一縣,在宜昌率先小康”做出積極貢獻。
(二)基本思路
圍繞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這一主線,開展“執行落實能力提高”和“醫德醫風提升”兩項活動,強化目標管理、工作考核、責任追究三項措施,突出抓好醫改、醫療、衛生監督、疾病防控四大重點,實現五個確保,即確保2012年新農合農民自愿參合率達99%以上及基金運行安全,全年無重大傳染病疫情,無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無孕產婦死亡,醫患糾紛下降10%以上。
(三)工作措施
1、穩步推進抓醫改。一是鞏固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嚴格執行基本藥物全省統一招標采購配送政策。二是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保障水平,確保2012年農民參合率穩定在99%以上,完善基金監管體系,保障基金安全。三是進一步規范鄉村一體化管理,加強村醫考核,完善村醫保障機制。四是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力爭2012年所有鄉鎮衛生院達到國家建設標準,10家村衛生室達到省級村衛生室建設標準。加大縣直醫療衛生機構支援鄉鎮衛生院的工作力度。建立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逐步形成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醫療服務模式。五是認真落實11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重點推進城鄉居民健康檔案電子化、數字化工作,繼續開展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農村育齡婦女補服葉酸、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加強孕產婦管理,確保孕產婦零死亡。六是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施預約診療和電子病歷試點,推進臨床路徑電子化,逐步建立和完善以電子病歷建設和醫院重點管理為重點的醫院信息化網絡。
2、堅定不移抓醫療。一是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強化醫療機構內涵建設,完善急診、護理、院感質量控制體系,建立科學規范的醫院管理長效機制。二是加強重點專科建設。創建2個市級重點專科,1個省級重點專科,實現醫療機構“名醫創名科、名科促名院、名院出名醫”的發展模式。三是加強醫德醫風建設。進一步深入開展“醫療質量荊楚行”和以“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為主要內容的“三好一滿意”活動,在全縣開展“人民滿意醫生、滿意護士”評選活動。四是深入開展“平安醫院”創建活動,確保人民群眾滿意度上升,醫療糾紛下降10%以上。
3、細化措施抓防控。一是加強疾控能力建設。全力創建全省疾病預防控制“強基工程”先進縣。二是落實重大疾病防控任務。開展艾滋病、結核病等重點傳染病防控工作,鞏固防治成果。繼續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接種率達到98%以上。三是提升衛生應急處置能力。修訂完善衛生應急預案,重點加強學校、托幼機構等高危場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管理,確保無重大食品、飲水安全和傳染病疫情發生。
4、嚴格執法抓衛監。一是強化食品安全監管。積極完成各項衛生監督專項整治任務,嚴防集體食物中毒事件發生。二是強化職業衛生監管。做好我縣國家基本職業危害因素健康調查等項目工作,職業衛生監督覆蓋率達100%。三是強化公共場所監管。加強對賓館、超市、醫院等公共場所的衛生監督工作。四是強化飲用水安全監管。加強生活飲用水水質監測,確保全縣居民飲用水安全。
5、突出重點抓婦幼。一是深入推進“婦女健康行動”。二是做好“降消”、“母嬰安全”等婦幼衛生項目,完善孕產婦急救綠色通道,繼續保持孕產婦零死亡。三是強化兒童保健工作。加強集、散居兒童管理,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診治和“三病聯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阻斷工作,努力降低新生兒出生缺陷。
6、千方百計抓爭取。科學編制衛生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積極爭取中央和省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主攻縣中醫院住院樓、縣婦幼保健院和舊縣鎮衛生院業務樓的項目立項工作,全面完成衛生監督局業務樓建設項目。全年對上爭取到位資金300萬元以上。
- 上一篇:衛生系統爭創五型機關總結
- 下一篇:林業系統全年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