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局文化發展工作總結

時間:2022-05-06 11:49:00

導語:廣電局文化發展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電局文化發展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指導下,全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系統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文化大市建設的總體目標,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總載體,以隊伍建設為保障,以公益文化服務、文化產業發展、文化遺產保護為抓手,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進全市文化建設,各項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文化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

我局以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為抓手,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切實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特別是農村、社區公共文化陣地建設,著力構建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體系。市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市圖書館已完成主體工程,并于12月初對市民試開放。市博物館進入土建工程階段,具體陳列布展設計工作也已同步開展,預計明年實現對外開放。路橋區圖書館項目進入主體工程建設階段,黃巖區、溫嶺市等地也先后啟動了圖書館新館建設項目的準備工作。列入今年創建計劃的20家鄉鎮綜合文化站均已完成主體建設或進入內部裝修階段,全市實現鄉鄉建有綜合文化站的目標順利實現。同時全年共指導創建省級“東海明珠鄉鎮”3個,省級文化示范村(社區)10個,全市東海文化明珠、省級文化示范村和示范社區總數分別達到62家、31家和11家。

二、堅持踐行文化惠民目標,公共文化活動進一步豐富

1.群眾文化活動不斷豐富。本著“面向基層,讓群眾唱主角”的指導思想,市本級精心組織了新春音樂會、元宵燈會、農民廣場鼓樂大賽、第五屆農民文化節暨農民紅歌會、第五屆藝術節、文化遺產日系列展演示等各類群眾文化活動。同時。全市各地也都組織了具有濃厚地方特色、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群眾參與人數達數十萬人次。

2.“送文化下鄉”工作順利推進。按照突出實效,確保群眾滿意、基層受益。圍繞讓群眾滿意的原則,今年的文化下鄉工作在計劃制定、措施落實、群眾反饋等多個方面均進行了改進,截止12月份,全市已完成1767場文藝演出、39208場數字電影和139944冊圖書的下鄉任務,分別占目標總數的118%、107%和140%。

3.基層“種文化”工作不斷深入。市群眾藝術館相繼推出“點對點”文化服務和“機關文體超市”等公益性文化活動,共組織開展培訓班4期,報名人數突破3000人次。同時完善文化志愿者隊伍管理制度,發展和培育文化志愿者和文化義工隊伍。各地還通過以會代訓、專項文藝培訓、組團考察、專題文化講座、新人新作展演等形式,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至2010年底,各縣(市、區)已超額完成2367名基層文化干部和文化骨干的培訓任務,達省政府下達我市工作任務總數的236%。

4.“廣電惠農工程”取得進展。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確保基層群眾的收視權益,我們積極指導監督縣(市、區)廣電播出機構辦好對農節目,截止8月底,我市各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已辦有廣播38檔,電視節目22檔,達到省廣電局年初下達任務的142%。

三、深入挖掘歷史人文資源,文化遺產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

充分發揮人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深入挖掘歷史人文資源,大力加強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工作。

1.文物保護方面:基本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野外調查任務。在7月底前圓滿完成了野外調查工作任務并通過了省級驗收,普查鄉鎮(街道)覆蓋率達100%,一批普查工作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受到國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的表彰。普查辦的張峋同志獲得全國文物普查先進個人稱號,王及等23人獲省級先進個人稱號。同時在全市范圍內舉辦了“尋找文明——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圖片展,全景式展示了我市的普查成果。同時圓滿完成第七批12處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和第六批省保單位的申報工作,完成了全市8家文博單位2330件館藏文物的采集錄入任務。

2.非遺保護方面:一是不斷擴充完善非遺保護名錄體系,全年共確定36個項目進入市級保護名錄,市級保護名錄總數達到229項,四級保護名錄進一步健全。二是積極推薦臨海江南長城的府城墻項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三是廣泛開展了非遺項目的展示活動。2010年6月份組織亂彈參加了全省傳統戲劇展演并獲特別獎,無骨花燈參加了以“錦繡錢塘”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周”演藝活動,受到好評。

(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

堅持以改革促發展,繼續加大改革力度,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一是積極推動文化單位改制工作。一方面深入推進公益性文化單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做好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和績效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妥善推進市電影公司和人民影劇院兩家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的改制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兩家單位的資產核算工作,有望年底完成改制目標。二是積極宣傳文化產業品牌。通過協商減免參展費用、補貼布展開支、指導企業布展等方式,精心篩選市得力佳文具有限公司、玻雕藝術館等29家文化企業單位組團參加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收到訂單360余萬元。三是參與制定了全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同時向省文化廳推薦了9家單位申報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項目,其中市繡都服飾有限公司作為全省4個項目之一上報國家文化部。四是電影放映業取得長足發展。繼新時代電影大世界去年開業以來經營狀況良好,今年累計投入300萬元完成了數字化放映設備改造。目前民營資本投資我市電影放映產業的熱情高漲,椒江、黃巖兩地新增數字影院三家,路橋、玉環、和三門等地有望在2011年新增數字影院4家。

五、文化市場秩序管理工作在平安有序中持續發展

以“掃黃打非”和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為重點,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依法行使文化市場行政管理職能,各項工作成績明顯。

(一)建立健全文化市場長效管理機制。一是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胡斯球同志主持召開文化市場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對全年“掃黃打非”和文化市場管理工作進行了部署,修訂完善全市文化市場管理工作評估細則,建立了文化市場管理協作會議和工作例會制度,及時分析文化市場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研究對策,明確責任。二是全面實行“一店一本”制度,分網吧、音像、歌舞娛樂、電子游戲、印刷企業、出版物經營、營業性演出7大類,一店一本,詳細記錄執法檢查情況,實現了執法檢查有規范、有記錄、有建議的“三有”機制,規范了執法行為。

(二)扎實開展各項專項行動。先后組織開展“迎國慶,保平安”、“世博期間文化市場專項整治”、“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凈化社會文化環境”、“清繳低俗音像制品”等專項行動。截至12月底,截至11月底,全市執法機構共出動3972人次,檢查場所9203家次,查處違法違規經營場所2918家(其中網吧198家,音像30家,電子游戲76家,KTV19家,各類出版物類經營場所2658家),查繳非法出版物5.3萬件,查處出版物類案件21件。

(三)建立文化市場監督機制。通過整合鄉鎮文化員隊伍力量,建立鄉鎮文化市場監督員隊伍,同時建立了由政協和人大代表、老干部、老黨員等社會“五老”、網吧經營業主組成的文化市場監督員隊伍,進一步完善了覆蓋全市農村、社會各界齊抓共管的文化市場監督管理隊伍。

全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工作雖然取得了較大成績,但對照文化大市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對文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特別是農村和社區公共文化資源嚴重匱乏;二是公共文化產品供應不足,特別是表現改革發展歷史風貌、弘揚人文精神的優秀文藝作品比較缺乏,公共文化活動內容不夠新穎、形式不夠多樣,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三是文化人才隊伍數量偏少、梯次斷層、整體素質不高,特別是文藝專業人才缺乏,基層文化干部業務能力偏低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文化干部隊伍的可持續發展;四是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任務艱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與傳承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對此我們要切實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