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委經濟發展工作總結2篇
時間:2022-11-12 08:50:48
導語:鄉委經濟發展工作總結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是縣鄉換屆之年;換屆之后,我鄉始終堅持貫徹縣委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緊緊抓住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始終堅持“依托南昌,對接沿海”的發展戰略,以解放思想、創新體制機制為根本動力,以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為重要抓手,優化生產力布局,深入有效地開展“規范農民建房管理年”活動,以“搶抓機遇、奮發圖強、為建設‘五個’實現進位趕超”為主題,以工業經濟創富,以特色農業創新,以生態綠化創優,以和諧平安穩定。大力推進經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大大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2011年度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一)、以招商安商為抓手,在開放型經濟工作上取得突破
2011年,我鄉實施主攻工業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外向型經濟,工業經濟有了進展,至12月底,我鄉已引進工業企業二家,計劃總投資4000萬元,完成投資1200萬元。正在洽談的項目三個,其中:一個農業項目、二個工業項目。
在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的同時,我們把安商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企業用工工作,以安商帶招商、以親商促安商達到良性互動。落實招商引資專門隊伍,建立長效機制,實行獎罰措施;制定企業用工信息跟蹤制度、返鄉人員登記匯報制度、民工分類建檔制度;鼓勵返鄉人員在家鄉創辦企業、協助企業招工,以企業用工為需要,以職工就業需求為己任。全年共推薦70余人在工業企業就業,要求各村上報返鄉人員及在外創業人員的情況,廣泛捕捉招商信息,重獎招商引資功臣,提高服務企業的水平,調動鄉內、鄉外一切積極力量,吸引更多投資商,通過內招外引提高工業總量,為經濟跨越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二)、以做大做強鄉域經濟為重點,在財政稅收上取得新業績
緊抓財政總開關,充分利用資源,引流開源與強征細管并舉,2011年我鄉完成財政稅收收入315萬元,比去年增長215%,其中稅收收入306萬元,包括國稅19萬,地稅287萬元,耕地用稅9萬元。
在引流開源方面,我們認真梳理稅源,對在河外淘金挖砂的鵝砂公司以及有一定規模的民營企業在給足政策的同時,適當征收稅收,積極引入外商“異地辦廠”“屬地納稅”,廣增稅源。
在強征細管方面,我們嚴格執行耕地保護制度,對確實需要征用耕地的,對資源消耗型企業和對環境影響較大的企業我們嚴格執行稅收政策、強征到位,加強管理。
(三)、以“產業鏈”經濟為特色,在發展民營經濟上取得新亮點
在強力引進外資的同時,通過各種措施盤活閑置資金,激活民間資金,全鄉民營經濟形成新亮點,主要呈現出大特色產業鏈,以“章富珍制米廠”為龍頭的糧食產業鏈,以吳象春黃鱔養殖基地為龍頭的特色養殖產業鏈,以劉文昌甘蔗西瓜種植基地為龍頭的經濟作物產業鏈。
一年以來,民營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群眾創業激情高漲,截止2011年12月29日,全鄉共有民營企業21家,與上年同比增長60%,民營經濟從業人員350余人,銷售收入達5000多萬元,同比增長70%。
(四)、以“規范農民建房管理年”為契機,在土地管理和規范農民建房上取得新進展
今年,我鄉深入開展“規范農民建房管理年”活動,加強對農民建房的規范管理,實現村民“一戶一宅、拆舊建新、疏堵結合、規范有序、集中建房”的總體目標,促使我鄉農民建房走上規范建設、規劃用地、整合資源、謀劃發展的軌道,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在建立國土資源管理和規范農民建房長效機制的同時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至12月29日止,全鄉共清理違規用地81戶,拆除違規建房9戶,建筑面積900平方米,總罰沒收入22萬元。通過“規范農民建房管理年”活動,規范了農民建房審批程序,增強了農民節約用地、合法用地的意識。
(五)、以新農村建設為中心,在服務“三農”工作上有新辦法
今年,我鄉新農村建設點6個,涉及到3個自然村,570戶農民、人口總計2150人,具體實施了“三清”、“六改”、“四普及”工作。特別是我鄉貧困村新建村委會已全面完成人畜飲水工程,解決該村500余村民安全飲水問題。
在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方面,我鄉鼓勵有實力的民營企業(或種養大戶)充分發揮糧食、水面、草地草坡等資源優勢,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的方式促進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
(六)、以生態文明為重中之重,在“生態”建設上有新舉措
牢固樹立生態立縣戰略,切實保護生態資源,統籌發展,建設好生態家園。進一步完善山、水、田、林、路的園田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推進庭院綠化,美化環境。
立足鄉的交通區位,資源稟賦和產業特點。在強攻工業方面針對鄉幾乎沒有丘陵山地的現狀,確立了緊緊抓住縣工業園建設的契機,力爭引入大企業入園,在工業園區爭奪稅源陣地的發展理念。著力推進特色農業、生態漁村建設,推動新農村建設向縱深發展。
2012年打算:
(一)、加大招商、安商、親商力度,在開放型經濟工作上取得新突破
2011年,認真貫徹落實縣委《關于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快新型工業化建設進程,發揮工業富民強縣“第一推動力”的主導作用。將以書記為第一招商責任人,組建一支強有力的隊伍進行招商引資,采取一切有利于外商落戶的方式招商,立足縣工業園區這個主戰場,圍繞糧食加工、電力產業、制衣制鞋、電子機械、建筑材料五大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揚緊盯不放的“螞蝗精神”、鍥而不舍的“長征精神”、貼心服務的“保姆精神”,堅定不移地大招商、招大商、選好商、選大商,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更加注重安商,以外商就是親人的情意更加注重親商。
(二)、以做大做強鄉域經濟為重點,緊抓財政總開關不放松
現有稅源有限,2012年鄉將廣開稅源在招商引稅,鼓勵企業入園,加強耕地等資源占用稅征管的同時,積極引導外地企業“異地辦廠”“屬地納稅”、“借雞下蛋”。
(三)、繼續扶助“產業鏈”發展壯大
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和項目支持,扶助本鄉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鼓勵民營企業創建品牌,擴大規模,提高質量,提升產品市場占有率。
(四)、鞏固“規范農民建房管理年”活動成果,加強農民建房的規范管理
按照“管理、服務、提升”三個層次步步推進,全面完成農村村莊建設規劃,有效杜絕濫占亂用耕地建房的非法行為;加強農民建房設計指導,切實改變建房陋習,提高農村建設品位。
(五)、繼續鞏固新農村建設成果,在服務“三農“工作上取得新業績
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加大黃鱔、經濟作物等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力度,在健全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災情預警預防體系、動物防疫體系,進一步提高服務保障水平的同時,以發展科普農業、觀光農業、生活體驗農業為目標,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布局,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引導農民由一產向三產轉移,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和諧。
(六)、實施質量興縣戰略,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大提升
認真貫徹落實好“干府發[2011]25號”《關于實施質量興縣戰略的意見》,增強社會質量意識,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大經濟規模快速提高城市化水平,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快速和諧協調發展。
第二篇
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本屆黨委、政府各項工作奠基之年。開好頭,起好步,關系到今后五年的發展,影響著的未來,今年是至關重要的一年。今年以來,換屆之前,鄉黨委、政府猶豫徘徊,顧慮重重,換屆之后迅速扭轉過來,以提速趕超的昂揚斗志,奮勇爭先的必勝氣勢,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把各項工作想在長遠,干在實處,務求首戰全勝。
鄉2011年度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機遇,爭先創優,精誠團結,開拓進取,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更加注重開放,更加注重投入,更加注重民生,更加注重穩定,更加注重生態。堅持強攻工業不動搖,堅持項目建設不動搖,堅持農業基礎不動搖,堅持和諧平安不動搖,扎實推進品牌、惠農、生態“三大工程”,強化思想、社會、組織“三大保障”,實現科學發展,進位趕超,快速崛起。
換屆以后,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鄉的各項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一、工作成效
1、強攻工業有了新進展。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廣泛捕捉招商信息,在鄉機關選調精干隊伍參與招商,提高服務水平,調動鄉內、外一切積極力量招商,現已在落戶的工業企業二家,實際進資超過800萬元。其中一個企業已經投產,產生了可喜的經濟效益。全鄉完成財稅315萬元,較去年增長130%以上。
2、計劃生育工作有了新起色。至11月28日止,全鄉完成育齡婦女結扎158例,其中二女戶結扎5例,上環225例,引產36例,人流60例,查處兩非案件1例;整理完善育齡婦女檔案資料4304份,進一步加強了外出人口的聯系和管理,計劃生育率77.39%,征收社會撫養費62.45萬元,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在全縣綜合評比由去年的第26位,躍居第13位。
3、農業生產喜獲豐收,農民收入大幅增長。糧食生產雖然經歷了初春的罕見旱情和初夏的洪澇災害,早稻較去年相比無減產,晚稻較去年大獲豐收,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3244萬公斤,比去年增長5.6%,人均純收入可達4200元,農業總產值7962.8萬元。
農業產業化快速推進,全鄉涌現了以兄弟三人為代表的黃鱔養殖大戶十幾家,在省電視臺進行了報道,組建了黃鱔養殖專業合作社。農業經濟快速向多樣化、特色化、產業化、標準化推進。
4、農村面貌有了新改善。通過三個村的新農村建設和規范農民建房活動,盤活了土地存量,節約土地資源,共拆除違規建房9幢900m2,逐步推進了城鄉一體化管理模式,引導規范農民建設和諧宜居家園,促進新農村建設。
5、民生工作有了新進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100%。全年為鄉村居民報銷醫藥費562532元,參保人數13075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821040元,改造農村危房30戶,計2472m2,發放補助資金15萬元。
6、鄉村換屆工作順利開展。干部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鄉班子成員換屆工作順利進行,村級黨組織換屆已經完成,第八屆村委會換屆工作正在公示階段。鄉村干部在人人創業的氛圍中精神煥發,斗志昂揚。
二、工作特色
2011年鄉調整發展戰略,凸現鄉特色,做強優勢,做優品質,提高知名度,發展戰略是:
一是堅持工業強鄉戰略。突出工業主導地位,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工業企業的發展,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提高工業經濟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增強工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力,擴大工業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今年8月份與浙江客商簽訂了二個工業項目協議。其中,組裝電動車項目已正式投產,運營平穩,效益良好;服裝加工、糧食、油料加工項目有待進一步擴大規模,提高加工能力。
二是堅持農業穩鄉戰略。農業尤其是糧食生產是的傳統優勢產業,也是當地居民主要的經濟來源。隨著德昌高速公路的貫通,憑借鄱余公路和鄱陽湖濕地公園建設的契機,加強土地整治,大力改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引導觀光農業、旅游農業、生態農業的快速發展,使傳統的產業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三是堅持教育興鄉戰略。優先發展教育,大力支持教育,造福子孫后代,積聚發展潛力。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學校及周邊環境管理,加強校園安全建設,迅速扭轉農村學校學生流失嚴重的局面,一步一個腳印,切實提升教學水平,力爭中考成績年年上臺階,適齡兒童人人能上學。
四是堅持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開發區發展戰略。積極配合鄱陽湖濕地生態旅游區建設,發展具有鄱陽湖特色的觀賞農業、休閑農業、生態農業,通過實施大項目,實現大發展,朝著省級農業示范鄉的目標邁進。
三、主要工作措施
2011年鄉采取的主要工作舉措是:著力緊抓六個“第一”,努力實現六大“提升”。
1、以招商引資為第一工程,在開放型經濟上取得大提升。強攻招商,在招商方面實現“三個一”制度,一是招商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負總責;二是一批年輕的班子成員和機關干部脫產招商,重獎招資功臣,以績效定待遇,以績效定前途。三是每一位機關干部提供一條有價值的招商信息。通過努力,到目前為止,已在落戶的企業二家,實際進資800多萬元。
2、以做大做強鄉稅收為第一要務,在鄉域經濟發展水平上取得大提升。
首先是千方百計做大財政“蛋糕”,增植稅源。
一是狠抓招商企業稅源。今年招商企業完成稅收83.5萬元;
二是狠抓民營企業稅源。大力扶持和放手發展民營經濟,鼓勵返鄉創業,新辦服裝加工點5家,砂硪廠2個,完成稅收8.5萬元;
三是狠抓項目稅源。土地整理、小農水、農業開發、公路硬化等項目均安排專人服務,盯住項目建設稅收不流失,完成稅收
35萬元;
四是培植新型稅源。完成稅收188萬元。
其次是切實加大預算外收入的征管力度。依法加大征收社會撫養費力度,主動加強土地管理,依法規范農民建房行為。
3、以項目建設為第一抓手,在鄉綜合發展水平上取得大提升。
一是精心謀劃項目,成立了項目謀劃領導小組,提出了“鄉糧食物流項目”、“鄉排灌主渠道維修襯砌項目”、“富裕閘排灌站建設項目”等十幾個項目;
二是主動申報項目。在謀劃項目的基礎上,及時向上級發改委、土管、農業開發、扶貧、水利、農業等部門申報,爭取上報列項支持;
三是實施精品項目。抓好每一個在鄉范圍內實施的項目,爭取更多的項目實施;
4、以農業產業化為第一主線,在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上取得大提升。
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示范工程建設。重點建設了糧食增產,經濟作物增效,標準化養殖三大示范工程;
二是抓好新農村建設。選擇了三個村作為新農村建設點,推進了“六改四普及”。
三是抓特色農業。重點抓了糧食加工產業鏈,水產養殖——黃鱔、毛蟹、水禽生產產業鏈的延伸,新增農民合作社1個。
5、以改善民生為第一責任,在構建和諧社會上取得大提升。
一是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全年共發放各種補貼97.104萬元,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446戶。
二是創新機制,扭轉計劃生育被動落后局面;
三是進一步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參保率達100%;
四是豐富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新建農家書屋7處;
五是加強普法工作,提高全民道德素質和法律知識水平;
六是做好信訪維穩和安全生產工作,及時化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
6、以作風建設為第一保證,在狠抓工作落實上有大提升。
倡導“執行力就是能力,落實力就是水平的工作理念”,營造“愛干就是德,喜干就是能,多干就是勁,干好評就是績”的干事氛圍,認真推行“夜讀、”“夜議”、“夜訪”,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做到情況在一線了解,問題在一線發現,難點在一線突破,能力在一線體現,干部在一線提拔。
四、主要存在問題
鄉工業基礎不夠扎實,工業企業用地十分緊張,缺乏大型工業企業作支撐,小型企業生產不穩定,農民大幅增收難度較大,基層工作經費緊張。服務群眾的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建議縣委、縣政府把鄉作為現代農業示范鄉來安排配套的資金和項目。
五、2012年打算
2012年鄉主要工作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10100元,增長8.6%,財政稅收340萬元,增長1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4620,增長10%以上,計劃生育率為80%,招商引資企業實際進資突破1000萬元以上。完成上述目標的關鍵舉措是:
以招商引資為第一工程;
以擴大地方稅收為第一要務;
以項目建設為第一抓手;
以農業產業化為第一主線;
以改善民生為第一責任
以人作風建設為第一保證。
- 上一篇:全鄉三級干部情況匯報
- 下一篇:全鄉計劃生育工作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