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處置機制健全工作總結

時間:2022-11-28 10:59:11

導語:應急處置機制健全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急處置機制健全工作總結

為進一步做好我市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四大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機制建設工作,我市本作著轉變職能、理順關系、精兵簡政、提高效率的指導思想和“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構建了統一指揮、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處置機制。按照省政府辦公廳的要求,現將2014年我市應急處置機制建設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我市應急處置機制建設基本情況

2014年以來,我市各縣、區和市直各部門針對我市當前應急管理工作存在的矛盾問題,增強了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站在構建和諧蘇州、建設全面小康的高度,充分認識了健全應急處置機制建設工作的重大意義,按照省市應急管理相關要求,進一步增強了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高度重視,強化措施,落實責任,特別是在處置我市今年兩起重大事故(化解處置虎丘區不穩定事端,化解處置園區公積金事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為構建和諧蘇州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市應急處置機制建設的主要做法是:

(一)堅持明確責任,細化方案,不斷完善應急預案體系

明確了預案編制責任。按照“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要求,不斷完善了我市應急管理總體預案、專項預案和部門、鄉鎮、企業應急預案。凡是上級部門制定有專項預案和部門預案的,我市各級部門都結合實際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縣區級部門按照市政府制定的預案,鄉鎮政府參照縣政府制定的預案,結合區域實際,制定簡單明了、便于操作的地方政府預案,同時指導村(社區)制定好應急預案,確保遇到突發公共事件能夠及時有效應對。各企事業單位也根據自身實際,編制消防、安全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嚴格了預案編制要求。各類應急預案明確了應急工作的主體和職責,明確了應急工作的程序和措施,做到了責任落實到崗、任務落實到人、措施落實到位。全市性的專項預案,市級有關部門根據變化的形勢,不斷修訂和完善,同時加強了協調溝通,使預案之間相互銜接。建立和完善了聯動協調制度,加強市、縣、鄉鎮、軍地之間的溝通協調,充分動員和發揮村(社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志愿者隊伍的作用。市級各部門、各區、縣政府和市屬企事業單位編制或修訂的應急預案,須及時報送市應急管理辦公室,以便于了全市加強統籌指揮。

提高了預案編制水平。各級各部門在預案編制和修訂過程中,認真研究了我市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和發展規律,注意總結汲取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經驗教訓,廣泛聽取專家、管理部門和基層的意見,學習借鑒國內外的成功做法,掌握和遵循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發生發展的規律,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處置措施,努力提高應急預案的預見性、操作性、實用性和科學性。編制和修訂預案應遵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程序,廣泛征求意見,經集體討論同意后正式實施。

(二)堅持預防為主,多方協作,規范應急運行機制

加強了預測預警系統建設。預防是減少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和減輕災害損失最經濟、最有效、最安全的辦法。我市各級各部門要經常性地開展風險調查、隱患分析,做到關口前移、重心下移,把災害與危機消除在萌芽狀態。開展全市調研,形成等調研報告,做到了對風險源心中有數,對抗風險的資源家底清楚。建立了完善監測、預測、預報、預警體系,對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適時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各級政府、市直各部門組織力量認真開展了風險隱患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本區域、本部門的各類風險隱患情況,建立了分級分類管理制度。落實了綜合防范和處置措施,實行動態管理和監控,做到早發現、早控制、早處置,預防為主、消除隱患,促進應急工作從被動應對轉向源頭管理,最大程度地減少了事故的發生率。對可能引發突發事件的風險隱患,及時組織了力量進行排查和限期治理。積極開展社區、村社、企業、學校等單位的隱患排查,及時解決了存在的問題。

完善了應急處置工作機制。建立健全了統一、高效、科學的決策指揮制度和各方協作的應急處置機制。對可能發生和已經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有關各級政府和單位立即了開展先期處置,采取了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最大限度地減少危害和影響,防止事態擴大化。把保障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作為應急處置工作的主要出發點,保護群眾利益最大化。認真做好了突發公共事件的善后處理和恢復重建工作,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應急措施和應急預案。

健全了應急處置聯動體制。堅持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基本原則,各級政府和市級各部門不僅加強了本地本部門、本單位的應急管理,落實好了自己負責的各類預案,還要做好了縱向和橫向的協同配合工作,建立健全了應急處置的聯動機制,明確了各方職責,確保一旦有事,就能夠有效組織、快速反應、高效運轉、臨危不亂,共同應對和處置好突發公共事件。

(三)堅持強化值守,靈通信息,加強應急基礎工作

嚴格了應急值守制度。各級政府和市直各部門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節假日期間特別是敏感時期,堅持領導必須帶頭值班,并將值班安排表(帶班領導、值班人員姓名、聯系方式等)提前報送市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備案;值班電話和應急管理負責人移動電話,保持了24小時通訊暢通;對更換通信方式或外出的,及時向市政府辦報告。值班人員切實增強了責任意識,認真履行值班責任,沒有出現脫崗、漏事現象。

靈通了預測預警信息。我市各級政府、市級各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范圍加強了信息監測與預測,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原則,明確監測信息報送渠道、時限、程序。通過對監測信息的分析研究,對可能發生突發事件的時間、地點、范圍、程度、危害及趨勢作出了預測。對可能引發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預測預警信息,堅持了在2小時內報送市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

規范了應急信息報送。應急信息報送堅持了快速、真實、準確,規范報送要素和渠道,落實了報送責任和要求,確保了信息的時效性、真實性和全面性。明確了重點報告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事件性質、影響范圍、事件發展趨勢和已經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下一步處置思路和將采取的措施。對遲報、瞞報、漏報、不報和不準確報告重要信息而影響及時妥善處置以及造成后果的,要按照規定嚴肅追究有關領導和當事人的責任。各級政府和部門堅持了每季度至少要向市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報送一次本地區、本部門應急管理工作動態、組織體系、預案編制、隊伍建設、宣傳培訓、預案演練等情況。

嚴格了應急信息管理。高度重視突發公共事件信息、輿論引導和輿情分析工作,加強了對應急信息的核實、審查和管理,為積極穩妥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應急信息主要通過授權、散發新聞稿、組織報道、接受記者采訪、舉行新聞會等形式。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做到了及時、準確、客觀、全面。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向社會簡要信息,隨后初步核實情況、政府應對措施、公眾防范措施等,并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后續工作。

(四)堅持建好隊伍,加強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加強了應急隊伍建設。按照“一專多能、一隊多用”要求,抓好專業隊伍建設和人力資源統籌規劃,形成了統一高效的專業應急救援體系。充分發揮公安、消防、交通、醫療急救、森林防火等專業隊伍在應急工作中的骨干作用,確保應急狀態下能“拉得出、打得贏”。注重了專群結合,建立了應急專家人才庫,充分發揮了專家在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研判、決策咨詢、專業救援、事件評估等方面的作用。各級政府、市直各部門根據《江蘇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要求,針對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和特點,迅速建立健全了應急管理指揮機構、辦事機構和日常工作機構,目前在全市基本形成了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應急管理工作網絡。

加強了應急工作培訓。我市各級政府、市直各部門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應急管理的培訓規劃、標準和方式,不斷提高了應急管理人員的應急職守、信息報告、組織協調、預案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同時加強了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的教育培訓工作,把應急管理知識納入干部培訓的重要內容。加強各類應急專業隊伍的業務培訓,提高了應急管理的領導、指揮水平和應急救援人員專業技能。

加強了應急預案演練。積極營造社會氛圍,不斷加強應急隊伍演練。我市結合實際情況,把開展基層應急隊伍演練工作作為基礎性工作抓緊抓實,積極開展應急隊伍演練工作進社區進醫院進學校。一是應急隊伍演練進社區。隨著應急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市把各類應急演練都當成實戰來操作,月街道辦事處社區組織一次大規模的應急救援隊伍綜合演練,演習前,經過辦事處主要領導多次研究,決定了方案。參加演習民警按照街鎮預案分工有條不紊的進行工作,現場氣氛緊張而又有序。演習進行半個小時,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二是應急演練進醫院。針對近年來,各種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為了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市結合實際情況,抓緊時間進行了預防各種疫情的應急演練。在演習背景上,選擇搶救、隔離、診斷治療為重點,并根據分工開展保護現場,實施救援,安全消毒、等工作。使應急工作真正發揮到實處。三是應急演練進學校。演習中,市政府的主要領導和學校校長多次研究制定演習方案,選擇演習地點、現場處置、責任分工等各種具體事項,并在月日下午時進行了應急演練,在演習內容上,選擇學生疏散、自救、互救。在演習中,市政府及區相關部門的領導都到場參加觀演,參加演習的學生都能有條不紊的進行疏散,自救和互救,現場氣氛緊張而又有序。演習進行10分鐘,取得了圓滿成功,通過這次應急隊伍演練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還得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二、我市應急處置機制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及下一步打算

今年,我市應急處置機制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們應看到工作中的不足,主要表現在:預警機制不完備及處置機制效率低兩個方面,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我市將按照省政府辦公廳要求,進一步探索健全應急處置機制的具體措施和辦法。下一步將主要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強化各級維穩機構的建設。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對市應急工作機構進行“升級改造”,在人員、經費、裝備等方面予以保障,真正發揮好市應急辦專司維穩處突之職的作用。同時,各基層鎮(區)、各部門均應按要求建立維穩工作機構,明確領導,開展常態工作機制。

(二)暢通應急信息的渠道。“快、準、靈、廣、深”的情報信息是有效駕馭維穩局勢的先決條件,是給化解處置工作創造有利空間的基礎工作,因此,要建立由市應急辦牽頭、各成員單位參與的維穩信息報送、研判機制,及時分析、研判、評估,及時預警。

(三)集聚涉穩事件處置的合力。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強化各部門工作的溝通和協調,建立維穩聯席會議、處突協調會商工作機制。完善全市性應急處突工作預案,明確處置流程和各單位在各個環節上的工作責職,形成多部門合力,綜合施策。

(四)穩步推進應急工作考核機制。進一步確立各地各部門維穩工作“一把手”工程意識,制定切實可行的維穩工作考核規定,確定相應權重,促進維穩處突工作的責任化、規范化、常態化。

(五)加強維穩處突專業隊伍建設。進一步壯大市(縣)級維穩處突專業隊伍,確保力量到位、裝備到位、同時,要注重聯動演練,培養、建立處突指揮專家、談判專家、法律專家、政策專家、網絡專家等專業型人才儲備庫。

(六)確保輿論導控到位。堅持正確的輿論導控,加大輿論的宣傳力度,制訂、完善現場發言的制度和規范,第一時間統一對外口徑,第一時間發出官方聲音,同時,要講究事件技巧,引導媒體澄清事實、擠壓歪曲篇幅,搶占主版,打贏網上輿論仗。

(七)深化大調解功能。各級、各部門都要強化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建設,矛盾疏導機制必須得到實質性的、常態化的發展,注重矛盾、糾紛從源頭上防治、前移訴求窗口,提前化解,從而降低處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