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牧農村和科技局農牧業工作總結

時間:2022-01-27 16:28:36

導語:農牧農村和科技局農牧業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牧農村和科技局農牧業工作總結

一、抓豐收、穩定生產,全力抓好糧食穩產增產。

(一)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開展耕地撂荒情況排查工作,堅決防止耕地“非糧化”,深入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嚴格落實“最好的地種最好的糧”,保障糧食種植面積不減,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6.6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5.3萬畝,糧食總產達到1.05萬噸。

(二)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嚴格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投入標準,完成2020年高標準農田0.5萬畝建設任務,2021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于8月25日完成招投標工作,截止目前完成總工程量的50%。

(三)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加快農機裝備提檔升級,加大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截止目前,全縣農機動力達到1.389萬千瓦,新增農機總動力147千瓦,拖拉機保有量846臺,機耕作業達51500畝,機播作業達13300畝,機收作業達19300畝。抓農機安全源頭管理,強化變型拖拉機專項整治,開展農機安全大檢查4次,簽訂農機安全責任書28份,現場宣傳咨詢活動8次,發放宣傳資料1200余份,從源頭預防和清除事故隱患,保障農機安全生產。

二、抓常規,夯實基礎,推動畜牧業健康發展。

(四)抓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組織完成了春秋兩季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強制免疫工作,完成動物免疫123.31萬頭(只、羽)次,群體免疫抗體合格率達70%以上,全年未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著力抓好炭疽、包蟲病、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全年完成各類驅蟲30701頭(只、匹)/次。

(五)嚴格執行檢疫制度。申報檢疫做到申報必理、現場檢疫、仔細勘察、謹慎出票、規范記錄,杜絕“隔山開票”的情況,截止目前共檢疫各類牲畜1300余頭,并查處一起違規調運動物產品案,發現違規調運凍豬肉245公斤,均無害化處理,處罰人民幣882元整,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六)持續抓好非洲豬瘟防控。嚴格落實縣(市)委書記非洲豬瘟防控和恢復生豬生產指揮長責任,深入開展養殖環節重大動物疫病排查、活禽交易市場和畜禽集中屠宰場點監管巡查,加強調運監管,嚴格落實安全防控措施。截至目前,開展相關培訓30余次,簽訂“非洲豬瘟防控責任書”150份,發放“非洲豬瘟防控告知書”150份,其余宣傳資料600余份。

(七)抓好呷依藏香豬養殖場建設。打好藏豬產業發展種業基礎,今年藏香豬存欄120頭,截止目前出欄生豬16頭,收益2.7萬元,為進一步發展生豬產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八)抓好牦牛標準化適度規模發展。組織實施好牦牛標準化適度規模發展項目,建設牦牛標準化適度規模場12個,并配套貯草架、儲草基地。并在馬尼干戈鎮拉絨村種植完成建設垂穗披堿草基地0.1萬畝。

(九)抓實畜禽資源普查。完成入戶畜禽普查和信息系統錄入工作,全面掌握畜禽品種在我縣的存欄數,積極推廣昌臺牦牛、藏牛、娟雜牛等優良品種,完成畜禽改良1萬頭(只)。

三、強產業、融合發展,高質量高標準構建現代農業

“1371”產業體系。

(十)特色產業穩步發展。按照“穩面積、調結構、提質量、促增收”的思路,推進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基地提質增效,建設完成馬鈴薯種植基地0.5萬畝、蔬菜種植1.01萬畝、中藏藥材種植0.3萬畝。加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力度,認定州級示范社1個,推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促進農業產業市場化發展。加快推進“兩江流域”現代農業產業帶成片成規模發展。成功申報麥宿產業強鎮建設項目,不斷拓展農業功能,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十一)現代農牧業園區擴面提質。在溫拖鎮、中扎科鎮、年古鄉等鄉鎮建成4個蔬菜生產基地和1個冷鏈物流及電商服務中心,生產核心區占地3163畝,園區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全力推動“善地·沿百公里有機農業產業帶”發展,一年來園區產出各類蔬菜1600余噸,總產值達300余萬元。聚焦農民穩定增收,創新聯農帶農機制,以土地流轉、入股分紅、進園務工“三圈層”發展保障富民增收,園區先后支付土地流轉資金264.26萬元,入股分紅90.3萬元,帶動2076戶農民發展庭院經濟1560畝,支付當地農民務工收入300萬元,帶動4個鄉鎮30個村3644戶15129人實現增收。

(十二)聚力打好種業“翻身仗”。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做好農作物、畜禽、蜂遺傳資源普查及挖掘,建設一批特色農業種質資源圃。建立青稞良繁基地1000畝、馬鈴薯良繁基地600畝。切實加強種業市場監管整治,保障生產用種安全。

(十三)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及品牌培育。開展農產品生產主體信用體系建設,截止目前完成追溯平臺錄入56家,嚴格落實“重點監控名單”和“黑名單”制度,累計出動執法人員70余人次,檢查農資經營攤點10余家次,查處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案件3起,共處罰金500元。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合格證專項培訓4期,培訓種植戶、鄉鎮農技人員100余人。加強對源頭農產品的采樣抽檢工作,完成州級和縣級開展的定量抽檢樣品300余份,農產品質量例行監測合格率達100%。確保農產品消費安全。狠抓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登記,不斷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累計登記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14個。

四、強治理、優化環境,著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十四)強力推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示范村建設,在錯阿鎮錯通村新建完成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113戶。并配備完成保潔員,加強畜禽糞污處理,全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80%。常態化組織開展村莊清潔專項提升行動,農村面貌日新月異。

(十五)大力實施鄉村振興試點建設。堅持“一片多村”思路,大力保護好傳統村落,在“兩江一河”流域打造鄉村振興試點示范村竹慶鎮竹慶村、更龍村、馬尼干戈鎮洞真村、柯洛洞鄉獨木嶺村等4個精品村落。

(十六)全面開展長江“十年禁漁”。多措并舉開展“十年禁漁”行動,全面落實河長制,聯合公安、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開展長江禁捕常態化巡察督查,發布《全縣天然水域全面禁捕工作》公告,及時公布舉報電話,公開罰金數額,先后共組織檢查行動45余次,出動執法人員1700人(次)突擊檢查餐飲店1700戶次,累計巡查兩江江流域4000余公里,并做好禁捕工作宣傳工作,截止目前,開展禁捕工作培訓1期,培訓人員70余人,發放張貼各類宣傳資料3300余份,懸掛橫幅50余條,安裝標識標牌16個。不斷提高群眾禁漁護河意識,確保禁漁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推動河(湖)長制工作更上新臺階。

(十七)有效改善農業面源污染。根據綠色植保理念,大力開展病蟲草害監測防控工作,綠色防控面積3.1萬畝,綠色防控覆蓋率達46.96%;大力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工作,制定了《縣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實施方案》,積極開展農藥減量化宣傳工作,設置廢舊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點30個,發放各類物資(回收桶、回收袋)2624個,開展宣傳活動4次,張貼宣傳標語600張,懸掛橫幅20余條。強化農業園區農業投入品清單制管理,建立農藥購買臺賬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臺賬。據統計,2021年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1100余(袋、瓶、罐、桶),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進一步提升了群眾綜合防治水平。

五、強引領、夯實科技支撐,助推現代農牧業提質增效。

(十八)強化院校合作,科技人才隊伍逐步壯大。深化與省州科研院校的農業科技合作交流,建立省、市、縣三級專家組成的農技服務團,匯集了省市縣26名特派員,“三區”服務科技人才6名。

(十九)搭建信息平臺,提升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完善鄉村振興科技在線“縣運管中心”專家庫和信息員庫建設,入庫專家82人,信息員100人,2021年共完成在線咨詢850次。積極申報省州科研項目,2021年組織縣內企事業單位申報州級科技項目3個,省級科技項目1個,截止目前,立項州級科技項目1個,省級科技項目正在評審中。培育認定1家科技型性中小企業。

(二十)強化科技宣傳,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應用水平。進一步強化農業技術支撐,開展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1期,培訓70余人,確保農技服務全覆蓋,并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送科技下鄉6次、科普宣傳活動4次,廣泛普及科技創新知識。鞏固完善了科技服務團下基層、推技術、扶產業的長效工作機制,科技特派團共計開展技術服務17次300人次,技術培訓5期,培訓學員300人次。

六、突重點、深化改革,不斷增強農業農村發展動力和活力。

(二十一)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工作。現目前,我縣已全面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工作。不斷強化土地流轉服務,鼓勵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截至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轉面積1827.62畝。

(二十二)持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今年,我局抽派農經站專業技術人員與凱普頓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深入各鄉村,按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工作內容、程序、方案、工作步驟等開展了相關工作。截至目前,全縣村級集體資產總計為48208.91萬元;共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82945人,涉及農戶19797戶;量化成員股權395940股;打印股權證19797本。正在積極開展賦碼登記工作。

(二十三)加快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開展農村宅基地實地調研工作,掌握了解我縣宅基地管理利用情況,據統計,全縣23個鄉鎮閑置宅基地面積達26047.75平方米,涉及戶數496戶,并舉行農村宅基地管理培訓1期,共計參訓53人,發放農村宅基地宣傳手冊300余份,進一步規范了農村宅基地管理審批流程。

(二十四)加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截止目前,已發展養殖大戶140戶,培育示范戶306戶,創建家庭農場12個,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143個。其中,今年認定州級示范社1個,縣級家庭農場2個。

(二十五)續力推進供銷社綜合改革。在溫拖片區、柯洛洞片區、玉隆片區、麥宿片區、阿須片區鄉鎮建成中心供銷社5個,在龔埡鎮建設縣級為農服務中心,積極探索推動基層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三社”融合發展試點,以“三社”融合帶動村級基層社建設,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二十六)全面推進依法治農。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服務方式,提升“一網通辦”能力,截止目前,政務服務辦件16981件,辦結率達100%,滿意率達100%。利用重要時間節點,開展普法活動,截止目前,利用各項工作進行普法宣傳20余期,涉及5000余人次,不斷推動法律法規進村入戶,積極培養農村學法用法帶頭人、示范戶,推進建設法治農村。

七、整合資源、多點發力,為農業農村工作提供堅強保障。

(二十七)落實惠農資金。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為全縣14個農業鄉鎮(通過“一卡通”)兌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422萬元,兌現率100%。農牧民補助獎勵政策項目。全縣禁牧面積400萬畝、草畜平衡面積356萬畝,因州級系統原因,資金尚未發放。

(二十八)落實項目資金。開展2019-2020年財政涉農項目資金專項清理排查。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雙監控”,提升資金使用效益。推動財政支農投入穩定增加,總投資940萬元,完成縣庭院經濟采購項目、縣為農服務中心建設項目、縣農業園區連棟大棚建設項目、縣動物防疫注射欄采購項目。

(二十九)培育農業人才。加大涉農急需緊缺人才和優秀應屆大學畢業生引進力度,不斷加大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培育力度,截止目前,省州集訓20余人。出臺《縣高素質農民培訓方案》農民,完成人員(60人)遴選工作,由于疫情原因尚未開展培訓。

(三十)著力抓好農村地區新冠疫情防控。我縣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按照農村地區十一條措施貫徹執行,嚴把輸入關口,實行“四個全覆蓋”。11月7日以來,累計排查回流人員311人。抓實網格管理,全縣落實網格員213人,包干各鄉鎮轄區內管理服務對象,建立“兩臺賬一張卡”,截至目前累計張貼明白卡27762份。控好重點場所,農村麻將館(棋牌室)、茶館、農家樂(民宿)、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已規范完成建立消毒臺賬,堅持每天執行消毒消殺、亮碼掃碼等措施。

(三十一)大力抓好政務運行。推進辦公軟件正版化,制定年度發文和會議(活動)計劃,做好目標績效管理。不斷加強州政府門戶網站、省農業農村廳門戶網站和各新聞媒體等渠道發布信息質量,截止目前,共計發布各類信息200余條。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意見2件、政協委員提案1件,辦復率均達100%。加強國有經營性資產管理。不斷完善各類規章制度。

八、存在問題。

一是產業底子薄、基礎差。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基礎設施條件差,受自然氣候影響大,綜合利用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二是競爭力弱、占有率低。農牧產品深加工程度還不夠,缺乏品牌帶動能力,產品銷售仍然以初產品為主,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弱、價格較低。三是管理水平差,瓶頸突出。部分貧困村對產業扶持基金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部分鄉鎮村級產業管理較為粗放,缺乏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措施和辦法。

九、2022年工作打算

一是抓園區,促發展。大力推進“菜籃子”自給保供工程,溫拖現代農業園區擴面提質,進一步加大沿上游鄉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資金投入力度,實施現代農業基地項目,發展壯大蔬菜保供基地。

二是抓產業,強融合。加快推進麥宿產業強鎮建設項目,依托麥宿藏醫藥與手工業發展優勢,打造以中藏醫藥產業與民族手工藝業為主的麥宿產業園區,建成集科研、種植、示范、加工、培訓、康養為一體的示范區,實現藥旅融合,為爭省級現代農業園區打好基礎。

三是抓牧業,強措施。大力推進優勢牦牛產業集群發展,緊緊圍繞品種、品牌和品質三大關鍵,以“康北牦牛乳制品加工園區”為依托,發展龍頭企業、扶持養殖大戶,建設1座大型奶源基地,不斷夯實飼草基礎,改良畜群結構、強化科技支撐。發展1批牧旅融合牦牛風情體驗小鎮,推進牦牛產業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

四是抓制度,促規范。進一步加大對產業扶持基金的監管力度,督促鄉村嚴格按照產業扶持基金使用程序對標使用范圍規范使用基金,定期對產業扶持基金的使用情況開展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