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頂崗培訓工作總結

時間:2022-04-22 05:26:00

導語:香港頂崗培訓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香港頂崗培訓工作總結

受組織的派遣,我于去年六月底赴香港的大公司接受為期一年的頂崗培訓。一年的培訓很快就過去了,回顧十分感慨。在這一年的時間里,我得以有條件深入學習研究“一國兩制”條件下香港企業、政府、社會的許多方面,從微觀到宏觀,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開闊了視野,轉變了觀念,學到了許多有益的東西。一年的時間不算短,所學到和感受到的東西會使我終身受益。從相對落后的西部基層地市跨越式地進入當今世界市場化,現代化,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的特別行政區,在實踐中學習,這對于開發西部的人力資源,促進西部加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能夠成為首批赴港接受長期培訓的西部干部,我感到十分榮幸。下面,我將一年頂崗培訓的情況向各位領導作一個總結:

一,赴港頂崗培訓的背景情況

這次頂崗培訓是香港工商界參與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一個具體行動。由香港工商專業聯合會和國家外國專家局發起,在西部各省市選拔正處級以上干部到香港大公司掛職培訓。首批從云、貴、川、渝四省市選拔十五名干部。在四川,省委組織部經過初步測試挑選了十位同志到四川大學出國人員培訓中心接受了四十天的英語強化培訓。隨后,香港工商專聯及相關公司于*年2月對各省市推薦的人員進行了筆試和面試,最后從四十名應試者中選出了15名合格者,其中四川有8名,他們分別是:省委研究室經濟處處長任丁,省政府法制辦處長劉鐵,省高速公路建設公司副總經理賴北,省經貿委建材行業辦處長黃三林,成都市規劃院院長鄭小明,德陽市政府副秘書長王箭,德陽市體改辦主任羅宗志和綿陽市計委主任羊群。此外,云南有三名,貴州、重慶各兩名。

我們于*年6月30日到達香港,十五個人被分配到七家公司頂崗,這七家公司分別是:嘉華集團公司,瑞安集團公司,香港地鐵公司,九廣鐵路公司,中華電力公司,中華煤氣公司和金域假日酒店。

我被分配到嘉華集團公司頂崗培訓。嘉華集團公司是一家由私人資本起家的家族企業,經營建材、房地產和酒店業,現已成為擁有兩家上市公司,業務分布香港,中國大陸,美國,新加坡的大型跨國集團。總資產達120億港元,年銷售收入90多億港元。

我在嘉華集團頂崗培訓的崗位是嘉華建材公司(上市公司)總經理助理。

二,頂崗培訓的主要內容

我在嘉華集團公司的頂崗培訓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年7月-*年9月):在嘉華建材公司的基層各公司熟悉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學習生產經營流程管理。

所去的基層公司有:嘉華建材混凝土公司,嘉安石礦(合資)公司,建材制品公司。

學習的生產經營環節有:混凝土公司生產部,維修部,技術部,銷售部,生產車間;嘉安石礦技術部,安全環保部,礦山重建恢復部,生產車間;建材制品公司生產車間。

在基層的學習過程中,撰寫了如下分析報告:

1、嘉華混凝土公司維修部流程檢討(中文)

2、嘉華混凝土公司四個生產廠的安全環保觀察報告(英文)

3、嘉華混凝土公司技術部流程檢討(中文)

4、嘉華混凝土公司使用中央電腦調配系統的可行性分析(中文)

5、嘉安石礦環境管理手冊與ISO14000環保國際標準的差距分析及手冊的修改意見(英文)

6、建材制品廠流程檢討報告(中文)

第二階段(*年10月-*年12月):在嘉華建材公司中央服務部門研究公司各方面管理,包括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公司內部各種管理制度規章。并參加公司的高層管理會議。

這期間所撰寫的分析報告有:

1、《嘉華公司管理人員行為手冊》的學習及與內地企業的分析比較(中文)

2、學習《嘉華公司管理人員崗位職責手冊》及與內地企業的分析比較(中文)

3、學習《嘉華公司管理權限手冊》的體會及建議(中文)

4、《嘉華公司管理信息系統》的學習和研究報告(中文)

5、《嘉華公司K50計劃》的學習和分析報告

第三階段(*年1月-*年3月):參加嘉華公司發展計劃部工作,具體協助發展計劃部總經理方保羅(PAULFOWLER)先生工作,主要是參與制定公司的五年計劃,中國加入WTO后對公司各方面業務影響的分析,公司的海外投資分析等。在這一階段的工作中,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包括到越南、馬來西亞駐港的領事館去座談和收集資料,到香港貿易發展局去收集資料等。

這期間主要撰寫的分析報告有:

1、越南的投資環境分析(英文,并用POWERPOINT電腦幻燈演示);

2、澳大利亞BORAL公司的經營情況及其在東南亞業務發展的調查(英文,并用POWERPOINT演示);

3、中國加入WTO后嘉華公司在大陸的發展前景(英文,并用POWERPOINT演示);

4、對嘉華公司五年滾動計劃的分析(英文)

第四階段(*年4月至今):參加公司的高層管理會議,與建材公司和集團公司的決策管理層人員討論分析公司在大陸進一步發展相關問題。

先后與我們進行專題討論的人員和題目是:

1、與集團公司執行主席呂耀東的高級助手海倫女士討論中國加入WTO后公司的前景問題

2、與海倫女士討論中國的宏觀經濟增長問題

3、與集團公司執行主席呂耀東先生討論中國大陸市場的價格戰問題

4、與嘉華建材公司董事長陳啟能先生討論嘉華公司在大陸面對的一些問題

5、與海倫女士討論重慶市的投資環境

6、與海倫女士討論香港的城市規劃

7、與陳啟能先生討論四川省的投資環境

每一次討論之前都要撰寫書面發言稿或提綱。

三,公司之外的考察學習

考察學習以香港工商專業聯合會組織的考察學習為主,主要有如下一些考察學習:

1、考察座談香港的主要政府部門:如律政司,廉政公署,保安局,醫管局,房屋署,環保署,規劃署等;

2、考察座談香港的非政府機構,如貿易發展局,生產力促進局,出口信用保險局,公平機會委員會,香港總商會,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等;

3、考察座談了一些大公司:如地鐵公司,中華電力公司,中華煤氣公司,投資銀行,香港交易所等;

4、在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聽了若干專家學者的二十多個專題講座。

此外,通過朋友的安排,自己也進行了一些考察學習活動。如考察了一些政府工程項目,如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等;考察香港公司在廣東江門的一些投資企業;參觀了駐港部隊;以及與香港金融界的一些朋友座談企業并購和內地企業在香港的融資問題。

四,一年頂崗培訓期間的個人表現

1,端正態度,虛心學習香港公司的先進管理經驗

我在內地的政府部門是從事經濟管理工作的,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香港的跨國公司有許多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我們來到香港,不是來幫助企業工作,更不是來養尊處優。必須放下一個“官員”的架子,虛心向別人學習。正是抱著這種態度,我在這一年的頂崗培訓期內,對每一階段,每一個環節的內容都認真地學習,并且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思考和總結,“見微知著”地將一些精華的東西深入鉆研下去,特別是注意將公司的管理與內地企業的管理進行比較。在本公司學到的東西,盡可能從中找出現代市場經濟中帶規律性的理念和方法。

2,勤奮工作,體現西部干部的素質形象

在公司內,認真做好每一件工作。不管大事小事,都一絲不茍地去做。我知道,公司從上到下都在注視著我們,觀察著我們,看這些西部干部究竟是什么樣子。因此,不管做什么事情,我都認真對待,全力做好。比如第一階段讓我做一個混凝土公司機電和運輸設備的維修工作的流程分析,使我把過去在工廠當修理工所掌握的東西也用上了。公司的本意是想裁減維修工人,我提出的報告是減少一些零配件的外協加工,將維修部的技術和設備力量充分利用起來,這與公司的本意無太大矛盾,更重要的是也沒有得罪下層員工,他們十分感激。又如在礦山讓我做一個對公司環境管理手冊的分析,手冊是英文的,礦山老總也是外國人,三個星期內,我研究了ISO*環保國際標準,在此基層上分析公司手冊的差距,最后提交的對手冊的修改意見得到了他們的肯定和采納。一位經理對我講,我與他想象的不一樣,與他經常見到的一些沿海地區的官員不一樣。這也使我們能夠比較順利地轉入后面幾個階段的學習和工作。在隨后做的一些五年計劃,管理模式比較,投資環境分析以及宏觀經濟分析中,由于與自己在內地所從事的工作的關聯程度較大,做起來就更覺得得心應手,我盡自己最大努力將每一項工作做好,以得到公司信任,從而做更多的工作。

3,嚴于律己,培養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作風

我對香港人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們的勤奮和敬業,這對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我十分珍惜這次到香港頂崗培訓的機會,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主要就是培養自己誠信守時的習慣,并努力適應早九晚六的作息制度。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下班回到宿舍每天都要在電腦上選一些香港經濟社會的題目做分析研究,并且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寫一些心得體會文章,同時,堅持鍛煉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與香港人交朋友,拓寬香港與四川的交流

由于我的表現得到了公司同仁的認同,他們主動和我交朋友,通過他們,我又認識了許多公司外的朋友,這些朋友帶我看了不少政府的工程項目,也去聽了不少講座,在和這些朋友的交流中,我得以更加廣泛地了解香港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同時也讓他們更多地了解四川,了解西部。香港一個朋友有一個稻草纖維板項目,經我的介紹,已多次到四川考察市場和投資環境;四川有一個民營企業家想到香港擴展,我也介紹了許多香港的業界人士與他交流。使他更加熟悉香港的市場規則。

*年10月,香港工商專聯舉行了一場新聞會,會上由我和另外三位同志代表西部來的干部作了頂崗培訓的情況介紹,隨后又指定我回答記者的問題。香港各大媒體均作了正面報道,給予了較好的評價。

五,收獲與體會

1、在小政府,大市場的情況下,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香港公司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借助于這個平臺,可以全面學習了解香港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

一是學習公司的管理經驗。嘉華集團是在家族私人資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企業,在三十多年的時間里從無到有地發展成為擁有兩家上市公司和上百家子公司的跨國集團,很多經驗可資借鑒。其一,公司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提出“從家族企業到企業家族”的發展思路,并制定了一個完整的計劃來實施這一思路,包括公司內部分權,廣納賢才,大陸企業家本地化等等;其二,公司有一整套現代管理的制度,這些制度很多都是公司出重金請國際知名的顧問公司來幫助制定的,如“行為管理手冊”,“崗位職責手冊”,“管理權限手冊”,“管理信息軟件”等;其三,公司的投資理念。按國際標準去評判一種投資環境,注重當地企業和政府的社會和環境責任,盡可能的做好項目的前期工作,不惜在規劃,設計等方面花大量的時間和費用,合同要做到“零修改”。

二是學習研究了香港的政府管理。如研究了香港政府對市場實行“積極不干預”的管理模式,特別是通過咨詢公司和中介機構對企業實施間接管理的模式;研究了香港的福利制度和由此帶來的財政赤字問題;研究了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過程中香港政府的危機管理;學習研究了香港政府的城市規劃和土地資源利用和管理,也就是經營城市。

三是從公司了解香港社會。對嚴明的法制有切身的體會;對誠信和紀律有切身的體會;對優質服務有切身的體會;對香港人勤奮敬業的精神有切身的體會。

2、提高了自己的現代辦公技能

由于英語是香港的官方語言之一,公司里使用英語很普遍,對我個人英語水平提高幫助很大。還有對電腦的使用,在公司的寫字樓里我們必須熟練地使用POWERPOINT,MICROSOFTEXCEL這些電腦工作軟件,制作幻燈,圖表等,這些對今后的工作都很有幫助。

3、在香港公司頂崗培訓,就象一滴水溶入了市場經濟的大海,能夠切身體會到市場經濟大海的波浪起伏。

香港近幾年經濟不景氣,產生了一系列的經濟問題,如政府巨額財政赤字導致公務員減薪,房地產的嚴重下滑造成大批中產階級成為“負資產”,失業率不斷創新高,以及“非典”對香港經濟的沉重打擊。面對經濟衰退,公司的反應也十分迅速,一是裁員,二是提高勞動強度和延長勞動時間,三是取消多發一個月薪金,四是普遍讓員工休“無薪假期”。

4、最深的一點體會

作為西部的一名干部到發達的市場經濟體系中接受長期培訓,結合西部的發展學習,不停地對照比較和思考,我體會最深的一點就是:轉變觀念,提高人的素質在西部大開發中至關重要。

香港為什么能長期保持很強的國際競爭力。我感覺有其自然稟賦的因素,但香港的自然稟賦有有利的一面,有不利的一面,而改造不利的一面靠的是人;有文化的因素,這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文化,進而形成企業文化,市場文化;有嚴明法制的因素,法制也要靠人。因此人是最關鍵的因素。香港人普遍的文化素質較高并且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形成了諸如時間、節儉、規則、誠信、嚴肅、精細、理性等一系列文化理念,這些使得香港社會能夠容納各種文化。能夠與國際社會進行全面的交流。

我在嘉華公司作跨國投資環境分析,研究了跨國公司在國外投資進行區位選擇時一些帶規律性的東西,感覺到跨國公司最看重的是人文因素。跨國公司在考慮境外投資時,通常要在當地尋求受過海外教育和專業管理訓練的人員以及尋求與政府關系密切的當地合作者,從而減少投資風險。并且特別注重語言的差別,公務員的知識水平,勞動者的文化素質和技術訓練水平。

以下是我利用業余時間將收獲和體會歸納形成的一些專題:

·香港的上班族(已發表)

·從家族企業到企業家族(已發表)

·香港政府對企業的管理(已發表)

·信用經濟與信用社會(已發表)

·從抗擊非典型肺炎看香港政府的危機管理

·外商直接投資與西部大開發相關問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