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福利院實踐小結
時間:2022-09-01 03:19:00
導語:大一福利院實踐小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暑假中,今年暑假已經結束了又回到校園。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到實習中,不斷地實習中得到更好的進步。今年暑假我實習的地方是兒童福利院,這是一個不被關注的地方,很多的現實情況導致我一直以來對他存在不實十分的關心,可是需要社會的幫助的應該去幫助他!以下是個人實習報告總結:
一、實習目的
使他回復社會生活能力,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群體提供幫助。協調社會互動關系,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習的目的有:
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深入學齡兒童中了解他生存狀況
鍛煉實際工作能力,3鞏固理論知識。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習單位介紹
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兒童福利院2001年建院。并采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初中生,其余的為小學生。工作主要是教育科室,針對小學和初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余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工作展開。
三、實習內容與個人工作總結報告
門衛的質問,原本是帶著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秘”地方。體檢。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里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不要打聽他身世,當是所經歷的卻顛覆了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一些簡單的要求。為院里的工作保密。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群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最先接觸了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十天的實習中,把他特點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1院里的孤獨與夢想
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各自的名字,因為孩子很多。特別是對于那些內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不想他成為無名氏,所以我見他第一天,課程過后,先告訴他姓名,電話號碼,然后讓他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想這是對他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問過他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哈爾濱還是很熟悉的發現他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問過他以后想干什么,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告訴他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2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唱歌,跳舞,學詩等等,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她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著就餐,其余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寢室休息。遇到這些陌生人,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身邊,熱情叫“阿姨”最為感動是都及其希望他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開心。往往,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也會放在心里。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眾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眾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著他所以不難理解,熱情來自于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以后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郁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天使,3與別的兒童一樣。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
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著好奇心來打量著,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會叫食堂的叔叔為“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好心人為“媽媽”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里的教室里復習功課,周六周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愿者監督他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和當年的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清楚地記得,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報出“杰”然后組詞“杰出”俊杰”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不是周杰倫”杰”這才發現,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系,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系,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只是有時候。會發呆,憂郁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也會有心事呀!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為什么人會死?當時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會考慮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自己知道,人一旦考慮了生與死的問題,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對她說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該怎么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也有對我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面前時,許多時候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三:實習體會
來到福利院之前,十天時間很快結束了想。帶著好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自己一直是一個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寫這個實習報告的時候,還是如此。對他關照,也讓我重新審視了一下自身的成長過程,曾經的煩惱,也會有,當然,也許回會有我所沒有經歷的苦難或者傷感,但我一直相信,一定會健康地成長的也會長大,談戀愛,上大學,找工作,成家立業,成為千萬普通人中間的一位。相信的!
通過這次實習,以上是實習工作總結。明白了兒童需要更多的關懷和幫助,不能夠這樣下去了即使是殘疾兒童,也是需要更多的關愛才能夠讓他快樂的生活下去。已經是這樣了可以自己做的更好了不斷的發展中得到更好的進步。這次實習給我觸動很大,相信我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記住這一次實習,畢業后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小學數學雙語教學解析
- 下一篇:村委會衛生工作情況思路
精品范文
10大一德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