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工作計劃
時間:2022-07-01 04:30:00
導語:城市建設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幾年,衡陽市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路寬了,城綠了,燈亮了,市容市貌更美了,城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在上世紀90年代末,衡陽市的解放東路、人民路、和平南北路等中心城區內,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平均高達6.4萬人,遠遠高于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核心區的人口密度;全市公共綠化面積卻遠遠低于全國城市人均水平,在湖南省14個市州中居倒數第二。
走進今日的衡陽,片片綠地點綴在城市之中,城區大“田”字形道路骨架和“三縱三橫三環”的交通網絡初具雛形。
城市環境得到改善
近五年,衡陽市先后新建、改造、擴建了西外環線、解放路、蒸湘路、船山路及太陽廣場、岳屏廣場、火車站廣場,蒸湘南路延伸、東外環線等工程也相繼開工,把條條大路送到了市民的“家門口”。
在衡陽,得到改善的不只是城市大環境,城市的細微之處也在日益發生著變化。從2003年開始,衡陽市連續四年改造背街小巷201條,原先路不平、溝不通、燈不亮的社區,如今煥然一新,市民們在全新的生活環境中體味著政府的關愛與溫暖。
家住石鼓區陜西小區的劉春梅今年已經53歲了。記者見到她時,老人家帶著紅袖章,正在社區義務巡邏。提起社區這幾年發生的變化,她笑意綻放開來。她說,看到政府為改善居民環境真心實意辦了很多好事,老百姓也都愿意身體力行加入到美化身邊環境的工作中來。遇到個別居民的不文明行為,居民們都會上前制止并予以勸導。如今的陜西社區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居住環境改善了,居民素質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城市特色彰顯文化品位
衡陽城市建設的個性和特色是什么?市政府引導市民展開了一次大討論。市民普遍認為,衡陽是一座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遍布全城的文化遺址古跡便是厚重的城市文化,發揮好這些歷史文化優勢,就能夠提升衡陽的內涵和文化品位。
在城市建設中,衡陽市政府把保護文物古跡擺在了突出位置。唐宋四大書院之一的石鼓書院,由于戰爭的破壞和年久失修,一直黯淡失色。衡陽市政府組織社會各界募捐數千萬元對其進行徹底修復,拆除四周破舊房屋三萬多平方米,修建了占地3.18公頃的石鼓文化廣場,使石鼓書院重新煥發光彩。
據介紹,近幾年,衡陽市新建了“愛蓮閣”、湖湘文化博物館、衡陽歷史文化長堤、衡陽保衛戰紀念館等一批標志性歷史文化建筑,致力于打造以“名人、名山”為主體的“名”城,讓市民在歷史文化氛圍濃郁的城市里愜意棲居。
城市靚麗了,特色彰顯了,各地游客也紛至沓來了。廣東游客李春林對記者說:“現在到衡陽來,留下印象的除了高樓大廈,還有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陶冶和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