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工業工作計劃
時間:2022-08-23 03:47:00
導語:建材工業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建材工業現狀
(一)**主要成就
建材工業是重要的基礎材料工業,建材產品廣泛運用于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以來,全省建材工業發展較快,整體實力明顯增強,形成了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屬礦及制品、無機非金屬新材料三大門類、具有相當規模的工業生產部門。
到**年底,全省建材企業有6468家,從業人咒有64.2萬人;國有企業和年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企業(以下稱"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11億元,工業增加值50億元。主要產品產量:水泥4236萬噸,平板玻璃737萬重量箱,建筑陶瓷5330萬平方米,玻璃纖維4.6萬噸,新型墻體材料折標準磚84億塊。
**期間,建材工業結構調整和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是建材工業快速發展。人造板二次加工裝飾板、塑料管材產量居全國第1位,纖維板、玻璃纖維紗、石棉制品產量居全國第2位,水泥產量占全國的7.1%。從根本上改變了長期以來全省建材產品供不應求的狀況,保證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滿足了城市建設和城鄉居民生活改善的需要。二是水泥工業結構調整有所突破。共拆小機立空窯168臺,淘汰落后生產能力700萬噸新型干法生產工藝開始起步;水泥散裝率達到32%。三是建材工業技術進步取得明顯進展。自主開發的第一條年產7500噸的池空投拉絲設備的歷史,池空投拉絲玻璃纖維產量比重達到30%以上;研究開發了玻璃幕墻用硅酮結構膠,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壟斷局面。四是新型建材工業起步發展。特別是裝飾裝修材料發展較快。五是建材企業平均規模穩步提高。水泥企業的平均規模從10萬噸提高到15萬噸,平板玻璃企業的平均規模達到500萬重量箱。
(二)存在主要問題
建材工業的結構性、素質性矛盾較為突出,總的狀況是大而不強。主要表現為"五個低":一是勞動生產率低。建材企業基本上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附加值不高,**年末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勞動生產率比全省工業平均水平低17%。二是生產集中度低。規模以上企業數只占全行業比重只有1%;企業達不到最低經濟規模,水泥企業平均規模只有15萬噸。三是技術含量低。大多數企業工藝技術裝備落后,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產品檔次低,產品結構跟不上市場需求變化;先進生產能力增長緩慢,新型建材工業總產值不到建材總產值的30%,新型干法水泥只占水泥總產量的4%。四是國際化經營水平低。建材產品除玻璃纖維、非金屬礦原礦及初級加工產品少量外,出口很少,缺乏國際競爭力。五是經濟效益低。建材產品價格在低位徘徊,企業盈利水平不高,行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在全省工業中的地位下降。物質消耗高,污染環境現象較為嚴重。
(三)面臨發展環境
進入新世紀,建材工業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機遇和挑戰并存。機遇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加大、住宅現代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對建材產品的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有利于建材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發揮比較優勢。挑戰方面:建材工業生產能力過剩,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特別是面對國內外大公司大集團的競爭壓力;隨著環境保護要求的提高,建材工業面臨可持續發展的嚴峻挑戰。迫切需要大力推進調整,淘汰落后生產能力,進一步轉變增長方式,加速上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實現行業"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的大跨越。
二、**發展戰略任務
(一)發展方針
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戰略性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重點,積極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建材行業,著力提高新型建材比重,加大淘汰落后技術和產品的力度,集中力量培育大公司大集團,促進建材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主要預期目標
1、建材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
2、主要產品產量
(1)水泥:總量控制在5000萬噸,其中新型干法回轉窯水泥占水泥總量的25%,水泥散裝率達到38%以上。
(2)平板玻璃:總產量1500萬重量箱,全部為浮法工藝生產,其中優質浮法玻璃占50%,玻璃深加工率達到35%以上。
(3)玻璃纖維:總產量15萬噸,其中池窯拉絲的玻璃纖維產量占70%以上。
(4)新型建材:新型建材工業總產值占建材工業總產值的40%以上;其中新型墻體材料總產量折標準磚為125億塊,增長幅度為48%。
3、出貨值:2億美元。
4、綜合能耗:4.7噸標準煤/萬元。
5、環境保護:全面推進清潔冬麥,實現環保達標排放。水泥和墻體材料利用各種廢渣資源和低熱值燃料生產,每年利廢1300萬噸,減少粉塵排放15萬噸。
三、結構調整和發展重點
**期間,建材工業以水泥調整為突破口,以提高玻璃深加工水平為著力點,雙新型建材、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和非金屬礦深加工制品為發展重點,加快戰略性結構調整的步伐。
(一)水泥工業調整和發展重點
主要圍繞三方面展開:落實水泥調整和發展規劃,調整和優化水泥工業布局;按照"等量淘汰"、"超量淘汰"的原則,積極發展新型干法水泥;推進企業改組聯合,促使水泥生產向集約化、規?;较虬l展。
1、通過規劃引導投資,優化水泥工業布局
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和合理分工的總體要求,在全省范圍調整和優化生產力布局。
在缺乏石灰石資源的寧波、溫州、臺州、舟山、麗水等地區,適當建設水泥粉磨站和散裝水泥中轉站;在湖州、嘉興、杭州、紹興、金華、衢州等地區,在控制總量、淘汰落后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新型干法水泥。重點發展日產**噸及以上的窯外分解生產線。有關市、縣(市、區)要根據省水泥調整和發展規劃的要求,結合當地資源和交通條件,因地制宜做好區域規劃,以規劃引導投資,避免新一輪重復建設和布局不合理。優先考慮在石灰石資源富集的長興、富陽、建德、常山等地建設大型熟料基地。將一部分靠近市場、符合條件的機立窯水泥企業改建為現代化的水泥粉磨企業。大力發展散裝水泥和商品混凝土攪拌站,推廣礦渣和粉煤灰超細粉磨。
2、發展新型干法水泥,淘汰落后生產能力
在**關閉168臺機立窯的基礎上,繼續拆除140臺左右的機立窯、小型中空回轉窯、濕法回轉窯,淘汰落后水泥生產能力約1200萬噸。通過新建和老企業改擴建,建設5條左右日產**噸及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對機立窯企業進行拆窯履行,利用現有的粉磨能力,適量建設日產1000噸熟料窯外分解水泥生產線。到**末,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生產能力10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產量比重達到25%左右。
3、扶持大公司大集團發展,促進水泥工業集約化生產
積極順應集約化、規?;氖澜缢喙I發展趨勢,加大跨地區、跨部門企業改組聯合的力度,積極發展大公司大集團。重點發展一家規模在600萬噸以上的特大型水泥企業集團,2-3家規模在300萬噸以上的大型水泥企業集團,提高水泥工業的集中度,增強骨干企業整體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二)平板玻璃工業調整和發展重點
主要是對現有的浮法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重點發展優質浮法玻璃,積極發展高檔、優質玻璃深加工產品,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1、引進先進技術,發展優質浮法玻璃
通過采用先進技術,引進部分關鍵設備,對現有"洛陽浮法"生產技術生產工藝進行升級改造,全面提高浮法玻璃生產技術水平,使平板玻璃的實物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在改造現有生產線的基礎上,積極采用國際先進技術,建設1-2條優質、高檔浮法玻璃生產線,填補省內超薄、超厚以及大規格平板玻璃的空白。到**末,優質浮法玻璃的比重達到50%以上。
2、適應市場需求,發展深加工玻璃
提高深加工玻璃在玻璃產品中的比重,推動玻璃深加工產品向配套化、系列化方向發展。鼓勵發展高檔壓延玻璃、夾層玻璃、中空玻璃、鍍膜玻璃、制鏡玻璃、熱反射玻璃、汽車用安全玻璃以及玻璃空心磚等,提高平板玻璃的附加值。
(三)新型建材工業發展重點
大力開發和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品種,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加速發展新型墻體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溫隔熱材料、新型建筑裝飾裝修材料等新型建材,提高新型建材整體配套水平,從根本上調整建材工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改善和提高人民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進一步節土、節能、節水,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建材和建筑業現代化。重點建在有一定經濟規模和較強競爭力的裝飾裝修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絕熱保溫材料生產基地,使新型建材產業成為建材工業的主要增長點。
1、新型墻體材料
抓住國家在主要大中城市禁用實心粘土磚的有利時機,加快發展新型墻體材料,實現非粘土類新型墻體材料的生產和建筑應用的大突破,實施小城鎮墻體材料改革的全面推進。進一步優化新型墻體材料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在質量、檔次、配套和功能方面萬上一個新臺階。
(1)磚類:充分利用電廠粉煤灰、江河湖淤泥、煤矸石、廢渣等廢資源,重點發展年產3000萬塊標準磚以上的粉煤灰燒結多孔磚、煤矸石燒結磚、粉煤灰蒸養磚、頁巖燒結多孔磚、蒸壓灰砂垮充及高摻加量、高孔洞率、高保溫、高強度的陌生多孔磚等。
(2)砌塊類:重點發展年產6萬立方米以上的混凝小型空心砌塊、輕集料混凝土砌塊、加氣混凝土砌塊生產線;重點發展雙排孔和多排孔的保溫砌塊和外墻飾面磚。
(3)板材類:重點發展年產100萬平方米以上的無石棉建筑平板(纖維水泥板或硅酸鈣板)生產線年產50萬平方米以上的彩鋼夾心板生產線,年產15萬平方米以上的復合墻板生產線。輕板重點發展機械化(擠壓式)生產的輕質多孔條板、外墻復合保溫或帶飾面的裝配式板材。
(4)瓦類:重點發展年產300萬片以上的混凝土瓦生產線。
(5)發展新型建筑鋼結構產品及各種配套的裝配式生產線,發展各種建筑鋼結構產品。
2、新型防水密封材料
采用先進工藝,大力發展改性瀝青油氈,積極發展高分子防水片材,適當發展防水片材,適當發展防水涂料,努力開發密封和堵漏材料。
(1)油氈:逐步降低使用臺的比重,積極采用聚酯氈,玻纖氈等優質胎材,重點發展年產500萬平方米以上優質SBS、APP改性瀝青油氈生產線。
(2)有機合成高分子防水片材:重點發展年產1000萬平方米以上三元乙丙橡膠防水卷材生產線,年產200萬平方米以上優質PVC防水卷材生產線。
(3)防水涂料:重點發展年產1000噸以上聚氨酯、丙烯酸防水涂料生產線。
(4)密封材料:重點發展建筑和汽車用密封膏,主要是硅酮和聚氨酯類密封膏。
3、新型保溫隔熱材料
重點發展礦物棉、玻璃棉、高分子絕熱材料及膨脹珍珠巖等產品。
(1)礦物棉:發展年產1萬噸以上規模的生產線,采用沖天爐、多輥離心機制棉為主的生產工藝。
(2)玻璃棉及其制品:發展年產1萬噸以上規模離心法噴玻璃棉生產線,年產1000噸火焰噴吹超細棉生產線。
(3)膨脹珍珠巖及其制品:發展年產8000-10000立方米生產線。
(4)高分子絕熱材料及其制品:發展聚苯乙烯、聚氨酯、酚醛泡沫塑料及其制品。
4、新型建筑裝飾裝修材料
主要發展省能源、省資源、無公害、無污染及多品種、多功能、多樣化、施工簡便的新型建筑裝飾裝修材料。
(1)建筑陶瓷:發展高檔產品,增加中檔產品,壓縮低檔產品;重點發展大型全自動液壓磚機和燒煤窯;積極采用新型裝飾技術,大力推進二次布料、夢幻布料、滲花、彩色大顆粒、干法施釉、拋光、水刀切割拼工會組織多次燒成等新工藝。支持發展環保、抗污、抗菌等多功能產品及綜合利用尾礦和工業廢渣項目。
(2)門窗及管道:著力提高技術含量和產品質量,增加花色品種,形成合理的生產規模。控制新建門窗用硬聚氯乙烯(UPVC)型材;支持發展年產1萬噸以上塑料雙壁波紡管、加筋波紋管、三型聚丙烯管(UPVC)型材;支持發展年產1萬噸及以上塑料雙壁波紋管、加筋波紋管、三型聚丙烯管(PP-R管)、聚乙烯管(PE管)及管件,支持發展鋼塑復合管、銅塑復合管、玻璃鋼夾砂管等各類復合管。
(3)建筑涂料:努力形成專業化、大型化的建筑涂料生產規模。重點發展無、裝飾性好的中高檔內墻涂料;發展耐污染、保色性好、質感豐富、使用壽命長的中高檔外墻涂料;發展無毒、吸音性好、耐污染的中、高檔頂棚涂料。支持開發隔熱、吸音、防霉、防蟲、防火、抗靜電、防碳化、防腐等功能型建筑涂料。重點支持建設生產5000噸以上丙烯樹脂涂料生產線,年產1000噸以上水性聚氨酯涂料生產線。
(4)裝飾玻璃及裝飾板材:發展微晶玻璃、鐳射玻璃、鏡面玻璃、刻花印玻璃等深加工產品;發展鋁塑復合板、彩色不銹鋼裝飾制品、礦棉吸音裝飾板等。
(5)木、竹業及制品:充分利用竹資源豐富、進口木材便利和木業(膠合板)市場輻射功能強的優勢,發展高檔木質裝飾貼面板、膠合板、木地板、復合地板、木質防火裝飾貼面板、木線條、和短木料綜合利用裝飾材料項目;發展竹模板、竹木復合梁板、竹地板等竹質建筑裝飾材料。
(6)建筑膠粘劑及五金件:發展玻璃幕墻用硅酮結構膠、石材干掛膠和環保型竹木專用膠粘劑等;發展塑鋼門窗五金件、衛生陶瓷五金件等高檔建筑五金件。
(四)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發展重點
大力發展玻璃纖維、玻璃鋼/復合材料、特種玻璃、石英玻璃、特種陶瓷、人工晶體、特種密封材料、特種膠凝材料等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充分發揮玻璃纖維產銷優勢,重點支持發展萬噸級以上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生產線,到**末生產技術達到20世紀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積極發展電子級覆銅板紗布、優質增強型玻璃纖維無捻粗紗、短切纖維、氈及玻璃纖維土工布等產品;玻璃纖維產品出口量達到總產量的40%以上,形成國內最大的玻璃纖維及制品生產和出口基地。大力發展玻璃鋼復合管道、玻璃鋼門窗、玻璃鋼漁船等玻璃鋼/復合材料。發展高純石英玻璃、人造水晶、高檔蜂鳴片、特種陶瓷、特種玻璃、石墨密封材料等產品,在大規格液晶顯示器超薄玻璃基材方面形成規模化生產。逐步擴大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的品種和產量。
(五)非金屬礦及制品發展重點
發揮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且開采條件較好的優勢,積極推進非金屬礦物深加工,加快發展新型非金屬礦物材料。圍繞建筑、石化、汽車、機電、環保等產業的需求,發展超細碎、精細提純、表面改性、超微細和微孔技術,開發納米技術和產品。發展高性能磨擦材料、絕緣材料、密封材料、工程塑料功能填料、環保礦物材料,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產業化水平。發展優勢礦種的深加工,逐步實現產品標準化、系列化、配套化。
利用石材資源豐富、品種較多的有利條件,采用先進的開采技術,調整石材產品結構,提高質量檔次,增加出口。加強石料開采管理,控制布點,保護環境。
四、主要政策措施
1、貫徹國家產業政策,支持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發展。對符合《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年修訂)》和《新型建材及制品發展導向目錄》政策的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建材和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的重點項目,給予技改貼息支持;對采用國產設備的技術改造投資,按國家規定抵免所得稅;做好資源綜合利用企業認定工作,使其享受減免所得稅和增值稅優惠政策。
2、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堅持扶優扶強原則,繼續培育和壯大建材工業"五個一批"企業。選擇主業突出、經營狀況較好、有發展潛力的建材企業作為支持重點,在投資、融資、資產重組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使其盡快成長為具有較大生產規模和較強競爭力的優勢龍頭企業。
3、加大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力度,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抓住我國加入WTO的機遇,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引導外資投入新型建材、玻璃纖維、水泥等領域;拓寬投融資渠道,引導民間資金投入企業改造;鼓勵省外、行業外的大公司大集團參與發展我省建材工業。積極推廣應用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計算機輔助制造技術(CAM)和集散控制系統(DCS),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不斷擴大信息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推廣企業資源計劃(ERP)、客戶關系管理(CRM)等現代管理技術和發展電子商務。
4、進一步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嚴格執行國家的產品標準、環保標準、能耗標準,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利用率低的產品發展。加速淘汰落后生產工藝技術,在繼續淘汰機立窯、中空回轉窯、濕法窯的基礎上,加大淘汰生產磚瓦的簡易輪窯和土窯、生產陶瓷的倒焰窯、多孔窯,嚴禁陶土坩堝拉制玻璃纖維。
5、加強和改善行業管理。針對建材工業發展現狀,及時研究提出分行業、分產品的產業調整和發展指導意見,引導建材工業健康發展。制定建材工業主要行業專項規劃或改造方案,引導企業生產經營。調整和完善各行業協會的設置,發揮行業協會在政府與企業、市場與企業的橋梁與紐帶作用。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打破地區和部門的市場封鎖;加強行業自律,促使企業依法經營和實現有效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