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體育健身計劃
時間:2022-09-12 03:13:00
導語:農民體育健身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發改委、國家財政部聯合下發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規劃》要求,為推動實施我省“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特制定本規劃。
一、形勢與任務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當前一項重大的歷史任務。發展農村體育事業、廣泛開展農村體育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健康素質,改善生活質量,更可以繁榮先進文化,引導農民移風易俗,提升農村的文明程度和農民的文明素養,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對實現“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關心和重視下,農村體育事業有了較大發展。但由于受條件制約,農村體育仍然是體育事業的薄弱環節,體育場地設施醫乏、體育組織建設滯后,使農村體育活動開展時冷時熱、時斷時續,城鄉差距越來越大。
我省是一個農業人口占70%以上的農業大省,農民是我省最大的社會群體。農村體育工作作為我省群眾體育工作的三大重點工作之一,它既是群眾體育工作的重點,更是群眾體育工作的難點。沒有農民的體育健身,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健身,全民健身體系覆蓋不到廣大農村,《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提出的目標任務就難以實現。因此農村體育作為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載體,值得高度重視,需要著力加強。
隨著我省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廣大農民逐漸過上了富裕日子,閑暇時間增多,但文化體育生活卻相對貧乏,生活方式落后,生活質量沒有明顯改善。廣大農民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需求越來越高,“生活奔小康,身體要健康”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
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抓住體育場地建設這個基礎環節,發展深受農民歡迎的硬化籃球場地,通過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體育服務,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逐步改變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建設落后的局面,為農村體育工作的發展提供平臺、夯實基礎,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及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以村級小型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為重點,堅持“面向基層、服務農民”,做到“親民、便民、利民”,把體育場地建到農民身邊,積極推動農村體育組織建設,構建農村體育服務體系,廣泛開展農村體育活動,提高廣大農民身體素質,努力縮小城鄉居民健康差距,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基本原則
1、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項目實施要結合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堅持從實際出發,建設項目和規??伸`活掌握,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增加投入,量力而行。
2、整合資源,有效利用。場地建設要與當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考慮,盡可能與學校、文化站等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相結合,發揮綜合效益。
3、地方為主,多方參與。項目實施的主要責任由地方政府承擔,中央和省給予指導和適當支持,鼓勵社會力量和個人共同參與農村體育發展。
4、統一規劃,分步實施。要科學規劃,合理安排,從有條件的行政村做起,分階段、有步驟地實施,由點到面,從易到難,逐步推進,滾動發展。
5、農民自愿,民主決策。項目建設必須尊重農民意愿,廣泛聽取當地農民群眾意見,征得所在行政村村民委員會同意,把政府支持與農民自覺自愿結合起來。
(三)發展目標與任務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發改委、國家財政部關于《**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規劃》,到2010年在全國完成10萬個行政村農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使六分之一的行政村建有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按照國家總體要求,我省目前有23265個行政村,**末要完成4000個行政村農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并形成一定規模的農村體育組織網絡和體育骨干隊伍,促進當地農民體育健身活動經常開展,使農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顯著增加。
三、建設內容與標準
(一)建設內容
在具備條件、有建設積極性的行政村,利用村級公共用地,建設1片硬化的標準籃球場,并配置1副籃球架和2張室外乒乓球臺。提倡經濟條件較好,人口較多的行政村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增加面積、器材及設施,更好地滿足農村體育文化生活需求。
(二)建設標準
硬化標準籃球場必須按照建設部、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建筑設計規范》進行設計施工。在籃球場的四周,要求各向外開辟不少于5米的平整空地,便于群眾觀看比賽和開展健身操(舞)等其他體育活動。
(三)項目遴選原則
確定的項目行政村和鄉鎮應具備以下條件:
1、人口較多,居住較為集中;
2、能夠認真履行建設、使用、管理和維護職責,保障設施的長期有效利用;
3、群眾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熱情高,有場地設施建設的積極性,且經民主決策,征得村委會同意;
4、有場地設施建設用地,無標準場地設施;
5、通過申報審核方式擇優確定
四、資金安排
按照國家規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的每個標準籃球場及配套器材平均需投資3萬元,其中場地建設約2萬元(含材料費和機械費,不包括人工費),器材費1萬元(含一副玻璃鋼籃板固定籃球架、二張水磨石臺面鋼架室外乒乓球臺)。完成4000個行政村的農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共需投資1.2億元。完成上述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任務所需資金由中央、省、市(縣)共同籌集,按5:3:2比例安排。各級政府負責承擔地方配套資金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可引導農民自愿義務投工投勞,但不能增加農民負擔。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工作機制。
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事關農村體育事業的長遠發展,事關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大局。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必須在地方黨委和政府的直接領導、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進行。要將“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納入到當地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中,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強化發展農村體育工作的政府責任,切實加強對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工作的領導。要充分發揮基層政府和村委會的組織實施作用,調動和激發農民參與建設的積極性和熱情,形成國家、省、市、縣、鄉、村各司其職,齊抓共建的工作局面。
(二)堅持從實際出發,科學規劃,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
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是一項長期任務,涉及面寬,各市要在深入調查研究和試點的基礎上,結合本地的實際,摸清情況,按照要求動員符合條件的縣(區、市)積極申報,并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申報工作方案。要把工程建設與村鎮建設規劃結合起來,統籌體育與文化、教育、科技和青少年、老年活動場所等村級公益事業設施建設,在保證向農民開放并方便使用的條件下,盡可能與附近學校、文化站等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相結合,真正做到一場多用、共建共享。做到科學規劃、周密組織、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
(三)“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是一項為農民群眾辦實事的工程,要保證建設資金和配備的器材及時到位,取信于民。
要嚴格資金使用監督與審計制度,確保??顚S?。要通過簽訂援建協議書,使實施對象認真履行義務,確保建設質量,并按規定時間完成建設項目。將建設資金、設施和器材落到單位產權管理范圍,防止資產的流失,保護其完整與安全,并承擔起維護和管理的職貴。
(四)“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是構建農村體育服務體系的一項系統工程。
在著重抓好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的同時,各級體育部門要全面加大農村體育工作力度,推進農村各類體育組織和體育活動站(點)的建設,培養和建立以社會體育指導員為主體的農村體育骨干隊伍,發揮其對開展農村體育活動的組織、帶動和指導作用。利用傳統節日和農閑季節,組織開展體育下鄉活動,堅持與生產勞動和文化活動相結合,組織開展具有地方特色、農民喜聞樂見、易于參與的體育健身和競賽活動,并形成制度。做到組織到位、骨干到位、活動到位,引導更多的農民投身到體育健身活動中來,切實發揮體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五)加強宣傳,廣泛發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良好輿論氛圍。
各地要加強與新聞單位的合作,配合新農村建設的宣傳,結合農村舉辦“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群體系列活動機會,利用全民健身周等活動,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工作重要性和意義,引起各級政府對農村體育工作的重視,引導農村基層體育工作的開展。
(六)加強對工程實施情況的協調指導、監督和檢查,及時總結、交流工作經驗,對實施工作成績突出的地區、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各市、縣、鄉、村要指定具體人員負責此項工作,管理到位,責任到人。建立縣、鄉、村三級使用管理制度。由縣級體育部門與實施對象簽訂協議書。實施對象要認真履行權力和義務,確保建設質量,并按規定時間完成建設項目,將援建資金、設施和器材落到單位產權管理范圍,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保護其完整與安全,承擔維護和管理的職責。村委會配備養護員,負責看護場地設施,保持場地器材的清潔衛生,保證設施不被侵占,器材不被損害,定期維護保養,確保功能完好,使用安全。各市每年底要將本市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并將材料上報省體育局。省體育局、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等將對各市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及管理情況進行檢查或抽查,并對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工作進行全面總結、表彰。
六、預期成效
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到2010年,將新建農村公共體育場地4000個,使全省六分之一的行政村擁有標準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從而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