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委科協年度工作計劃

時間:2022-03-21 03:55:00

導語:科委科協年度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委科協年度工作計劃

各科部室、事業單位:

年區科技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根據區委四屆八次全會和區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的要求,深入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堅持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增強企業抗風險的能力,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主要工作如下。

一、加強科技創新,提升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示范效應

(一)積極迎接全國科技進步工作的考核

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區各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嚴格按科技部兩年一次科技進步考核工作要求早做準備,認真梳理和總結,組織有關人員全力以赴做好考核的各項工作,確保考核工作按時、保質進行,力爭實現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四連冠。

(二)大力提升推動科技進步的工作水平

在多年實施科教興區戰略的基礎上,通過充分調研梳理出本區推進科技進步已形成的有效工作機制,并結合當前科技工作的新形式、新要求,形成推進本區科技持續進步新的工作思路,提升本區科技工作水平。

(三)充分發揮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的示范效應

鞏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建設成果,進一步加強對科技企業的管理與服務,在確保區財政科技投入的前提下,充分整合各方面的科技資源,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更好地引導和激發企業技術創新活力,為將率先建設成為創新型城區發揮示范效應。

二、加強“三區聯動”,推進區域科技經濟融合穩定發展

(一)進一步完善“三區聯動”工作機制

充分發揮區域“三區聯動”聯席會議和區域科技處長聯席會議的協調作用和議事功能,堅持聯絡員制度、項目化推進制度、項目跟蹤反饋制度和信息報送制度,進一步促進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之間的聯系和合作,協調聯絡成員單位不斷提高為高校和園區服務的水平,促進校區、園區、城區的科技、經濟與文化環境協調發展。

(二)進一步推進產學研之間的聯系與合作

深化產學研重大項目推進機制,以優先配置資源、資金扶持、配套市重大項目等方式,在裝備制造、光電子、新能源、航天等重點產業和領域,引導高校重大產業項目向航天產業園、浦江高科技園區、莘莊工業區等集聚,推進高校與園區聯動發展。指導、幫助各鎮、街道、科技園區建立產學研合作促進機制,幫助區內科技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對接,促成產學研雙方合作共建企業研發中心,合作開發關鍵技術或核心技術,鼓勵和支持高校師生和科研人員以多種形式直接服務本區企業技術創新。全年爭取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達120項。

(三)區校合作共同打造創新創業平臺

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資源和人才優勢,承接高校、園區的技術溢出,培育新增長點,積蓄發展后勁。一是增加YBC(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紫竹專項資金的資金總額,對區域內高校教師、大學生創新創業給予相應支持;二是凡通過YBC紫竹專項資金資助的項目,均以區級項目的形式給予1:1的匹配扶持;三是爭取市政府大學生創業資金向紫竹大學生創業中心傾斜,鼓勵支持大學生在我區創新創業;四是以莘閔科技園、滄源科技園、吳涇科技園、863軟件基地、漕河涇創新創業園為載體,補貼房租,扶持孵化器入駐園區,優先支持區域內高校創新創業項目落戶園區,努力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業環境。

三、加強政策扶持和優化環境,推動區域科技創新

(一)召開全區大會,隆重推出區域科技新政策

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召開區自主創新推進大會,出臺新修訂的兩個科技政策,根據兩個科技政策相關條款規定,為擴大政策效應,在會上給有關企業直接兌現,如獎勵授權發明專利、支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資助企業集群創新項目等,為科技企業保增長鼓信心。

(二)出臺相關細則,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

組織協調區政府相關部門,在政策出臺后盡快制定相關條款的操作細則,提高兩個科技政策的可操作性,讓企業在應對危機中體會到政府部門及時的關心支持。

(三)加強宣傳培訓,提高政策的實效性。

充分利用區內電視臺、報紙、網站等各媒體,大力宣傳兩個科技新政策;大量編印新政策及其實施細則宣傳手冊,在最快的時間內發放給廣大企業;到各鎮、街道、科技園區舉辦科技政策培訓班,最大程度地擴大科技企業對政策的知曉率。加強與相關部門協調與溝通,促進科技政策盡快落地,努力發揮科技政策的最大效應,積極推進企業科技創新。

四、加強資源整合,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一)整合資源,幫助企業節省科技研發投入

加大政府購買科技服務的力度,充分利用區校科技合作資金、市研發公共服務平臺服務中心和市專利信息服務平臺服務站等平臺,大力鼓勵本區科技企業利用區域內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市研發平臺成員單位的儀器設備等科技創新資源,建立通暢的服務渠道,為本區企業降低研發成本、共享全市科技創新資源提供便利和幫助。

積極推進與市科委簽訂的市區聯動協議,實施“創新熱點計劃”,繼續推進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的開發運用,繼續實施節能社區示范工程建設,推廣節能技術和新能源技術,促進新能源產業在發展。

(二)優化服務,鼓勵企業積極推進技術創新

1、深入實施科技“小巨人”工程。進一步掌握科技企業發展變化的動態,不斷充實科技“小巨人”儲備庫,進一步完善區級科技“小巨人”評審機制。進一步加強對市、區兩級科技小巨人企業的跟蹤管理服務,對2006、2007年認定的科技“小巨人”企業(含培育)進行中期評估,及時發現和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促進科技企業做大做強。爭取新認定市級科技“小巨人”1—2家,市級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2—4家,區級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10—15家。

2、進一步加強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指導。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針對2008年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認定的實際情況,繼續加大宣傳力度,有針對性地加強培訓和指導,積極幫助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爭取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家。

3、大力推進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的宣傳力度和執法、維權力度,擴大專利培育、試點、示范企業。在保持專利申請量的同時,著重提高專利申請的質量,爭取發明專利的申請量和授權量名列全市前茅。

4、鼓勵支持企業積極申報科技項目

積極指導、幫助科技企業申報國家和市級各類科技項目,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不斷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繼續推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實施發明專利,全年爭取市級以上科技項目立項120項,爭取資助資金1.2億元。認定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不少于50項,重點新產品、火炬計劃項目共計不少于20項。

5、加強對科技企業的聯系和服務。堅持以科技企業聯系卡為紐帶,加強對科技企業的聯系服務,加強對科技企業聯絡員的培訓指導。繼續做好科技企業年報統計,爭取參加年報統計的科技企業不少于2000家。

五、加強環境營造,強化科委科協服務保障措施

(一)抓服務聚焦,幫助企業維持現金流

加強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服務,協調有關方面幫助高新技術企業盡快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并盡早退返2008年企業已納稅金,幫助企業維持現金流;加強協同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向中小科技型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年的貸款項目和新增重點項目實行政府貼息。

(二)抓政府采購,幫助企業拓展市場

積極探索面向本區科技企業的政府采購,梳理出近兩年本區科技企業被市政府以上有關部門認定的重點新產品、專利新產品、成果轉化項目等,編制清單列入區政府采購目錄,在本區實行政府首購或同等優先采購,支持企業依靠科技創新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三)抓長效機制,為企業提供便捷服務

梳理區科委的各項職能,形成15條特殊時期的特別服務保障措施,為企業創新提供有力的支撐和扶持;堅持每周一由領導班子成員帶隊到街鎮、園區、企業開展現場服務,提供政策咨詢、專利指導、項目評估等;每月舉辦一次專家咨詢會,邀請投資、管理、政策服務等領域的專家深入園區、企業開展專家與企業面對面、手牽手咨詢服務活動,為科技企業“越冬”和發展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六、加強講比活動,充分調動科技工作者熱情

充分發揮科協組織團結和凝聚廣大科技人員的組織優勢,加強與高校、大廠、科研院所等各方面的聯系與互動,廣泛開展“講理想、比貢獻、建設新”活動和群眾性科學實驗活動,進一步鼓勵各類科技團體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參與技術創新和科技研發的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為企業自主創新、成長壯大做貢獻。

七、加強《綱要》實施,全面提升公眾科學素養

堅持在區公民素質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協調下,充分發揮區科普聯席會議網絡優勢,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努力抓好五大重點人群和五大基礎工程的工作,積極探索《綱要》實施的工作新機制,以項目化扎實推進。充分利用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重大節日,科技下鄉、科普進社區等各種途徑,精心組織各類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群眾性科普活動,特別是組織好“新人”等品牌科普活動,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

八、加強機制創新,激發民科企業基層黨組織創新活力

加強民營科技企業黨支部建設,通過區科技黨委第一次代表大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啟動“六查六看”黨支部考核機制,發出倡議,形成決議,教育和引導民營科技企業黨員堅定信心,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團結引導廣大科技人員敬業愛崗,與企業同心協力共渡難關,幫助企業主動履行社會責任。

推進民營科技企業黨建工作的規范化建設,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組織開展崗位練兵、爭先創優等系列活動,立足崗位為企業發展作貢獻,充分激發民營科技企業科技工作者的創新活力,提高黨建工作促進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能力,增強民營科技企業黨建工作的有效性,不斷提高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綜合競爭力。

九、加強應對機制,提升防震減災工作水平

充分發揮區防震減災聯席會議作用,健全區地震應急協調機制,著重做好城市地震應急救援工作。一是加強本區地震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完善區和鎮、街道兩級預案和分預案的修訂和編制任務,重編區地震應急手冊,發至各級地震應急指揮人員。二是加強社區對防震減災應急知識普及和預案演練,積極推進地震志愿者隊伍建設,因地制宜開展不同形式的地震應急演練,以提高市民地震應急反應能力,積累地震應急處置指揮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