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財務腐敗整治要點

時間:2022-07-10 11:52:00

導語:農村財務腐敗整治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財務腐敗整治要點

會計通過業務部門推薦和考試,實施會計記賬制度后。向社會公開、公平、公正招聘,改變了過去村級會計隊伍臨時存在老齡化、低文化、無資質以及由一些村主要領導的家人或親戚朋友擔任的狀況。

也是農村集體上訪的主要內容和影響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鎮于8月開始全面推行了村級財務會計記賬制度,村級財務歷來是老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經過近4年的實踐和不斷完善,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已初步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對推動全鎮農村經濟發展和加強農村廉政建設起到積極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完善村級會計制,加強村級財務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我針對呈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時探索新方法,采取新措施。

一、實施會計記賬的效果

推動了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建設1扭轉了農村財務管理混亂的狀況。

農村會計核算工作十分不規范,實行會計記賬制度前。財務管理比較混亂,而且透明度不高,四多四亂”現象突出:一是銀行賬戶多,貨幣資金管理混亂,有的村賬戶多達6個,且公款私存私借、白條抵庫現象嚴重。普遍存在使用存折、現金結算等違規問題。二是各類票據多,會計核算及檔案管理混亂。不少村自行設置會計科目,記“流水賬”包包賬”憑證不裝訂、不編制會計報表。三是財務收支混亂,違規問題多。有的村收入不入賬,設立“小金庫”賬外賬”亂發補貼,擴大報銷范圍和標準。有的財會人員只管付款,不管審核憑證;只管記賬,不管監督。

鎮對各村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情況進行了全面清查,實施會計記賬制度后。做到五清五查”即清理各項開支,查是否符合規定;清理財富物資,查是否賬物相符;清理承包合同,查合同是否兌現;清理各項往來款項,查債權債務是否清楚;清理現金存款,查有無短款現象。針對清理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邊改正邊總結邊建制。先后建立和完善了12項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即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財務審計制度、民主理財監督制度、財務公開制度、物資管理制度等,使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做到八個統一”即統一設置總明帳簿、統一會計憑證、統一會計明細科目、統一記帳方法、統一會計報表、統一公開財務信息、統一財務檔案管理、統一財務公開日期。全鎮各村的財務管理工作由此走向了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促進農村干群關系的融洽和社會政治的穩定2有效預防和阻止了農村干部貪污腐敗的源頭。

把會計業務與原村財會人員相分離,實行會計記帳制度。為財會人員執行財經紀律提供了組織基礎,對于加強財務管理、控制腐敗現象、阻止腐敗源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改變了過去村干部一句話決定會計人員的升降沉浮、一支筆支配集體資產等獨攬人事和財務大權的做法,有效地防止了貪污挪用、奢侈浪費、濫開亂支等違紀現象的發生;二是防止了暗箱操作,加大了財務收支的透明度,消除了由于“一支筆”審批而帶來的干部之間的互相猜疑和干群關系的不融洽現象;三是推進了財務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以前一些村報賬、記賬,公布不及時,財務檔案不齊,群眾滿意意,現在由會計服務所管理,分村建檔、集中保管、按時公布、規范操作,群眾放心,投訴和上訪的事件也大幅減少,促進了社會穩定。

推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3提高財會隊伍素質。

二、推行會計記賬的一些體會

1、領導重視是關鍵。“會計”是對傳統的會計管理體制的一次改革,對會計工作要高度重視,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在人員、經費方面給予保證。鎮紀委、組織、財政、審計、農辦等各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各村干部思想統一、認識明確,積極主動支持和配合這項工作。正是有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各部門的協調配合,會計工作才能全面順利實施。

2、制度規范是保證。建立和完善各項財務管理制度,是開展記賬、依法理財工作的保證。幾年來,鎮委、鎮政府根據實際,結合上級有關精神,制定、實施了《鎮農村財務管理制度》、《鎮農村會計服務所內部管理制度》等。這些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農村財務管理混亂的現象,使管理工作逐步規范化、制度化,邁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3、強化監督是根本。會計制是否能規范運作、取得實效,強化監督是根本。一是強化村級民主理財小組監督。村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的民主理財小組應認真審查財務收支賬目,對財務公開的真實性實施監督,對群眾的疑問和反映的問題及時向村、鎮反映。二是強化會計監督。會計對每一筆村級收支原始憑證入賬前要進行嚴格審核,審核原始憑證是否符合相關規章制度,是否有證明人、經手人、審批人和監督小組的簽章,對不符合規定或手續不齊全的票據,堅決退回補辦或不予開支,每月對村庫存現金實行盤點。三是強化審計監督。鎮農經站根據有關規定開展定期或不定期審計或檢查,并檢查會計是否履行職責。四是強化群眾監督。定時定點把村級財務收入情況上墻公布,接受群眾監督審查。

4、科學處理村與服務所、鎮農經站的關系是基礎。近4年的實踐表明,村反映最多的是服務所審核過細,退回票據較多,增加了資金開支方面的管理環節,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資金使用的自主權。服務所反映的是村級配合不夠,原始憑證白條多,大額支出特別是工程項目無合同,手續不規范,部分村報賬不及時、監督小組不到位;財務制度執行難。針對種種不同意見,鎮農經站著重抓服務與監督、用款與管賬、溝通與理解,理順各方關系,促進會計制工作順利進行。

三、完善會計記賬的幾點思考

會計制效果好不好、能否長期堅持下去,很重要的是看有沒有管好管活村級財務,有沒有調動村干部的積極性,群眾是否滿意,還需進行長期的實踐摸索,還需要各方的積極配合。

1、領導重視要落到實處。要關注村級財務管理和會計服務所工作,幫助解決鎮農經站自身解決有困難或無力解決的實際動態問題。如村級財務監督小組癱瘓或不愿審核監督,村主要干部違反財務制度、白條借款,服務經費欠缺等都需要領導在各種場合進行或依法處理。

2、培訓教育要常抓不懈。村主要干部既是村級開支的主要經辦人,又是審核開支的第一把關人,要經常開展對他們財經知識、法規等方面的培訓。只有警鐘常鳴,才能增強村主要干部依法管理財務的意識。這不但需要服務所、農經站平時經常進行面對面的教育,更需要黨委、政府各級干部利用各種形式進行宣傳教育,并嚴格督促檢查。

3、財務監督要發揮作用。村財務監督小組平時審核各項收支原始憑證,對財務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的反映,要落實具體的責任人,并跟蹤監督落實情況。

4、審計監督尚需加強。目前鄉鎮審計監督還比較薄,缺少編制和專業人才,無法對村級財務進行經常性審計監督。有關部門應對此高度重視,解決如鄉鎮審計人員編制,配備專兼職審計人員,對服務所賬務和村級財務收支、出納庫存現金及時進行經常性或專項審計檢查,及時糾正和發現處理問題,及時消除隱患,確保農村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