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財政工作思路

時間:2022-12-03 11:13:49

導語:全區財政工作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區財政工作思路

按照區委“科學發展求突破”的工作總基調,2013年全區財政工作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理財為主題,以財政精細化管理為主線,按照“一二三六”的工作思路,把實現財政收支平衡作為第一目標,著力優化收入和支出兩個結構,堅持“制度化、標準化、責任化”工作推動機制,力爭在收入征管、預算管理、對上爭取、國資管理、政府性債權債務管理、財政文化建設六項重點工作上求突破,為經濟文化強區建設再做新貢獻。

2013年預期目標是:實現一般預算收入19億元;稅收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比重達到95%;對上爭取專項資金突破3億元(數據待定)。亮點工作是:被評為省財政投資評審最具影響力的單位。把財政工作的標準化建設(即用標準匡正行為,靠標準提高履職能力,按標準規范辦事程序)作為“作風建設整改年”的重要內容,真正實現財政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

(一)在收入征管上求突破。突出全員抓收入的理念,堅持質和量并重的原則,重點做到“三個圍繞”,繼續實行“五個工作機制”。做到“三個圍繞”:一是圍繞體制抓收入。認真研究分析體制結算中有利于增加財力的政策,用足用好上級在收入方面的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增加財力。二是圍繞改革抓收入。針對稅制改革的趨勢,尤其是增值稅、營業稅改革試點,加大相關稅種的征收,做大收入基數。三是圍繞質量抓收入。突出抓好四大主體稅種的征管,提高主體稅收總量、增幅、占比,不斷優化收入結構。繼續實行“五個工作機制”:一是實行“1510”包保工作機制。每位班子成員包保一個街道鎮、五個重點納稅企業、十個社區(村),定期到企業了解生產經營情況,掌握稅收增減變化因素,力爭重點稅源稅收收入不下滑。二是實行綜合治稅機制。把綜合治稅作為全年工作的亮點,切實讓財稅工作進村、進社區,摸清全區稅源情況,確保稅源不流失、不轉移。三是完善代征代扣代繳機制。進一步完善代征代扣代繳辦法,加大代征代扣獎勵力度。繼續落實好房屋租賃股權轉讓等委托工商代征,在花卉奇石市場、大型集貿市場和各處鎮設立稅收代征點,最大限度地阻塞各類跑冒滴漏。四是實行重點監管納稅機制。對納稅嚴重下滑的企業實行重點監管,加大征管質量監督檢查力度。五是實行調度分析工作機制。繼續實行征管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不同層面的調度分析會議,實行雙月企業“懇談日”活動,每雙月邀請部分企業分工負責人座談,幫助企業做好政策和資金的爭取。

(二)在預算管理上求突破。一是實行綜合預算管理。將除彩票發行費外的非稅收入全面納入預算管理,進一步增強財政調控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加強預算績效管理。開展財政績效管理試點,將預算績效管理前移,按照“由點及面、由大到小、先易后難、逐步推開”的原則,探索建立全過程預算績效體系。預算編制階段,建立預算部門對所申報預算的預算績效自評制度,明確預算績效目標,并據此做出預算安排。預算執行階段,強化對部門預算執行效果的考評,進一步增強預算執行的效率。決算階段,深化績效評價報告使用制度,將績效評價結果與下年度預算安排掛鉤,逐步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績效評價相互銜接的預算管理體系,切實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資金使用效益。三是深化部門預算。實行“一個部門、一本預算”,在年初安排部門預算時,對各部門必需的基本支出,結合財力狀況盡可能予以安排,把預算做細。嚴格控制年初預留,盡量把資金安排到項目、到單位,并加強上年結余、結轉資金使用管理。對部門和單位的預算內外資金實行統籌安排,捆綁使用,提高財政資金的整體效益。四是加快支出進度。嚴格按照時間進度,合理安排各項支出,實現支出與時間同步,特別是扶持經濟發展的專項資金,積極與主管部門對接,早安排部署,早篩選論證項目,早撥付、早見效。

(三)在對上爭取上求突破。一是認真梳理政策。分別將國家、省、市財政支持政策疏理出來,并按照支持轉方式調結構增財源、支持新農村建設、關注社保民生和深化財稅改革等類別逐條逐項列出明細條目,詳細疏理申報項目、申報條件、資金規模,確定工作目標。凡上級政策性支持的項目,符合政策要求而且我區又具備申報條件的,認真篩選,盡量申報成功;凡是2011年爭取到位的財政政策性無償資金今年沒有取消的,今年努力足額或超額爭取到位,確保一分不少。二是明確爭取重點。圍繞全區轉型升級的主線,牢牢抓住生產性服務業、戰略性新型產業、特色高效農業這些財源載體,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及時掌握上級財政政策動向,結合我區實際,選準選好項目,做好與上級投資計劃的對接,積極爭取國家投資,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抓住全市十二五財源建設機遇期,爭取更多的項目進入市重點扶持盤子。三是加強部門配合。在資金爭取過程中,積極與招商局、發改局等單位在第一時間主動溝通,通報情況,共同做好相關工作。對疏理出的項目主動與有關部門或單位對接,在申報和爭取資金時,需要配合或支持的,優先辦理,并幫助做好相關工作。四是建立包保制度。實行班子成員對上爭取包保制度,每位班子成員根據分工,圍繞全區發展戰略包保一個有影響力的較大的對上爭取項目,負責項目信息的捕捉、申報項目的跟蹤和引資渠道的疏通等工作,積極與上級溝通,確保項目資金爭取工作順利完成,推動全區經濟結構和社會管理升級。

(四)在國有資產管理上求突破。一是試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過去的側重點在一般預算收入和預算外收入上,對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重視不夠,從而造成財政資源浪費和支出能力受限。下一步將盡早出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意見,建立國有資本收益收取制度,先期選取方特歡樂世界、花樣年華等國有企業試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益。二是抓好國有資源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我區的旅游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變資源為資產,變資產為資金,擴大理財視野。將財政性資金與政府性資產相融合,將低效資產提效、無效資產盤活,實現政府性資產的保值增值。三是加強企業國有資產監管。把企業改革未納入的資產和改制后未處置變現的資產統一登記備案,土地證、房產證納入統一管理,做好改制企業的賬銷案存,保證國有資產安全、完整。實行國有資產監管工作重大事項報批制度,企業資產有償轉讓、報損、報廢、租售及處置抵押或擔保實物資產等,由主管部門同意后,報區國資局實施行政許可或登記,其中處置土地、房產或者一次性處置資產都應報區政府批準,資產的審計、評估、處置由國資部門全程監管,依法公開、公平、公正操作,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

(五)在政府性債權債務管理上求突破。一是抓好國庫暫付款清理工作。進一步加大暫付款清理回收力度,對每筆暫付款項的性質和內容,來歷、現狀、等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對于可追收的暫付款,盡快組織清收,統一標準,限期收回;一次收回有難度的,和暫付款對象單位進行協商,促使其做出分期收回計劃,從而防范財政風險、增強財政支付能力。二是加大財政周轉金回收力度。建立臺帳,核實借款,對各類資金按使用年限、使用性質、逾期時間長短,建立財政周轉金管理臺帳,對借款單位和擔保單位明確責任。完善全區財政周轉金回收網絡,依托鄉鎮財政管理中心,對周轉金回收工作進行區域分配,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以制度的完善確保資金回收效果。同時充分運用經濟、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加大資金回收力度,對自覺歸還欠款的單位,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對逾期拒不還款的單位和個人分別采取預算扣款、依法起訴、以物抵借等手段強制回收。三是加強政府債務管理。依托政府性債務管理系統建立政府性債務風險預警和風險控制機制,研究確定科學合理的舉債規模,確保舉債規模和區級財力相匹配,做到效益性和安全性統一。完善償債準備金管理辦法,明確償債準備金來源、提取辦法、使用范圍、使用程序、追償責任。根據區財政財力增長情況,逐步擴大償債準備金規模,防范債務逾期風險。四是規范政府融資。進一步深化政府投融資管理改革,引導政府投融資平臺進入財源建設領域,優化投資結構,提升效益水平。

(六)在財政文化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圍繞全區開展的“作風建設整改年”活動,積極開展財政文化建設,按照制度化、標準化、責任化的工作推動機制,打造一流的干部隊伍。一是以深化學習型機關建設,打造“學習”財政。進一步提升財政干部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主動學習經濟、法律、科技創新、現代管理、新興產業、貨幣金融、信息等各方面知識,豐富知識儲備,提高履職能力,增強抓大事、算大賬、解難題的本領。二是以深化財政改革和管理為重點,打造“精細”財政。加強制度建設,嚴格落實各項內部管理制度,不斷提升機關科室的協作能力和規范管理水平;推行標準化管理,規范辦事程序,明確崗位職責,統一辦事標準,提高財政工作的精細化和規范化水平;完善崗位責任體系,培養良好的團隊意識和責任意識。三是以健康文明和快樂進取為宗旨,打造“活力”財政。加強環境文化建設。利用現有辦公條件,在一樓大廳、電梯間、辦公樓道等場所設置宣傳欄、公告欄、意見箱,張貼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名言警句,報道重要活動,弘揚財政文化核心理念,營造和諧、民主、愉悅、舒心、勤于工作、樂于奉獻的財政文化氛圍。開展群體性文體活動,經常性開展豐富多彩比賽活動,豐富財政干部的業余文化生活,努力培養財政干部職工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進取意識和團隊意識,展現財政干部職工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良好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