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辦空氣質量改善意見
時間:2022-06-14 05:58:00
導語:市政辦空氣質量改善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縣市區政府,市屬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單位,各重點企業,各高等院校,各人民團體:
為進一步健全完善大氣污染防治機制,切實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推進“生態”建設,協調推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的通知》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生態的決定》等文件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構建“區域聯防、部門聯動、協同控制、綜合治理”的多污染源多污染物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體系,全面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增強區域環境保護能力,促進全市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二、工作目標
通過建立并不斷完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進一步優化大氣環境管理和大氣污染治理的制度體系,確保全市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顯著下降、重點工業企業廢氣全部達標排放、揚塵和機動車尾氣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重點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到年,環境空氣中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比年改善20%以上,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空氣能見度大幅提升。
三、工作原則
(一)政府領導,屬地管理。由分管市長任組長,分管秘書長、市環保局局長任副組長,市發改、經信、科技、公安、財政、規劃、建設、市政、交通、農業、商務、環保、藥監、工商、質監、氣象、市人民銀行等部門、單位及各縣市區政府、市屬各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參加,分別成立市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領導小組和中心城區大氣污染綜合整治領導小組,領導全市和中心城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各縣市區政府、市屬各開發區管委會要參照市里做法,成立相應機構,切實加強對工作的組織領導。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要堅持屬地管理原則,各縣市區政府、市屬各開發區管委會是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責任主體,對轄區內大氣環境質量負總責。要制定得力措施,落實目標任務,扎實推進工作開展。
(二)完善機制,部門聯動。建立各級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席會議制度,由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任召集人,定期召開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建立聯合執法制度,各級聯防聯控領導機構要組織環保、公安、建設、市政、交通、農業等部門,定期就煤煙治理、建設揚塵、汽車尾氣、餐飲油煙、秸稈焚燒等進行聯合巡查,并做好案件移交、掛牌督辦和跟蹤整改;建立情況通報制度,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各項任務落實情況實施一月一調度、一季一通報;建立警示曝光制度,通過新聞媒體,對違法違規單位進行曝光;建立違法信息記錄通報制度,有關部門定期向市人民銀行提供企業環境違法信息,市人民銀行將其作為企業信用評級、提供金融服務的重要依據;建立考核獎懲制度,市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對各縣市區政府、市屬各開發區管委會各項任務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納入對各級政府環境保護工作的綜合考核。
(三)突出重點,綜合施治。各級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領導機構要突出市區中心城區、各縣市城區、重點工業園區等重點區域,針對重點行業(火電、鋼鐵、水泥、化工、化纖、石化、醫藥等)工業廢氣、城市揚塵、機動車尾氣等重點污染源,對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重點污染物,通過多污染源綜合治理、多污染物協同控制、不同時期側重治理(采暖期以燃煤和機動車尾氣治理為主,非采暖期以城市揚塵、機動車尾氣和工業廢氣治理為主)等綜合治理措施,有力促進大氣環境質量改善。
(四)明確任務,合理分工。各級要進一步明確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各項任務要求,按時完成煤煙、揚塵、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餐飲油煙、秸稈焚燒污染防治、能源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調整、大氣環境監管能力提升等8項重點工作任務和28項具體工作措施。聯防聯控領導機構各成員單位要圍繞任務目標,結合部門職責,制定細化具體推進措施,認真抓好貫徹落實。自本實施意見下發之日起2個月內,各成員單位要將貫徹實施方案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四、具體整治措施
(一)煤煙污染整治措施。
1.擴大禁燃區范圍。進一步擴大禁止燃用煤炭等高污染燃料的區域(簡稱“禁燃區”)范圍。禁燃區內禁止新、改、擴建任何燃用高污染燃料設施,現有燃用高污染燃料設施3年內全部拆除或改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電等清潔能源。年5月底前,完成市區禁燃區劃定工作,將市區建成區全部劃為禁燃區;年12月底前,各縣市、濱海開發區、峽山發展區完成禁燃區劃定工作。
實施部門:市環保局、市市政局
2.淘汰建成區小型燃煤鍋爐。對建成區內的小型采暖、生產、洗浴和熱水燃煤鍋爐,視不同情況分期分批予以淘汰。位于城市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且現有公共熱源能滿足其生產經營需要的,拆除后接入供熱管網;城市供熱管網暫時無法到達或現有公共熱源不能滿足其生產經營需要的,改用清潔能源。加快實施集中供熱和燃氣管網改造,統籌解決燃煤鍋爐分布區域熱源供應問題。供熱和供氣單位適當降低增容和配套收費,促進燃煤鍋爐淘汰進程。年12月底前,市區和各縣市城區(含濱海開發區、峽山發展區)分別完成10噸(含)和6噸(含)以下小型燃煤鍋爐淘汰任務。
實施部門:市市政局、市環保局、市財政局
3.逐步替代10—20噸燃煤鍋爐。年12月底前,對市區建成區內10—20噸燃煤采暖鍋爐,由所在區域供熱企業制定替代計劃,逐步拆除,將相關用熱小區和單位接入城市供熱管網;對非采暖鍋爐限期拆除接入供熱管網或改用清潔能源。
實施部門:市市政局、市環保局、市財政局
4.加強燃煤脫硫、脫硝和除塵治理。20噸(含)以上燃煤鍋爐全部安裝煙氣脫硫除塵(靜電除塵或布袋除塵)和在線監控設施,市中心城區20噸以上、非中心城區35噸(含)以上燃煤鍋爐全部安裝工況在線監測與分析系統,并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聯網。新建燃煤鍋爐全部安裝煙氣脫硝設施,現有燃煤鍋爐全部安裝低氮燃燒裝置。新、改、擴建火電機組必須配套建設煙氣脫硫、脫硝和除塵系列設施,現役火電機組在采取低氮燃燒技術的基礎上配套建設煙氣脫硝設施,現役單機20萬千瓦(不含)以下機組,全部安裝低氮燃燒器,現役單機20萬千瓦以上機組,全部建設脫硝設施。煙塵排放濃度超過20mg/m3的65噸(含)以上燃煤、燃油發電鍋爐以及各種容量的煤粉發電鍋爐、燃氣輪機組,必須進行除塵設施改造。加強脫硫、脫硝和除塵設施監管,確保設施正常運營,廢氣達標排放。上述任務須于年12月底前完成。
實施部門:市環保局、市經信委
(二)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整治措施。
5.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大力推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進一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實行煤炭總量控制,“十二五”期間全市煤炭新增消費量不超過320萬噸?,F有鋼鐵、水泥和石化等行業要壓產、降煤,或增產、不增煤。加快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工程,建立健全推廣使用清潔能源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廣和應用工業、交通和建筑節能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行單位增加值或單位產品污染物產生量評價制度,不斷降低單位產品污染物產生強度。
實施部門:市經信委、市發改委、市建設局
6.優化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根據主體功能區規劃,統籌考慮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實行“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差別化區域開發和資源環境管理政策。嚴格控制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傳統煤化工等產能過剩行業擴大產能項目建設。禁止在城區及其近郊新建擴建鋼鐵、有色、石化、水泥、化工等重污染企業及經營性儲煤場。禁止在城市及近郊交通干線2公里可視范圍內新建采石、破碎、加工、碎石堆放等產生揚塵污染的企業。根據大氣污染防治任務需要,適時對海龍股份有限公司、恒聯漿紙有限公司、特鋼集團有限公司和濰焦集團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實施產能限制。推進工業項目向園區集中,整合提升現有各類工業園區,新建工業企業特別是化工企業必須進入環?;A設施完善的工業園區。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對環境敏感區和城區已建重污染企業實施搬遷,加快柏立化學、山水水泥等重點企業“退城進園”進程。
實施部門: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規劃局、市環保局
7.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快電力、鋼鐵、焦化、水泥、建材、有色、石化等重點行業落后工藝設備淘汰力度。淘汰運行滿20年且單機容量10萬千瓦及以下的常規火電機組、服役期滿單機容量20萬千瓦以下的各類機組以及供電標準煤耗高出年全省平均水平10%或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5%的各類燃煤機組。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加快水泥立窯、黏土磚瓦窯、石灰土立窯、90平米以下燒結機、2萬噸燉年以下檸檬酸和粘膠常規短纖維、平拉工藝平板玻璃和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等“淘汰類”工藝生產線淘汰進程。對未完成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的縣市區、開發區,暫停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推行重點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鼓勵企業使用清潔生產先進技術。
實施部門:市經信委、市發改委、市環保局
8.嚴格環境準入。嚴格控制新、擴建除“上大壓小”和熱電聯產以外的燃煤電廠,市區周邊禁止建設除熱電聯產以外的火電廠。開展區域產業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確保區域產業結構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清潔生產、循環經濟要求。嚴格火電、鋼鐵、水泥等重污染行業公司上市環境保護核查,推進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污指標有償使用和排污權交易。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前置審核制度,對未得到總量指標確認的建設項目,一律不予受理和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對超過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且環境無容量的縣市區、市屬開發區,不得建設新增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
實施部門: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環保局
(三)揚塵污染整治措施。
9.強化建設施工揚塵監管。強化建設項目揚塵污染防治要求,未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該項目審批部門不得批準其開工建設。推行“綠色施工”,建設主管部門要將揚塵污染防治要求納入施工技術規范和安全文明施工考核。建設單位在招投標過程中,應將揚塵污染防治作為評價內容,在簽訂施工、運輸、監理合同時,明確揚塵污染防治管理具體要求,將揚塵污染防治費用納入工程預算。施工單位要嚴格落實揚塵污染防治責任,加強日常管理,確保沖洗平臺設置、混凝土預拌、物料堆場覆蓋等防塵措施達到標準要求。運輸車輛在駛出工地前必須對車身、輪胎進行沖洗,不得帶泥上路,運輸可能產生揚塵的物料必須落實密閉措施。項目監理單位要將揚塵污染防治納入監理細則,發現揚塵污染行為要求施工單位立即改正,并及時報告建設單位及有關行政部門。對住宅小區路面硬化、小區綠化等達不到規劃要求的,規劃主管部門不予通過竣工規劃驗收,建設主管部門不予通過竣工綜合驗收。建設、規劃、市政等部門要將施工企業環境違法信息記錄備案,作為招投標的重要依據。
實施部門:市建設局、市規劃局、市市政局、市環保局
10.加強道路揚塵污染防治。提高道路機械化清掃頻率,城市主要道路機掃率逐步達到90%以上。加快清(洗)掃車和灑水車購置配備,逐步加大洗掃車的清掃面積,年12月底前,城區主次干道全部實現晴好天氣每天灑水。改進道路修補、養護作業方式,減少施工過程二次揚塵污染。加強道路兩側綠化,減少裸露地面。
實施部門:市市政局、市財政局
11.加強交通運輸揚塵控制。對生活、建筑和工程渣土實行全密閉運輸,防止物料在裝載、運輸和棄置過程中造成揚塵污染。加強渣土運輸單位、車輛、駕駛員資質審驗和管理,定期組織渣土運輸車輛專項整治行動,整治“脫落揚撒”違法行為。
實施部門:市市政局、市交通局、市建設局、市公安局
12.加強堆場揚塵綜合治理。煤炭、水泥、白灰等料堆以及裝卸作業頻繁的原料堆,應在密閉場所中進行,避免作業起塵和風蝕起塵。露天堆放場所要采取適宜的灑水、噴淋、覆蓋、圍擋、硬化等抑塵措施。積極推進粉煤灰、爐渣和礦渣綜合利用,減少堆放量。年12月底前,全市工業企業大型原、輔材料堆料全部配套建設防風抑塵網并安裝自動噴淋裝置,實現堆場密閉。
實施部門:市市政局、市環保局、市經信委
(四)工業廢氣污染整治措施。
13.加大重點行業治理力度。鋼鐵、石油煉制、焦化、水泥、有色等重點行業要加快生產工藝和治污設施改造,確保年12月底前廢氣污染物達到新標準要求。鋼鐵企業現役燒結機及年產量100萬噸以上的球團設備全部配套建設脫硫設施,現役燒結(球團)設備全部采用袋式或靜電等高效除塵裝置;石油煉制行業加熱爐和鍋爐、焦化行業煉焦爐荒煤氣全部配套煙氣脫硫設施;水泥行業所有新型干法水泥窯和日產規模大于2000噸的熟料生產線進行低氮燃燒技術改造,配套煙氣脫硝設施,水泥窯及窯磨一體機除塵設施全部改造為袋式除塵器,破碎機、磨機、水泥倉等設備采用高效除塵器;有色金屬冶煉行業高濃度二氧化硫煙氣采取制酸等方式回收處理,低濃度煙氣和排放超標的制酸尾氣采取脫硫方式處理。
實施部門:市環保局、市經信委
14.有效控制異味污染。建立重點監管企業名錄,加強烴、醇、醛、酮、醚、酯、酚、胺羧酸、芳香烴類等有機化合物的回收利用與無害化處理。石化行業煉油和工藝尾氣采取回收利用或焚燒方式處理;有機化工、醫藥化工、塑料制品、有機溶劑企業原料、中間產品、成品儲存和運輸過程采取密閉措施;溶劑和涂料使用類企業建設有機廢氣回收利用和治理設施;精細化工行業減少有機廢氣產生點位并完善有機廢氣收集系統;排放惡臭或高毒性揮發性有機物的化工企業全部安裝特征污染物在線連續監測系統,并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聯網。禁止露天和在居民區內進行噴漆、噴塑、噴砂、制作玻璃鋼和機動車摩擦片等排放有毒有害氣體的生產作業。
實施部門:市環保局、市經信委、市市政局
(五)機動車尾氣污染整治措施。
15.嚴格新車和過戶車輛環境準入。實施國家第Ⅳ階段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對達不到標準的新購機動車和外地轉入車輛,不予辦理注冊登記和過戶登記手續。
實施部門:市公安局
16.提升車用燃料品質。確保國Ⅲ標準車用燃油銷售供應,年底前,實現國Ⅳ油品供應。加強燃油品質執法檢查,對燃油品質達不到規定要求的,依法嚴厲處罰。鼓勵車輛進行清潔燃料改造。
實施部門:市經信委、市工商局、市質監局
17.推進機動車環保定期檢驗。通過機動車環保定期檢驗,準確甄別合格和不合格車輛,落實黃、綠標分類管理制度。對機動車環保檢驗不合格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不得通過安全技術年度審驗,交通行政管理部門不得通過營運車輛定期審驗。年12月底前,全市機動車環保定期檢驗和安檢同步檢測率達到100%。優化機動車環保檢測場站和維修場站布局,完善檢測燉維修(I燉M)運行機制。實施部門:市環保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18.加強高污染車輛管理。對達到報廢標準的車輛,依法實行強制性報廢。加快老舊汽車、“黃標車”和低速載貨車提前淘汰進程,重點淘汰2005年以前注冊的營運“黃標車”。推進路檢路查工作,無環保標志車輛禁止上路行駛。組織查處冒黑煙車輛專項行動,發動群眾有獎舉報。設置“綠標路”,對黃標車采取區域限行等交通管制措施,年12月底前,市中心城區主要路段實現黃標車禁行。
實施部門:市公安局、市商務局、市交通局、市環保局
19.大力推進綠色公交。完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擴大公交網絡覆蓋范圍。加快國Ⅱ以前老舊公交車淘汰和清潔能源改造,提高節能環保型公交車所占比重,確保上路公交車無冒黑煙現象。倡導“綠色出行”理念,鼓勵居民選擇綠色低碳方式出行。
實施部門:市交通局、市財政局
20.完善交通污染實時監控網絡。年12月底前,在市區重點路段或主要入城口建設1個固定式遙感監測點,實現不攔車、不停車抽查排氣超標車輛。在示范基礎上,逐步增加遙感監測點位。對尾氣排放不達標的,督促車主及時維修。
實施部門:市環保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財政局
21.開展油氣回收治理。年12月底前,市及縣市區、市屬開發區城區內的加油(氣)站、儲油(氣)庫和油(氣)罐車全部完成油氣回收改造,安裝油氣回收和在線監控裝置,并確保達標運行。經濟貿易主管部門在儲油庫、加油站項目審批和成品油經營企業資質年度審查工作中強化油氣污染治理要求。
實施部門:市環保局、市經信委、市質監局、市財政局
(六)餐飲油煙污染整治措施。
22.加強餐飲油煙治理。嚴格新建餐飲項目環保審批,對未經環保審批的餐飲單位,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不予辦理餐飲服務許可證,工商行政主管部門不予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強化日常監督管理和執法檢查,現有油煙排放的賓館、飯店,全部安裝與經營規模相匹配的油煙廢氣凈化裝置和專門的油煙排氣筒。
實施部門:市環保局、市藥監局、市工商局
23.加快取締露天燒烤。對市區室外燒烤攤點進行詳細排查摸底,全部依法進行取締,并責令場地出租戶及時撤回場地、拆除設施。所有燒烤業戶要于室內安裝通風除塵設備,提倡使用無煙燒烤爐具或采取其他防煙塵措施。
實施部門:市市政局
(七)秸稈焚燒污染整治措施。
24.促進秸桿禁燒。完善市、縣、鎮、村四級秸稈焚燒責任體系,堅持堵疏結合、以疏為主的原則,全面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對高速公路、省道、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城市周邊等重點區域,實行分片包干、專人負責、嚴格管理。夏秋收種時期,采取加強巡查、發動群眾舉報等方式,遏制秸稈焚燒易發多發態勢。
實施部門:市環保局、市農業局、市市政局
25.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全面推廣秸稈還田、秸稈制肥、秸稈制氣、制生物質成型燃料等綜合利用措施,建立完善秸稈綜合利用示范工程,促進秸稈資源化利用。
實施部門:市農業局
(八)大氣環境監管能力提升措施。
26.完善空氣質量監測網絡。進一步優化空氣自動監測站點區域布局,完善監測網絡,拓展監測項目。年12月底前,現有空氣自動監測站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PM10)等三項常規指標基礎上,全部增加PM2.5監測指標。在市區北部等重點區域開展化工廢氣、惡臭等特征污染因子監測,年12月底前,在寒亭區海龍股份有限公司、恒聯漿紙有限公司、亞星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附近建成1處大氣特殊因子自動監測和廠界空氣報警系統,接入市環境監控平臺。
實施部門:市環保局、市財政局
27.建立區域大氣污染預警應急機制。開展污染與氣象關系分析研究,及時預警預報,引導群眾正確選擇出行時機。從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源限產、機動車限行和建筑工地停止土方作業等方面入手,制定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下的應急預案,當出現重污染天氣時,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減輕空氣污染程度和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實施部門:市環保局、市經信委、市公安局、市建設局、市氣象局28.構建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支撐體系。在相關科技專項計劃中加大對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科技研發的支持力度。組織開展大氣污染物源解析、灰霾和復合型污染機理與控制等課題研究,加大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多污染物協同控制、高效脫硫脫硝除塵和汽車尾氣凈化等技術的研發與示范,積極引進先進成熟的環??萍汲晒?/p>
實施部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五、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分工
各縣市區政府、市屬各開發區管委會: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負責全面落實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各項任務目標,組織開展具體工作,對本轄區大氣環境質量負總責。
市環保局:負責市區禁燃區劃定工作;組織開展燃煤脫硫、脫硝、除塵、異味治理、機動車環保定期檢驗和小型非采暖燃煤鍋爐綜合整治工作;牽頭開展餐飲油煙治理、秸稈禁燒、油氣回收工作;指導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完善工作;會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設置“綠標路”、完善交通污染實時監控網絡。
市發改委:負責組織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制定清潔能源發展戰略和能源結構調整方案并推動落實;嚴格控制兩高一資項目立項和燃煤電廠新增產能;負責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工作;組織開展區域產業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制定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差別化開發管理政策并組織實施;組織申報大氣污染治理重點項目并爭取國家資金。
市經信委:負責制定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政策,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組織實施重污染工業企業關停并轉、限制產能和搬遷調整;組織實施淘汰落后產能和節能工作;負責煤炭經營單位監督管理;負責全市成品油保障供應;配合開展油氣回收治理工作;配合開展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指導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和料堆整治。
市科技局:負責組織構建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支撐體系。
市公安局:負責新車和過戶車輛環境準入工作;負責落實機動車年審“環檢前置”有關規定;負責路檢路查和“冒黑煙”車輛查處工作;負責實施車輛強制報廢工作;配合環保部門設置“綠標路”,負責落實“黃標車”區域限行和交通管制措施;配合開展渣土運輸車輛專項整治工作;配合開展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工作。
市財政局:負責組織市、縣兩級財政制定針對淘汰小型燃煤鍋爐、工業污染治理和搬遷改造、淘汰老舊汽車、環保公交車購置、油氣回收治理和空氣自動監測站建設等方面的財政補貼、“以獎代補”和“以獎促治”政策并組織實施。
市規劃局:牽頭負責城區河道整治揚塵污染防治工作;負責嚴格落實住宅小區路面硬化、綠化規劃要求。
市建設局:負責牽頭制定“綠色施工”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負責“城中村”、近郊村改造拆遷揚塵污染防治工作;負責將住宅小區揚塵污染防治納入綜合驗收;負責建立建筑施工單位違法信息備案制度;配合開展建筑渣土運輸車輛專項整治工作。
市市政局:負責牽頭制定城區中小型燃煤鍋爐綜合整治方案并組織實施;組織開展采暖鍋爐綜合整治工作;配合開展禁燃區劃定工作;負責城市燃氣、熱力管網改造和天然氣氣源保障供應工作;負責城區市政工程施工、道路保潔、養護、綠化揚塵污染防治和監督管理;負責建立市政施工單位違法信息備案制度;負責露天燒烤取締工作;負責人口集中區堆放物料、焚燒垃圾落葉污染防治和監督管理;負責對交通運輸和城區建設施工揚塵違法行為行使集中處罰權;牽頭組織開展渣土運輸車輛專項整治工作。
市交通局:負責組織推進“綠色公交”;組織開展營運車輛淘汰和清潔能源改造、冒黑煙公交車治理工作;負責建設渣土運輸單位、車輛、駕駛員資質審驗工作,配合開展渣土運輸車輛專項整治;負責公路、航空、港口工程施工揚塵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負責落實車輛營運資質審核“環檢前置”的有關規定;負責機動車維修企業布局規劃和監督管理。
市農業局:負責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推廣應用;負責制定實施秸稈綜合利用方案;配合開展農作物秸稈禁燒工作。
市商務局:負責組織開展老舊汽車、“黃標車”和低速載貨車淘汰工作。
市藥監局:負責落實餐飲服務許可證審核“環保前置”有關規定;配合開展餐飲油煙污染防治工作。
市工商局:負責關停企業營業執照吊銷、注銷工作;組織開展燃油品質監督檢查。
市質監局:負責車用汽油、車用柴油國家標準宣貫和實施;負責生產加工環節成品油質量的監督管理;負責油氣回收治理檢測儀器的質量技術監督。
市氣象局:負責大氣污染的氣象因素分析;協助開展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協助分析城市灰霾天氣污染機理。
中國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負責建立完善“綠色信貸”體制機制;負責根據執法部門提供的違法信息及時調整企業信用評級。
- 上一篇:談論音樂期刊營銷方式
- 下一篇:文化局執法服務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