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工作計劃
時間:2022-02-18 12:51:00
導語:教育局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是“*”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起步之年。今年全縣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針,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全局,抓住機遇,強化責任,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鞏固、發展、提高義務教育,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促進城鄉各類教育全面均衡協調發展。積極推進和諧教育和創新型教育,靠改革添活力,靠創新增亮點,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奏響*縣教育加快發展的序曲。
一、大力推進依法治教,依法行政。
做好新修訂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學習宣傳貫徹工作,深入開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創建活動。圍繞規范決策行為、行政行為、辦學行為,加強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等,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和監管工作,切實加強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政風、行風建設。
二、繼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1、舉辦專題講座,采取以會代培或深入基層培訓學校領導,提高教育干部隊伍素質。
2、繼續解決教師隊伍數量不足的問題。爭取20*年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再從師范類畢業生中給中小學補充一批短缺學科教師和從幼師畢業生中招聘補充一批幼兒教師。
3、進一步做好教師資格認定和職稱晉升、評聘考核工作。
4、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教師培訓工作。以愛心、責任、廉教為主,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評選一批師德標兵。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為主,以縣組織開展課改實驗培訓、中小學藝術、體育與健康師資培訓、小學英語師資培訓、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培訓、教師計算機*用能力培訓等。
5、加強小學教師專科化、初中教師本科化的學歷教育,使達標率有新的增長。
三、繼續做好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加大辦學條件的改善力度。
按照*政發〔2005〕16號《*縣人民政府關于2005—2007年調整中小學布局實施方案》安排,我縣將利用三年時間分批撤并規模小、質量低、效益差、生源少的農村中小學校,加大農村寄宿制小學建設和規模辦學力度,20*年要撤并小學42所,兩軌制以下初中2所,改辦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上半年撤并部分學校,8月份完成全年撤并任務。
結合中小學布局調整,20*年,我縣要繼續狠抓中小學危房改造。據縣危改辦初步統計,全縣現有D級危房19000m2,C級危房5850m2,涉及45所學校。積極創造條件,分期分批繼續改造現有D級危房,同時力爭啟動縣城中小學校舍改造工程。
抓好新建中小學校的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完善,更新全部舊的課桌椅,使學校辦學條件上一個新的檔次。
四、加快教育事業發展步伐。
1、積極推進示范高中建設。
2、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和即將頒布的《山西省<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進一步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管理;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在縣城興辦一所上規模、上檔次的普通初級中學,一所高標準的普通小學,兩所高標準的幼兒園,切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高質量的教育需求。
3、認真貫徹落實2005年11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期間,中央財政對職業教育投入100億元。今年必須抓住機遇,用足用活政策,努力創造條件,改制縣職業技術學校、新建*縣職教中心。即鼓勵支持投資者,將現有職業技術學校改制成一所民辦公助普通初中或九年一貫制學校,利用這一資金作為新建職教中心的啟動資金,并積極爭取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投資項目資金,在縣城內興辦一所高標準的職教中心,以扭轉我縣職業教育薄弱的狀況。
職業高中加強專業課和實驗實訓基地建設。鄉(鎮)初中實施分流教育,走普教、職教相結合的道路,既為高中輸送新生又為新農村建設培養有用人才。
加強科教興鄉、興縣工作,深化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培養“三教統籌”“農科教結合”的新典型,進一步做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
五、切實加強教育管理,規范辦學行為,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
1、充分發揮教育主管部門的職能作用,一方面,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完善教職工全員招聘制,在做好“三定”(定崗、定員、定責)工作的基礎上,搞好教師工作綜合評價改革,完善校內結構工資制度和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制度。嚴格教師調動管理,建立有序、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另一方面,認真實施對基層單位、學校年度工作目標責任考評制度。
2、強化提高義務教育入學率、鞏固率的措施,嚴格控制縣城中小學軌制和班容量,加強中小學學籍管理,進一步規范中小學招生工作,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3、完善教育經費管理制度,加強對教學用書訂購管理,對教育專項經費進行審計。加大治理教育“三亂”(亂收費、亂補課、亂訂資料)力度和專項治理工作,規范學校收費行為。
4、貫徹落實上級“減負”措施,有效整改學校作息時間、上課、自習節數和學生作業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5、按照國家和省的要求,繼續推進初中畢業與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堅持依法治考,切實做好中、高考工作,嚴肅考風考紀,以考風帶動學風,教風的根本好轉。
6、進一步推進“助困保學”工程。繼續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工作,解決好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
六、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切實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在完善德育常規管理、德育陣地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教育、法制教育、珍愛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誠信教育、文明禮貌教育、中小學生消費教育、環保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等為主要內容,強化學校、班級德育主題教育活動。爭取年內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立項,新建一批德育示范校、德育特色學校。貫徹落實教育部新頒發的《班主任工作條例》,建立班主任工作考評及目標責任制,召開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評選學科德育滲透教學能手,評選“新三好學生”(在學校是好學生、在社會是好公民、在家庭是好孩子)。加強學校、家庭結合教育,大部分學校辦起家長學校,或建立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讓家長參與學校德育活動制度。評選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優秀成果并表彰獎勵。組織縣直中小學校長和鄉(鎮)教辦領導對德育示范校、德育特色校進行觀摩。總結經驗,爭取在全省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經驗交流會上交流。
2、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實驗工作。一是嚴格按照新課程計劃開全開足課程,繼續推進課程改革管理、考評等制度的建設和落實,在課堂教學改革、校本研訓制度建設、綜合實踐活動和校本課程實施、考試與評價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新進展。二是加強對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導、檢查和考評,培養校本教研典型,召開校本教研工作現場會,以點帶面推動校本教研工作和教師專業化建設扎實有效開展。三是全縣自下而上開展“充分利用優質教育資源,提升教育教學改革水平”教學競賽活動,評選優質課、優秀教學設計、優秀教學論文,組織課改經驗交流,掀起課堂教學競賽高潮。四是深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強化課改教學質量監測,抓好教學工作考核評價,建立優秀教師工作補貼制和優秀教學成果獎勵制度,組織開展每年一度的全縣性中小學生素質統一測試,促進教學質量的大幅提高。五是開展城鄉中小學“手拉手”和縣城教師“送教下鄉”活動。
3、加強學校體育、衛生、藝術教育工作。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認真組織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學校保證學生課外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排進課表)加強督導評估,加強中學生軍訓工作,1/2以上的城鎮中小學建設標準化操場。提高體育健康課、藝術教育課的開課率和教學質量,加強學生課外文體活動,以縣組織中學生籃球賽和中小學生乒乓球賽,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4、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在中小學校園營造良好的“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的氛圍,并做好省級普通話示范校的建設和驗收工作。
七、全面啟動“教育信息化工程”,積極發展信息技術教育。
實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是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在信息技術教育日新月異的今天,我縣已明顯落下步子。要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注重效益”的原則,年內縣直中小學和條件較好的農村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教育必修課,鄉鎮中學、中心小學具備計算機教室,三分之一的農村小學具備衛星教學收視條件以及教學光盤播放設備等。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活動,引深課程改革。
八、切實加強學校安全工作。
強化安全工作責任制,健全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安全知識課、安全實踐活動和安全教育管理的檢查指導,促進學校、師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培訓學校食堂飲管和從業人員,切實抓好學校飲食衛生安全,深入開展創建“平安校園”活動,優化校園及周邊治安環境,爭取一些學校跨入“山西省平安校園”行列。
九、加強教育督導工作,保障教育健康發展。
按照省、市要求,上半年*成立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加強督導隊伍建設,創新督導方法,合理設置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做好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鞏固提高普九水平、規范辦學行為、落實教育經費、實施“兩免一補”等重點工作的督導評估,并將督導結果作為評先樹優、表彰獎勵、經費支持等方面的重要依據。真正“督”出依法治教和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的新氣象,“導”出教育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十、切實加強機關建設,鞏固發展先進性教育成果。
建立健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強先進性建設,完善機關規章制度,規范機關管理,建立鼓勵機關員工干事創業的機制,使機關員工把心思凝聚在干事業上,把精力集中在促發展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實上,合力創建學習型、廉潔型、服務型、高效型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