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信息化工作總結與工作思路

時間:2022-06-25 11:30:00

導語:教育局信息化工作總結與工作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局信息化工作總結與工作思路

為了適應現代化、信息化教學的需要,學校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學校信息化建設不僅僅是改善和提升了現有的教學環境,更重要的是信息化建設為教育帶來了教學觀念、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的變革,是促進教學改革的有力工具。

20*年,在區教育體育局,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一、調整學校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工

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年級分管領導,各科室主任,信息中心負責人為組員的學校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小組成員間常交流,常溝通,以學校信息化為手段,提升學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能力,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努力做到為管理服務,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發展服務。

二、加強學校硬件建設,構建數字校園基礎

隨著信息化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師們對于學校辦公電腦和網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給教師、學生提供更好的條件,學校按照本校實際,想方設法提高學校硬件水平,改善校園網絡。目前,學校為新進教師和華墅校區老師全部配置了筆記本電腦,并且積極應用于教學中,為教學服務。同時,學校在原有基礎上對無線網絡進行了重新規劃和建設,基本做到了學校內各區域均可以連入互聯網絡,極大方便了教師的信息獲取,提高了校園網絡的穩定性。在教室多媒體方面,今年學校為所有的教室安裝了投影機或者背投,并且更換了部分教室的投影機燈泡,對不能正常使用的投影機進行了維修,保證了教師可以正常開展電化教學,學生能夠在課堂內接受更豐富的信息,提高了課堂效率,提升了教學效果。學校還根據實際,改造了學校廣播系統,保證了學校集會的效果。為了提高學校實驗水平,申報浙江省示范性實驗室,學校還為一個實驗室安裝了投影機、實物展示臺等多媒體設備。同時,學校還添置了SONY攝像機等多媒體設備并投入到使用當中,為學校的各項活動正常開展提供了設備保障。

目前,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對部分陳舊設備進行了維修和改造,重新發揮了他們的作用。如,我校對老機房(55臺2000年投入使用東海計算機)進行了改造,通過更換內存,拆換主板,有用零件整合等方式,組裝了近50臺可以正常開展教學的計算機,發揮了老設備的余熱。

三、積極發揮網站作用,推進學校管理信息化

為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學校進一步推進管理信息化建設。首先。首先,學校辦公系統功能得到更大的發揮。目前,我們根據需要對上級部門的文件通知進行了電子稿辦公系統內轉發,紙質存檔的做法,初步實現了無紙化辦公。其次,我校全面實行了學生學籍管理電子化,初一新生入學后即進行學籍登記,教師對學生的品行記錄,學業評價也是電子錄入,極大的方便了學生管理工作。在學校日常管理上,我們充分發揮了校園網站的作用,每周的班級行為考核,學校活動通知,各科室的工作安排等都進行了網上公示,讓廣大師生能夠透明清晰的了解學校相關信息。

今年,我們學校還開通了電教設備網上報修系統,改變了原來的打電話報修,修了走人的方式,做到維修有記載,維修有反饋,對需要送外面維修的設備也進行了登記跟蹤,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肯定。

在學生成績管理上,我們繼續推行電子化管理的方式。目前,在學校的校校通系統內,已經能夠檢索到自05學年到今年的所有成績檔案,并且做好了各次成績的備份管理。

今年,我校還開通了班級網站,目前,我們做到了班班有網站,網站有內容。在各班網站里,有班級概況、班級動態、學習園地、班級相冊、家校聯系等內容,如初二(3)班的家長交流,初二(4)班的資源下載,初一(17)班的學生天地等欄目內容都非常的有效而新穎,為師生交流創建了一個新的平臺,為家校聯系提供了一個新的渠道,而且,就使用情況而言,我校班級網站得到了眾多家長的好評。

我校還在FTP上設立了“學校圖庫”專欄,集中存放了學校每次活動的照片,并有權限的允許教師瀏覽、使用,更大程度上匯聚了學校的相關圖片資源。

在今年柯城區組織的學科網站評比中,我校網站群中的“信息學奧賽”網獲區二等獎,“柯城區中小學科學網”獲區三等獎。

四、交流教育心得,共享優質資源

我校特別重視學校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教學資源庫能夠極大方便教師優質資源的獲取,減少重復性勞動。目前,在各學科的FTP內,大部分的教學內容都有相應的優質課件和教學設計等資源,還有很多的教師參加校外教學活動的資源,并做到了資源分類整理,學校教科室每個學期也都進行督促和檢查。

我校還要求外出學習教師回校后要完成一篇學習心得,并放到校園網上進行交流,與其他教師分享學習成果。

學校教師還積極書寫教學反思和心得。在*中學教師發展專業平臺上,已有注冊成員137人,發表日志一千余篇,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分享自己的教育思想,學習他人的教學理念,可以為教師自己的發展添磚加瓦。并且我校的教科研量化考核中也將日志的發表列入其中。

我校還設立了青年教師讀書會,并為青年教師開通了QQ群,用以探討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通過相互的交流獲得共同進步。

五、網絡教研模式普及,教師專業成長加速

我校充分發揮網絡優勢,推動網絡環境下的教研方式創新,提升教師教育信息化水平。20*年,我校在教育信息化研究上成果顯著。

20*年6月,我校被確定為浙江省“網絡教研實踐模式研究”實驗學校,學校結合本校實際開展網絡教研專項課題,7月開始制定浙江省“網絡教研實踐模式研究”子課題方案《利用網絡教研實現“一校兩區”教育教學同步的研究》。2007年的市電教課題評比中我校余桂花老師主持的課題《多媒體網絡環境下英語情景教學模式再構建的研究》獲市三等獎;今年,我校又有兩個課題《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學科最優化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及《網絡環境下初中語文經典名著閱讀教學策略研究》在市*年電教課題系列中立項;《信息技術課堂分層次教學的策略研究與實踐》在區電教課題中立項。電教課題的開展對于學校網絡教研有著重大的推進作用。

在今年浙江省的網絡教研論文評比中,我校汪海田老師的論文《談網絡教研在開展課例研究中的應用》獲浙江省一等獎;在柯城區基于網絡教案評比中,我校有一篇獲二等獎,兩篇獲三等獎。今年我校通過網絡教研,提升了教師的教育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在三項評比中成績斐然,徐勇老師參加省數學教師優質課評比獲二等獎,尚永濤老師獲浙江省信息技術優質課評比二等獎,陳雙英老師獲市勞動與技術比賽一等獎,并代表衢州市參加省勞動與技術評比獲二等獎。社會、科學、體育參賽的教師均奪得市一等獎的桂冠。*年參加省市區三項評比中論文案例獲獎數達百余篇。

六、信息技術教育成果顯著,師生信息素養有所提高

20*年,我校信息技術教師在做好學校網絡建設,計算機維護,多媒體制作等工作的同時,不忘本職教學工作,努力專研信息技術教育,交流教育理念,提升教學能力,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0*年,我校承擔了區級、市級信息技術學科優質課評比工作,以優質的服務、良好的環境獲得了領導的好評。尚永濤老師榮獲柯城區,衢州市信息技術優質課比賽一等獎,并送省參賽,獲得浙江省二等獎,崔迎光老師榮獲柯城區二等獎。在浙江省信息技術案例評比中,尚永濤老師的《教研活動-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獲省一等獎,彭曉慧老師的《兩個人的教研-記我的一次教研經歷》獲省二等獎;崔迎光老師的《淺談Moodle技術在信息技術過程性評價中的應用》獲市電化教育論文三等獎,區一等獎,彭曉慧老師的《“欠缺”的課堂也是一種學習資源——談信息技術常態課下的點滴體會》獲市三等獎,區二等獎,張雙老師的《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獲區三等獎;汪海田老師的《電腦游戲猛于虎?——談電腦游戲和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獲區信息技術論文評比一等獎,尚永濤老師的《對新課改下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幾點認識與反思》獲二等獎。

20*年,我們還對學校教師,學生進行了多次信息技術培訓,讓學生和老師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術技能,通過開展學校教室多媒體設備、網上保修系統的使用和班級網站的建設等培訓,提高了師生的信息技術水平。

我校徐月琴老師的《春》獲浙江省教師自制多媒體教育軟件評比二等獎,倪香琴老師獲衢州市非專業組教師計算機操作技能比賽二等獎,崔迎光老師獲專業組三等獎;洪振柯同學獲省中小學電腦作品評比二等獎,鄭夢蕾獲省三等獎。在區組織的信息學系列競賽中,我校也有三人次獲二等獎,二人次獲三等獎。

七、目前學校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在學校信息化建設開展的過程中,我們一樣面臨著很多問題:

1、計算機設備老化

目前我校計算機房中有一個是2000年開始投入使用的,陳舊的設備完全跟不上目前的信息技術教學開展,在維護上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學生、教師意見較大;

2、多媒體設備維護費用昂貴

現在學校使用的班級投影機中大部分系2004年,2005年投入使用的產品,已經過了保修期,設備的故障率較高,維修時間較長,費用較高,可能影響正常教學;

3、網絡存儲設備不夠用

目前學校的服務器空間只有140G,需要放置的內容有學校網站,FTP(教學資源、軟件資源、圖片庫等)、辦公系統、班級網站、校校通等,空間已經捉襟見肘;

4、網絡故障率較高,缺乏應急措施

目前學校中連入網絡的計算機數較多,部分計算機中的木馬、病毒導致網絡不暢,影響正常網絡運行,需要改進學校網絡監控手段,更新部分網絡設備,保證網絡正常運行;

5、學校信息化建設需要加強培訓

學校信息化建設需要全體老師的信息素養的提高,目前,在對老師的信息技能培訓上需要加強;由于信息技術知識更新很快,所以也需要領導開展對于信息技術專業教師的技能培訓;

6、學生競賽方面尚需要加強

2009年*中學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

2009年,我校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上級教育部門關于建設數字校園的目標,立足于均衡發展,立足于特色發展,立足于內涵發展,真抓實干,促進學校網絡建設、資源建設、信息化管理能力和網絡教研模式的不斷發展,切實提高師生信息素養,真正使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教育管理、教育改革和發展起到促進和支撐作用,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快教育現代化做出貢獻。

一、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根據實際需要,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信息化基礎設備的更新和建設,力爭淘汰不能夠滿足教學需求的計算機房,更新部分計算機網絡設備,解決目前學校網絡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二、加強學校電子檔案建設

學校電子檔案的建設能更好的保存多種信息,能夠更好的進行信息檢索,電子檔案的建設是一個長時間的工作,可以分階段、分步驟的予以安排和落實完成;

三、加強學校網站建設,更好的為學校服務

根據教學需要,豐富學校網站的功能和資源,構建研究性學習專題網站,強化班級網站在教師、學生、家長之間的作用,加強學校信息的宣傳力度,提升學校品牌;進一步推進網絡教研,探索新型的網絡教研方式;

四、加強學校電子財產登記

目前,學校電子財產的分類登記工作還需要加強。維護好現有設備,發揮現有設備的作用,完善學校電子設備使用登記,對需要淘汰設備、經維修尚能使用設備(參考維修金額)、基本能夠正常使用設備、能正常使用設備進行登記;

五、進一步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

教師的信息素養是學校信息化水平的一個重要表現,加強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技能培訓,對新進教師的學校網絡使用培訓,班級多媒體使用培訓,可以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

六、做好學生信息技術相關競賽輔導工作

目前,我校的信息技術競賽開展情況不能與我校的地位相適應,加強信息學競賽、學生電腦作品、班級網站等輔導工作,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推進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