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工作計劃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1 22:11: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民政局工作計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民政局工作計劃五
我市民政工作在建陽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南平市民政局的支持和指導下,我局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并根據南平市民政局績效評估考核指標,認真開展績效評估和創業競賽活動,把創業競賽、績效評估與民政各項工作相結合,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方針,不斷解決好民生問題,認真做好民政的各項工作。現將2008年民政的主要工作總結如下,并提出2009年民政工作要點。
一、2008年主要工作總結
(一)救災救濟工作
1、救災工作:今年來,我市共發生各類自然災害12起(其中:火災6起),受災8692戶,受災人口21698人;損壞房屋3636間;特別是年初的雪災,給我市經濟作物造成較大的損失,全市農作物受災面積16.004千公頃,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3004.5萬元(按民政自然災害統計口徑),每當災情發生后,我局領導高度重視,深入到各災區抗災救災.指導抗災救災工作,并發動群眾積極投入生產自救工作之中。
一年來,我局共下撥各類救災款127.7萬元,用于災民生產生活;發放救濟棉被445床,棉服150件。妥善解決災民的吃、穿、住等問題。
今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我局與市文明辦積極向社會發出“情系災區、眾志成城”的倡議,為災區捐款捐物,共接受全市各單位、個人和社會為四川汶川大地震捐款446.27萬元(不含紅十字會),入冬來又接受捐贈衣被款15萬元。我局向災區緊急調運帳篷250頂。
民政局工作計劃
2018年,民政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州民政局的悉心指導、大力支持下,切實開展各項民政工作,為構建和諧做出了積極貢獻。2019年,我局將繼續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宗旨,貫徹“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認真落實“保障民生、落實民權、維護民利”的基本職責,做好各項民政工作,現將2019工作計劃安排如下:
一、認真開展城鄉社會救助工作
1、嚴格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時、及時發放2019年城鄉低保金,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2、全面落實2019年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的提標工作,補貼標準由2018年的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90元,并按時、及時發放補貼金。
3、建立完善貧困人口的醫療保障制度,對大病慢病致貧、返貧等對象參加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及其他政策性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給予資助和實施醫療救助,確保病困群眾及時得到救助。
4、加強流浪乞討救助工作。認真落實救助管理機構基本規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基本規范,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做好生活無著的流浪未成年人、危重病人、傳染病人、精神病人等特殊困難人員的救助、勸返和護送工作。
民政局幫扶工作計劃
根據縣委縣府關于駐村幫扶工作的有關要求,扎實推進精準扶貧連片開發,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結合民政局和村的實際情況,經局黨組、行政研究,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計劃。
一、村基本情況
(一)村情概況。村位于縣鄉,距縣城59公里,距鄉場鎮12公里,幅員面積9.7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09人,農村居民262戶,(其中貧困人口57戶,215人)。村“兩委”班子健全,村干部團結協作。現有黨員24名。在外務工人員600多人,在外送小孩讀書200多人,在村留守老、弱、病、殘人員120余人,全村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外出務工,農村農業收入僅能養家糊口,2014年末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700元。
村平均海拔1060米,耕地面積868畝,土壤有夾沙土、黃泥土兩種,村有7口堰塘,均無法正常蓄水灌溉。
村現有村社公路40公里,已硬化10公里,戶道路30公里未硬化,2戶未通公路,大多數仍處于貧困線上。
村地處貧困山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現村無集體經濟收入,無主導產業,無龍頭企業入駐,靠傳統種養品種自給自足。
民政局幫扶工作計劃
根據縣委縣府關于駐村幫扶工作的有關要求,扎實推進精準扶貧連片開發,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結合民政局和村的實際情況,經局黨組、行政研究,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計劃。
一、村基本情況
(一)村情概況。村位于縣鄉,距縣城59公里,距鄉場鎮12公里,幅員面積9.7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09人,農村居民262戶,(其中貧困人口57戶,215人)。村“兩委”班子健全,村干部團結協作。現有黨員24名。在外務工人員600多人,在外送小孩讀書200多人,在村留守老、弱、病、殘人員120余人,全村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外出務工,農村農業收入僅能養家糊口,2014年末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700元。
村平均海拔1060米,耕地面積868畝,土壤有夾沙土、黃泥土兩種,村有7口堰塘,均無法正常蓄水灌溉。
村現有村社公路40公里,已硬化10公里,戶道路30公里未硬化,2戶未通公路,大多數仍處于貧困線上。
村地處貧困山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現村無集體經濟收入,無主導產業,無龍頭企業入駐,靠傳統種養品種自給自足。
民政局工作計劃三
(一)城鄉社會救助
1、進一步加強城鄉低保工作,把改善民生、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用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要不斷完善工作制度,規范操作程序,強化動態管理和監督機制,嚴把審批關,并認真做好低保資金的監管工作,督促各鄉(鎮)按時足額將保障金發放到低保戶手中。
2、認真貫徹落實《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按標施保。進一步加強對現有農村敬老院的管理,改善在院老人生活,不斷提高集中供養水平。
3、切實做好城鄉醫療救助工作,積極幫助城鄉低保對象、重點優撫對象、五保戶等困難群體緩解看病難問題。
(二)救災救助
1、進一步完善救災應急預案,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確保重大災害來臨時能迅速、高效地開展抗災救災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民政局工作計劃四
2008年上海民政工作的總體思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市委、市政府“促發展、調結構、抓統籌、重民生”的工作基調,按照“惠民”、“強基”、“善政”的基本要求,務實創新,狠抓落實,深化落實上海民政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探索現代民政理念,完善現代民政方法,提升現代民政手段,健全現代民政制度,加快形成與率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相適應的現代大民政格局,在推動科學發展和促進社會和諧中作出新的貢獻。
2008年上海民政工作的總體要求:一是更加注重改善民生。重點圍繞“三類群體”解決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保障中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健全既適度普惠又可持續發展的民生保障。二是更加注重能力建設。重點圍繞“三社互動”,充分發揮社區基層組織的自治能力、社會組織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以及社工隊伍的專業能力,不斷提高民政部門化解社會矛盾、促進多元共存的和諧能力。三是更加注重平臺建設。重點圍繞市委、市政府明確的民政工作“五大平臺”,在救助幫困、社區建設、雙擁工作、老齡工作、民間組織管理方面強化服務功能,更好地為部門決策服務,為基層和社會服務,形成推動民政工作的合力。
一、進一步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通過細分困難人群、細化救助政策,深化“分類施保”,完善政府救助和社會幫扶相結合、“剛柔相濟”的救助體系,加強對困難人群的托底性保障,做到“應保確保、應業盡業、應幫即幫”。
1、完善社會救助政策。根據物價變動情況,適時調整城鄉低保標準,相應調整特殊救濟對象補助等標準;會同有關部門研究進一步降低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就學子女在義務教育階段以及高中和職校階段的費用減免等措施;配合居民醫保制度出臺,提高醫療救助的力度和受益面;以促進就業為導向,提高低保家庭就業人員的收入豁免標準,健全救助與就業聯動機制。
2、推動社會慈善事業發展。拓展互助幫困工作的參與面,加大對社區綜合幫扶工作的資金支持力度。進一步培育慈善意識,研究扶持政策,營造慈善氛圍。
民政局工作計劃
2009年全市民政工作要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緊扣構建和諧社會這個主線,不斷強化“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理念,深化“親民、利民、為民”實踐,著力改善民生,推進基層民主,深化雙擁創建,加強社會管理,優化民政公共服務,努力鑄造社會平衡穩定機制,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特困群體、優撫群體的基本權益,充分發揮民政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基礎作用,為我市在全省率先進入全國先進縣市行列、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目標作出新貢獻。按照上述要求,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㈠完善城鄉低保制度。城鄉低保工作以加強規范化管理和爭創全國基層低保工作規范化建設先進單位為重點,進一步完善低保申請、入戶調查、民主評議、審核審批程序。強化家庭收入核算,倡導誠信求助,加強動態管理,切實做到公平施保,應保盡保,應退即退。扎實推進分類施保,對重點保障對象實行重點保障。密切關注生活必需品價格變動對困難群眾生活的影響,建立與經濟增長和物價水平相適應的保障標準增長機制,適時調整提高保障標準、發放臨時補助。協調配合有關部門落實水電、住房、醫療、教育等配套救助政策。組織低保對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再就業。不斷創新救助機制,完善救助政策,規范救助行為,形成以城鄉低保為基礎,以其它社會救助和社會幫扶為補充的社會救助方式,實現城鄉社會救助一體化、組織網絡化、管理社會化,最大限度保障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㈡提高五保供養水平。認真貫徹落實《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完善五保供養配套政策,嚴格審批條件和程序,落實供養責任和待遇。建立五保供養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強化服務理念,優化管理服務機制和制度。大力開展模范福利院創建和提檔升級活動,提高農村福利院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㈢優化醫療救助制度。按照便民救急的原則,改進救助方式,采取比例救助與定額救助相結合,事后救助與事前、事中救助相結合,大病住院救助與慢性門診救助相結合的救助方式,資助農村五保戶、農村低保戶和重點優撫對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市低保對象參加醫療保險,確保參合率和參保率達到100%。加大城鄉貧困群體大病醫療救助力度,降低救助門檻,取消病種限制,提高救助標準。
㈣完善城鄉居民臨時救助制度。對因病、因殘、因災等各種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現暫時困難的家庭,給予非定期、非定量的臨時救助,著力緩解城鄉困難群眾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
民政局工作總結與工作計劃
一年來,全市民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民政部門的大力幫助指導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結合本部門的實際,既立足本職做好傳統民政工作,又不斷創新民政工作新思路,開拓民政工作新渠道,在局黨組的帶領下,緊密團結,相互配合,扎實工作,各項民政重點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為促進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精心組織,應急避險移民安置任務順利完成。
*年8月,臺風“云娜”給我市帶來了一場罕見的災害。龍西、仙溪和福溪爆發了特大泥石流。災情發生后,市委、市政府及時組織成立安置移民工作領導小組,認真部署,精心組織,決定在大荊鎮下干村建造應急避險移民住房。在移民建房上,加強質量監督,確保移民住房高質量的完成,嚴把移民資格關,在審核移民資格時確保移民資格符合要求。2月份,236戶應急移民順利入住“溫暖家園”A區,7月份,286戶避險移民入住“溫暖家園”B區,至此,應急避險移民任務圓滿完成,由于各項組織工作嚴密,使整個移民安置工作進展順利,完成任務出色,不僅受到了災區人民的稱贊,也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和社會群眾的好評。
(二)健全保障機制,各項社會救助政策得到了全面貫徹落實。
1、繼續貫徹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市最低生活保障實施辦法(暫行)》要求,進一步規范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請、審核、審批和資金發放的程序,嚴格執行應保盡保、應補盡補、動態管理,狠抓低保資金的落實,切實維護低保對象的合法權益。一年來,共二次對全市的困難戶進行摸底調查,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困難戶及時納入低保,對已經脫貧的低保戶及時取消低保。截止目前,全市共有低保對象6937戶11917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02%,其中居民低保對象227戶394人,占居民總人口的0.35%,村民低保對象6710戶11523人,占村民總人口的1.1%,年發放低保金822.42萬元,其中市財政支出574.66萬元,鄉鎮財政支出247.76萬元。
2、加強災后救助,完善救災信息系統,全面推動救災救濟工作。今年我市分別遭遇第5號臺風“海棠”、第9號臺風“麥莎”和第15號臺風“卡努”等重特大自然災害,造成116萬人受災,死亡4人,倒塌民房2378間,損壞民房27014間,直接經濟損失27.94億元。面對災情,嚴格按照《*市重特大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試行)》,及時準確完成計災、報災和核災,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恢復重建、生產自救和互助互濟工作,共安排救災款525.4萬元,重建民房1391間,發放春夏荒和冬令救濟款共150萬元,冬令救濟棉被2500條,救濟糧6.2萬斤,油236箱,另外,火災救濟183戶670人,救濟款18.75萬元,救濟棉被48條;發放臨時救濟款29.7萬元,救濟988戶,有效保障了災民的基本生活。加強對定期定量救濟對象的管理,切實解決救濟對象的困難,共有精減退職職工、40%精減退職職工、在鄉“三老”人員、社會定救、百歲老人等定期定量補助對象2794人,年發放補助金425.6392萬元,40%精減職工補助藥費82192元。
民政局百千萬工程工作計劃
根據市委組織部、市直機關工委《關于在市直單位實施城鄉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百千萬”工程的意見》(組通字[2011]33號)文要求,圍繞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部署,突出以城帶鄉、城鄉互促、共建共享、協調共進,促進城鄉黨建工作有機融合,推動城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努力實現“機關干部作風有新轉變、服務基層能力有新提升、村級班子與黨員隊伍建設有新加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有新改善、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有新增強、農業產業化格局有新推進、化解社會矛盾有新方法、統籌城鄉基層黨建有新突破”的目標。聯合黨委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特制定2012年工作計劃。
一.組織共建
根據市委組織部、市直機關工委組通字[2011]33號文件要求,在充分征求市民政局和高潮村黨組織、黨員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報市直機關工委批準,于2011年12月21日成立了市民政局舒城縣萬佛湖鎮高潮村聯合委員會,2012年1月5日聯合黨委掛牌,工作正式運行。
二.健全機制
1.聯合黨委制定了會議和領導班子理論學習制度。每個月召開一次聯合黨委會,主要任務:傳達學習上級會議精神及有關結隊共建文件精神;組織理論學習、研究安排下個月工作計劃。
2.每個季度確定一天為結對共建黨組織集體活動日。主要任務:黨員交流學習及工作體會、開展主題實踐活動。
民政局工作計劃二
2009年民政部門的民生工作計劃是: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針,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專項救助相配套、應急救助和社會救助為補充的綜合性、多層次、全覆蓋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1、城鄉低保要做到應保盡保,不斷提高保障和補助水平標準,保障貧困群眾的基本生活。09年城鎮低保人數穩定在22000人,比上年增加1000人。月人均享受低保資金120元,比上年增加20元;農村低保由08年的33600人,增加到36600人。年人均享受低保金540元,比上年增加180元。
2、優撫對象和農村“三屬”的生活補助標準,要按照自然增長機制,把提標款足額發放到位。老兵遺屬每人每年生活補助標準達到600元,比上年增加100元。同時提高老兵生活補助標準。
3、積極開展慈善救助活動,兩節慰問貧困戶以及貧困助學、慈善助耕、慈善義診等各類社會慈善救助總人數要達到42000人次,比上年增加1000人次。
4、結合全省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09年農村貧困戶泥草房改造2756戶,其中為老兵解決住房165戶。
5、依托農村社會福利中心完成三個“老兵光榮院”的建設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