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十二五基本思路

時間:2022-03-25 03:00:00

導語:民政局十二五基本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局十二五基本思路

一、社會救助與社會保障

1、城鎮低保在“十二五”期間隨著城鎮人口增加覆蓋面逐步擴大,做到應保盡保,由現在占城鎮總人口的11.5%逐步擴大到15%,保障標準由現在的每人每月225元提高到270元,年保障標準達到3240元,月人均領取補助金由現在的158元提高到200元;農村低保覆蓋面由現在總人口的8.6%達到11%,做到應保盡保,保障標準由現在的年870元達到1200元,人均每月領取補助金額由52元提高到75元。

2、五保供養做到應保盡保,“十二五”期間,在張北鎮、公會鎮、二臺鎮再建三所中心敬老院,加上現有的四所,共建七所中心敬老院,全縣十八所敬老院床位由現在的707張達到1500張,集中供養率達到50%以上;對于分散供養的農村五保老人,在居家供養的基礎上,再以村或連村為單位建立五保供養服務站,由政府出資,采取一幫一、一幫多、多幫一等形式解決農村分散供養的五保老人生活問題,在全縣形成一所沒有圍墻的“敬老院”。

3、隨著我國社會形式的發展,老齡化趨向日益嚴重。目前全縣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到45793人,占總人口的13%,預計在“十二五”期間比例將會更高。為了妥善解決社會養老問題,采取政府主導、社會集資、民辦公助的形式,規劃在縣城建立三所老年公寓,其中一所建在民政局西南角,另兩所建議建在北辰路和察哈爾大街(建議規劃部門進行具體規劃,預留空地),可安置360張床位。此外,繼續完善“三院合一”(光榮院、兒童社會福利院、縣敬老院)的供養機制,“十二五”期間,在民政局光榮院西側再擴建3600平方米,增加床位80張,主要解決孤老孤殘孤兒群體、城鎮“三無”(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撫養人)人員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

4、在“十二五”期間,加大對社會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能力,在縣城建立一所救助站(具體位置建議由規劃部門安排),設置管理人員6人,全部納入事業編制,工作人員和救助所需經費由縣級財政部門解決,救助能力達30人。

5、在“十二五”期間,全縣所有城鄉低保戶、五保戶參加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保險的資金全部由政府買單,資金來源主要靠民政城鄉醫療救助資金。

二、救災、救濟

1、在“十二五”期間,在縣城再建一處救災物資儲備庫,建筑面積為280平方米,用于儲存救災物資。加上現有的528平米,救災儲備庫可達到808平方米。每鄉鎮自建一處100平方米左右的救災物資儲備庫。

2、完善縣、鄉、村三級救災應急預案,搞好應急救災預案演練工作。建立縣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基金,每年由財政安排不少于30萬元的救災應急資金。

三、殯葬管理和殯葬服務

1、按照“十二五”期間我縣30萬人口的規劃,搞好縣殯管所硬件建設,在現有兩個告別廳的基礎上再建兩個告別廳。

2、在縣城西部籌建公墓一處,占地面積達300畝左右。“十二五”期間,主城區內一律不得保留墳頭。

3、“十二五”期間,建議取消火化費,火化費基礎部分資金由政府出資解決,每年政府預計出資100萬元。

四、優撫工作

1、進一步完善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提高醫療救助補助標準,切實解決重點優撫對象的看病難問題,從根本上解決由此引發的信訪穩定問題。

2、進一步加強蘇蒙烈士陵園的基礎建設,打造我縣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教育基地。一是再建一個100平方米的展廳,二是翻新管理工作人員的用房,三是把現有的石頭圍欄改成鐵藝圍欄約4000米,四是對烈士塔進行整體修繕,五是在原有單一綠化基礎上,栽植部分觀賞樹種。以上規劃需投資500萬元,由縣政府和爭取省廳支持解決。

五、社區建設

適應城鎮人口增加的需求,全面發展社區服務體系,加快社區組織和隊伍建設,由現有的12個社區擴大到16個社區。每個社區辦公服務設施應達到200平方米以上,配備一定數量的辦公人員和辦公用具。

六、慈善事業

加快慈善事業的發展步伐,完善慈善機構的設立,配備專業的慈善工作人員。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對慈善福利的積極性,大幅度增加社會捐資的數額,強化福利彩票工作,進一步提高對光榮院、敬老院建設投資和對失學兒童、貧困大學生資助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