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團委年度社會建設工作計劃
時間:2022-12-06 09:41:00
導語:市團委年度社會建設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團區委將在認真研究全國、市、區社會建設相關文件精神、精心謀劃共青團社會領域建設工作方向和整體思路、全面調研共青團社會領域建設進展情況的基礎上,圍繞組織建設、隊伍建設、載體陣地建設、制度體系建設,以建設示范性“樞紐型”青少年社會組織為目標,以服務區域工作大局、服務青少年成長發展為根本,按照“兩個全體”的工作要求,開展全年各項工作。主要思路如下:
一、加強青少年社會組織建設
1.培育和扶持一批特色鮮明、具有社會價值的青少年社會組織。到街道、社工委、民政局等相關部門開展調查研究,摸清區域青少年社會組織底數;深入挖掘,選樹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具有社會價值的青少年社會組織典型,給予經費支持;撰寫相關調研文章,做好總結,宣傳推廣優秀青少年社會組織的好經驗、好做法。
2.舉辦“青少年社團發展論壇”,努力提升研究發展能力。通過專家講座、剖析案例、分析趨勢、總結規律、提出建議、分享經驗等形式,為廣大社團搭建研究、交流的工作平臺。以此為核心,規劃設計青年社團各類研究課題,組織實施專題調研,逐步形成青年社團的理論研究成果,為青年社團更好地參與社會建設、推動社會管理創新提供理論指導。
3.加強新社會組織團建工作,努力提升政治引領能力。依托社會領域黨建新格局,以跨地域、成規模、有影響的社會組織團建為重點,大力推進新社會組織團建工作,研究探索社會組織團建有效模式,不斷擴大團的組織和團的工作的覆蓋面。
4.開發青少年社會組織公益示范項目,努力提升活力激發能力。策劃、開發、設計、實施系列公益活動,建設青少年社團公益體系,把青少年的各類公益服務、公益理念、公益形象進行長期、定期、周期地展示宣傳,打造青少年社團整體公益形象。
二、加強共青團社會建設領域人才隊伍建設
1.建立共青團社會建設領域人才數據庫。
發揮網絡在青少年社會組織聯絡方面的重要作用,對青年社團和社會人才進行信息匯集、統計,建立青年社團數據庫、青年社會人才數據庫。圍繞青年社團的交流展示、公共服務項目、文化氛圍營造等,建設青少年社會組織網絡交流平臺,QQ群,微博。
2.舉辦“社會建設領域青年人才訓練營”,努力提升組織動員能力。根據不同青少年社會組織的需求,舉辦“社會建設領域青年人才訓練營”,凝聚一批青年社團領袖、骨干、專業社會工作者、社區青年匯負責人,建隊伍、增情感、促合作,全面提高青年社團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提升服務青年、服務社會的綜合素質。打造系列培訓項目,包括社會工作技能、媒體營銷能力、公益項目運作等項目,深化社團領袖和青年骨干培養。拓寬從青少年社會組織骨干中推優薦才的渠道,促進青年社團骨干發揮積極作用。
3.加強青年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加強青年黨、政機關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青年社區工作者隊伍、青年職業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開設各類培訓班,提升青年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素質,逐步培養一批具有實務能力的社會工作人才。摸清青年社區工作者底數,將他們緊密的團結在團組織周圍,為他們搭建學習和交流的平臺,使他們成為社區團建的骨干力量。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優秀社區工作者通過公開招考成為國家公務員、事業編干部。
三、加強共青團社會領域載體陣地建設
1.探索建立青少年社團之家,搭建服務、促進青少年社會組織發展的新平臺。整合資源,建設青少年社團之家,打造黨、團聯系青少年社會組織的橋梁和紐帶,加強對青少年社會組織的科學管理和高效服務,動員、引導青少年社會組織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社會建設、服務與管理,推動共青團“樞紐型”社會組織建設的社會化工作平臺和新型載體。
2.發揮社區青年匯的陣地作用,吸引、凝聚更多青少年社會組織。在條件成熟的地區建立更多社區青年匯,廣泛吸引、凝聚青少年社會組織將社區青年匯作為活動陣地。結合青年匯自身特點,積極整合資源,給予業務指導和資金政策支持,著力打造青年匯的品牌和特色,使其既符合青年特點,體現時代特色,又具備實用功能,發揮陣地作用,以滿足志愿服務類、公益實踐類、創新創業類、人才匯聚類、興趣愛好類等青少年社會組織的實際需要。開展青少年社會組織“十百千”工程,扎根十個青年社會組織、開展百個適合青年參與的項目,惠及千名青少年群體。開展社區青年匯與鄉村青年社的交流聯誼、結對共建活動。
3.開展各類主題實踐活動,動員社會力量貢獻區域發展。開展一系列以“三·五”中國青年志愿者日、“五·四”青年節、“六·五”世界環境日、“九·二二”無車日等為時間節點的行動項目,開展“青年社團進社區”活動,動員組織廣大團員青年擔當時代使命,努力形成青少年社會組織發起、各級共青團組織協調推動、相關委辦局指導支持、各新聞媒體積極營造氛圍、廣大團員青年踴躍參與、市民群眾響應參與的生動局面,在全社會倡導愛心公益理念和綠色環保風尚。
四、建設和完善各類機制、體制
1.建設協調和管理機制。根據“樞紐型”社會組織建設要求,建立健全各級共青團組織、社會建設部門、民政部門及各有關行政機構統籌推進,骨干青少年社會組織積極示范的分級管理、分類指導的工作模式,指導各級共青團組織做好青少年社會組織的聯系、培育、管理、服務工作,構建新型青年工作網絡,促進各類青少年社會組織的健康有序發展。
2.制定和完善政策文件。在市社會建設1+4文件、黨建帶團建1+4文件、區年社會建設工作要點的基礎上,根據青少年社會組織發展的需要,深化制定和細化形成一系列文件,為青少年社會組織發展建設優化政策環境。
3.加大對外宣傳和交流渠道。做好報、團市委網站等媒體的信息報送工作。條件成熟時,制作社團手機報,融合圖片、文字、聲音、動畫等傳媒元素,涵蓋報紙或雜志等媒介的主要內容,使各社團團員更深刻地去理解其他社團開展的相關工作,進一步增加社團之家、社團、社會公眾之間的交流,提高各社團組織的社會認知度。加大與兄弟區縣、外省區市、國際交流力度,展示形象,擴大影響。
- 上一篇:大跨度橋梁動工調控技術方式
- 下一篇:教育局干部年度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