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水果生產發展計劃

時間:2022-03-11 11:15:00

導語:鄉鎮水果生產發展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水果生產發展計劃

鎮位于丘陵和山區的過渡地帶,水果產業規劃區分布于沿岸的丘陵地區,氣候適宜,適合柑桔的生長,規劃區內遠當一級公路南北貫穿,交通便利,在柑桔的運輸與銷售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本著增加土地產出效益,培育壯大支柱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目的,結合本鎮實際,特制定本水果生產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及規劃原則

(一)指導思想

堅持科學的發展觀,促進柑桔產業與經濟和和會統籌發展。按照優勢區域布局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發展規模型、效益型生產基地為中心,把柑桔產業發展成為加快農民致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

(二)規劃原則

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栽、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堅持政府引導、群眾自愿的原則;堅持科學規劃、集中連片原則;堅持優質服務、提高效益的原則;堅持培育典型、示范帶動的原則。

二、柑桔生產現狀及有利條件

鎮歷史上就有種植柑桔的歷史,品種多以蜜橘為主,并有一定數量的碰柑。據年統計,全鎮柑桔總種植面積約為1600余畝。由于經營規模小,缺乏統一規劃,柑桔產業種存在區域分散、品種混雜、管理落后等問題,制約了效益提升。因此,制定科學規劃,引導農民發展規模型、效益型柑桔產業,顯的十分迫切。分析鎮的特點,我鎮發展柑桔產業有三大優勢:

(一)規劃區內土地資源優勢

規劃區內總耕地面積12705畝,水田10035畝,旱地2670畝,可利用非耕地4110畝。近五年內,可開發荒地及非耕地4110畝,可利用耕地5900畝,可供開發柑橘面積合計為10010畝。規劃區沿東岸按南北方向與平行分布,期間有三道河、龍潭河兩條河流穿插而過,規劃區內土地肥沃,是發展高產柑橘園的理想區域。另外,區內慈化村通過國土整治項目,新整合開發土地達500余畝,適宜開發成規模型高產柑橘園。

(二)規劃區內氣候與土壤優勢

規劃區與長江流域的柑桔發展帶處于同一緯度,是柑桔適宜發展帶。當地平均氣溫16.4℃,高溫極值39℃,低溫極值-12℃,雨量1094毫米,土壤PH值7.6—8.0,適宜柑桔生長。

(三)規劃區內社會經濟優勢

1、人力資源條件

規劃區包括高樓、三孔、雷電、慈化、衛家崗、木瓜鋪、桃李、共8個村,規劃區內有小組19個,3337戶,人口10560人,勞動力6705個,其中已外出的勞動力4260個,本地勞力2445人。目前全鎮通過公益服務項目發包、現場培訓、專業培訓等形式,在近一年時間內,培育大批技術人員,規劃區內現擁有資質專業技術人員11名,懂技術人員近百名,為柑桔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

2、交通條件

規劃區南與當陽相鄰,距焦柳鐵路當陽站僅28公里,北與縣城呼應,最近處距縣城不足5公里。規劃區內交通便利,遠當一級公路自北向南穿越而過,—寶華、衛家崗—慈化、木瓜鋪—鳳陽、三孔—龍鳳四條通村公路,從遠當公路向規劃區內延伸,連接幾大主要園區,有利于柑桔的收購和長途調運。

三、發展目標及效益分析

(一)市場前景分析

柑桔以其果型正、著色好、酸甜適度、耐貯耐運等特色,多年來受到內蒙、遼寧、北京等地果商的歡迎。目前、宜昌全市已建有柑桔罐頭加工廠10家,年加工消化柑桔1.5萬噸,新建柑桔氣調貯藏庫10家,年貯藏柑桔5000噸,大大提高了宜昌市柑桔的應市能力,也為鎮的柑桔生產和銷售創造了良好條件。

(二)目標規模

在鞏固年上半年發展500畝柑桔的基礎上,新發展9500畝,其中:年下半年到2008年度完成2500畝,2009年、年各發展3500畝,合計1萬畝。

進入全面收益期(2015年左右),預計年產3萬噸以上,銷售目的地定位在宜昌等中型城市以及武漢、西安、鄭州、內蒙、新疆等大中城市。同時,隨著全縣柑桔產業的興起、柑桔運輸量的增加,鎮交通便利的優勢以及地理位置的優勢將凸現出來,為此,我鎮將配套建設一批柑桔打蠟、包裝加工企業,爭取使我鎮成為全縣的柑桔運輸中轉中心。

(三)效益分析

進入全面收益期后,預計畝產可達6000斤以上,以年0.5元/斤的市場價格計算,畝收入3000元,戶平收入5000元。此外,柑桔的包裝、加工、運輸也將為我鎮帶來可觀的收益。

四、品種定位及區域布局

參考華中農業大學專家論證結果,結合本地氣候及土壤條件,決定以溫州蜜柑系列的國慶1號、山下紅、鄂柑2號、龜井25號、大葉尾張等為主栽品種。

根據《縣十萬畝優質水果基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結合我鎮實際,將三孔、雷電、慈化、衛家崗、木瓜鋪、桃李、、高樓共計8村納入柑桔發展規劃區,規劃區計劃發展柑桔面積10010畝,以、三孔、慈化等村為重點,形成北起村觀音寺,南至三孔村林果基地的柑桔種植帶,并以此為核心,向周邊輻射,推動全鎮柑桔產業發展,各村規劃面積如下:

、三孔、高樓、慈化四個重點村7349畝,其中村2107畝、三孔村2087畝、高樓村1855畝、慈化村1300畝;其它村計劃發展2651畝,其中雷電村568畝、衛家崗村540畝、木瓜鋪村817畝、桃李村726畝。

五、規劃期

規劃期為4年,從年至年,以4年的時間,以年均二千五百畝的增速,建成萬畝規模的柑桔生產基地。

六、園地建設及技術要求

(一)園地選擇

海拔400米以下,土質肥沃,土層厚度1米左右,地下水位1米以下,坡度在25度以內,土壤PH值5.5—7.5,水源充足,交通方便。

(二)技術要求

要求園地道路通暢、排灌設施齊全,并進行科學改土、改梯。

1、道路系統建設。干道寬4-5米,貫通環繞全園,與園外公路相接;支道3米,橫貫小區,與趕到相連。

2、排灌系統設計。對于水田改園,根據實際情況修建寬一米,深1—1.5米的排水溝,圍繞全園。對與用水困難園區,每100畝300m3標準抗旱水池。

3、土壤改良。對于水田改園,進行抽槽改土,在果樹定植帶上開挖寬1米,深0.5米的定植槽,槽底與排水溝相連,按標準施肥,壟成高于地面30厘米以上的定植帶;旱地改園挖長寬各1米,深0.8—1米的大窩,按標準施肥,壟成高于地面30厘米以上的定植墩;對于緩坡地帶要全墾平梯、抽槽換土,梯面外高內低,溝槽相連,防水土流失。

4、定植株距。按照3米的株距,5米的行距進行定植,緩坡改梯地帶可適度加大。

七、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一)投資估算

按計劃,在年至年期間,建成萬畝規模的柑桔生產基地。項目投資共需要147萬,估算如下:

a種苗購置費:以畝需桔苗50株,每株2.5元計算,共需要125萬元;

b排灌渠系及通園道路等配套基礎設施:20萬元;

c科技宣傳及培訓費用:1萬元;

d其他費用:1萬元。

(二)資金籌措

項目總投資147萬,其中農戶自籌50萬元,占總投資的34%,縣及配套政策70萬元,占總投資的47.6%,鄉鎮配套27萬元,占總投資的18。4%。

八、推進措施

(一)組織領導措施。

鎮成立由為組長,為副組長,為成員的柑桔生產領導小組,負責全鎮柑桔生產的領導、指揮、檢查、督辦、協調。同時成立由為組長,為成員規劃設計小組,負責全鎮柑桔生產規劃設計工作。有柑桔生產任務的村,駐村干部要積極支持協調督辦該村柑桔生產任務的完成,相關村要成立以村支部書記為組長,“兩委”班子、小組長及一名懂技術的能人為成員的村級柑桔生產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本村柑桔生產工作。

(二)宣傳發動措施。

一是有柑桔生產任務的村,駐村干部、村兩委班子要認真做好各家各戶的宣傳發動,統一思想,提高對柑桔產業發展的認識,通過提高認識、政策激勵、土地流轉等形式,達到規模連片,促進規劃區內全面完成任務。

(三)技術培訓措施。

一是組織有能力的柑桔生產發展大戶外出參觀學習,開闊視野。二是發放電教片,培訓技術資料,開展田間授課。三是聘請柑桔生產技術人員對重點村進行巡回技術指導。四是村級負責購買生根粉發至柑桔生產農戶,提高柑桔栽培成活率。五是對柑桔生產下半年規模發展300—500畝的重點村派出機關干部脫產駐村,專司柑桔發展任務的完成工作。六是有條件的村負責通園公路的修建和組織機械設備統一抽槽。

(四)政策激勵措施。

在縣柑桔發展的獎勵政策基礎上,鎮政府決定采取以下推進措施:

1、凡規模連片開發達100畝以上的村,鎮政府解決購苗資金,由村登記各戶領苗數量,并簽字確認,經鎮柑桔生產領導小組驗收合格后,結合成活率獎勵兌現,縣補助款到戶。

2、凡規模連片開發達到200畝以上的村,鎮政府通過項目爭取落實1—2個抗旱水池。

3、凡連片開發100畝以上的柑桔園,鎮人民政府獎勵一盞頻振燈。

4、凡發展200畝以上的村,鎮人民政府獎勵4000元,300畝以上的村獎勵6000元,400畝以上的村獎勵10000元,500畝以上的村獎勵20000元,獎勵資金用于村工作經費,并將柑桔任務落實情況作為年底村主職干部責任制考核依據之一。

5、對為本鎮在柑桔生產上作出突出貢獻的,給予個人適當獎勵。

6、凡在柑桔發展過程中缺糧食的農戶,由民政部門優先給予適當適當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