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工會保障工作打算

時間:2022-07-22 09:18:59

導語:全市工會保障工作打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市工會保障工作打算

2012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市區劃調整后的第一年,全市工會保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學習貫徹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理論為指導,以“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為主線,努力做好今年的工會保障工作,維護好職工勞動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權益,提高職工幸福指數。根據省總工會的工作安排和市總工會十四屆九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結合我市實際,2012年全市工會保障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協助黨政做好就業工作,促進擴大和穩定就業。

1、以幫助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困難職工家庭子女及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為重點,協助政府繼續開展“春風行動”、“陽光就業行動”和“農民工援助行動”。依托幫扶中心和就業服務中心,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介紹服務,主動加強與人社局、工商聯等就業服務機構的聯系,努力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及時向求職人員提供就業和創業信息,支持和鼓勵求職人員就近就地就業。

2、大力開展培訓促就業工作。組織有培訓意愿的就業困難人員和農民工參加實用性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并幫助實現就業或創業。繼續實施“家政服務工程”,大力開展家政服務技能培訓促就業工作;積極主動與政府部門和培訓機構搞好工作銜接,落實培訓計劃和培訓資金,擴大培訓范圍,提高培訓質量和就業率;組織好、管理好農民工上大學活動。根據省總部署,完成今年全市工會培訓促就業目標任務(具體任務見附表)。

3、引導和支持創業帶動就業。繼續開展小額貸款貼息工作,對吸納下崗失業人員較多的創業帶頭人或企業提供貼息服務,鼓勵并幫助有意愿、有能力的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充分發揮工會農民工培訓、就業示范基地及創業帶頭人的帶動作用,宣傳推廣其典型經驗,更好的促進創業、就業。

二、加強幫扶機制建設,叫響做實“品牌”工程。

4、加強與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協調與合作,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和手段用于幫扶困難職工,重點對困難勞模、因大病、子女上學和自然災害等特殊原因導致生活特別困難的職工和困難農民工進行幫扶救助,努力為他們排憂解難。修訂完善職工大病救助管理辦法,擴大幫扶超市的服務功能,為困難職工和困難勞動模范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5、深入開展“兩節”送溫暖活動。深入企業、深入職工群眾中,開展調查摸底工作,掌握區劃調整后困難職工數量,理順幫扶救助渠道,分析致困原因,爭取黨政的支持,籌措資金,把黨和政府及工會組織的溫暖及時送到困難職工心坎上,讓廣大職工過上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

6、深化“金秋助學”活動。積極組織動員有意愿、有能力的單位和個人伸出援助之手,對當年考入大學的困難職工子女、困難農民工子女以及正在上學的困難勞模子女進行幫扶救助,努力為他們排憂解難。

7、強化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建設。重點做好廬江、巢湖幫扶中心規范化建設達標活動;加強幫扶工作的網絡化建設,力爭今年全市已建工會組織的鄉鎮、街道(社區)、規模以上企業幫扶站建制率達到60%;規范幫扶標準和行為,開展縣(市)、區、鄉鎮(街道)、社區和大企業幫扶站點評比表彰活動;以《幫扶證》年檢為抓手,擴大和完善幫扶檔案;嚴格幫扶資金和送溫暖資金的使用與管理,加強資金的監管,對資金使用情況實行定期檢查整改,切實保障資金使用安全;舉辦幫扶工作人員業務培訓班,提高服務力和水平;完善以困難救助、維權服務、爭議調解、法律援助、就業服務、扶持創業、心理疏導等為主要內容的“救助、維權、服務”三位一體幫扶工作格局。

三、促進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職工的幸福指數。

8、指導企業大力推進“辦好職工就餐食堂、建好職工集體宿舍、管好勞動安全衛生、搞好職工文體活動”為內容的“強后勤、促和諧”職工生活后勤保障建設,命名表彰一批后勤保障工作先進集體,促進企業建立和諧勞動關系。

9、協助政府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開展職工大病醫療互助互濟活動,努力構筑職工抵御患病風險的多道防線。

10、開展調查研究,了解掌握基層一線職工、不同行業企業職工、困難職工以及企業經營管理層思想狀況和收入狀況,分析存在問題,形成調查報告,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

11、與政府相關部門建立信息溝通機制,定期進行情況反饋。積極參加職工住房保障、社會低保制度、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方面的工作,及時反映職工的意愿和要求,參與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問題的解決,擴大工會的影響力。

12、開展職工互助保障工作。召開全市職工互助保障工作會議,對職工互助保障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加大對職工互助保障工作的宣傳,增強職工抵御患病、遭受意外傷害等風險的能力,進一步擴大參保覆蓋面,提高職工參保率,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