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辦工作總結和工作計劃

時間:2022-07-01 10:10:45

導語:鐵路辦工作總結和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鐵路辦工作總結和工作計劃

2014年,縣鐵路辦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確保鐵路按期開通”為目標,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作風建設為指引,樹服務形象,講工作效率,發揚吃苦耐勞、全心全意為施工單位和沿線群眾服務的精神,全年來征地拆遷和建設協調各項工作取得較好成效。現將情況總結如下:

一、鐵路建設工程情況

2014年,鐵路段已進入工程收尾階段。橋梁工程特大橋9座、大橋1座、中橋2座,總計8413m;隧道8座總長7663.955m;路基工程3923.45m,全部完工,境內全線鋪軌工程也于8月底全部結束。高壓線觸網及通信信號設備,配送電,基站建設工程,將于11月底全部結束并達到初驗程度。

在腳下線路西側的站房,建筑面積為3500平方米,站臺雨棚建筑面積8100平方米,進站通道294平方米,主體工程全部結束,進入內外裝修階段。

鐵路將于2014年12月16日完成靜態驗收,2015年1月15日開始聯調聯試,2015年6月開通試運營。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切實做好路地矛盾化解和維護穩定工作。

鐵路段建設已基本完工,各種因素的影響,及沿線群眾對施工單位的信任感質疑,導致矛盾糾紛增多和復雜化、多樣化,特別是涉及到群眾利益的一些問題,解決起來難度很大,往往要做大量的解釋、說服和疏導工作。今年到目前為止,縣鐵辦共接待了來訪群眾118批次,共291人。處理涉鐵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臨時用地及復墾問題。臨時用地在建設初期是根據施工設計需要進行的依規租用,也是沿線群眾支持鐵路建設工作的一種表現,在我縣境內臨時用地共860畝,而今年所有兩年臨時用地期均到期,面臨有的續租、有的復墾,有的按計劃征用,等不同處理結果,所以現在是沿線群眾關心和關注度較高的一項工作,也是今年鐵辦的一項重點工作。今年共有10批次共32人來鐵辦反映,表示不愿續租,要求對占用土地進行征收,并且發生了多起群眾阻路事件,縣鐵辦工作人員先后20余次深入現場和村民家中進行調處,向他們宣傳政策,同時也及時發現和糾正了一些私自和老百姓簽訂租地手續的事件,要求施工單位辦理臨時用地報批。為打消沿線群眾顧慮,也是為了保證鐵路在我縣境內正常施工,縣鐵辦于6月11日以旌鐵辦〔2014〕26號文件,下發了關于鐵路建設臨時用地問題的通知,其中規定所有租期已滿擬準備復墾的臨時用地,包括棄土棄渣場,在未落實復墾及移交前,仍需辦理臨時用地續租手續,支付一年租地費用。并將通知內容在沿線各社區、各村張貼通告,有力地維護了沿線群眾的利益。據統計,今年到期的臨時用地已全部履行用地手續,續租租金已全部發放到位。

2.“三改”問題。鐵辦一向將三改工作作為密切聯系群眾,改進工作作風的出發點,在去年全面調查鐵路沿線存在的“三改”(即改水、改路、改渠)點的基礎上,設計用地面積88.68畝,現已完成40處。為葫蘆嶺隧道、柳山隧道、梅村隧道下方,4個村民組79戶240余村民建設生活飲水工程3處,目前3處飲水工程已經完工,并通過水務局工程驗收。協調施工單位和道路所在村達成書面道路維修協議2件,分別為柳溪村損毀1.7公里道路修復,爭取資金60.4萬元,版書鄉南關村夾巖嶺組道路路面硬化1.67公里,爭取資金54萬元。另外,對部分無法恢復水田耕作的田地采取水改旱,經沿線鄉鎮上報,鐵辦和施工單位現場踏勘,公司現場復核,申報水改旱130畝,爭取水改旱補償資金220余萬元。

3.施工單位拖欠工資及材料款。接待農民工16批次65人,反映各施工分部拖欠農民工工資400余萬元,接待來訪人9批次14人,反映施工單位拖欠本地各行業商業款項1500余萬元。10月底,部分物資供應商在中鐵六局項目部圍堵大門,甚至堵塞開發區至高鐵站房的道路,影響我縣站前廣場及進站道路施工進度。為此,縣鐵路辦專題匯報縣政府,并組織施工單位和供應商4次召開協調會,協商尋求解決方法,最終雙方達成分期付款的還款計劃,并約定優先支付工人工資。目前,總體情況較為平穩。

4.其他矛盾糾紛及日常接訪。炮損補償工作已于今年全部結束,共補償房屋炮損戶280余戶,發放炮損補償資金105萬余元,上半年經過協調股的工作人員憑著一股韌勁,不怕踏破鞋,磨破嘴的精神,帶著對工作的執著,將版書鄉南關村4戶村民相對炮損嚴重戶的工作做通,總共補償款7萬元已按協議賠付到位,拆除受炮損影響達到D類危房1棟,面積170余平方米。另外,調處鐵路橋梁施工石子掉落砸毀出租車玻璃賠償1起;調處施工造成人身意外傷害1起,家屬獲得賠償金2萬元;解決村民飲水問題1起,我辦組織協調村民所在社區和施工方與之單獨協商通過修建水管方法解決用水;調處北門社區高家旺摔傷賠償1起,家屬獲得賠償金6.8萬元;還及時處理縣信訪局交辦函8件,市政民互動縣長信箱轉辦表1件。

5.征地拆遷及安置工作。

鐵路建設至今,我縣已永久征地856.2755畝,征地實際補償金額2920.2449萬元。今年完成了我縣境內四電房屋、土地征用工作,完善了所有四電房屋用地征地資料,其中新增新橋牽引變電所30.0283畝,發放征地款85.72萬元,保證了鐵路四電建設的順利進行。協助中鐵六局下屬各分部完成部分紅線和三改用地的補征工作,其中紅線征地15.0856畝,三改用地只補不征64.075畝,共發放征地款215萬余元。確保土地征用款打卡發放,準確無誤。

拆遷工作,紅線內拆遷50戶已全部拆遷完畢,紅線內拆遷面積達8345.19平方米;敏感區內62戶,現已完成52戶,今年拆除10戶共1495.36平方米,累計實際拆遷面積9967.26平方米;今年完成拆遷實際補償金額1493.456萬元。涉及的3個個案,小牛山螢石礦、南長嶺公墓、觀志拌合站,補償款4734.14萬元已協議補償到位。9月份申報了1個探礦權個案(縣一帶銀及多金屬礦、螢石礦詳查),京福客專公司會審同意列入個案,現已進入評估階段。

為妥善安置拆遷戶,根據縣政府要求,嚴控零星自選地建房,積極向縣城市建設與管理工作指揮部匯報溝通,結合拆遷戶選擇,在縣城新東方小區安置拆遷戶,現已選取安置房20套。

6.鐵路安全保護區樹木砍伐工作。根據京福客專公司10月28日銅陵會議要求,縣鐵路辦11月10日啟動組織實施對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20米以內,楊樹及其他高于橋梁的樹木砍伐工作,根據調查沿線共有10處樹木需要砍伐,將于11月30日前完成砍伐工作,協調我縣林業部門和沿線各鄉鎮,組織劃定安全保護區,公開公告,并對20米安全保護區有關規定和要求沿線做宣傳。

(二)鐵路建設常規管理工作。

1.繼續加強臨時用地管理。

今年繼續加強臨時用地管理,范圍增加臨時用地的地上構筑物。隨著施工的進展,在我縣境內現有施工單位3家,7個分部,所以今年的臨時用地管理,除了及時核對清查臨時用地面積,主要清查施工單位和施工單位之間用地私下轉租臨時用地不報批的問題,特別是嚴禁施工單位私自與農戶簽訂用地協議,若經查證私下協議者,將按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為杜絕私自用地和活動板房轉讓現象發生,縣鐵辦于5月28日至5月31日,對中鐵六局下屬各分部的各類臨時工棚及活動板房進行了一次全面系統的整治,在此過程中鐵辦工作人員對沿線各分部的各類臨時工棚及活動板房進行了詳細登記,并請中鐵六局各分部予以確認使用情況,登記造冊。同時,要求中鐵六局下屬各分部臨建的工棚、板房等,如不再使用,應由各施工單位自行拆除,不得私下折抵債務或整體出售,并讓各分部簽訂了承諾書。

通過上述管理,保證了縣鐵辦一貫來的臨時用地的有序性,也為鐵路施工結束后的土地復墾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繼續加強碎石管理。鐵路隧道開挖產生的大量碎石,屬于國家礦產資源,只允許用于本縣范圍內鐵路建設工程,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碎石進行買賣和轉運。今年以來,據群眾多人多次舉報和縣鐵路辦實地調查,中鐵六局項目部下屬二分部,在筆架山隧道出口、金竹嶺隧道出口及梅王尖隧道入口的棄渣碎石加工場,將加工的碎石對我縣攪拌站和外地進行出售。縣鐵路辦根據相關規定,要求六局項目部通知二分部停止違規行為,對棄渣場實施停電處理,令二分部做出整改。針對筆架山隧道棄渣場重新接電加工石子事宜,7月22日同蔡家橋鎮政府、派出所,對二分部和石子加工方進行了約談,要求將棄渣場清場,及時拆除臨時板房和配電設施。

3.開展安全生產、防汛檢查。牽頭安監局對鐵路施工現場進行安全檢查,以隧道周邊施工現場、棄土棄碴場防護、大型臨時設施、生產生活駐地為重點,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現場指出,要求中鐵六局整改到位。特別是汛期來臨之際,為有效預防自然災害和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縣鐵辦牽頭縣水務局對鐵路沿線的河道和棄土棄碴場進行防汛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兩處隱患點,蔡家橋鎮湯村大溪河特大橋橋墩占據河道,和柳山棄碴場堵塞梅村河河道,對河道采取清淤疏浚,對棄碴場擋土墻加固增高。通過檢查,使施工單位提高了認識,增強了安全意識,通過對施工單位的督促整改,確保了鐵路沿線群眾安全度汛。

(三)開展臨時用地復墾。鐵路建設臨時用地,是鐵路施工單位因鐵路建設需要,臨時用于材料、機械堆放場地,攪拌站、制梁場、鋼筋加工場、臨時工棚、棄土棄渣用地、施工便道用地、生活駐地等,在縣國土部門辦理了臨時用地手續,并向農戶支付租地費用的臨時使用的土地,按照規定,臨時用地租期一般不超過2年,國家和省重點建設項目工期較長確實需要延長期限的,須按有關規定程序辦理延期用地手續。我縣涉及鐵路建設的臨時用地共860畝,隨著鐵路建設的完工,施工單位將按照規定承擔土地復墾責任。為協調推進臨時用地復墾工作,縣鐵路辦經請示匯報縣分管領導,于6月25日召開了鐵路沿線棄渣場復墾座談會,形成了復墾工作初步方案。7月29日上縣政府常務會議討論,同意了縣鐵路辦提出的一點一冊、一事一議、分類處理的復墾工作方案,并確定縣鐵路辦具體負責筆架山、梅王尖和金竹嶺隧道棄渣場現場棄土棄渣處置工作。縣鐵路辦對上述共158.675畝棄渣場涉及的分戶面積進行了核對確認,同物價局對棄渣初次定價,邀請拍賣公司對棄渣場拍賣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于10月29日下午進行了公開拍賣,由于一些原因結果流拍,現鐵路辦正在積極協調,準備二次拍賣工作。另外,在9月12日召開了鐵路沿線臨時用地復墾工作會議,對沿線村鎮明確了復墾工作的原則,正式啟動了臨時用地復墾工作。

(四)積極做好配合協調工作。

配合做好高鐵站前廣場和江村大道西延段建設。為保證高鐵站前廣場等配套工程與站房同步建成,縣鐵路辦積極聯系京福客專公司,多次與相關單位對接,通過召開高鐵站房和地方配套工程對接會和現場踏勘,對站房和廣場配套設計、給排水、站房業務用房位置進行設計對接,確保車站按期開通。

積極牽頭組織鐵路建設和地方建設范圍分界線周圍場地交接工作。同時,根據我縣站前廣場和江村大道西延道路施工進度,組織施工單位對各類板房和臨時工棚進行拆除,對建筑垃圾和堆放物品進行清理,剩余的將根據鐵路建設進展情況進行處置。

協調省道S217改建工程和S217、S323連接線工程下穿鐵路事宜。對我縣計劃改造的S217工程和S217、S323連接線工程,縣鐵路辦積極與交運局溝通,及時將變更設計后的下穿鐵路方案,函送京福客專公司,下一步將召開評審會,辦理相關手續,為我縣路網建設做好配合工作。

配合上海鐵路局高鐵客流市場調查分析工作。根據我縣經濟、企業發展狀況,我縣及周邊旅游資源、年接待游客量,每年外出旅游人數、流向和來我縣旅游人數、流向,在外工作人員、學生及外地來我縣工作人數、流向等情況,撰寫我縣高鐵客流市場調查分析報告,并根據調查分析工作會議精神,綜合參會各部門的意見,形成了三上三下列車停靠的建議方案。

牽頭協調地方和鐵路建設紅線排水銜接。鑒于鐵路建設進入尾期,縣鐵路辦對沿線鐵路排水進行了調查,針對城區段的排水與我縣經濟開發區、小西門棄土場的排水銜接,于11月4日召開了專題協調會議,旌陽鎮、開發區管委會、住建委及鐵路施工單位參加了會議,對城區段的排水銜接進行了討論,并現場查看了銜接點,下一步縣鐵路辦將綜合上述參會單位的意見,專題報告縣政府,為政府決策做好參謀助手。

三、縣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開展鐵路沿線環境整治工作。根據省市縣統一安排,縣鐵路辦作為鐵路沿線的“線長”單位,按照全縣“三線四邊”環境整治實施方案和京福客專公司有關要求,今年以來,主要是對沿線紅線及敏感區內的房屋進行拆除,清理綠化鐵路與國省道相交的地方,以及清理河道和部分的鄉村道路修復綠化。拆除房屋10戶,清理綠化2處,一是版書鄉境內高鐵南關特大橋與省道S217交匯處,二是蔡家橋境內大溪河大橋與縣道蔡大公路交匯處。清理河道3處,鄉村道路修復4處。

圓滿完成招商選資工作任務。在鐵辦主要負責人的帶領下,鐵辦工作人員主動出擊,加強交流,增強納稅人的信任感,做好納稅人和國稅、地稅的有效銜接,方便納稅人快捷繳納稅款。今年以來,共完成總部經濟項目納稅107.1753萬元,完滿完成全年工作目標。

四、加強作風建設

按照縣委統一部署和要求,積極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解決“四風”問題為重點,緊密聯系工作實際,認真抓住學習教育、聽取意見,查擺問題、開展批評,整改落實、建章立制三個環節,活動各項工作任務得到了很好落實,取得了明顯成效,達到了理想信念、宗旨意識和群眾觀點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作風明顯轉變,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融洽的預期目標。

五、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縣鐵路辦將著力完成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繼續做好鐵路建設服務工作,重點做好高鐵開通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如運行紅線設置,安全保護區的設置,敏感區房屋的清理,建設過程中遺留問題解決。

(二)繼續督促鐵路建設單位做好復墾(復綠)工作。督促施工單位按照審批的土地復墾方案,對制梁場、拌合站、鋼筋加工場、取棄土(碴)場、鋪軌基地、材料堆放場、施工便道、生活營區等臨時用地實施復墾(復綠),開展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完成縣委縣政府關于三線四邊環境整治的目標。

(三)開展鐵路護路聯防,做好矛盾糾紛的處置工作,維護地方穩定。

(四)繼續做好鐵路建設和地方配套工程的銜接協調工作,并盡力爭取京福客專公司的項目支持。

(五)做好準備迎接各類資料組卷移交及接受專項資金審計。

(六)完成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