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幼健康質量管理年”工作計劃

時間:2022-02-27 04:27:03

導語:“婦幼健康質量管理年”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婦幼健康質量管理年”工作計劃

按照《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印發市“婦幼健康質量管理年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進一步規范落實婦幼健康工作,提高全區婦幼健康服務質量和能力,提升婦女兒童健康水平,積極完成婦幼保健工作各項質量指標,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婦幼健康質量管理年”工作計劃如下。

一、任務目標

1.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18.5/十萬以下;嬰兒死亡率控制在6.3‰以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6.7‰以下。

2.孕產婦早孕建冊率達95%以上,孕產婦系統管理達率95%以上,住院分娩率達100%,高危孕產婦管理率達100%,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100%,剖宮產率比2020年下降5%以上。

3.新生兒訪視率達95%以上,7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達95%;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達95%以上;高危兒管理率達90%,高危新生兒專案管理率達100%,低出生體重發生率控制在3%以內,

4.出生缺陷監測覆蓋率100%。

5.葉酸服用率達任務數70%以上,服用依從率達90%以上,服用隨訪率達到90%以上。

6.自愿免費婚檢檢查率在93%以上。

7.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率在97.5%以上,新生兒聽力篩查率90%以上。

8.農村婦女“兩癌”篩查完成各8000人,覆蓋率均達到60%及以上。

9.免費孕前優生目標人群覆蓋率達到99%。

10.出生醫學證明廢證率達1%以內。

11.婦女常見病篩查率達80%以上。

二、具體措施

(一)加強母嬰安全質量管理

1.規范母嬰安全質控流程。區危重癥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設置在區人民醫院,區人民醫院加強與助產機構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強化轉診、會診、救治等重點環節保障,完善救治網絡。各助產機構要對照《市母嬰安全質量控制標準(2020年版)》進行自查自糾。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每季度組織對轄區內助產機構進行質量控,并將質控情況上報區衛健局和市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指導中心。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每年組織對轄內助產機構進行4次質控抽查,并將情況上報區衛健局。

2.開展妊娠風險篩查評估。各醫療衛生機構按照《市區孕產婦風險評估與管理工作方案》號文件,規范做好孕產婦妊娠風險評估與管理工作,認真落實《妊娠風險評估與管理工作規范》要求,對孕產婦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在《母子健康手冊》及相應信息系統做出明顯標注。盡早發現轄區內常住孕產婦孕情并開展健康管理,對發現具有妊娠危險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癥或嚴重并發癥的孕婦,及時轉診到上級醫療衛生機構,并在2周內隨診轉診結果。各助產機構要規范開展妊娠風險篩查、評估及風險管理;對于妊娠風險分級為“綠(低風險)”、“黃色(一般風險)”“橙色(較高風險)”“紅色(高風險)”“紫色(傳染病)”的孕產婦,應當建議其在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接受孕產期保健服務和住院分娩;對患有疾病可能危及生命不宜繼續妊娠的孕產婦,由副主任以上任職資格的醫師進行評估和確診,告知繼續妊娠風險,提出科學嚴謹的醫學建議。

3.加強高危人群管理。篩查妊娠危險因素,識別高危孕產婦對妊娠風險分級為“橙色”“紅色”“紫色”的孕產婦嚴格實行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建立規范的專案管理記錄,保證專人專案全程管理、動態監管、集中救治,確保做到“發現一例、登記一例、報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密切監測、治療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根據病情需要及時轉診,做好孕產婦妊娠風險評估與管理相關信息的采集、登記和統計,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根據上報情況加強追蹤及病情危重的管理。轄區各首診醫療機構應按照首診負責制加強流動高危孕產婦信息登記、報告和救治,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加強追蹤和管理,區人民醫院要配合做好報告危重孕產婦救治情況,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要做好跨區域的高危孕產婦的轉介和隨訪管理。

4.暢通轄區急救通道。區母嬰安全管理辦公室要按照《省產科急救管理工作方案》要求,統籌協調轄區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的救治。急救中心(120)實施院前急救,并轉運到具備產科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產科急救原則上遵照逐級呼救和轉診,特殊危重情況可實行跨級轉診,由區母嬰安全管理辦公室協調,直接轉診到具有綜合搶救實力的醫療機構,確保急救迅速、準確、有效。轉診必須在病情許可、確保孕產婦安全前提下,與上級接診機構充分溝通病情后,由醫護人員護送轉診,做好病員交接,并完善轉診記錄。

5.強化母嬰阻斷工作。區人民醫院、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各助產機構、區疾控中心、各鎮(中心)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抗病毒治療定點,繼續按照建立的“母嬰安全五項制度”、“艾滋病防治五項聯動機制”等機制,全面落實“早發現、早干預、隨訪到位”措施,為感染孕產婦及所生兒童提供及時、全程規范的預防母嬰傳播服務。各醫療衛生機構結合常規醫療保健服務,嚴格執行落實孕產婦首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檢測,重點強化孕早期管理。

(二)加強機構質量安全管理

1.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按照《市區母嬰安全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德市羅衛計發〔2019〕2號),區人民醫院、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嚴格落實《妊娠風險評估與管理工作規范》和《醫療質量管理辦法》,做好全區的母嬰安全監測、培訓、技術指導、信息統計分析及質量控制等工作,每年開展不少于3次醫療質量安全案例警示教育,健全孕產婦妊娠風險評估與管理工作定期自查制度。

2.加強醫療安全管理。各助產機構要嚴格遵守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強化產科探視管理,新生兒在院期間佩戴身份識別腕帶,完善新生兒出入管理制度和交接流程,做到身份有識別、交接有登記。規范處理醫療廢物,依法依規妥善處理胎盤和死胎(死嬰),加強新生兒病房、臨床檢驗實驗室等重點部位醫院感染管理,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手衛生和醫院感染監測等規定。建立風險監測、預警以及多部門協同干預機制,嚴格執行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制度有效防范醫院感染。

3.推進質量持續改進。各助產機構要對手術室、產房、新生兒病房等重點部門,圍繞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進行質量評價。科室質量管理小組應當每月開展自我評估與分析,制訂并落實質量持續改進措施,運用質量管理工具分析醫療質量安全信息。定期及時向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報送住院分娩、孕產婦死亡、新生兒死亡、出生缺陷等個案數據以及服務資源數據。規范開展孕產婦新生兒死亡(危重癥)評審工作。建立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記錄和報告相關制度。

(三)加強婦幼保健質量管理

1.規范婦幼保健質控。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對照《市婦幼保健質量控制標準(2020版)》要求,每半年組織產科、新生兒科、兒科、麻醉科重癥醫學等業務科室和醫務科、護理部、院感科等職能部門召開至少1次聯席會議,梳理婦幼保健服務存在的技術、管理問題,完善診療預案和管理制度。規范設置保健科室、配置保健人員,持續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為我區婦女兒童提供需求相適應的保健服務。

2.做好婦女保健服務。推廣使用《母子健康手冊》,整合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產后避孕、計劃生育服務等內容,提供系統、規范的優生優育全程服務,打造無縫銜接“一條龍”服務鏈。規范有序開展產前篩查與產前診斷服務全力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規范開展農村適齡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逐步擴大篩查覆蓋面,提高篩查質量。結合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加大避孕節育知識宣傳,推進避孕方法知情選擇,引導群眾選擇安全、適宜的避孕措施,保障避孕藥具發放,指導產婦分娩后及時采取避孕措施,合理控制生育間隔,減少非意愿妊娠。

3.強化兒童保健服務。結合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高兒童保健、預防接種服務質量。加強新生兒訪視,指導家長做好新生兒喂養、護理和疾病預防,早期發現異常和疾病,及時處理和就診,提高新生兒訪視率。對早產兒進行專案管理,推動開展早產兒袋鼠式護理工作,改善早產兒生存質量。推廣新生兒早期基本保健、新生兒復蘇等適宜技術,提高新生兒保健工作水平做好高危兒篩查、轉介和兒童心理行為發育預警征篩查,重點加強高危兒專案管理及診治和干預,為兒童提供全程醫療保健服務。

(四)加強出生缺陷防治質量管理

1.加強綜合防治網絡建設。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與各鎮(中心)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加強業務溝通聯系,建立覆蓋城鄉居民,涵蓋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兒各階段的出生缺陷防治服務制度,強化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機制,完善出生缺陷防治相關標準和規范,健全服務網絡,加強院內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防治能力,推動出生缺陷防治工作規范、有序開展。

大力推進產篩產診網絡建設,積極推進產前篩查機構建設。健全新生兒遺傳代謝病和聽力篩查診治服務網絡,完善篩查、診斷、治療和康復服務體系。

2.實施三級綜合防治措施。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加強科普宣傳,倡導優生優育,強化群眾出生缺陷風險防范意識。持續推進免費婚檢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工作。規范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工作,擴大產前篩查覆蓋面,依法打擊非法開展產前診斷行為,加強質量控制。加強新生兒疾病篩查,規范陽性兒管理和診治服務。加強對先天性心臟病、唐氏綜合征、耳聾、地中海貧血等嚴重多發出生缺陷疾病的防治,減少先天殘疾,完善出生缺陷患兒醫療保障制度,實施先天性結構畸形和遺傳代謝病篩查及救助項目,減輕患兒家庭及社會負擔。結合救助項目,強化健康教育,擴大受益群體,有力推進工作。

3.開展出生缺陷人群監測。依托婦幼三級網絡,及時掌握育齡婦女動態,進一步完善臺帳管理,切實掌握孕情及新生兒出生情況,提高早孕建卡率、42天新生兒建卡率和系統管理率。

(五)加強宣教督導質量管理

1.加大婦幼健康宣教。加大《母嬰保健法》、出生醫學證明、各種婦幼項目知識的宣傳力度,制作宣傳資料,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母嬰安全工作的氛圍,促進母嬰安全措施的落實。通過LED、發放宣傳材料、微信群、QQ群等形式對基層婦幼保健專人員培訓并組織基層人員下村宣傳母嬰保健相關政策,提高群眾對母嬰安全知識認知水平,提高群眾主動參與率,有效提升我區婦幼健康水平。

2.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和區人民醫院結合轄區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評審情況,確定技能培訓主題。每季度開展不少于1次專項技能培訓和快速反應團隊急救演練,提升快速反應和處置能力。保障產科醫師、助產士、新生兒科醫師每年至少參加1次針對性繼續醫學教育。

3.強化綜合監督執法。聚焦婦幼健康新政和監督熱點、難點,圍繞兩孩“優生”、服務“優質”、秩序“優良”的總體要求,采用“雙隨機、一公開”機制,區衛計監督執法大隊加強助產機構監督檢查,督促相關單位建立完善工作制度,依法依規開展工作,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規范診療行為,保障醫療安全。嚴格母嬰保健技術機構、人員準入,持續強化技術服務事中、事后監管,嚴厲打擊非法執業、超范圍執業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出生醫學證明管理,規范管理母嬰保健法律證件。

三、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區衛健局制定區區婦幼健康質量管理年領導小組,統籌抓好區婦幼健康工作;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要結合轄區婦幼健康工作實際,制定詳細推進計劃,統籌做好母嬰安全、婦幼保健、機構管理、出生缺陷、宣教督導等系列質量管理措施。

(二)強化質量控制。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要嚴格按照母嬰安全、婦幼保健質量控制標準,開展轄區內助產機構母嬰安全保障、婦幼保健管理的質量控制、業務指導、人員培訓等工作,推進全區婦幼健康能力持續提升。

(三)強化督導考核。區衛健局將對“婦幼健康質量管理年”

推進情況和成效進行督導考核,對工作持續向好、成效明顯的單位進行通報表揚,對工作明顯滯后、成效不力,甚至發生產科、兒科重大醫療質量安全事件或存在嚴重醫療質量安全隱患的單位進行約談、通報,并依法依規追究相關責任單位和人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