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局工作總結與工作計劃
時間:2022-03-22 10:04:13
導語:衛健局工作總結與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初以來,全市衛生健康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關于衛生健康工作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州、市決策部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穩步實施,深化醫改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健康扶貧工程深入推進,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人口家庭與婦幼健康工作工作不斷加強,衛生健康各項工作取得可喜成績。面對年初以來的肺炎疫情,全市衛生健康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關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方針,全力做好各項防疫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現將相關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一)全面構建“大防控”格局
一是設立領導機構。第一時間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集中統籌全市各類資源,服務疫情防控工作大局。二是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及時研究制定并下發了《市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方案》,明確工作責任,落實防控措施,形成分工協作共同防疫的有效合力。三是快速反應處置。第一時間啟動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妥善處置口岸入境人員2次核酸陽性病例情況,圓滿完成沙坨子口岸人員入境工作,快速處置籍治愈病例上海復陽和長春京來香食品有限公司購進的俄羅斯進口魷魚須外包裝擦拭物中檢出1份核酸弱陽性樣本”事件情況,為全市防疫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打下堅實基礎。四是千里馳援武漢。在湖北抗擊疫情的關鍵時間,選派4名專業技術精湛的醫護人員組成醫療隊馳援武漢,同武漢及全國各地的醫療工作者攜手抗疫。援鄂護士康琳琳家庭被評為省抗疫“最美家庭”。五是推動“以宣促防”。多維度、全方位宣傳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在全社會營造人人懂防控、會防控、參與防控的社會氛圍。六是開展專項督查。對疫情防控責任落實、物資保障、人員管控等情況進行全方位督查,及時消除防控死角。
(二)深入開展“大排查”
一是全面深入排查。抽調黨員干部深入疫情防控一線,對全市居民先后開展2輪拉網式大排查。二是做好重點人員排查。重點做好中高風險地區及境外返琿人員的排查工作,累計排查出域外來琿人員22655人。三是做好重點位置排查。在高速公路出口、高鐵站和客運站等重點位置設立體溫檢測點,從源頭阻斷人員流動帶來的傳播風險。四是開展重點行業排查。先后對全市冷庫、大型市場、超市、餐飲單位開展兩輪冷凍海產品行業排查,重點排查三文魚和厄瓜多爾白蝦,堅決防止疫情通過冷凍海產品傳入。
(三)嚴格落實管控政策
一是突出重點環節管控。嚴格落實入境人員全流程閉環管理措施,堅決防范境外疫情輸入風險。二是突出重點人員管控。重點做好境外入境人員、國內中高風險區域來琿人員和核酸檢測陽性病例各類接觸人員管控工作,做到精準、快速、高效管控。三是突出重點部位管控。重點做好車站、商場和農貿市場等人員密集場所管控工作,落實人員限流、佩戴口罩和掃碼測溫等管控政策,堅決防范聚集性疫情。四是突出重點時段管控。做好假期群眾出行、大型會議、中高考、大中小學學生返校等重點時段疫情防控工作,嚴防聚集性疫情風險。
(四)織密防疫監測網
一是發揮“前哨”監測作用。通過發熱門診、藥店等哨點監測,進一步提升防疫監測敏感性和分析預警能力。二是開展重點人員監測。強化醫護人員、教師、高鐵站務人員等疫情防控重點人群核酸檢測,為復工復產提供保障。三是做好重點領域監測。對大型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海鮮市場)等存放、銷售的冷凍食品及環境進行核酸采樣監測。四是強化進口冷凍海產品監測。制定并下發《市關于進一步加強進口俄羅斯冷凍海產品疫情防控實施方案》,確保進口俄羅斯冷凍海產品全產業鏈來源可溯、過程可控、去向可查。從1月22日起至今,全市已累計檢測核酸樣本38736份,結果均為陰性。
(五)推進防疫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改造專用救治病房。扎實推進市人民醫院感染科樓升級改造工作,進一步提升定點醫院救治能力。二是建成方艙醫院。僅用10天時間建設完成全省首家方艙醫院,滿足肺炎輕型和普通型患者的診療需求。三是建設雙PCR實驗室。積極推動市醫院和市疾控中心兩個PCR實驗室建設,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四是提升口岸防控能力。在口岸設立分流區、查驗區和交接轉運區3個主要功能區,切實把好陸路口岸疫情防控第一關。五是采購負壓救護車。積極采購兩臺負壓救護車,為全市疫情防控和救治提供更加專業和有效的技術手段。
(六)全面提升防控能力
一是加強防疫隊伍建設。組建疫情研判、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醫療救治和社區防控等專業防控隊伍,為疫情防控提供堅實保障。二是開展實地演練。先后在口岸、方艙醫院和沙坨子口岸開展了7次大型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演練,進一步提升全市疫情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三是做好醫療物資準備。積極推進全市公立醫療機構儲備30天以上用量的防疫物資,確保疫情發生時物資儲備充足、供應渠道順暢。四是籌備集中隔離場所。在全市詳細統計防疫隔離場所,共預留出集中隔離房間891個、省州來琿支援醫護人員房間250個、全市工作人員房間170個,為應對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穩步推進衛生健康事業再上新臺階
(一)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穩步實施
一是重大疾病防控關口前移。建立學校、托幼機構傳染病聯防聯控工作協調機制和朝鮮勞務用工人員結核病防控工作機制。加強流行性出血熱等重點傳染病及布病的監測防控工作。目前,全市報告法定管理傳染病15種,發病率為74.78/10萬,同比下降63.58%。二是衛生應急措施得力。積極應對臺風、洪水期間轉移群眾的醫療保障工作,對各安置點、受災鄉鎮進行消毒技術指導、督導,確保災后無大疫。開辟綠色通道,有效救治4名朝鮮籍食物中毒患者。三是健康建設全力推進。在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中“三個堅持”的做法得到了國家和省愛衛會專家的一致肯定,并在全國范圍內通報表揚。2020年敬信鎮獲國家衛生鄉鎮稱號。四是公共衛生體系項目穩步推進。中醫醫院朝醫醫院醫養結合項目預計12月底全部完工并于年底投入使用。市人民醫院舊門診樓改造項目預計12月份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市醫院救治能力提升改造項目,中央預算內資金2260萬元已下達。完成六道泡、城北村、紅星村三個衛生室的維修改造及裝修工程。完成33個村衛生室廁所改造。加快推進市醫療廢物收轉運能力建設項目,預計10月份辦理項目前期手續,爭取年內開工。五是行政執法力度不斷提升。推進《市關于改革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實施方案》落實,進一步提升醫療衛生全行業的監管能力和水平。截止目前,共處理醫療領域行政處罰事項21件,立案15件,當場6件,結案15件,罰款36000元。六是村醫隊伍不斷壯大。2020年招聘“鄉聘村用”人員13人,目前共招聘鄉聘村用醫生32人;定向招錄鄉村醫生19人,已全部上崗。
(二)深化醫改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一是明確醫改工作方向。制定并下發了《關于印發市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醫改經驗深化醫改工作任務施工圖的通知》,明確全市各相關部門工作職責,推動全市醫改工作向縱深方向發展。二是整合醫療衛生資源。加快推進醫共體建設,積累可分享、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市人民醫院與河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了醫共體慢病聯合門診服務中心,市中醫醫院與英安鎮衛生院、新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醫共體慢病聯合門診,推行雙向轉診、急慢分治、規范雙向轉診服務流程,切實提高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醫院管理水平。三是強化醫療隊伍建設。組織完成2020年農村免費醫學生報名工作,共有3名農村生源錄取,現已入校學習。完成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簽約工作,共有1名學生簽約后進入北華大學學習。四是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全市組建了51個家庭醫生(鄉村醫生)服務團隊,常住人口簽約服務率達到40.5%;按照應簽盡簽的原則,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100%;全市開展簽約服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覆蓋率達100%。
(三)健康扶貧工程深入推進
一是推進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全市928戶共1533名貧困人口全部實現建檔立卡。截至目前,全市貧困人口大病、重病救治率均達到100%,慢病簽約覆蓋率達100%。二是實現貧困村衛生室全覆蓋。完成了93名村醫對107個行政村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全覆蓋。三是健康扶貧政策落實到位。全面落實貧困人口“120”兜底保障和“111”醫療衛生服務政策,進一步減輕貧困戶醫療負擔。四是開展健康扶貧巡回醫療工作。選派62名醫生組成9個巡回醫療小組,累計為貧困戶開展健康扶貧巡回醫療863人次。完善貧困戶“一人一策”隨訪記錄,對身體不便的貧困戶進村入戶診療,指導用藥。
(四)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提升
一是遠程會診平臺利用率不斷提升。組織全市170余名醫務人員利用遠程會診平臺參加核酸檢測和感染防控培訓。市人民醫院通過遠程會診平臺開展會診55人次。年初以來,共開展遠程教育培訓19次,培訓人數308人。二是縣域醫療服務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市人民醫院腫瘤內科獲批省第二批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三是各類醫療機構管理不斷完善。共完成55家醫療衛生機構的校驗申請,并完成系統錄入。完成2家中醫診所的備案,依申請注銷2所中醫診所。完成中醫出師學員跟師材料審核,并組織參加師承考試。四是落實無償獻血者臨床用血費用減免政策。按照《關于印發省無償獻血者臨床用血費用直接減免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組織市人民醫院、中醫醫院、無償獻血服務中心完成信息系統互聯互通,簡化報銷流程,實現無償獻血者及其親屬省內就醫時用血費用出院直接減免。五是醫療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共為全市各類大型活動及重點時段提供醫療保障14次,出動醫護人員42人次。為60名新兵完成體檢。六是基層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制定并下發了《市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實施方案》,通過“線上”和“線下”培訓,進一步提升基層醫務人員業務能力。七是深入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全市6家達到基本標準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已通過州衛健委現場評審,達到推薦標準的2家單位已上報省級審核。
(五)人口家庭與婦幼健康工作不斷加強
一是規范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印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滿足群眾對高質量嬰幼兒照護服務需求。二是落實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完成全市559名退休后獨生子女及朝鮮族二孩父母計劃生育家庭一次性獎勵、3174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和878名計劃生育特別扶助工作審核。三是扎實推進婦女兒童健康服務工作。嬰兒死亡率1.88‰,無孕產婦死亡;兒童眼保健和視力篩查4986人,覆蓋率為50.38%;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發放營養包9207盒,發放率達96%。四是規范母嬰保健技術人員資格準入。組織開展母嬰保健技術服務人員資格考試,為27名婦幼健康醫護人員換發《母嬰保健技術考核合格證書》或在醫師證上加注其內容。
三、2021年工作計劃
(一)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一是完善疫情監測預警措施。發揮各類“前哨”監測作用,實施多渠道監測預警和多點觸發機制,通過發熱門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哨點監測,提升各類傳染性疾病的防疫監測敏感性和分析預警能力。二是強化防疫專業隊伍建設。提高疫情研判、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醫療救治、社區防控等防控隊伍疫情防控能力,通過培訓加實踐的方式鍛煉公共衛生應急隊伍,為疫情防控提供專業人員保障。三是建立高效的免疫屏障。在完成國家計劃免疫工作的同時,全面積極推廣流感、乙肝、水痘等二類疫苗的預防接種工作,預防傳染性疾病的爆發。
(二)深入推進醫改工作
一是抓好醫療機構疫情防控工作。指導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繼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隨時做好肺炎患者救治準備。二是推動縣域內醫共體建設。構建縣鄉村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初步形成較為科學的分工協作機制和較為順暢的轉診機制。三是持續加強臨床專科能力建設。積極推進市人民醫院“五大中心”建設,提升創傷、產科、兒科診療能力,提升護理、康復醫學科、精神科醫療服務能力。四是加強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強化中醫診療技術水平,不斷提升中醫優勢病種診療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強化市中醫醫院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工作。五是加快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中醫醫院朝醫醫院醫養結合項目的工程驗收及工程決算。積極推進市人民醫院救治能力提升改造項目進度,力爭2021年2季度前全部完工。積極推進市醫療廢物收轉運能力建設項目,爭取9月份前完工并投入使用。
(三)鞏固提升健康扶貧工程
一是做好健康扶貧排查見底、整改清零、鞏固提升“三聯動”工作。全面排查貧困人口患病情況,以及管理、救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全面檢查健康扶貧既往反饋問題整改情況及各項政策落實情況。二是進一步提高健康扶貧宣傳工作。加大新版健康扶貧政策宣傳,做到全覆蓋,家喻戶曉,人盡皆知,提高醫務人員、鄉村干部、駐村工作隊、貧困人口政策知曉率。三是加強健康扶貧動態管理。強化健康扶貧動態管理系統平臺數據填報工作。在核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患病情況基礎上,及時組織核實貧困人員患病情況,做到新發一例管理一例、治愈一例銷號一例,使數據始終處于滾動更新狀態。
(四)努力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一是繼續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二是深入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三是做好健康扶貧協調工作。四是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五是加強基層醫務人員、村醫隊伍建設,加大培訓力度,提升業務水平。
(五)統籌推進人口家庭與婦幼健康工作
一是提高人口計生統計質量。出生人口統計準確率達到95%,無瞞報、漏報、虛報、錯報情況。全員人口信息覆蓋率、邏輯關系準確率均達95%以上,主要數據項完整率達90%以上。二是落實獎勵扶助政策。獎扶、特扶對象資格確認準確率達100%,資金發放率達到100%,城鎮獨生子女父母退休后獎勵政策,機關、事業單位及無單位人員符合對象一次性獎勵兌現率達95%以上。三是強化婦幼衛生保健工作。切實履行婦幼衛生公共職能,重點抓好高危孕產婦管理及出生醫學證明管理工作。保障母嬰健康,降低孕產婦和嬰兒的死亡率,控制和減少出生缺陷,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四是守住婦幼工作主要目標底線。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16.5/10萬以內;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率控制在6‰以下;嬰兒死亡率控制在4.2‰以下。
- 上一篇: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工作方案
- 下一篇:審計局包保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