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三服務工作計劃
時間:2022-05-07 06:20:00
導語:司法局三服務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招商引資和項目推進年活動計劃
(一)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招商引資和項目推進年”活動,更大力度推進招商引資,使招商引資工作成為每個干部的自覺行動,確保完成今年招商引資任務并有所突破;用足省、市相關扶持政策,更大力度推進項目對接工作,確保完成四個鄉鎮司法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二)主要任務
“招商引資和項目推進年”活動從2012年1月開始到2012年12月結束,
1、招商引資專項行動
(1)抓好招商引資。組織干部主動走出去招商,廣泛尋找項目信息,積極洽談項目,做到主要領導帶隊招商,直接接待客商,洽談項目,參與立項報批,破解招商難題,組織項目實施。
(2)抓好項目謀劃。結合我區實際,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謀劃包裝一批產業招商項目,為推進招商引資工作打好基礎。
責任領導:
責任人:局機關全體干部職工
2、項目資金申報行動
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戰略性機遇與省里對欠發達地區扶持政策,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謀劃包裝一批向上爭取資金的項目。
責任領導:
責任單位:各職能科室。
3、司法所項目推進行動
及時協調處理司法所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加強工作督查,確保完成、四個鄉鎮(街道)司法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同時對、四個鄉鎮(街道)司法所建設項目進行申報,爭取立項。
責任領導:
責任單位:基層工作管理科
二、基層基礎建設年活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區委十一屆五次全會精神,進一步完善干部管理機制,轉變干部作風,促進干部深入一線、服務民生,通過一個時期的努力,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基層工作網絡和工作機制,全面提升干部服務中心、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意識和能力。
(二)主要任務
1、開展民情調處工作,推動干部服務群眾。根據區委的要求,全面實行“民情調處日”制度,堅持每月20日與聯系鄉鎮聯動開展民情調處工作。堅持實行“群眾接待日”制度,每月15日由局領導班子成員輪流值班,在法律援助中心接待群眾,解決矛盾糾紛。
2、加強農村和農民普法教育工作。積極開展法制宣傳進農家活動,抓好普法聯系點工作,組織開展農民普法“萬千工程”(萬名法律明白人、千名學法用法帶頭人),利用農村法制宣傳欄等專窗,采取法制宣傳圖片展覽、法律咨詢、發放宣傳資料、贈送法律書籍、播放法制電影等形式,把涉及農村的法律法規送進鄉村,引導廣大農民自覺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建立村級法律宣講員隊伍,采取集中宣講培訓與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廣大農民群眾增強法制觀念,提高法律素質。
3、進一步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示范點”的創建工作。聯合經貿局、教育局等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及示范點”各級先進評定活動,圍繞行政村班子建設,黨員和村民代表隊伍建設,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村務決策“五步工作法”等內容,切實抓好落實,努力實現民主法治村建設目標,推進全區各村(社區)民主法治工作新發展。
4、繼續加強基層司法所規范化建設。切實加強基層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四個司法所基礎建設項目的落實。進一步加強司法所規范化建設,抓好司法所矛盾糾紛排查制度、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學習例會制度、廉政建設制度等各項工作制度的落實。加強對司法助理員的業務指導和培訓,實行每季一次司法所長以會代訓制度,提高司法行政業務素質,加強對司法所工作的檢查督促,促進司法所各項工作職能的全面落實。
5、進一步推動人民調解工作科學發展。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兩辦”《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意見》和全區人民調解工作會議精神,推動人民調解工作新發展。繼續加強鄉鎮、村調解組織規范化建設,積極探索企事業單位、區域性、行業性調委會建設,著重做好開發區調委會、企業調委會的建立工作,力爭80%以上的重點企業(200人以上)建立調委會。重點加強與衛生、環保、交警等部門的溝通合作,建立化解醫患糾紛、交通事故糾紛等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組織,依靠專業化隊伍,采取專業化手段,有效化解勞資、醫患、交通事故等方面的矛盾糾紛,賦予人民調解新內涵。繼續實施好人民調解“以獎代補”政策,調動廣大調解員的積極性,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進一步完善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互動機制,繼續發揮好人民調解與訴訟調解結合的優勢,完善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良性互動機制,通過先行調解、委托調解等形式化解民事訴訟糾紛。
6、扎實抓好歸正人員安置幫教和社區矯正工作。以建立完善安置幫教和社區矯正各項工作制度、措施為重點,著力健全社區矯正組織體系、工作體系和制度體系上下功夫,在規范執法行為、規范工作流程、創新工作機制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安置幫教和社區矯正工作質量,確保工作成效。歸正人員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下,社區矯正對象當年再犯新罪率控制在0.8%以下。
三、“三服務”活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主線,全面貫徹落實區委十一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和區十三屆政府第四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結合司法行政工作實際,以“服務企業、服務園區、服務民生”為載體,充分發揮司法行政部門在服務民生中的積極作用,通過開展“三服務”活動,進一步強化全體干部職工和法律服務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規范服務行為,改善服務方式,提高服務經濟和服務民生的工作效能,努力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活動內容
1、認真抓好省廳《關于律師參與企業重組,為化解企業債務危機提供法律服務的意見》和《關于服務重大建設項目投資的若干意見》兩個文件的貫徹落實。在全區法律服務行業組織以“服務經濟、服務民生”為主要內容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積極引導律師、公證員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融入經濟建設主戰場,積極參與企業重整重組、防范化解企業債務危機、服務重大建設項目投資和處理信訪群體性事件等工作,主動幫助企業進行“法律體檢”,提高企業防范風險能力,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務。
2、推行“鄉村法律顧問制度”,選擇一定范圍開展試點工作,逐步建立覆蓋全區農村的法律顧問網絡。組織引導法律顧問以提供法律咨詢、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幫助制定修訂村規民約和合同、協議以及幫助困難群眾依法獲得法律援助等方式,積極為村級組織和村民群眾提供及時便捷的法律服務,維護農村基層社會穩定,促進村級民主法制建設。加強和規范法律服務所工作,法律服務工作者要立足農村、發揮“面向基層、面向社區、面向群眾”的優勢,著力為服務民生、保障民生提供及時、高效的法律服務。探索法律服務工作的新途徑,鼓勵律師、公證人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積極開拓業務領域,形成有效的服務機制,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服務。
3、進一步加強法律援助工作。認真貫徹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法律援助工作的若干意見》,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和措施,加強區法律援助中心建設,配齊配強專職人員,確保法援中心組織、協調、指導、監督職能的有效履行。大力加強農村法律援助工作,強化鄉村“兩級”法援隊伍建設。切實加強對鄉鎮、社區和群眾團體法律援助工作站、聯絡站的指導與管理,規范工作流程、健全工作制度,從受理、辦理、歸檔及監督等各個環節提高辦案質量。分期分批培訓鄉村二級法律援助人員,逐步建立起一支懂法律、講政治、知民情的專業化法律援助工作者隊伍。積極推行“一站式”法律援助模式,著力打造“一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要進一步提高法律援助的知曉率,擴大法律援助的覆蓋面,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數量同比增長10%以上。要加強對農村五保、低保對象和殘疾人、老年人、外來務工人員、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的法律援助,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相鄰權、宅基地使用權糾紛,偽劣農藥、種子化肥坑農事件,環境污染造成種植、養殖業損害和其他人身損害,以及家庭暴力等涉及民生的事項逐步列入法律援助范圍。要建立網上法律援助咨詢平臺,解答群眾的有關問題,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四、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兩年三服務”活動的領導,局成立以主持工作的副局長任組長,副局長、紀檢組長、黨組成員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兩年三服務”領導小組,政工科長兼聯絡員。
- 上一篇:談論影視資源與語文課教學
- 下一篇:司法局法治村督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