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體育優勢區工作計劃
時間:2022-03-25 08:38:00
導語:競技體育優勢區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由封閉走向全方位、寬領域、多層面的開放格局,我國的競技體育體制的弊端已日漸凸現,影響了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競技體育主體是青少年,因此發展競技體育,尋求文化教育的支持,探索運用“體教結合”培養優秀體育人才的模式,是勢在必行。如何迎接即將在我國舉辦的年會,促進體育事業與其他各項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促進全民健身體育與競技體育的協調發展,爭創全民健身示范區與競技體育優勢區,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艱巨任務。因此,區人大常委會把對體教結合工作的調研列入年工作重點,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以下簡稱《體育法》)和《市市民體育健身條例》等法律法規,制訂具體調研方案,深入開展調研,切實推進我區體教結合工作。
一、調研過程的基本情況
區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多次與區體育局、教育局進行溝通,明確調研重點,并就調研方案和內容進行探討。為便于代表們依法監督,教科文衛工委為參加調研的代表摘錄國家和市關于青少年體教結合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的重點條款。為提高監督實效,本次調研嘗試變一次視察為全程跟蹤監督,采用分散和集中、明查和暗訪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我們為代表們提供了關于我區運動隊、體育特色學校的介紹和61處隨訪點,部分代表在工作之余進行了隨訪,并及時向我們作了反饋。在此基礎上,區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常委會委員和區人大代表實地視察了我區位育體校和零陵中學開展體教結合工作的情況。區人大常委會第11次會議聽取了區政府作的題為《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為我區爭創競技體育優勢區而努力奮斗》的匯報。事后,區人大常委會還召開了部分學校分管體育工作校長座談會,組織區體育局、教育局等單位有關領導赴黃浦學校學習,還走訪了位育中學、徐匯中學等學校,整個調研過程歷時兩個月。
綜合調研情況,代表們認為,我區貫徹執行《體育法》、《市民體育健身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情況總體是良好的,作為培養高素質、高水平體育人才的新模式,我區的體教結合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區政府領導十分重視體教結合工作,分管副區長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落實體教結合工作雙贏的、跨越式的、可持續發展的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區體育局和教育局互相支持、配合,形成共識,建立制度,積極探索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運動員的體教結合工作,使我區的學校體育普及工作層層開展,建立了由體校、試辦二線運動隊學校、市體育項目傳統學校和體育特色學校組成的四級網絡;我區向上級訓練基地輸送體育后備人才的成績逐年進步,參加市級以上比賽的成績也呈現出逐步回升的趨勢;具有鮮明的競技體育特色,集訓練資源、教育資源為一體的位育體校也運營得有聲有色。
同時,代表們也指出,目前體教結合工作的現狀與我區新一輪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建設競技體育優勢區的功能定位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二、存在的問題
代表們認為,根據《體育法》和《市民體育健身條例》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將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人才,學校應當按照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開設體育課,開展廣播操活動,保證學生每天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時間不少于國家和本市規定的時間。但在視察中,除部分比較成功的體育特色學校是靠校領導的重視和覺悟來開展體教結合工作外,大部分學校編重應試教育、升學率,學生“兩課兩操兩活動”的時間和體校學生的訓練時間無法保證。
《體育法》規定“體育工作實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促進各類體育協調發展”。但是,目前學生體育工作沒有正常、有序開展。對學校的考評還是以對文化學習的考評為主,學校對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都不太支持。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們一般都認為,唯有讀書才會有好的出路,很多家長都不太愿意讓孩子當運動員。所以,代表們認為沒有普及,何以談提高;沒有塔基,何來塔尖。
通過與部分學校分管體育工作的校長的座談,我們感到大部分學校都比較珍惜來之不易的體育特色項目,把體育特色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作為學校的品牌,但是缺乏專業指導和教練員。由于學校之間沒有銜接,導致了初中體育后備人才的流失和高中體育人才的斷層現象比較嚴重。經費少,訓練開展困難;帶運動隊的體育教師待遇低,積極性差,也使部分學校的體育特色項目難為無米之炊。此外,借體育特長生名義進入好學校的學生停訓現象較普遍。
三、建議和對策
(一)加強宣傳,轉變觀念,增強對體教結合工作意義的認識
將體育資源和教育資源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是一種有生命力的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的模式。區政府體育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對體教結合工作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和宣傳,在常規的學校體育普及工作的基礎上,依照《體育法》規定,真正實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促進各類體育協調發展。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讓全社會一貫的“運動員學生”的傳統觀念轉變為“學生運動員”。要站在體教結合實現的是雙贏,體教結合的成功是對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的巨大貢獻的高度來認識開展體教結合工作的內在意義。要認識到體教結合的試驗在于探索我國競技體育體制的有益補充形式,是尋求適合我國國情的培養高素質、高水平優秀競技體育人才的新途徑。
(二)秉承傳統,創新體制和機制,推進體教結合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區政府體育和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總結如零陵中學等體育特色學校的成功經驗,加以宣傳和發揚。要圍繞培養優秀體育人才的目標,在繼承中開拓,在開拓中前進。一要創新訓練管理體制,做到科學訓練、科學管理。要研究建立德育、教學、訓練三結合的模式,逐步形成德育引路、文化奠基、訓練爭先的格局。訓練亦可采用多種方式,或者以位育體校為訓練基地,運動員實行“三集中”管理;或者運動員訓練、生活、管理在體育系統,文化學習在普通學校;或者以普通學校為依托,運動員的學習、訓練、生活、管理在學校,由學校自聘教練或體育系統派教練員到學校組織訓練和參加管理等等,從而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學生運動員。二要創新人才培養、選拔、引進機制,科學選才,保證體育后備人才源源不斷。對于運動員要“因材施教”,形成大、中、小學“一條龍”相銜接的培養方式,保證“體教結合”途徑更為暢通。對于教練員隊伍,一方面通過內部挖潛,啟用和培養在運動訓練上有特點的校內體育教師,另一方面通過引進和外聘高水平教練,拓展運動項目,提升訓練水平。三要創新良性激勵機制,要注重調動體育教師、教練員的積極性。實行優勝劣汰、競聘上崗制度,使他們意識到他們肩負著既培養體育尖子,又普及課余體育活動;既輸送優秀人才,又儲備后備力量;既發展少數學生的特長,又提高全體學生素質等多項艱巨任務。
(三)合理分工,形成合力,促使體教結合工作有序開展
區政府體育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發揮各自特點,優勢互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可以嘗試建立體教結合領導小組和聯席會議制度,加大政策聚焦力度,勇于跨越各部門的職能劃分界限。同時,要科學分工,在本區體育項目的規劃與布局、體育后備人才的輸送、全區學生整體運動水平的提高、學校分管的體育特色項目的開展等方面,體育、教育部門要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共同推進體教結合各項工作。
(四)加大投入,尋求支持,保障體教結合工作的正常運轉
區政府要在政策、教練、訓練條件等方面加大投入,在經費、人力、物力上給予支持,創造較好的軟、硬件環境,為建設高水平運動隊提供良好的物質支持。區政府要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可以通過俱樂部等多渠道尋求社會力量的支持,保障體教結合工作的正常運轉。
- 上一篇:食品安全保障調研報告
- 下一篇:監督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