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全民健身計劃

時間:2022-02-19 04:46:00

導語:落實全民健身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落實全民健身計劃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的奮斗目標和各項任務,根據自治體育局和體育局的相關規劃,結合實際,制訂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鞏固實施《全民健身條例》和《綱要》第二期工程第一、二階段成果的基礎上,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為出發點,把提高各族人民群眾的健康素質作為根本目標,努力實現群眾體育事業跨越式發展,為打造自治綜合實力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二、總體目標

以“以人為本、強身健體”為根本出發點,廣泛開展群眾體育活動,培養群眾健身習慣,提高群眾的體育意識,在全社會營造濃郁的體育健身氛圍。本著親民、便民、利民的原則,讓更多的人享受體育事業發展的成果。實現公共體育設施明顯增多,群眾體育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質顯著增強。到年,基本建成以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為重點的具有新城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

三、主要任務

(一)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

1、全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發展到占全總人口的43%以上。

2、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級以上標準的人數不斷增多;達到《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格標準的學生數占學生總數的90%以上。

(二)營造建設環境,引導社會多元化投資,全面實施“全民健身工程”,加快規劃和興建覆蓋全的全民健身設施,努力實現群眾體育設施建設跨越式發展。

3、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多渠道融資,保證城社和農村村鎮的經濟實用型公益性體育設施明顯增加。努力實現有全民健身活動中心,鄉鎮(街道)有體育文化廣場,社、行政村有標準小型體育設施

4、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與教育等有關部門合作,加快學校及單位所屬體育設施面向社會開放的步伐。

(三)健全社會化群眾體育組織網絡,發展壯大群眾體育骨干隊伍。

5、在城社和農村鄉鎮,建設規范的體育活動站(點),健全和完善的全民健身網絡。全90%的城街道和社、100%的鄉鎮和有條件的行政村普遍建有文體活動站(點)或體育俱樂部。

6、加強對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建設和動態管理,實施“體教結合工程”,力爭建設以田徑、三大球(足球、籃球、排球)、四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毽球)等項目為重點的1所國家級、2所自治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開展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創建工作,爭取創建1所國家級青少年俱樂部;加強對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和引導。

7、開創社體育新局面,開展創建社體育俱樂部工作;加大職工體育的工作力度,探索職工體育發展的新路子;建設、完善和發展各類體育協會。

8、加強對老年人、婦女、少數民族、殘疾人等體育工作的組織指導,使不同人群的健身活動協調發展。

9、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努力使全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增長1倍以上。

(四)培育體育健身場,引導大眾體育消費,提高體育服務水平。

10、提升群眾健身消費的理念,發展大眾化的體育健身場所,培育體育健身場,滿足群眾不同層次的體育健身消費需求,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

11、積極引導和鼓勵開發大眾化的體育健身產品和多樣化的健身服務,使社會家庭擁有體育健身器材的數量明顯增加。

(五)加強群眾體育法制建設,依法行政,規范群眾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12、全民健身工作由政府統籌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努力形成政府領導,體育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力量積極興辦,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共同推進的群眾體育事業管理體制。

13、建立和完善群眾體育法規制度體系,加快群眾體育法制化進程,規范群眾體育事業健康發展。

(六)加強群眾體育科研和宣傳工作。

14、國民體質監測體系更加完善,完成體質測試的人數達到千人以上,為實施科學健身指導提供依據。

15、加強宣傳,普遍增強群眾體育意識,打造有地方特色的群眾體育“品牌”項目,不斷推廣健康科學的健身方法。

四、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領導協調機構,加強對推行全民健身計劃的領導。

1、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認真實施《全民健身條例》、《關于進一步加強體育工作的意見》,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各項工作。

2、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的領導協調機構,發揮其推行全民健身計劃的領導協調作用,增強各組成部門履行職責的公信力。

(二)改革體育經費支出結構,增加對群眾體育的投入。

3、政府和體育行政部門,要改革體育事業經費的支出結構,建立全民健身專項資金,加大公共財政對群眾體育的投入力度,保證群眾體育事業費的增長隨著人口和經濟的增長而相應增加,加強對全民健身專項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挪用、克扣、亂用全民健身專項資金。(三)保護擴大公共體育場地設施規模,解決群眾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嚴重不足的問題。

4、以全民健身工程建設為主線,以點帶面,在突出城體育以社為重點、農村體育以鄉鎮為重點、青少年體育以學校為重點的同時,不斷延伸;有計劃、有步驟地建設適應群眾健身需求和特點的經濟、實用的中、小型公益性體育場地和設施,改善基層體育設施條件。

5、實施政策傾斜,重點對開展具有特色的群眾體育“品牌”項目的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予以扶持和資助。

6、采取新建、改建、開放、合辦等多種途徑,為廣大群眾提供不同類型的體育設施,籌劃建設新的體育示范亮點工程。

7、繼續實施“全民健身路徑工程”,做好“體育先進社”、“體育先進鄉鎮”的建設、命名和資助工作。

8、體育行政部門要與教育行政部門密切合作,研究制定《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開放辦法》,切實解決城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向社會開放的問題,充分發揮其社會效益。

2、結合本計劃,根據《體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年度考核辦法》要求,進一步完善行政責任體系,使工作業績與獎懲掛鉤,實行責任追究,全面提高體育及有關部門的公信力和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