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戰略中十二五發展措施

時間:2022-07-29 09:13:00

導語:三大戰略中十二五發展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大戰略中十二五發展措施

十二五時期,縣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速崛起、全面轉型、興富民為主線,以工業化、城鎮化“雙驅動”為主戰略,以外向突破為總抓手,以富民強縣為目標,實施“兩新”帶動(大力發展新型礦業經濟和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大”建設、沿湖開發三大戰略。年,全縣經濟社會主要指標安排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9%;財政收入增長25%以上。

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大力實施“對外開放推進年”活動,實現招商引資新突破。繼續實施“年增百戶工業企業”行動。把招商著力點放在產業鏈和產業基地上,主攻大項目,培育大產業,實現由引進項目向引進產業轉變。強化商會招商,注重把引資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起來,提升發展水平。堅持靠大聯強,力爭在引進世界500強、國內500強、行業龍頭企業、上市公司、全國知名民營企業和總部企業上有大的突破。加大與央企對接力度,促進已簽約項目盡快落地開工。依托臺灣農民創業園,加大對臺招商力度,力爭新落戶企業15家。加速推進縣經濟開發區二期擴區,完成征地任務,啟動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標準化廠房30萬平米以上,力爭新引進超億元項目10個,協議引資25億元以上。

二、全力開展“城市建設攻堅年”活動,實現廬城建設新突破。按照副中心的標準來調整規劃建設思路,加快推進廬城與冶一體化和沿合銅公路聯動發展,打造中等城市,共同構建大廬城發展新格局。全面完成13個片區拆遷掃尾,啟動7個片區舊城改造,加快推進十大市場工程,如期建成中心新校區、縣醫院城東分院一期、水體公園等城東新區重點項目,實施“全國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省級文明縣城”、“歷史文化名城”四城同創。全年實現城市建設投資30億元,全縣城鎮化率提高2-3個百分點。

三、扎實推進“兩新”帶動戰略,實現產業轉型新突破。縣資源型經濟結構特征明顯,礦業經濟比重較大。在發展采掘業的同時,將更加注重提升產業層次,出臺扶持政策,加快推進新型礦業和新興產業“兩新”帶動戰略。加快廬南重化工基地建設。實現羅河鐵礦、大包莊硫鐵礦、新中遠二期如期投產,全面推進鐵礦、龍橋二期、沙溪銅礦等重點礦山建設,開工建設特鋼項目、泥河鐵礦等一批重大項目,力爭全年完成投入20億元以上,稅收3億元以上。加快省級工業園區建設,著力推進天乾重工、銅材深加工、尾礦綜合利用等一批重大項目。促進新興產業快速成長,深層次推進產學研合作,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加快推進龍磁、大地熊上市;加強與江汽對接,做大同大汽配產業集群。改造提升活塞、風機等傳統產業,推進華迪循環經濟園、龍橋尾砂制磚等循環經濟項目建設;積極創建磁性材料、礦業等博士后流動工作站,爭取建立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孵化器。全年實現工業產值120億元,年產值超億元企業15家。

四、快速啟動沿湖開發戰略,實現旅游發展新突破。加快南岸濱湖大道建設,盡快完成濱湖大道沿線空間布局規劃和局部控制性規劃。同步推進濱湖開發,特別是在重點旅游項目上實現突破,選擇白山齊咀、同大勝利圩等條件較好地段,力爭1-2個項目率先引爆。加快湯池旅游開發,開工建設國軒影視城,建成開業國軒溫泉宮,加快金孔雀五星級酒店等項目建設。力爭實施青山湖旅游開發項目,落實冶父山旅游開發項目投資主體,全面推介廬南生態旅游、廬北光農業、泉水口溫泉、石山溫泉等項目。

五、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實現農村經濟新突破。發揮產業化扶持資金的引導作用,加快糧食、蔬菜、苗木花卉等主導產業發展。建設廬西南15萬畝竹林基地;加快湯池、柯坦、萬山等鎮茶產業發展,新增可采茶園面積3500畝;加大等鎮苗木花卉種植,新增面積5000畝;發展等鎮蔬菜生產和高科技農業,擴大蔬菜基地規模,達到2萬畝。培大育強農副產品加工業,新增省市級龍頭企業10個、國家級龍頭企業2個。加快推進郭河示范區建設,全面完成一期規劃目標,加快二期規劃建設,積極申報省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區和國家級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加大投入力度,狠抓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適時啟動黃泥河流域治理、兆河整治工程。加快土地流轉,完成村莊體系規劃,推進土地整治整村推進,加快新農村建設。

六、注重提升民生工程,實現服務群眾新突破。本著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堅決完成省定33項民生工程任務,繼續實施雞蛋助學育才、特殊大病救助等縣定民生工程,特別抓好新型農民養老保險試點,將民生工作重點放在關注弱勢群體救助上,多層面拓展社會救助渠道,形成修復與平衡弱勢群體的社會救助系統。

七、全面加快社會建設,實現和諧新突破。完成文化體制改革,推進周瑜文化城、紅豆杉基地、城東大劇院、圖書館、文化館、廣電中心、文體中心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全力打造周瑜故里。建立健全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化解機制,總結并適時推廣“和諧鄉村”龍橋試點經驗。強力保安,注重源頭治理,狠抓重點行業、領域和重大安全隱患整治,實現安全生產初步良性循環。堅持“鐵腕治污”,繼續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和“廬南環保行”專項行動,加快老城區三級污水支管網建設,力爭5年內老城區全貫通。加大礦山整治和生態修復工作力度,關停礦山41家,實施修復5處。扎實開展違法違規用地和閑置土地清理,為經濟發展提供用地保障。

八、著力提升服務效能,實現環境優化新突破。繼續開展“百名干部萬人評”和“兩問、兩整治”活動,強化結果運用。繼續推行并聯審批,創新服務方式,建設全省一流、全國服務標準化中心。積極探索服務型政府運行模式,狠抓工作落實,嚴格落實限時辦結制,提升行政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