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全年應急管理工作要點

時間:2022-06-05 05:11:00

導語:市委全年應急管理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委全年應急管理工作要點

年,市應急管理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保障全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總體目標,以提升全民應急能力為中心,突出抓好網格化建設、宣教培訓、應急值守與聯動、突發事件預測預警、隊伍裝備及物資儲備等工作,確保“十二五”應急管理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一、以應急管理網格化為主線,不斷夯實基層應急管理基礎。

一是繼續推進網格化建設。結合安全生產網格化建設要求,繼續推進市鎮村三級應急管理網格化建設,重點加強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及相關制度建設,規范信息聯絡員建設,力爭將全市811個行政村、67個居委會、400多所學校及1000余家企業全部定網定責、定格定人。

二是加快示范單位建設步伐。在、兩級首批應急管理示范單位創建的基礎上,各鎮辦、相關部門要對照示范單位創建標準逐條落實,以點帶面,通過召開現場會、座談會等形式,加快示范單位建設步伐,積極完成市第二批應急管理示范單位的創建任務。

三是夯實基層應急管理基礎。在市鎮兩級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健全的前提下,轉移重心,抓基層,打基礎,各鎮辦、相關部門要加大對村居、企業、學校應急體系的建設力度,建章立制、完善隊伍、加強裝備,確保第一時間應對第一現場。

二、以應急管理宣教培訓為重點,不斷強化全民自救互救意識。

一是加強對各級干部的培訓。將應急管理納入各級干部教育培訓安排,下發《市應急管理宣教培訓工作方案》,依托市委黨校,通過應急管理專題培訓、公務員初任培訓、市管干部培訓、股級干部培訓等方式,分批次、分專題對全市各級干部進行全面培訓。

二是深入開展應急知識科普宣教。將《突發事件應對法》列入法制宣傳的重要內容,逐步完善應急管理網站、豐富各應急管理專欄,各鎮辦、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5.12防震減災日、防溺水安全月、11.1《突發事件應對法》宣傳日、11.9消防日等公共主題宣傳活動,使應急知識科普宣教常態化,進一步提高應急管理知識的社會普及率。

三是推動應急知識進校園活動。將年定為應急知識進校園活動年,積極組織交通、消防、供電、地震等專業宣講團到各學校進行巡講,印制《市市民應急知識手冊》;各學校要充分利用好放學前的最后5分鐘,通過師生互動、實例分析等方式普及應急避險知識;要積極開展應急知識在心中主題班會、知識競賽、征文比賽等活動,充分利用黑板報、墻報、宣傳展板等形式,掀起應急知識進校園的熱潮。

三、以部門協作聯動化為目標,不斷提高突發事件應對水平。

一是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完善《市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管理辦法》,充分發揮市應急救援大隊的骨干作用,強化防汛抗旱、醫療救護、防震減災、環境污染、動物疫情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專家隊伍和社會志愿者隊伍建設,積極構建專兼職相結合的應急救援隊伍體系。

二是提高救援裝備水平。加強綜合救援隊伍和專項救援隊伍裝備建設,配備各種設備器材,消防部門要逐步購置高空救援裝備,提高高層建筑火災救援能力;建設部門要購置大型應急設備,加強惡劣天氣城市運行保障能力;安監、公安、環保等部門要根據工作需要,及時補充各類應急裝備。

三是加強部門聯動機制建設。為使各部門形成應急救援合力,依托市應急救援大隊,積極開展應急聯動機制建設工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成立應急聯動領導小組,同時,為提高指揮調度效率,按照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建設800兆數字集群應急指揮通信專網的通知》文件要求,爭取年為主要應急聯動部門配備800兆天翼對講機。

四是規范預案修訂與演練。認真落實《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各鎮辦、相關部門要規范預案編制、修訂、與演練程序,切實加強各類預案的有效銜接,編制《年度市應急預案修訂與演練計劃》,以預案演練推動隊伍建設,提高協同作戰能力。

五是研究推進應急平臺建設。根據市應急管理十二五規劃要求,研究建立集監測監控、預測預警、信息報告、調度指揮等功能于一體的市級應急指揮平臺,充分整合本區域內的各種應急資源,實現預案聯動、信息聯動、隊伍聯動、物資聯動。

四、以應急管理制度化為保障,不斷完善應急管理救援體系。

一是做好應急值守工作。嚴格落實《市突發事件信息接報和處置工作流程(試行)》,建立健全我市各級突發事件處置流程,不斷提高應急處置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提高應急處置效率。加大對各類常見突發事件規律的研究力度,提高綜合研判水平。

二是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建立信息報送通報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嚴格落實30分鐘上報信息的時限要求,確保較大以上和敏感突發事件信息隨時上報,堅決杜絕信息遲報、漏報、謊報、瞞報。

三是健全物資儲備體系。根據《市應急物資儲備制度》要求,各級各部門要足額保障應急管理日常所需經費,要制定應急物資儲備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應急物資的管理工作,加強物資的登記、核實和管理,完善救援物資數據庫建設工作。依托社會資源,探索建立社會化物資儲備格局。

五、以預測預警體系建設為源頭,不斷增強風險防范能力。

一是落實隱患排查工作機制。各鎮辦、相關部門要按照預防為主、關口前移的原則,制定年度、季度突發事件風險隱患排查方案,建立和完善對各類隱患的排查、登記、評估、檢查、監控等機制,完善各類信息臺賬和風險隱患數據庫,健全動態管理。

二是落實風險評估工作機制。認真貫徹《市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辦法》,各鎮辦、相關部門要全面掌握本行政區域、本行業和領域內各類風險隱患情況,對超市、學校、醫院等重點場所,以及防洪、防火等重點時期的各類隱患實行分類管理,積極完成年度、季度和各專題風險評估報告,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三是落實預測預警信息制度。氣象、安監、公安、城建等部門要及時開展綜合、專項突發事件會商工作,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新風險,充分利用網、廣播、電視、手機短信等渠道,及時各類預測預警信息,各鎮辦、相關部門要及時傳達各類預測預警信息,對各類突發風險力爭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切實避免和減輕各類災害造成的損失。